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這是牛西平老師自我勉勵的教育原則。2020年是牛老師在寶雞文理學院從教的第三十五個年頭,三十五年來,牛老師欣慰地看到自己的學生一批又一批走出校門,成為各行各業的棟梁。對於牛老師來說,思政課教師的價值,就在於幫助學生明白善惡,激情工作,快樂生活。
臨近年末,陽光的溫暖被寒風吹散,但牛老師笑容中的溫暖卻並未減退。最近一段時間,牛西平的手腕意外骨折,寒冷的天氣加上傷病,都沒能阻擋他上課的腳步。課堂上,牛老師臉上依舊掛滿笑容。學生見牛老師纏著繃帶,行動困難,主動端來凳子,勸說他坐下,牛老師婉拒後,仍然如平常一樣站著講課。他說,「上課是我的職責,我只是在做自己該做的事,不能因為個人原因耽誤學生們。」
1986年,剛剛從陝西師範大學畢業的牛西平老師來到作為寶雞文理學院前身的寶雞師範學院,開始了漫長的教師生涯。從教三十五年來,他對工作始終保持著熱愛,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節課和每一位學生。回想起剛開始給學生上課的時候,對於怎麼上好課完全不知所措,為了讓學生有收穫,不惜加班熬夜,反覆修改,直到自己滿意為止。現在成了老教師,教學內容已經印在心裡,上課甚至不用課本,也能如數家珍把知識給學生講清楚。牛老師說,「很多人工作是為了生存,但是老師必須把教書當成生活,只有把教室當成舞臺,才甘願把每一節課用心打磨。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每一位老師都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路人,而思政課老師更是發揮著「主渠道」作用。牛老師認為,「要讓學生在思政課堂中掌握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前提是思政課教師自身要有正確而堅定的信仰。」牛西平的教學始終堅持從理論上說服人,從情感上影響人,從行為上引導人,他認為以身作則是政治信仰的基本體現,是教書育人的前提條件,也只有這樣,老師所講的內容才能被學生接受。
學生們對牛老師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在課堂上綻放的笑容。牛老師的笑容,總是能讓同學們感到親近。最近幾年,他經常對學生們說,「我的年紀應該與你們父親的年紀相仿,所以我有比你們更多的人生閱歷,你們可以把我當作『忘年交』,有什麼問題,不論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中的,都可以來問我,我會盡力為大家解答。」把自己當做學生的「老朋友」,一下子拉進了與學生的距離。在同學們心中,與其說是牛老師教導大家,不如說牛老師是在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著學生。
許多上過牛老師課的同學都說,「牛老師的馬克思主義原理課一點都不枯燥,通俗易懂,緊跟時代潮流」。活躍的課堂與牛老師大量的付出密切相關。在平時,牛西平關心時事政治,關注現實生活,利用大量鮮活實例來詮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讓生活成為拓展課堂的最好素材。為了讓課堂呈現方式切合年輕人口味,牛西平還下功夫掌握「雨課堂」等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實在不能通過自學學會的,就虛心向青年教師請教。經過一點點摸索,牛老師也能「搞得出」精美的PPT和「玩得轉」慕課等最新的教學載體。實際上,牛老師課堂上兩個小時的展示,背後都凝結著幾天的辛苦付出。學生們都說,「牛老師的課,不僅活潑,而且酷炫!」
真正的藝術都源於生活,而教學卻是一門影響生活的藝術。比起書中的理論,牛老師更希望自己傳授的知識,能夠在學生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幫助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牛老師認為,思政課的核心從來都不是形式和手段,而是內容。如何使學生接受真理,是每個思政課老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牛老師的課之所以生動易懂,容易被學生接受,是因為他把知識從書裡「搬」了出來,又把生活「搬」了進去,讓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複雜的理論變得易懂。
「牛老師,您是我學業上的引路人,從聽您的第一堂課就被深深吸引,特別希望能再次相聚,讓我當面向您表達我的愛戴和崇敬。」這是一位已經畢業多年的學生對牛老師說的話。事實上,許多已經畢業多年的學生現在仍然會和牛老師聯繫,會在人生的重大選擇上聽取他的意見和建議,而牛老師也會認真傾聽,幫助分析、解答他們的困惑。
對於學生們來說,牛老師不僅是一位思政課老師,也是他們的人生導師。在他的引導下,他教過的學生中有許多也成了教師,甚至有的還成為他的同事。當他們站在講臺上,肩負起與牛老師相同的責任和使命的時候,牛老師也就從一位普通的思政課教師變成了年輕教師的幫扶者和師者風範的傳承者。
每當有畢業生來校拜訪,或者在逢年過節打來問候電話,都是牛老師最開心的時候。牛老師說,「我喜歡思政課,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思政課都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我現在年紀大了,可是每當見到年輕人,我就覺得自己有了朝氣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