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長期以來,美國和俄羅斯是戰鬥機研發製造領域內的冠亞軍。從戰鬥機外部的機構設計、機身材料,到內部的發動機、航電設備、火控系統等各個方面,均要高出全球其他國家一籌。
也正是因為美俄兩國的戰鬥機技術風格相當明顯,形成了美系和蘇系兩個不同的流派,這就足以見得兩國在戰鬥機研發和製造方面的實力。例如美系戰鬥機F-22A、F-35,蘇系戰鬥機蘇-35S、蘇-57,均是全球優秀戰機的代表作。
除美國和俄羅斯之外,近些年,隨著航空技術的快速進步,中國也已經成為美俄之外,戰鬥機研發製造領域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例如中國空軍裝備的殲-20戰機,便是目前全球僅有的四款五代機之一。
這也使得中國成為和美國以及俄羅斯並肩的,可以獨立自主研發五代隱身戰機的國家。其中殲-20戰機所使用的鴨翼技術,更是成為五代戰機設計中的一股清流。而殲-20戰機的服役時間甚至超過了俄羅斯,預計俄羅斯的蘇-57戰機要等到今年12月份才能交付。
中國在戰機研發方面的進步,也引起了外界高度的關注。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日前英國權威國防與安全智庫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發布了一份關於中國和俄羅斯目前空軍作戰能力對比分析的報導。
文章認為,俄羅斯和中國空軍現役的大多數戰機,是在蘇-27戰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除航空發動機這一短板之外,中國戰鬥機的製造水平已經超越了俄羅斯,尤其是航電設備和武器系統方面,中國的領先幅度更大。
文章稱,中國製造的戰機,使用了大量高科技複合材料,這不僅使得戰鬥機的機身更加堅固耐用,而且還可以提高戰鬥機的推重比,彌補發動機的劣勢。以中國空軍最新的殲-11D戰鬥機為例,其搭載有中國最新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內設電子戰裝置。
在具備戰鬥機的全部功能之外,還可以在空戰中扮演電子幹擾機的角色。除此之外,殲-11D戰鬥機的武器掛載能力也有所提升,其綜合性能已經超過了俄羅斯空軍的蘇-35戰機。報告在最後還稱,今後10年俄羅斯可能要向中國進口相關技術。
正如文章所說的那樣,航空發動機確實是中國戰鬥機的軟肋。目前中國所擁有的技術比較成熟的戰鬥機發動機,也只有WS-10一款。雖然外媒聲稱比WS-10更加先進的WS-15發動機已經在路上,而且距離投入使用的時間已經越來越近。
但是中國應該對英國智庫的分析,保持足夠的戒心,不能掉以輕心。正是因為缺乏核心的發動機,讓殲-20難以稱為一款真正的五代機,無法讓其充分發揮設計性能。所以中國在戰鬥機研發製造領域內要走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