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的放手,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真的是一種解脫

2020-12-06 心圖騰

小時候,不論是老師還是家裡的長輩,經常會問你長大後想做什麼,問你的夢想是什麼。對於這一問題,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回答,但我們也不難發現,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少會達成自己兒時的夢想。

當然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去追求夢想,而是進行了一種覺得更適合自己的轉變,從而拼盡一切地去追尋,這既包括情感上的,也包括成就方面的。我們之所以會這樣,其實就是源於在兒時經常被老師和長輩提醒,不論你的夢想是什麼,堅持下去,它就會實現。

但夢想堅持下去真的能夠實現嗎?在夢想的加持下,你真的能夠始終保持充沛的精力,為之為不懈奮鬥嗎?

答案應該是否定的,所以現在很多人都講求「放手」。「放手」自己的追尋,「放手」自己曾經執著過的情感,既是對自己的放過,也是放過對方。但也有很多人說,「放手」之後,你將會感受到無邊的痛苦,陷入到無盡的黑暗之中。

其實這一說法並不正確,或者說是不完全正確。「放手」後,你會迎來消極的情緒,會感覺整個世界都在你「放手」的那一刻「放棄」了你,但這些感覺其實都是短暫的,就長遠來看,「放手」未必是一件壞事,相反,它可能會幫助你獲得更好的發展。

人們在「放手」後之所以會產生消極情緒,感覺陷入黑暗之中,其實從本質上而言,那是一種不甘心,畢竟你「放手」的事物曾經自己也花費了無數的時間和精力,而到頭來卻是一場空,所以沒有人會不傷心。

之所以會稱之為「放手」,那是因為它其實已經在你這裡根深蒂固,對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從一定意義上來看,這是積極的東西。就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夢想而言。

人們常說,夢想是指引人類前進的方向,有了方向才能更好地奮鬥,才不會迷茫,所以在明確夢想的加持下,會讓你有奮鬥的動力,讓你知道自己為了什麼去奮鬥,讓你覺得自己是有所明悟的,所以在「放手」過後,你會產生迷茫的情緒,不知道應該何去何從,從而陷入所謂的黑暗之中,但真的如此嗎?

相關焦點

  • 《怪獸屋》:雖然過去令人著迷,但是適時的放手對彼此或許才更好
    小孩子總是很喜歡惡作劇的,讓我想起了幼兒園的時候,就因為某個小孩子臉上有痣,大家就疏遠她,覺得她不好看,如果現在來看也算是一種校園冷暴力了。而新聞中各種熊孩子的惡作劇更是層出不窮,劇中「怪獸屋」的悲劇也可以說是他們一手造成的。
  • 夫妻緣盡了,才會有這3種表現,放手才是「解脫」
    一般來說,夫妻緣盡了,才會有這3種表現,放手才是最好的解脫。而這也是夫妻緣盡了,才會有的表現,放手才是解脫。兩個人從相識到結婚,實屬不易,但如果婚姻真的出現了「裂縫」,不將就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夫妻之間如果出現以上這3種表現,放手或許才是最好的解脫。
  • 適時藉助別人的力量,是一種智慧
    真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考。毋庸置疑,文章中的男孩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別人比自己強。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每個人遇到事情的時候,有時候需要自力更生,有的時候,也是需要依靠別人。因為學會適時地依靠他人,是一種別樣的聰明。就像這幾天的新生錄取工作,就需要藉助別人的力量,完成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 從心理學角度研究文學
    20世紀前期的人本主義美學、文論潮流中活躍著不少從心理學角度研究文學現象的流派。心理學雖然古已有之,到18世紀也有長足的發展,但是它始終包含在哲學之內,未能獨立。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1832一1920)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這標誌著心理學已告成熟,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它的許多研究成果被逐步運用到美學和文藝理論之中,產生了新的研究角度,形成了心理學美學和心理學文論。除了心理學的成熟之外,心理學美學和文論的產生也有其社會根源。
  •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放牛班的春天》:教育理念對孩子的深遠影響
    校長的刻板對新同事也不例外 (1)缺乏建設性的「行為主義心理學」:越是壓抑,就越是恣意妄為 以觀眾的眼光來看,只看到校長習慣性的打罵政策與馬修學監的溫和詼諧
  • 聶小倩與寧採臣的愛情: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白伊土人|文放手年輕時候,不太容易愛上一個人;愛上之後,不太容易說放手;不得不放手的時,又不太容易重新開始。有的人留在原地,有的人走到盡頭,有的人念念不忘,有的人從來不曾記起。如果是更愛對方,那就應該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要讓對方幸福,需要放手才能做到。同時,對方也十分希望你能放下所有的過去,真正地迎接新的明天。對所愛之人的放手,並不是背叛彼此的愛情,而是更好地讓對方幸福,讓自己幸福。
  • 對比短片《鷸》和《包寶寶》:媽媽適時放手,孩子才能獨立成長
    從兩部短片中,我們不難得出一個道理,孩子獨立成長的背後,是敢於放手的母愛。孩子如何學會獨立,父母如何適當放手,對於孩子和父母,都是成長路上不可繞過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能從這兩部奧斯卡短片,得到相應的啟示。
  • 放手說說傷感句子,愛情這事,傷心了,也就放手了
    2、我放手,願你與她親吻時能想起我的模樣。(女孩說的籤名。)3、我準備放手了,你才打算認真對我麼,我告訴,已經晚了。4、當回首人生的那些酸苦,你會回味出一種堅強;當你學會放手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已經擁有。
  • 分手心理學:再難過也得說再見,再不舍也要大步向前走
    這樣真的不正常嗎?《分手心理學》中指出:傷害自己的行為來自於憤怒,來自於自責,更深的原因,是來自於你沒有對這段關係做出正確的認識。但在分手悲痛萬分的當下,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冷靜分析這段關係的,在傷心的情緒裡,理智很難排第一,當務之急的事情是要維持當下生活的秩序。
  • 魔獸世界:瓦裡安*烏瑞恩國王戰死破碎海灘或許是一種解脫?
    瓦裡安國王戰死破碎海灘讓人感到的可惜且難過,可是我們換一種角度來看,這或許是一種解脫。
  • 從心理學角度看,有這3種異常喜好的女人,很容易愛上「渣男」
    這是這些年來人們對於那些感情不負責,玩弄感情的男人的一種定義。 「渣男」表現的行為方式可能會是多種多樣的,但其本質都是自私的,更是一種不道德的表現。 由於渣男本質上的目的不純,所以他們在接近女人的時候多帶有虛偽性和欺騙性。
  •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塔曼為啥要殺瑪麗?
    我們從心理學的兩個方面來分析它: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塔曼很小的時候就死了父親,和母親相依為命,兩母子很少和外面接觸,幾乎過著隱居生活。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塔曼受過兩次拋棄,第一次父親去世,沒有了父愛。第二次母親找了情人。塔曼認為母親拋棄了他。從發展心理學角度來講,塔曼明顯受到「分離焦慮」影響。
  • 重看趙薇周迅演的《畫皮》愛情不一定非得佔有,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愛情不一定非得佔有,有時候放手就是,對自己最好的解脫。周迅曾說,《畫皮》是一部中國大眼睛演員集合的電影。確實這部電影的主演陳坤,趙薇,周迅,甄子丹,孫儷都是大眼睛,並且都是拿過大獎無數的,演技實力派。
  • 20萬以內適時四驅最強的suv是什麼?
    因此,從四驅系統主被動關係來看,適時四驅系統屬於被動關係,從安全性能來看,與全時四驅系統相比,還存在著差距。20萬這個價位可選的四驅SUV並不多,歐藍德是其中一款。本想推薦奇駿的,擁有率很高,但奇駿的四驅版本卻超過了20萬的預算。那麼不到20萬的四驅城市越野車就選歐藍德了,另外還有7款可選。
  • 心理學秘籍:楞嚴經隱藏大秘密,證悟萬法清淨,將體驗解脫大自在
    心理學秘籍:楞嚴經佛「棄」因緣和合開示實相,萬法歸一又名:楞嚴經隱藏大秘密,證悟萬法清淨,將體驗到大解脫大自在學佛修行者大都知道,若能證悟不生不滅的真心自性,那麼此心不論在任何處境下,皆能隨處而安,哪怕身毀在即,當下也能自在入定,思想出入全然無礙。
  • 天氣之子影評,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部動畫電影
    天啟之子影評,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部動畫電影昨天晚上看完了天氣之子,這部動畫電影真的很新海誠。這部動畫電影主要講的是晴女通過改變惡劣天氣但是最後卻被天空同化,男主奮勇去解救女主的故事。我在看完以後結合心理學來給大家分析一下:1.這部電影是以下雨為主旋律,那麼結合現實的話,其實現在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大多數人的內心都是有這種淫雨霏霏的情緒。比如說我們大家面對著高房價,高物價等等,我們內心有焦慮抑鬱。世界確實很大,城市也很大,但是就像帆高和陽菜那樣,卻在這個城市中找不到一個長期的棲身之所。看到他們在下雨天找旅店時,你有想到流動人口嗎?
  • 《平凡的世界》:孫少安告訴大家,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真正愛上一個人並不代表一定要結婚,如果自己能力有限,放手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只是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畢竟放棄自己所愛的人,真的是一件特別艱難的事情,至少大部分人都很難堅持下去。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相愛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兩個真心相愛的人只要見面就想相互擁有,他們此生都不願意再分開,可現實有時候真的是特別殘忍的。
  • 從戀愛心理學角度來講,男生都很容易喜歡只見過幾面的女生
    其實這個問題無論是從心理學角度,還是生理學角度來講都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了。古人云,」人生若只如初見「。人家早就告訴過你,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剛剛見過幾次面的狀態了。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呢?從戀愛心理學角度來講。一個男生喜歡一個女生是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心理過程的。首先,要讓一個男生對女生產生喜歡的情感,那麼這個女生身上一定有某個吸引男生的特徵。是外貌,但又不僅限於外貌。也許這個特徵連這個男生也說不清楚,但是就是喜歡。
  • 心理學角度闡述行為與態度、定性與定量的關係
    今天,本文作者就帶領大家從心理學的角度,由淺入深地了解定性和定量的關係,並且通過案例,詳細地闡述了行為和態度之間的種種聯繫。一、總概不論是對用戶調研活動作體量上的規劃,還是在細節上作揣摩,要想作出對產品有用、正確的決定,都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論證。
  • 好聚好散是一種解脫,離婚就不計較對方的過錯,何必大動幹戈
    從畫面來看,丈夫的行為過於激動,很多網友都說:不管什麼原因,也不可以動手打自己的妻子啊!現如今離婚已不再是難以啟齒的話題,作為常態化很多人都欣然接受。戀愛自由,婚姻自由而且離婚卻失去了自由。離婚,一定是兩個人因各種原因,實在不能生活在一起,才使用最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