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更高的天空
——記潛心研究高端潤滑劑的女博士凡明錦
近日,寶雞市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上,寶雞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新型潤滑材料研究與開發實驗室」的學術帶頭人凡明錦的創新項目「新型多功能汽車發動機油添加劑」一舉奪得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很多在場觀摩的企業負責人,在得知寶雞竟有能做潤滑劑研究的實驗室後都興奮地說:「我們找這方面的項目很久了,一直苦於在寶雞找不到研究支持機構,凡博士的項目能給我們打開創新創業的大門!」
凡明錦博士今年38歲,是寶雞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德國洪堡基金獲得者(洪堡學者),2016年她還入選陝西省第八批「百人計劃」。作為一位潛心研究技術的科研工作者,凡明錦的專業研究優勢在哪?她的學科研究會對寶雞工業帶來哪些影響呢?近日記者採訪了凡教授。
從有機化學轉行材料化學
凡明錦身材瘦削,書卷氣十足,第一眼看到時,很難想像看似柔弱的她,在潤滑材料研究領域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凡明錦2002年6月本科畢業於寶雞文理學院化學系,2002年9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有機化學專業攻讀碩士學位,在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梁永民教授研究小組從事現代有機合成方法學的研究工作。期間,因科研成績突出,提前一年免試進入博士階段的學習,2005年獲得香港「求是」獎學金。
2007年6月凡明錦獲博士學位,並得到德國洪堡獎學金,作為「洪堡學者」赴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horsten Bach研究小組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從事可見光催化有機合成反應的研究。此前她的學科領域屬於有機化學部分,應用領域主要和藥物打交道多,2009年當她博士後攻讀完畢,卻進入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劉維民院士研究小組從事新型潤滑材料的研發工作。
一個研究人員從有機化學跳到材料化學領域,能適應嗎?由於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裡缺一名合成反應領域的專業人員,凡明錦恰好能補這個缺,因此劉維民院士很看重她。於是凡明錦又開始徜徉在潤滑材料基礎學習的海洋裡,孜孜不斷的學習,大概因為有韌性,耐得住寂寞,這個階段她啃下了跨界的「硬骨頭」,三年後,就開始承擔實驗室的具體任務。
科研成果要轉化為生產力
凡明錦在蘭州從事潤滑材料研究時,那裡研究人員曾說過,他們的研究很多時候都是賣給陝西。的確陝西的工業基礎相對比較雄厚,尤其是寶雞,作為西部工業重鎮,汽車、機械加工、金屬切削等很多領域都需要用到潤滑材料,目前市場上的高端潤滑材料基本都產自國外,凡明錦一直想為家鄉做點事。
2014年6月,寶雞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將凡明錦邀請回院,成為學院高層次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學術帶頭人」。在學校的支持下成立了「新型潤滑材料研究與開發實驗室」,並組建了研究團隊。目前,「新型潤滑材料研究與開發實驗室」擁有近1000萬元的儀器設備,具有良好的儀器平臺條件。
研究團隊由6名博士和5名在讀碩士研究生共11人組成,人員結構合理,研究基礎雄厚。處在實驗室裡那些形狀各異的瓶瓶罐罐之間,凡明錦就像是個天生的指揮家,輕揚手臂,便可奏出跌宕起伏的美妙樂章。對事業的熱愛,讓「兩點一線」的枯燥生活仿佛也變得趣味十足。
凡明錦告訴記者,研究人員如果只將目光盯在寫論文和爭取項目,而沒有將研究成果實實在在地轉化為生產力,那科研之花雖然鮮豔但不鮮活,只有真正用到產業發展中,才有更強的生命力,研究也才能奔向更高的天空。
凡明錦結合化學化工學院已有平臺條件及研究基礎,擬開展綠色離子液體潤滑劑研究與開發工作,力爭為陝西乃至全國的機械加工、礦山開採、交通運輸、電子工業等提供潤滑方面的技術支持,為我國環保性潤滑劑的研發做出貢獻。此外,凡明錦作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973計劃)子課題的骨幹成員,正帶領著新型潤滑材料研究與開發實驗室與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劉維民院士研究小組合作,為我國下一代航空發動機油的研發開展重要工作。
(本版稿件、照片除署名外由寶雞日報記者魏薇採寫、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