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據《今日俄羅斯》(RT)此前爆出消息,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最近從中國「弄」走了新開發的新冠疫苗。一個「弄」字讓人遐想連篇。就在大家對新聞真實性一頭霧水的時候,以色列駐華使館主動出來「認領」了。
使館很「皮」的表示:「幽默點來講,假設以色列摩薩德對中國疫苗存在興趣,也應該被視為對中國科學家以及中國技術能力的極大稱讚,以色列人民認為,只有最好與最受人尊敬的進展才會受到摩薩德的這種關注。」
而更加有趣的是,網友認為,所謂的投疫苗說不定就是使館工作人員在社區醫院去看了一次病,開了一盒老百姓都能夠買到的藥而已!
圖片:以色列電視劇《摩薩德101》劇照。
這次所謂的「疫苗」風波就這樣風輕雲淡地解決了,畢竟治病救人是中國人民的好傳統。
無獨有偶,前幾天,以色列從德國訂購的「薩爾」6型輕型護衛艦從基爾港開始駛向以色列的海法市,這又讓人想起冷戰時期摩薩德情報組織為以色列從法國盜竊飛彈艇的事情,讓摩薩德這個從80年代地攤小說中開始,就被國人認為是很神秘的以色列特工組織再次引起關注。
其實,作為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前蘇聯克格勃(現改制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和英國軍情六處齊名的「世界四大情報機構」之一,以色列摩薩德一直以「蓋世神偷」的特點玩轉江湖。
由它手下「順」走的東西,上至前蘇聯的米格飛機,下至法國的飛彈艇,只要有需要,都能搞得到。
圖片:上世紀80年代的地攤文學中就有很多摩薩德的故事。
圖片:從德國引進的「薩爾」6輕型護衛艦,而當年研製建造「薩爾」3飛彈艇時,卻需要摩薩德出手去偷。
今天就和大家來重溫一下80年代地攤文學最神奇的一個故事,以色列摩薩德偷軍艦!要知道的是,雖然是故事,卻是一個真實發生的事件!
1967年6月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埃及蘇制「蚊子」級飛彈艇發射SS-N-2「冥河」反艦飛彈,成功擊沉了以色列「埃拉特」號驅逐艦,在海戰史上首創飛彈艇擊沉大型水面艦艇的戰例。
為了與埃及海軍抗衡,當時的以色列總理兼國防部長本·古裡安決定從西方國家那裡引進飛彈艇。
以色列技術人員在聯邦德國呂爾森造船廠看中了當時德國的141型「美洲虎」(TNC-42)魚雷艇。這是一種二戰德國S艇發展而來的木質魚雷艇,滿載排水量225噸。以色列人認為這種艇型優良的魚雷艇很適合用來改裝飛彈艇。他們提出將木殼艇體改為鋼製的,並要求安裝反艦飛彈、反潛魚雷、聲吶系統、布雷系統,簡直將一艘小快艇打造成「小驅逐艦」。
圖片:德國141「美洲虎」大型魚雷艇受到了以色列人的青睞。
但是,德國人為以色列設計飛彈艇的事情還是洩露了出去,受到了阿拉伯世界的集體指責,使德國政府非常被動。
尷尬的德國政府於是將自己的設計圖加上以色列的訂單統統轉給了法國,本意是想避免阿拉伯世界的圍攻,並讓法國能夠賺上一筆,以彌補二戰中受損的德法關係。
法國瑟堡港的諾曼第機械公司順利拿到這個大訂單,並結合自己在「女武神」I型試驗飛彈艇上的經驗,將德國人的設計圖紙進一步完善,建造了首批3艘飛彈艇艇體,順利交付以色列。
以色列在這批艇體的基礎上,發展了薩爾1型炮艇和薩爾2型飛彈艇。
圖片:這批3艘飛彈艇的首艇回國後只安裝了3門博福斯高平兩用炮,未安裝飛彈,被命名為「薩爾」1型炮艇。
首艇「薩爾」1是一種只有火炮的炮艇,其餘2艘艇都在回以色列後加裝了高平兩用炮和「迦伯列」反艦飛彈,成為了以色列首款飛彈艇——「薩爾」2型。
該艇長 45米,寬7米,吃水2.5米,標準排水量220噸,滿載排水量250噸,最大航速40節,續航力1000海裡/30節,標準編制35人。
「薩爾」2飛彈艇裝備了兩門40毫米博福斯炮和兩座單裝、一座三聯裝旋轉式「迦伯列」反艦飛彈發射器,全艇共有5枚反艦飛彈,遠遠高於阿拉伯「蚊子」艇的2枚飛彈。另外,該艇還有2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和反潛聲吶,可謂武裝到牙齒。
圖片:以色列「薩爾」2飛彈艇,在前主炮後有兩座單裝反艦飛彈發射器,尾部有一個三聯裝飛彈發射器,舯部有魚雷發射管,火力強大。
以色列人非常滿意,期待著後續飛彈艇艇體的儘快建造。
但是,這個時候卻出現了意外,1968年年底,以色列轟炸了黎巴嫩貝魯特機場,造成了國際危機。
非常有個性的戴高樂總統立刻下令對以色列人武器禁運。這樣,正在建造中的後續飛彈艇就被困在了法國。
圖片:停在瑟堡港口中的以色列飛彈艇艇體。
禁運時,法國港口中還停著首批6艘飛彈艇中的後3艘艇,這3艘艇已經完工,眼看就要被困在港中。以色列莫薩德組織的特工緊急行動。
法國對以色列實行全面武器禁運的決定是1968年1月2日作出的,這些以色列間諜們乘總統的禁運令尚未下達到具體單位執行時,搶先下手,於1月4日將已完工的3艘飛彈艇偷偷開回了以色列。
圖片:摩薩德第一次出手無驚無險,只是打了一個時間差。這3艘開回去的艇按照「薩爾」2的標準進行了續建。
此時後續訂單的6艘飛彈艇已經有5艘在開工建造了。因為這是船廠好不容易獲得的武器訂單,對於當時處於失業大潮陰影籠罩下的法國社會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了,即使是戴高樂也不能讓船廠工人沒飯吃。
法國人的想法是,這些已經開工的飛彈艇還是要建造下去,大不了造好後再賣給別人,總比不開工無米下鍋要好得多。
1969年11月,5艘快艇即將完工,以色列方面通知船廠,表示雖然船買不了了,但希望能夠收回已付的全部款項。於是船廠老闆哈裡奧更加積極地籌劃賣掉這些快艇,趕快回籠資金,將以色列人的款項還掉。
圖片:瑟堡港中的5艘飛彈艇艇體,一家「挪威公司」跑來說想買這些快艇用來到阿拉斯加勘探石油。
這時,一名叫做馬丁·塞姆的「挪威阿克爾製造公司總經理」來拜訪哈裡奧。他說希望為在巴拿馬註冊的一家名叫斯塔布特·韋爾的公司購買這些快艇,這家公司想把這些快艇用於阿拉斯加灣近海的石油勘探。
挪威人非常爽快,大方地將船款給付了,拿了錢的哈裡奧非常開心,在向國防部備案後,米歇爾·德勃雷國防部長也順利地批准了出口許可。法國人覺得快艇還沒有配備武器,根據禁運令不能算「戰爭物資」,再說賣給挪威人,等於甩掉了一個令人討厭的包袱。
但是,法國反諜報機構已經發現了蛛絲馬跡,並將報告打到了當時法國總理戴爾羅那裡。報告稱:「從各種情況來看,這批快艇不日將離開瑟堡,而且有完全合法的理由。但是,這些快艇只是在名義上出售給挪威人,事實上它們將駛往以色列。」不過沒有想到的是,由於政治觀點不同,這位總理並不贊成總統對以色列的禁運,於是自己不動聲色地將報告處理掉了。
圖片:在快艇上考察船體狀況的「挪威人」。
船廠將「挪威人」的貨款賠給了以色列人,而這本是以色列的錢,只是來了個一進一出而已。其實,這位挪威經理正是以色列摩薩德組織的高級指揮官。
在隨後的日子裡,一些偽裝成挪威石油工人的以色列人陸陸續續抵達瑟堡港。這些以色列水手在摩薩德的安排下,在多個歐洲城市繞圈打轉,在任何一個酒店不停留超過1個晚上。這樣轉來轉去,最終都分別從歐洲各地匯聚到了瑟堡港。
12月23日,所有人員抵達船廠。在此之前,陸續抵達的「挪威人」開始分批在當地採購生活用品。這些下班到超市購買食物回家烹飪的「挪威人」沒有任何值得懷疑的地方。而不為人知的是,這些食品一點點積攢起來,最終足夠5艘艦艇在海上航行8天之用。
為了防止突然啟動的發動機噪音引起法國人的攔阻,這些「挪威人」每天晚上都定時啟動引擎預熱,讓瑟堡居民習慣了船廠方向的發動機噪音。
而當法國警察在接到居民投訴專門到船上查看時,得到的解釋是已經12月天寒地凍了,岸邊電力供應不足,只有啟動快艇自身動力才能保持船艙溫暖。送走警察,以色列人開始為出航的天氣擔憂。冬季寒冷的比斯開灣對於小艇航行是非常危險的,為此摩薩德專門為船隊準備了一名氣象專家,監視英國、法國和西班牙沿岸的天氣情況。
圖片:以色列人通過偽裝貨船為飛彈艇隊進行中途加油。
聖誕節前夜,以色列人終於要動手了。所有船員於19點30分登船完畢,做好晚上20點30分出發的準備。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天氣突然惡化,一個9級風暴來襲,影響了小艇出航。預計出發時間推遲到了22點30分,但此時風暴仍然沒有減弱。以色列本土傳來密電,要求船員隊儘快將快艇開出港口,法國人可能已經有所察覺。
到了午夜,那名氣象學家收到英國BBC廣播電臺的一份天氣預報,稱暴風雨將在2個小時後停止。於是到了聖誕節凌晨的2時30分,船隊陸續駛出瑟堡港,緩緩駛向大海。而此時,無論是船廠工人還是瑟堡港居民,都在聖誕夜的喜慶後安然入睡。
為了接引艇隊,以色列人在直布羅陀準備了1艘貨船,滿載20萬升柴油。艇隊與補給船會合後,進行了12小時的海上加油,繼續向東進入地中海。
圖片:以色列人將飛彈艇從法國沿海開回國。
而此時,懵懂的法國人由於聖誕節休假還沒有意識到這些飛彈艇已經離開了船廠,直到12小時後一名記者來船廠參觀採訪才發現碼頭上已經空無一艇。
法國國防部長米歇爾·德勃雷大發雷霆,下令空襲這些快艇。然而政治鬥爭激烈的法國官僚體系又幫了以色列人的忙。法軍總參謀長拒絕服從國防部長的命令,說即使要他辭職也不服從命令空襲這些快艇。
而之前那位法國總理也出來打圓場,阻止任何進一步升級事態的舉動。法國外交部長莫裡斯·舒曼也跑出來警告憤怒的國防部長,他說,現在以色列人已經在公海上了,如果我們空襲公海上的以色列船隻,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以色列人駕駛著250噸的小艇,經過5825公裡的長途航行,終於在12月31日出現在以色列外海。進港時,這些小艇受到了軍民們熱烈歡迎。快艇很快駛入海法市的船廠,立刻進行加裝火炮、飛彈的改進工程。
圖片:這批回到以色列的飛彈艇加裝了76毫米艦炮和「迦伯列」反艦飛彈,成為「薩爾」3型飛彈艇。
這些出逃的飛彈艇,加裝了一門義大利產的奧託76毫米艦炮,舯部安裝了2座三聯裝「迦伯列」反艦飛彈發射器,並加裝了電子戰系統,火力和幹擾能力較前期的「薩爾」2飛彈艇更加兇猛。
此次行動的海軍指揮官哈達爾中尉後來成為了海軍準將,指揮海法的海軍基地,其他幾位艇長也成長為以色列海軍重要指揮官。
在後來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這些從法國偷回來的以色列飛彈艇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們成功地幹擾了埃及和敘利亞飛彈艇發射的幾十枚「冥河」飛彈,使其無一命中目標,同時,它們還發射反艦飛彈擊沉、擊傷對方12艘飛彈艇,首創了飛彈艇擊沉飛彈艇的先例。
圖片:面對以色列「薩爾」飛彈艇不堪一擊的蘇制「蚊子」飛彈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