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屏幕「上位之路」:三年內能把三星、LG拉下馬?-虎嗅網

2020-12-19 虎嗅APP


最近,「京東方OLED屏幕送測蘋果,或將超越LGD成為蘋果iPhone屏幕第二大供應商」的消息刷爆科技圈。但最終供應鏈傳出消息,其送測的OLED屏幕未能通過蘋果iPhone 12的屏幕測試。國產屏幕與蘋果的這次牽手未能如願,可國產OLED屏幕卻是第一次拿到了能與全球一線OLED屏幕巨頭同臺競技的資格。


據Sigmaintell數據顯示,在2019年智慧型手機AMOLED屏幕市場中,大陸面板出貨量達到了5500萬片,同比增長165%,市場佔比來到了12%。雖然12%並不多,但相比2018年三星一人吃去九成以上市場來說,提升還是肉眼可見的。


有業內專家預測,2020年中國OLED屏幕將在全球市場中佔據28%的份額,2023年中國將超越韓國成為OLED賽道的最大玩家。今年,無疑將是國產OLED屏幕的發展的關鍵之年。當然,我們也能看到三星等一線巨頭在技術水平、產能上的顯著優勢。國產OLED屏幕的全面翻身,任重而道遠。


與韓國巨頭的差距是如何拉開的,這些年中國廠商又是如何在被三星、LGD近乎壟斷的AMOLED市場中分得一杯羹的?OLED屏幕從「萬元機」落地「千元機」,清一色三星屏的高端旗艦逐漸接納國產OLED屏幕。取代韓國,摘得OLED桂冠,我們的底氣究竟在哪裡?



一、國產OLED仍處「初級」階段,產業鏈上遊薄弱


在各家智慧型手機廠商發布會上,凡是對屏幕素質著重宣傳的,幾乎都採用的是三星OLED屏幕。華為的P40 Pro採用多家屏幕供應商,本身無可厚非,但由於國內供應商的屏幕與三星的屏幕在觀看體驗上存在一定差異,在近距離觀看時略有「果粒感」,遭到了一些消費者的「吐槽」。


的確,在目前高刷新率、高解析度盛行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中,三星OLED屏幕似乎成了唯一選擇。傳統LCD屏幕由於本身屏幕響應時間較慢,在高刷新率下會出現一定的「拖影」現象。


OLED屏幕雖然可以解決拖影問題,但是三星佔據了目前屏幕像素排列方式中顯示效果最佳的「鑽石排列」,並且通過專利進行保護。所以國產屏幕在像素排列上就有著先天「劣勢」。屏幕像素只有紅、綠、藍三種顏色,一旦最佳排列方式被找到,很難有新的突破點。


三星「鑽石排列」


另外,三星從2006年開始,十多年來在OLED屏幕領域積累的技術,也讓他們的OLED屏幕技術有著別人「學不來」的特點。比如在峰值亮度、對比度、顯示穩定度方面,三星OLED屏幕仍然有著較大優勢。



除了普通消費者能夠感知的差異,國內OLED屏幕廠商在技術水平、生產力上相較三星也有一定落後。


有業內人士指出,國產AMOLED面板在良率、顯示性能、產品可靠性等方面還有待提升。比如目前三星柔性OLED屏幕的良率可達80%~90%,而國內頭部廠商硬性OLED屏幕的良率僅在70%~80%左右。要知道,柔性屏幕的工藝難度要遠超硬性屏幕。


國內某頭部廠商相關負責人說, AMOLED技術其實門檻很高,國內面板廠商的AMOLED技術和國內AMOLED產業鏈都還處於成長期,產能和良率的穩定釋放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目前國內OLED產業整體還處於良率爬坡期,規模較小、產能相對較低,並且產品技術門檻普遍不高。


的確,雖然目前國產OLED屏幕的應用似乎呈現爆發態勢,但是從整個OLED屏幕產業鏈的角度來看,其實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嚴重缺失。


簡單來說,有機發光材料和生產設備是OLED屏幕生產中最主要的成本所在,屬於鏈條上遊。而國內OLED行業的投資主要集中於下遊面板的製造,例如京東方、華星光電、維信諾、深天馬等主流廠商均處於產業中遊,是主要的面板製造商。



上遊的材料與設備領域,無疑是國內OLED產業發展的短板。


二、差距從何而來,三星憑什麼這麼厲害?


其實國內頭部廠商十分清楚自己的短板所在,但他們也是有苦說不出,很多時候,在某些關鍵技術上被「卡脖子」,是一件非常難受的事情。而他們與三星之間的差距,也在技術的不斷迭代中被漸漸拉開。


OLED是「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簡稱,正如它的名字,OLED本身是一種主動式發光器件,。簡單來說,OLED中比較重要的是陽極、陰極和發光層,在電場作用下,兩極產生的物質會在發光層中相遇並依據配方不同,產生紅、綠、藍這三種基本色彩。



在OLED面板的生產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就是OLED材料和生產設備。


處於產業鏈上遊的OLED材料大約要佔整個OLED面板成本的20%-30%,主要涉及電極材料、有機發光材料、偏光片、封裝膠等。


日本idemitsu、韓國三星和LG化學、美國陶氏化學和UDC、德國默克和Novaled等歐美、日韓廠商基本上壟斷了全球OLED產業的材料市場,僅就有機發光材料這一塊市場,日韓廠商就吃掉了八成以上。


這些廠商已經成為目前世界範圍內OLED顯示面板的主要上遊原料供貨商。並且,這些材料巨頭已對OLED材料專利及技術做了較為嚴密的系統性布局和封鎖。相比之下,國內OLED材料企業起步晚,短期內是很難突破國外專利壁壘的。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OLED材料還遠未實現規模化銷售,市場份額也比較低。


生產設備方面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從OLED設備供應商的分布看,韓國和日本企業佔據了70%以上的市場。OLED設備分為17個大類,而國內設備覆蓋範圍僅有39%,雖然目前國內已有6代及以上OLED產線,但從2016年開始建設的項目國產化設備滲透率只有2.5%。


OLED主要生產設備廠商


在這17大類設備中,最為關鍵的設備就是蒸鍍機。OLED製備工藝的核心就在於一個「蒸」字,其實OLED屏幕上的每一個像素點都是通過蒸鍍工藝附著到LTPS玻璃基板上的。蒸鍍機其實就相當於屏幕製造領域的「光刻機」。


所謂蒸鍍,就是在真空環境中,通過電流加熱、電子束轟擊加熱和雷射加熱等方法,使有機材料蒸發成原子或分子,並在基板表面凝結,從而形成一層薄膜,每塊OLED面板都包含了許多這樣的膜層。


而且蒸鍍的對象不僅是發光材料,甚至連金屬電極也是蒸鍍上去的。這也側面體現出蒸鍍工藝需要達到怎樣的精度。目前能夠製造高精度蒸鍍機的廠商,只有日本Tokki。


據稱Tokki蒸鍍機的誤差範圍可以控制在5微米之內,大約是一根頭髮絲直徑的百分之一。而蒸鍍機整體的長度大約是100米,就像一列小火車,近20年前,這樣一臺蒸鍍機的價格大約是8500萬美元。


Tokki蒸鍍機


14年前,OLED行業才剛剛起步不久,很多廠商因扛不住成本壓力紛紛退出,Tokki出現了48億日元的虧損,一度面臨破產。但三星看中了OLED輕薄、省電、色彩豔麗的特點,認為OLED是一隻「潛力股」,他們不但沒有砍單,反而繼續增單,幫助Tokki擴充產能。


苦苦堅持了12個月以後,日本佳能投資76億日元入股Tokki,成為其母公司,Tokki也正式改名為Canon Tokki,真正活了過來。


在此之後,得益於這樣的「生死之交」,三星買斷了Canon Tokki蒸鍍機的所有產能。一直到2017年Canon Tokki擴充產能,從4臺產能增加至7臺,LGD和京東方才有幸各獲得1臺產能,而三星獨佔5臺。


京東方成都G6產線在2017第一季度才購入了首臺Tokki蒸鍍設備,從而獲得與三星在OLED領域競爭的基礎。


在上遊材料、生產設備上的優勢,讓韓國三星、LGD等廠商在起跑線上就大幅領先了對手。從2007年開始,他們的產能和增長率一直保持領先,並且在技術上一直處於引領地位。


日韓廠商OLED產能


規則從來都是勝者制定的,目前市場主流的OLED生產要麼採用三星的「LTPS-TFT基板+RGB OLED」技術路線,要麼採用LGD的「Oxide 基板+白光」技術路線。但不管走哪條路,核心技術都被牢牢把握在二者手中。


三、技術封鎖下另闢蹊徑,國內下遊廠商支持


由於蒸鍍技術是生產OLED面板最成熟且穩定的方案,因此每個入局的玩家都避不開蒸鍍機。而三星這樣的壟斷,讓國內廠商不得不尋找新的技術突破點。


噴墨列印技術目前是國內廠商普遍選擇的另一條道路。既然OLED屏幕的每個像素點可以蒸上去,那麼同樣可以「印」出來。


噴墨列印技術就是使用「噴」OLED材料的方式來製作顯示器的有機材料膜層,通過噴墨印刷設備上的多個印刷噴頭,將不同顏色的聚合物發光材料溶液精確的沉積在ITO玻璃基板的隔離柱槽中,從而構成可發光的像素。



與蒸鍍技術相比,噴墨列印技術可以節省90%的OLED面板原材料。並且噴墨列印技術可以有效提升成品的使用壽命,該技術也更容易適應大尺寸基板的切割需要,可以順應高代線處理大尺寸基板的趨勢。


不過目前噴墨列印技術的發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頸,其中最大的難點在於減小像素間的差異、提升設備的噴墨精度。對於噴墨列印技術來說,油墨穩定性其實不是最大的問題,設備的精度和穩定性才是真正的挑戰所在。


當然,採用噴墨列印技術生產的OLED屏幕,其顯示效果和性能表現與三星、LGD等廠商採用蒸鍍技術生產的高端OLED屏幕尚有一定差距。該技術更像是一種折中方案,也是國內廠商艱難探索後找到的一條出路。


除了廠商們自身的努力探索,國際貿易形勢也如同一隻「上帝之手」,推動著中國OLED產業的發展。


由於當前的貿易摩擦,供應鏈安全成為了科技行業的關注焦點,不少下遊終端品牌廠商都意識到戰略性培養自主健全供應鏈的重要性,而屏幕作為手機產業鏈的核心部件,成為了廠商們關注的重點。


目前華為、小米、OPPO、中興等品牌都已經從新技術合作研發、高端機型戰略供應等方面與國內OLED屏幕廠商展開合作。目前這些廠商的部分新機中都有國產OLED屏幕的身影,比如中興最新的Axon 11 5G就採用了維信諾的AMOLED屏幕,而華為P40 Pro的部分機型也採用了京東方的90Hz高刷新率AMOLED屏幕。


四、國內OLED玩家奮起直追,產能即將釋放


經過多年追趕,目前國內OLED屏幕廠商已經到了「拿得出手」的階段,而市場份額也在快速增長。


京東方目前在國內柔性AMOLED面板市場中布局規模最大,也是最早宣布G6高代柔性AMOLED產線量產的廠商。不過在2018年及更早的時候,其柔性AMOLED只能應用於一些中低端機型上。


從2018年開始,華為在旗艦機P2O Pro上首次搭載了AMOLED柔性屏,也開啟了國產柔性AMOLED屏幕進軍一線終端廠商的道路。隨後,華為P30、Mate 30系列陸續採用柔性AMOLED屏幕。


目前最新的華為P40、榮耀30系列也部分採用了柔性AMOLED屏幕。最近還有業內人士透露,京東方決定專門為蘋果投資OLED模組產線,計劃在其位於四川的工廠中專門新建10條產線。另外,也在為筆記本廠商開發15.6英寸、12.6英寸、13.3英寸的OLED面板。


華為P40 Pro


華星光電作為國產屏幕領域的二把手,也在近兩年快速切入AMOLED市場,去年華星光電生產的摺疊屏已經為摩託羅拉Razr手機供貨,而今年2月小米發布的旗艦小米10系列也部分採用了華星光電定製的AMOLED曲面屏。


TCL科技董事長李東生曾提到,隨著產能爬坡和新客戶開發,華星光電2020年在柔性OLED屏幕賽道上有望更快實現放量。


摩託羅拉Razer


維信諾雖然之前業務重心在PMOLED上,但自2017年在《戰狼2》中的AGM X2手機上亮相以來,維信諾先後為堅果Pro 2S、努比亞紅魔5G遊戲手機等終端產品提供柔性AMOLED屏幕,今年也有望進入華為的供應鏈,為榮耀30系列等產品提供柔性AMOLED屏幕。


和輝光電是目前國內已有產能規劃中硬性OLED屏幕產能最大的廠商,此前曾為BBK打造了11英寸OLED面板、為華為打造了11.5英寸OLED面板,為惠普和戴爾打造了15.6英寸OLED面板。


主要專注於中小尺寸手機屏幕的深天馬,過去以供應LCD屏幕為主,目前在AMOLED技術方面也已經有所布局,以硬性AMOLED屏幕為主,客戶主要是聯想、華碩和HTC。曾經在2018年就亮相於ROG遊戲手機上的120Hz OLED屏幕,就是天馬的手筆。


總體來看,根據Omdia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面板廠商的OLED面板出貨總量為1.05億塊,相較2018年的3200萬塊翻了三倍有餘,其中智能手錶和智慧型手機面板大概各佔一半,均在5000萬塊左右。


在柔性OLED面板市場中,京東方的出貨量達到了1700萬塊,維信諾以260萬塊的出貨量位居國內第二。在硬性OLED面板方面,和輝光電的出貨量為2670萬塊,排名國內第一,京東方以2210萬塊緊隨其後。


目前國內已經有21條已建和在建的OLED產線,其中6代產線共有15條,全部滿產後總產能加起來超過500K/月,目前已經實現量產或滿產的14條產線中,有7條為6代線,產能也超過了250K/月。


國內主要OLED面板廠商產線情況


有專家預測,到2021年,我國OLED產線月產能將佔到全球產能的26%,到2023年,中國大陸地區的OLED面板總產能佔比將近46%,屆時中國將成功取代韓國成為全球最大的OLED面板供應商。


一些業內人士預計,中國OLED面板廠商產能的釋放、良率的提升,會使出貨量隨之顯著提升,OLED面板也將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各家廠商為了搶佔市場份額,很可能會發生「價格戰」


目前OLED面板價格下降的趨勢已然顯現。據CINNO Research數據顯示,6.4英寸柔性AMOLED面板價格從2月份的55美元下降到4月份的53美元,每月平均下降1美元。


在2019年,只有高端旗艦智慧型手機才會使用AMOLED屏幕,而售價也普遍在4000元以上。但從今年開年起,AMOLED屏幕手機的價格被不斷拉低,如今一部兩千元以內智慧型手機也有不少都搭載了AMOLED屏幕,並且還具有90Hz的高刷新率。


中國OLED廠商產能的釋放,無疑會進一步加速OLED屏幕的普及和技術的下放。


五、完善產業鏈


OLED屏幕的發展史,無疑是圍繞著OLED材料和生產設備展開的,而十幾年積累的技術差距和產業鏈生態的缺口,需要國內廠商潛心追趕,下功夫啃技術硬骨頭。時間、資本,無一不需要狠砸。


三星目前在智慧型手機OLED屏幕市場中以88.1%的份額處於主導地位,但OLED屏幕市場的機會仍然巨大。OLED屏幕市場增長迅猛,有研究機構預計到2023年全球中小尺寸OLED市場滲透率將達到68.1%,LCD屏幕市場將逐漸被OLED屏幕所取代。


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雖然會因疫情影響有所下降,但Omdia預計智慧型手機所使用的AMOLED面板則可以在今年實現逆勢增長,從2019年的4.71億塊增加到5.13億塊,並且AMOLED面板在手機市場中的滲透率也會進一步提升。


對於中國OLED廠商來說, 被設備卡脖子的苦日子已經逐漸過去,「人有我無」不再是常態。而未來,能否在OLED核心技術領域有所突破,掌握核心技術,將決定著他們的上限。


相關焦點

  • 華為P40Pro皇帝版曝光,欲將三星S20Ultra拉下馬
    今年一季度旗艦手機發布會一個接一個,無論如何競爭,目前為止三星S20 Ultra是毫無爭議的機皇,主要是由於三星強大的硬體配置,以及核心部件自給自足,或許三星能在機皇的位置上只能待不到一個月了,因為老對手華為要出華為P40系列手機了。
  • 電視機是三星好還是夏普,松下,LG,TCL好?
    對此有網友表示稱,現在買電視首選SONY大法,且選擇7000以上系列的,不然的話就別選SONY了,因為7000以下系列的面板和國產的是一樣的,其次是三星和LG的,同樣,低端系列就不要選了,再然後就是國產的海信/TCL/長虹/創維/康佳等等,不太建議買夏普/松下/東芝的了,國內都是假的,性價比跟國產比極低,就是買個牌子,配置和國產的一樣。
  • 如果華為不支持京東方屏幕,那麼國產屏幕還有希望嗎
    說到手機屏幕這塊,大家都會想到三星和LG這兩家廠商,這兩家屏幕廠商佔據了國內手機屏幕市場的大多數份額,特別是三星的OLED屏幕,若是你的高端旗艦不採用三星的OLED屏,你都不好意思是你的手機是旗艦手機。
  • 時隔多年體驗三星S6edge,屏幕確實驚豔到我了!
    三星S6edge是三星公司於2015年推出的一款旗艦手機,現在我們體驗了下這款老旗艦手機,看看這款旗艦手機經過三年的時間到底怎麼樣了。三星S6edge採用了5.1英寸的Super AMOLED曲面屏幕,屏幕解析度達到了2560*1440,PPI高達577。
  • OPPO良心標註屏幕來源,讓華為更加備受爭議
    整個智慧型手機圈估計除了三星,其他所有品牌屏幕都有混用的情況,蘋果今年的iPhone12也出現了屏幕混用的情況。今年的小米10在發布會上就很大方的表示,小米10這一款手機前期使用的是三星的屏幕。後期為了支持國產會混用華星光電的屏幕。
  • 維修要花兩千多,一塊頂級三星屏幕成本是多少?
    眾所周知,目前在全世界的手機屏幕當中,雖然有湧現出一大堆花裡胡哨的夏普屏幕與其他的屏幕,但三星屏幕始終是所有手機屏幕裡排行最高的,並且沒有任何人能夠動搖,漸漸的這些年三星就確定了手機屏幕王者的地位,所有的手機品牌如果想要做旗艦機,那麼必然要購買三星的屏幕。
  • 國產品牌的屏幕之路:一加手機被譽屏幕機皇、京東方被蘋果認可
    近日,據調研機構洛圖科技報告,有產業鏈上下遊信息顯示,京東方(BOE)目前已經正式通過蘋果的屏幕認證,屆時將會在12月內開始向蘋果供應iPhone 12的OLED屏幕面板。如果消息屬實的話,那麼不難看出蘋果對於此次iPhone12系列衝擊更高銷量表現的信心,同時也是對國產屏幕生產商實力的一種認證。
  • 華為攜手京東方,小米看好維信諾,國產OLED,全面「進攻」三星LG
    2019年,三星手機在全球出貨量第一,華為只佔到第二。同時三星還是全球最大的OLED供應商,擁有每月345k的設計產能,不僅佔有手機OLED屏幕銷量近90%,還佔有近80%的平板市場。在OLED市場上,2019年的韓國是絕對巨頭,我國的京東方和維信諾兩大OLED企業正對三星和LG展開全力的追趕。但似乎進度不順,今年原本預備給蘋果提供4500萬塊屏幕的京東方OLED屏幕被蘋果評測為不合格,緊接著三星也給出同樣的不合格。對此,京東方股價三天跌幅達到10%,在柔性屏產業上,這是一次跌倒。
  • 用實力挑戰蘋果三星,國產手機廠商高端化再下一城?
    在國內手機市場當中,相信很多消費者都看到了蘋果與三星逐漸跌出榜單前列,如今小米、華為、OPPO等均排在了市場份額的前列水準,並且高端之路也走的越來越順暢,獲得了消費者的高度認可。就如今年小米手機首次進軍高端市場。
  • 國產屏幕強勢崛起,從三星口中搶食,拿下20%份額全球第二
    因為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顯示屏也曾一度是我國的短板,但經過國家多年來的重視和支持,以及中國企業的不懈研發,國產屏幕已經強勢崛起。例如京東方,在經過長達十餘年的虧損後,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自2018年第四季度起,中國在LCD屏幕的產能就已經排名世界第一,京東方可謂是第一大功臣,在全球範圍內的市佔率和出貨量拿下多個全球第一。在LCD面板取得出色成績後,京東方又開始發力OLED面板領域。
  • 三星的霸主之路還能走多遠?
    靠著李健熙早年間在半導體和顯示面板等技術上的瘋狂投資,三星最終打敗英特爾擁有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半導體公司,並且在屏幕顯示、內存快閃記憶體等領域也常年保持著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因此,無論是在處理器還是存儲器或者是屏幕等核心技術方面,三星幾乎把控著全球手機產業鏈的命脈。
  • 現在國內手機廠家用的韓國三星的屏幕好還是中國京東方的屏幕好?
    從歷史來看,日本一直是屏幕4生產的老大,然而近幾年韓國的三星和LG後來居上,在高端的OLED及AMOLED屏上,已經超過日本廠家。而中國目前依然是後來者,就數量來說我們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屏幕生產國家了,而在高端屏幕上,我們還需進一步的追趕。接下來我們就AMOLED屏幕,詳細分析三星和京東方這兩家企業。
  • 京東方三星你選誰?手機廠商為啥要混用屏幕
    主流手機屏幕均來自三星、京東方、LG這三家,而幾乎手機廠商都會兩家或三家混用,那麼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手機出貨量大,三星屏幕供應不及。三星的OLED屏幕要供給蘋果、小米、OV等廠商,有時候三星自己的手機屏幕都供不應求,廠商能難道的貨非常少。
  • iPhone 12綠屏怎麼檢測 蘋果12查屏幕廠商是LG還是三星的方法
    數據顯示,iPhone 12系列混用了 三星 和 LG 兩家廠商的屏幕,不同廠商,甚至是不同型號,產生綠屏的概率也有所不同。下面,下面本文主要教大家如何檢測你手中的 iPhone 12 手機是否存在綠屏問題 以及如何查看 iPhone 12 用的是 LG 屏還是三星屏,感興趣的用戶,不妨具體來看看吧。
  • |旗艦機|三星galaxy s6|曲面屏|三星note edge|屏幕|三星
    屏幕成為了為數不多可以突破設計同質化的元素,而在屏幕上有強大技術儲備的三星具備了突破的先天優勢。2014年,三星發布了第一款曲面屏手機,三星Note edge,但是這款手機僅是單邊屏幕有曲率,視覺上看著極其不協調,因而沒能掀起潮流。
  • lg nexus4港版價格多少?好不好?
    lgnexus4港版價格(價格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根據香港媒體的報導,LG日前正式公布了LG Nexus4在香港地區的零售價,16GB版售價為4398港幣(約合人民幣3540元),相比Google Play商店16GB版Nexus4售價(349美元,約合人民幣2180元)高出了千餘元,而8GB版Nexus4則不會在香港市場上市。。
  • 手機廠商為什麼要混用屏幕?都用三星不好嗎 真相了
    目前,主流手機屏幕均來自三星、京東方、LG這三家,而幾乎手機廠商都會兩家或三家混用,從iPhone 12到華為Mate 40,從小米到OV,無一例額外。為什麼要混用屏幕?都用三星不好嗎?日前,魯大師對此進行了科普。簡單來說,主要有三個原因。
  • 蘋果iPad將換用OLED屏幕 三星LG已按蘋果要求接單
    這麼多年來蘋果iPad一直都是使用了LCE屏幕,據說明年將會體驗microLED顯示技術的iPad Pro 5、iPad mini 6等登場,不過蘋果最終的方向還是要使用OLED。韓媒報導稱,三星和LG已經收到了蘋果的訂單,後者計劃從2022年開始推出配備OLED屏的iPad產品。據悉,蘋果要求三星和LG生產的是一種混合技術OLED面板,比普通OLED更薄,原理是使用薄膜取代玻璃來覆蓋顯示層,三星稱之為UT(Ultra Thin),LG則稱之為ATO(Advanced Thin OLED)。
  • 透過屏幕,看三星在顯示領域的突破與創新之路
    本月10日,三星宣布推出並開始在韓國市場預售110英寸Micro LED電視,展現出三星在顯示領域的深厚積澱與創新能力。在21世紀第三個十年的開端,面對處在不斷變動中的全球市場,三星繼續成為顯示領域的探索者。
  • OPPOFindX2或開啟5G手機頂級屏幕時代,攜手三星穩居屏幕第一陣營
    日前,三星推出新一代旗艦手機Galaxy S20系列手機,因其搭載的120Hz+2K屏幕配置,引起了不少科技愛好者的關注,畢竟這已經是行業目前最頂尖的屏幕配置。不過很快國產旗艦方面就有消息傳來,OPPO新機Find X2或將同樣搭載120Hz+2K屏幕配置,那這麼兩款手機的屏幕配置是否完全相同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