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普法長效機制,實施「法治善國」專案
——學習《憲法》《民法典》提升時代意識
滕州市堅持倡導全民學習憲法,廣泛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領導幹部帶頭學法,將憲法列為必修課;全面落實國家工作人員憲法宣誓制度;邀請中央黨校王勇教授作《憲法》學習專題報告會;舉辦全市「尊崇學習維護新憲法,匯聚滕州發展新動能」學習憲法有獎知識競賽;開展「12.4」國家憲法日集中宣傳,組織「憲法晨讀」「憲法主題黨課」「憲法講座」等特色主題活動。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滕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滕州市委宣傳部、滕州市司法局、滕州市普法辦迅速行動聯合出臺《關於加強學習宣傳教育工作的通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下發《關於印發實施工作方案>的通知》,對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全國「兩會」精神,全面抓好《民法典》的宣傳教育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為我市更好地推進依法治市、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供了有力指導。
——提高領導幹部法律素養
充分發揮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在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中的示範引領作用,健全完善各級黨委(黨組)理論中心組學法、領導幹部任前考法、在線普法學習和年度普法考試等制度,出臺《領導幹部理論及普法學習的意見》,定期組織普法考試,開展領導幹部及行政執法人員考法,舉辦「滕州市普法大講堂」「道德講堂」「法制大講堂」「滕州市法治政府建設大講堂」等宣講活動。五年來,滕州市開展各類宣傳活動100餘場次,累計培訓幹部29500餘人次,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得以強化、依法辦事能力明顯提升。
——營造校園學法守法氛圍
整合法治教育資源,壯大青少年普法工作隊伍。組建「七五」普法宣講團、第三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滕州市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講團和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律師志願團。近300名公安幹警、檢察官、法官及執業律師被聘為全市各中小學法治副校長,深入校園開展精準普法講座、法治報告會2770場,受教育學生達70餘萬餘人次。
滕州市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基地作為全國唯一一所全額財政撥款的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中心,每年可全日制集中輪訓在校中學生1.8萬餘人。2018年12月,該中心被命名為「省級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稱號,現已提交申報「第三批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結合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積極打造校園法治文化廣場、長廊等普法場所,建成滕南中學、滕東中學等一批青少年法治文化品牌陣地。
組織全市26萬中小學生參加全國青少年法治知識網絡大賽,全市10所學校榮獲「全國傑出組織獎」,30所學校獲得「全國優秀組織獎」。舉辦「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家長培訓會、青少年普法教育暨「雙創」活動現場會等大型普法活動,青少年學生的法治意識明顯提高,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圍繞全市中心工作,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
——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出臺《滕州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6—2020年)》,召開全市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部署工作會議,做好國家和省級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綜合項目申報工作,成功通過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縣、區)初審。2020年6月19日,召開滕州市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暨優化法治環境動員大會。率先推行「司法所長列席鎮(街)黨委會制度」,促進法治鎮(街)建設;堅持「逢文必審」,確保文件、合同合法規範;力爭2021年創成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組織食品藥品、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執法監督檢查,規範行政執法行為。重點安排部署全市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執法主體人員清理、行政處罰(強制)網上運行及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工作,得到司法部領導充分認可。認真組織黨政一體法律顧問選聘活動,積極籌建「八個中心」(即依法治市智慧調度中心、非訴訟糾紛協調化解中心、融媒體宣傳中心、普法依法治理中心、督導考核中心、綜合保障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社區矯正工作中心)。
——打造良好法治營商環境
全面研究國家、省關於簡政放權和營商環境建設的政策法規,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實施「流程再造」,推行「四個最優」。市委政法委出臺《關於全市政法機關營創法治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試行)》,市法院、市檢察院分別印發《關於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實施方案》《「開展營創法治營商環境專項活動」實施方案》,為企業在我市落地開花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積極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強化輿論引導,做到「廣播有聲音、電視有節目、報紙有文章、網絡有陣地」有力推動了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順利開展。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期間,下發《關於組建「滕州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平穩發展法律服務團」的通知》,組織選派163名律師為全市中小企業提供「一對一」法律服務,並向企業推送《應對新型冠病毒肺炎疫情支持民營企業平穩健康發展法律服務手冊》《致全市中小企業家的法律風險提示意見書》《企業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涉法問題系列解答》等疫情防控法律常識,為企業供法律服務,助力特殊時期企業復工復產。
——夯實基層依法治理基礎
2018年6月,全市大力開展「一村(居、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出臺《關於進一步完善全市「一村(居、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的實施意見》創新開展法律顧問團團長「專家坐診」接待日制度。五年來,200名執業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被選聘到1224個村(居、社區)擔任法律顧問,深入村(居、社區)開展法律服務工作2.9萬餘次,著力打造「厚德明法,上善法援」法律援助品牌,提高人民群眾對法律援助的滿意率。依託我市現有的「孔子學堂」、美麗鄉村建設等平臺,建成洪緒鎮郝窪村、姜屯鎮沙東村、荊河街道大同社區、龍泉街道和家園社區等法治文化陣地100餘處。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全市918個村(居、社區)被各級命名為「民主法治示範村(居、社區)」,覆蓋率達到75%。
——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
採取多種有效形式,面向執法人員、執法對象、服務對象以及社會公眾開展宣講活動,積極宣傳普及與部門職能相關的法律法規。結合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鄉村振興戰略、扶貧攻堅等重點工作,開展有針對性的普法宣傳活動。結合「法律六進」,在特殊時段和時間節點,集中開展各類主題鮮明、重點突出、針對性強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建立健全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以案釋法制度,開展以案釋法活動。通過派駐工作人員和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在市信訪局設立「中立和解法律服務社」、在市人民法院設立「駐法院工作室」、在市公安局設立「駐交警大隊工作室」,全面推進「誰執法誰普法」工作深入開展。
拓寬法治宣傳渠道,創新普法載體模式
——普法形式貼近群眾,宣傳活動異彩紛呈
承擔棗莊市「七五」普法首場文藝演出任務,舉辦「天泰杯」安全生產書法繪畫競賽,編印《百姓生活法律指南》普法系列讀本,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普法活動接地氣、惠民生。依託市圖書館建立全省第一家縣級市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成為廣大市民學習法律知識、進行法律諮詢、接受普法教育的窗口和陣地。2018年12月,該基地被命名為「全省法治文化建設示範基地」。
——順應時代發展,推廣新媒體普法模式
滕州市司法局成立新媒體工作室,依託「兩微一端」、今日頭條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組建新媒體普法宣傳矩陣。市司法局與市融媒體中心聯辦《法治時空》電視普法欄目,累計製作播出60餘期,並在新媒體上同期推送。2017年11月,拍攝的《我與憲法》微視頻被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評為「優秀獎」。2020年製作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控法治動漫宣傳片和微視頻」,雙雙入選《學習強國》平臺。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法治短劇(曲藝)徵集大賽活動中,製作的《情暖高牆(小品)》和《法律援助情暖人間(表演唱)》分別被省「司法廳、教育廳、省文化和旅遊廳」授予「一、二等獎」。
——快速啟動全國普法依法治理信息管理系統
通過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動「數字法治、智慧司法」,用科技升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形成「大平臺共享、大系統共治、大數據慧治」的信息化新格局,為推進依法治市、法治政府建設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撐,開啟滕州普法依法治理「新時代」。
原標題:《美德滕州·法治善國 ——滕州市「七五」普法工作回眸》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