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頭街道「百姓法治講堂」走進社區開講。
江頭派出所刑警抓獲詐騙犯罪嫌疑人。
金尚法治文化廣場
臺海網7月31日訊 福建日報APP—新福建報導 積極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不斷探索改革創新,堅持深化依法治理……近年來,廈門市湖裡區江頭街道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各級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及相關工作部署要求,保障「七五」普法工作落細落實,取得較好成效,為推動街道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和創建法治街道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今年是「七五」普法收官之年,5年來,江頭街道共獲市級以上普法工作榮譽82個,其中市級45個、省級27個、國家級10個。2016—2020年,轄區刑事警情數分別下降13.86%、22.49%、18.67%、38.45%、34.80%。
建陣地 搭載體 普法教育潤物無聲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民法典》,看看它與我們的生活如何息息相關。」上周,一場「百姓法治講堂」在江頭街道江村社區開講,社區法律顧問李智慧圍繞《民法典》與生活相關的11個熱點問題,為前來聽講的居民及社區工作人員作了詳細解答。
一場宣講下來,社區垃圾分類專管員倪淑芸感覺收穫滿滿。她對《民法典》中關於遺囑的相關規定特別感興趣,她說,生活中身邊的朋友也曾遇到這樣的糾紛,通過今天課堂上的講解,她也學習了不少。
「這一類的普法活動很實在,能夠貼近居民生活。」中港花園一期的小區秘書小潘,聽講時總會不時拿起手機拍下老師PPT的內容,「這些法律方面的知識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開展小區的調解工作。」
小課堂也有大文章。作為江頭街道落實普法宣傳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陣地,「百姓法治講堂」根據居民需求和轄區社情特點,邀請法律專家送法下基層,針對突出問題舉辦專題講座,從而增強群眾自我保護和法律維權意識。5年來,街道轄區已開設了9個百姓法治講堂,共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講座258場次,受益人數5000餘人次。
「讓普法宣傳潤物無聲,我們不僅通過打造一批宣教載體,將法律知識『送上門』,還強化法治文化建設、開展法律體系學習教育,形成濃厚的學法、懂法、用法、守法氛圍。」江頭街道黨工委書記洪志彬介紹說。
5年來,街道轄區建設市級法治文化廣場1個、擴建科普宣傳欄28個,建設區級法治文化陣地3個,其中金尚法治廣場、江頭公園廉政教育基地、忠侖惠和石雕文化廣場、蔡塘「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等法治文化陣地成為深受百姓喜愛的「家門口的學習樂園」。不僅如此,街道積極利用新技術、新模式,激發廣大幹部、群眾的學法普法熱情。線上,越來越多的法律知識、普法活動通過微信、小視頻等新媒體形式快速、精準傳播;線下,集中學習、集中研討和輪流授課、微黨課、交流心得等方式,讓理論學習蔚然成風。此外,結合青少年和學生法制觀念淡薄、法律意識不強等特點,街道、社區主動深入學校開展豐富多樣、生動有趣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五年時間裡,街道轄區學校共舉辦了2000餘場法律宣講。
重創新 聚合力 全民共育法治環境
去年3月,在金尚社區綜治中心的協調和指導下,中福城小區業主監督小組正式成立。一年多來,這個由5名業主代表組成的監督小組,在促進業委會、物業更好地履職方面持續發揮作用,成為中福城深化小區自治的重要力量。
「上個月,在業主監督小組的監督下,小區完成了出入口消防通道的改造,既拓寬了道路,實現人車分行,又提升了小區綠化,更加安全美觀。」中福城物業主任丁永成告訴筆者,從制定方案到招標、施工,以及經費的使用,業主監督小組全程參與監督,保障了工程的高效高質完成。
以服務人民、為民辦實事為出發點,江頭街道持續在機制上突破創新,培育良好的法治環境。5年來,街道共建立綜治中心11個、改建「馬上辦」服務大廳12個、創建評理評查室11個、創新成立公共法律服務室1個,有力地解決了居民群眾辦事難等問題;在依法解決居民群眾的矛盾糾紛和信訪積案問題方面,街道聯合相關單位共同創建了基層人民調解組織82個、創建個人調解工作室3個、建立矛盾糾紛解決中心11個,創建勞動仲裁工作站1個,有效調處化解社會矛盾和信訪積案問題;針對更好地服務管理社區戒毒社區康復、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人群,街道在園山社區創建了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工作站,5年來,共投入400餘萬元加強工作站建設。
這個過程中,街道始終把人當作法治環境培育的關鍵因素,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和居民群眾參與治理,集思廣益、出謀獻策,打造社區特色服務品牌,推動轄區的法治化共建共治共享。
「社會購買服務,聘請專業律師、法律顧問到基層社區參與調解服務,確保普法宣傳教育和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落實落細落到位。」在江頭街道政法委員周天明看來,激活轄區資源,挖掘能人、達人,已然成為打造和諧家園,提升居民群眾安全感的重要力量。5年來,街道轄區共成立了14個人民調解委員會、3個個人專職調解室,每年聘請9名律師參與社區糾紛調解。不僅如此,深入推進小區治理「1+4+N」工作法,越來越多由社區熱心居民、志願者組成的治安巡防中隊、鄰裡守望隊等志願服務隊伍也成為轄區裡的一道風景,共同守護城市的和諧安定。
強實踐 促和諧 依法治理結出碩果
經過多年普法宣傳教育的精心澆灌,以及全民參與的法治化環境的持續培育,如今,江頭街道依法治理不斷結出碩果。
今年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個體商戶帶來的衝擊,江頭街道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及時成立了以街道辦事處主任為組長,以街道分管領導、財經辦、江頭司法所、信訪室及相關社區主官為成員的工作專班,並用10多天的時間,妥善解決了廈門江頭建材市場涉集體資產減租糾紛,有效助力商戶復工復產。
江頭街道後埔(薛嶺舊村)片區是市、區舊村拆遷改造項目,涉及45萬平方米的拆遷任務和560多戶安置房屋的建設。為了保障這個重大民生項目順利推進,實現和諧拆遷,後埔社區黨委積極探索創新「1+2+3+4」模式,以黨建為引領,發動轄區民間組織參與,通過「共謀、共管、共督、共防」,高效有序完成拆遷任務,成為湖裡區主動創穩工作品牌亮點在全市進行培育推廣。
街道、社區定期邀請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到社區坐班,每月進入小區為居民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幫助居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問題和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確保每個社區每季度至少開展一場法律講座,5年來,共舉辦了200餘場法律宣講。在此基礎上,街道創新打造公共法律服務室,作為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的派駐機構,拓展法律服務的覆蓋面,更加及時高效地化解基層矛盾糾紛。
洪志彬表示,「七五」普法規劃要求,法治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把法律規定變成引領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規範,「開展全民法治宣傳教育,最終的落腳點還是為了推進社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以普法為抓手,法治正在融入轄區工作的方方面面。街道依法依規加強「五個工程」和「雪亮工程」建設,助力法治街道和創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範市」建設。5年來,共改造老舊小區10個,完成11個社區的「雪亮工程」建設,解決了48個小區治理問題,群眾安全感滿意率得到較大提升。此外,結合全國開展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和全省開展「五個專項行動」,江頭街道堅持一手抓掃黑除惡治亂創安,一手抓經濟社會事務發展,堅持掃黑除惡和治亂創安統籌協調、同步推進,以徹底掃除和根治涉黑涉惡案件及亂象問題為目標,堅持強化組織領導、聚焦問題導向、堅持綜合治理、聚力創新管理,保持高壓態勢,有力打擊整治黑惡亂象問題,轄區社會治安環境得到顯著提升。掃黑除惡三年來,街道轄區共破獲九類及十一類案件124起(其中破獲大案2起),抓獲重點人員168人,其中刑拘89人,打擊整治亂點亂象問題23個;「七五」普法期間,共查辦街道、社區違紀違法行為33起,街道共有6個社區被市、區評為「平安和諧社區」,8個社區被市、區評為「安全生產示範社區」。(廖麗萍 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