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秘籍:楞嚴經隱藏大秘密,證悟萬法清淨,將體驗解脫大自在

2020-12-16 心靈修行記

心理學秘籍:楞嚴經佛「棄」因緣和合開示實相,萬法歸一

又名:楞嚴經隱藏大秘密,證悟萬法清淨,將體驗到大解脫大自在

學佛修行者大都知道,若能證悟不生不滅的真心自性,那麼此心不論在任何處境下,皆能隨處而安,哪怕身毀在即,當下也能自在入定,思想出入全然無礙。

所有圖片源於網絡,與本文無關

但事實上,看似簡單並非易事,假使你見悟到了不生不滅,但萬法卻不是帶這樣的,萬法可是有生有滅的現象,人怎能視萬物均為無生呢?

楞嚴經中,佛陀開示一切煩惱根源在於世人不明白無生無滅的真實心,而用妄念停留在諸法萬象中輪迴不息,也就有了生滅相續的煩惱。

佛問阿難,你心在哪?阿難七處徵心,說到心在身內。心在身外。心藏在根裡。心即見外而明,見暗即見內。心隨物遇合而存在。心在內外中間。心不在任何一個地方。

阿難所說均被如來一一破除,直道那不是你的真心,那是根塵攀緣的妄想。世間修學的人,雖能成就禪定,但還是不能滅盡一切煩惱只成就阿羅漢果位,這是錯誤的把生滅妄想當作真實的結果。

其實,真心自性怎麼可能會被找到呢?一種沒有任何現象的「東西」,任何言說,任何事物均無法表達他的真實內涵,也不是靠撈就能撈到的,只有覺悟到的體驗。如果能被得到,那麼此心必定流轉於生生滅滅的惡趣當中。我說生滅妄想即是萬法。

阿難問佛:「如來常說因緣和合,一切事物都是由四大和合作用的緣故,如今為何摒棄了因緣和合之說?」佛說覺見、虛空、水、地、風、火、識性,簡稱七大,以反證法詳細說明了七大真正源於如來藏性,世間人疑惑不知,以為是因緣和合,自在自為。

以佛說火大為例,若是火從太陽生出,那麼太陽就會燒毀樹林,如果火從鏡中生,燃燒了艾草,可鏡子為何不被燒呢?如果火是從艾草中生,為什麼還要藉助太陽和鏡子才能起火呢?太陽與鏡子相隔甚遠,艾草又出於泥土,怎麼個相和相應?在如來藏中,性空真火,性火真空,它們本來清淨,周遍法界,其餘六大無不是這樣的道理,都是隨眾生心、認識事物的深淺、遵循著不同的業力而示現。

不僅如此,五蘊、十八界、十二處都是相同的情況,本非因緣,非自在自為。

但在常人眼中,會把所見所思所觀察到的東西,認為是某種規律,如那些因緣和合,自在自為的事物,然後流轉於現象中做各種識別造作,顛倒妄為,愈陷愈深,自此陷入苦相輪迴而無法解脫。

佛在經文中提到:「虛妄叫相,其本性都是妙覺清淨本體,如五蘊、十八界、十二處,一切因緣和合,虛妄事物生來滅去,都不知道一切生滅變化,原來都是如來自性圓明妙覺,在這常住不變的自性之中,尋求來去生滅迷悟,是不可能被得到的!」

佛陀已經說的很明顯了,虛妄的東西同出於如來藏。對於果地修證,如何修行,佛陀在經中這樣對阿難說道:「阿難,你要修成契合如來的常樂我淨,當知生滅根本依託於不生不滅的如來自性才能建立,以不生滅的圓妙湛性旋轉虛妄生滅相,回歸自性,從而獲證妙明真覺的無生真性,這才是因地心,並且依因地心修成正果。」

注意了,佛陀並不排斥虛妄的東西,但你要覺知覺醒,還要精進修行,虛妄相、萬法同出如來藏,若無自性,一物不立,不成一法,你要以不生滅的妙明真心去旋轉生滅相,然後回歸真如。

佛陀還打了個比喻,清淨心如清水,虛妄如同濁水,將它們藏於器物中,保持長靜,渾濁泥沙自會沉澱,清水即會示現,這叫初伏客塵煩惱。當去掉渾濁物,只剩清水的時候,叫做永斷無明,這時,認知分別純淨無比,所有變現事物都將不再成為煩惱幹擾,到時就能契合涅槃妙德!佛陀還教導修行者,當你們要捨棄種種有為法,應當妙察煩惱根本,長久以來,因業力所驅而生發,還要觀察是誰在造作,誰在生死。

不得不說,佛陀是真修者,真覺悟者,他把解脫法門推到了極致,世間人的無明,修行者所遇到的種種問題,他無不知道。不少修行者學佛修行,要麼修成了斷滅空,要麼修來了更多的煩惱,又不知顛倒在哪裡!而楞嚴經,就是專門對治這些問題,不僅於此,楞嚴經對科學研究領域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比方說,佛陀對色空的拆分、色空臨界點的分析,這不正是當前科學界正在探索的問題嗎?

一篇小文,不足以講述楞嚴經的全部,它所折射出來的智慧,無邊廣大,也是講述不完的。

回到解脫路上,不由驚嘆,常人的執著心猶如被拉緊的彈條,當執念在起大作用的時候,回彈受用力同時也在增強,此心是糾結狂躁的,隨著眼耳鼻舌身意、六塵、六識不斷攀緣,迷下遊走,將會進入狂識階段,做出顛倒的行為,那麼,人是不可能得到自在解脫。如果自控是一種定力修行,可緩解愚迷行為,但終究是不究竟的。了悟本心才是初伏客塵煩惱的前兆,只要精進修習,最終將以不生不滅的心抽離二元對立現象,不被萬法生滅現象所轉,而是通過自性去轉萬法,萬法最終也將得以清淨,萬法歸一,一即無量,無量即一。感恩。

原創:心靈修行記

筆名:青燈禪

《心靈修行記》一直致力於心理破譯、心理學、佛禪、草根傳志原創語錄、心理免疫學、未來科技猜想,以真實故事為主導,也包括極少部分小說的成分,意在開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

相關焦點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83)|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禮塔廟,摧毀經像,謂檀越言『此是金銅,或是土木,經是樹葉,或是迭花,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卻崇土木,實為顛倒』,其深信者,從其毀碎,埋棄地中,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於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其心忽生無量輕安,己言成聖,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 《楞嚴經》常識:楞嚴經的作用和好處是什麼
    聽楞嚴經也能提升人的境界,並且也是非常是很現代人的一種修行方式。楞嚴經的字數是偏多的,如果自己讀誦的話,用的時間會很多,要是聽楞嚴經的話,我們在平時就能播放,然後自己聽就好了。聽楞嚴經的作用:一、聽楞嚴經能消除人的業障,能幫助人們消除冤親債主的糾纏,讓它們不再為我們設置障礙。相信很多人都是在患得患失的,那自己在聽楞嚴經之後,也能回向冤親債主,解除它們的怨恨,幫助自己消除業障。二、聽楞嚴經可以幫助人們求願成功。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楞嚴經》亦稱《大佛頂首楞嚴經》,是佛教中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佛門常以「開悟」的「楞嚴」盛讚其極為重要的地位。《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
  • 《楞嚴經》坐菩提樹入大涅盤
    十方如來,行此咒心,能於十方,攝受親因,令諸小乘,聞秘密藏,不生驚怖。十方如來,誦此咒心,成無上覺,坐菩提樹,入大涅盤。十方如來,傳此咒心,於滅度後,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若我說是佛頂光聚,般怛囉咒,從旦至暮,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亦不重疊,經恆沙劫,終不能盡。
  • 《楞嚴經》降伏諸魔制諸外道
    十方如來,依此咒心,能於十方,拔濟群苦,所謂地獄、餓鬼、畜生;盲、聾、瘖、啞;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大小諸橫,同時解脫。】佛說:阿難!是佛頂光明聚集《悉怛多般怛囉》(譯名《楞嚴咒》或大白傘蓋咒),這些「秘密」「伽脫」,「秘密」指非人不傳、非人不說,不輕意告訴人的稱為秘密。「伽陀」是佛經中的讚頌詞,為十二部經之一:又譯為句頌、孤起頌、重頌。
  • 楞嚴經釋疑:楞嚴經一共幾卷
    《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楞嚴經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彰七大、審除細惑、從根解結、二十五聖圓通章、四種清淨明誨、楞嚴神咒、十二類生、歷位修證、七趣、五十陰魔。《楞嚴經》共十卷,意思要你自己看懂蔡有用。
  • 楞嚴經解釋:念楞嚴咒的作用
    誦持《楞嚴咒》比買黃金更賺得多,誦《楞嚴咒》一遍,就等於幾萬萬盎司的黃金那麼有價值,不過不能用貪心來誦持。若能持戒律,無嫉妒障礙,無貪嗔痴,那麼誦持《楞嚴咒》就有大感應、大利益;若你有不守規矩的行為,修這個法便沒有大的感應力量。
  • 楞嚴經賞析:楞嚴經義貫全文
    乃至藥師如來因中之十二大願、彌勒之四十八願,亦是其於菩薩位時之萬行。「首楞嚴」:又譯為「首楞伽摩」。佛在《大般涅槃經》中解釋「首楞嚴」為:「一切事究竟堅固」。「般剌密諦」:這是譯主的梵名,中文義為「極量」或「極恭」,又,此《大佛頂首楞嚴經》原來是藏在龍宮;龍勝菩薩(亦即龍樹菩薩之異名)至龍宮說法,見龍藏中有此經,拜閱之下,嘆為稀有,便將全經默誦下來,以利益閻浮提眾生;出龍宮後,便將此經誦出,記錄下來,呈給王家,王家也把它視為稀有之法寶,珍藏在國庫中,並且禁止傳到外國。
  • 讀《涅槃經》,觀「大自在」
    佛在《涅槃經》開示說:「一切屬他,則名為苦;一切由已,則名為樂。」真正的快樂,不依靠他物,由已而生發,唯有從世俗煩惱中解脫出來,證入涅槃,方得大自在。《涅槃經》上說:「有為之法,其性無常。」對於虛幻之物,不可執持,一切諸行都包含無我無常、不能久住的原則,即使我們這個身軀也多有無量過患,「是身無常,念念不住,猶如電光暴水幻炎,亦如畫水,隨畫隨合……是故當舍,如棄涕唾。」
  • 《楞嚴經》:在家修持楞嚴咒儀軌
    念淨業真言是為了清靜障礙, 使念楞嚴咒效果好; 念安土地真言, 是因為念楞嚴咒鬼神害怕, 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 你要使他們安心.,不誦此真言,即使以恆河水漱口,亦不得清淨)淨意業真言(三遍)唵 嚩日囉怛訶賀斛 ōng,wá rì là dá hē hè hōng清淨身口意三業真言 (三遍)唵, 娑瓦, 婆瓦術馱, 娑瓦達摩娑瓦
  • 《楞嚴經》五十陰魔漸次篇:卷10-9 佛示五十陰魔破盡實相
    我們大慈大悲的釋迦牟尼佛,又反覆悲憫叮囑這些大菩薩、大阿羅漢以及未來要成就的有學聲聞弟子,【汝等存心秉如來道】你們這些弟子,一定要留存大慈大悲的菩提心,要發下度盡眾生的菩提大願,秉承弘揚如來菩提妙覺道義,【將此法門】將這無上殊勝的『菩提心如來藏』佛法第一義諦,以及這最真實無上耳根圓通的『首楞嚴王三昧』法門,【於我滅後。
  • 如何才能駕馭好楞嚴咒這把智慧寶劍?秘籍在此!
    楞嚴神咒如同一把稀有難得的曠世寶劍,我們都渴望從中獲得大利益,但卻苦於無法駕馭這把寶劍。宣化上人說:你要是誦持楞嚴咒有了功夫,有了受用,那麼八萬四千金剛藏菩薩和他的徒弟眷屬,就都常常隨從保護著你,令你遂心滿願。那要如何做,我們才能真正把楞嚴咒這把絕世寶劍駕馭到「人劍合一」,而能起大妙用的境界呢?
  • 佛法楞嚴|識即是空,《楞嚴經》之會識陰即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由於有我執與法執的煩惱,所以就障蔽了我空真理與法空真理,依著煩惱造罪業,隨著所造的罪業受果報。就像拿著瓶子內的虛空走路一樣,把藏性裹在身體裡面,就成為第八阿賴耶識了。對於「瓶擎空行」,在《楞嚴經講義》中,圓瑛大師有兩種解說,第一是從迷位來解說,第二是從修位來解說。
  •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56):佛頂神咒出生諸佛,救護行人...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  「阿難!是善男子持此咒時,設犯禁戒於未受時,持咒之後,眾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銷滅。縱經飲酒、食噉五辛,種種不淨,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天仙、鬼神不將為過。設著不淨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淨。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亦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
  • 心理學秘籍:究竟義理分,此法無邊不可思議,了悟任運自在無礙
    心理學秘籍:金剛經究竟義理分,不可思議,了悟可貫穿一切法又名:究竟義理分,此法無邊不可思議,了悟任運自在無礙金剛經是佛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即便無人解讀,經名如雷貫耳,人們也能知曉此經的名號我說諸相非相,即法即真,佛所說的無所住實為空性,只有空相無任何一處可住,也無任何一物可得,空相併無任何現象,所以它也是清淨的。無所住即是真義,其雖為空相,卻能產生心相,於心於外,無不如是,就是一種從無生有的過程,只要做到了無所住,做到了真,那麼諸相非相自然呈現,也就符合了法義,符合了真義呀!
  • 末法時代,為什麼選擇讀《楞嚴經》?
    但是不同的佛經對著三個時期有不同的時間說法,《大悲經》說正法有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大集月藏經》、《賢劫經》和《摩耶經》等則說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古德多用正法五百、像法一千、末法萬年之說。正法時期裡,佛陀及其弟子傳法,大家都親自聽從過佛陀的教誨,得到佛陀的指導。
  • 楞嚴住世正法不滅,被稱為經中之王的《楞嚴經》,究竟重要在哪裡
    學佛的人也都應該聽過這麼一句話:「楞嚴住世,正法不滅」,直接把楞嚴經與佛教的存滅相提並論,足以證明楞嚴經的重要性。幾千年的流傳,《楞嚴經》更是被佛教徒們推崇為「經中之王」、「破魔寶典」,早晚誦讀,從中獲得智慧和啟示。
  • 誦楞嚴咒好處多,看看《楞嚴經》裡怎麼說?
    在《楞嚴經》中佛告訴弟子們,末法時期想有禪定,不誦楞嚴咒無有是處。可見楞嚴咒對我們有多麼的重要,法師也常說:誦楞嚴咒,下下根基增長,上上根基成就,我們業障如猛風吹沙一樣,日漸消損!好像開水澆冰,慢慢就化了,不知不覺中你明白了很多道理,不知不覺你業障消了,不知不覺你有智慧了,不知不覺你做到了,不知不覺你莊嚴了。
  • 師父用楞嚴經給你解答!
    宏海法師《楞嚴經·卷七》講解21大家來看,雖蒙如來佛頂神咒,冥獲其力,尚未親聞。就是文殊菩薩在那念咒,念念有詞,他自己沒有聽到這個咒語的內容,所以在此開始才祈請佛,惟願大慈,重為宣說,悲救此會諸修行輩,末及當來在輪迴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脫。就是請佛說這個秘密真言,惟願佛給他說。
  •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楞嚴經》之佛推妄識無體
    何況是清淨自性,微妙清淨光明的真心,它是一切諸法體性的真心,怎麼會沒有體呢?清淨 是指下面文中,帶妄所顯的「見精」,是帶了一分妄見的識精元明。所顯的識精元明,既然帶有一分的妄,為什麼叫做清淨呢?因為外面雖然受到汙染,而它的本體卻是清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