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是導演王小帥的作品。故事講述了兩個普通家庭30年的變遷,主要是兩對夫妻感情變化的經歷。演員王景春扮演的工人劉耀軍,他妻子叫王麗雲,他們與本場職工沈英明和李海燕這對夫妻感情甚篤。兩家的孩子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兩孩子過生日都是在同一天。他們希望這種純真的友誼這輩子的都保持下去。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兩家的孩子劉星和浩浩一起在水庫洗澡,劉星不幸溺亡,從此兩家的關係出現裂痕。還因為王麗雲在劉星溺之之前,曾經懷孕。一次下班途中王麗雲暈倒在路上,廠計生主任李海燕把她弄到醫院做了人流手術。因為大出血,王雲從此不能再生育,唯一的兒子劉星又意外溺亡,讓這對夫妻徹底失去養育孩子的希望。後來廠裡改制夫妻要人雙雙下崗,他們選擇逃離家鄉,到外地打工。
1,災難考驗下的親情冷暖。
沒有孩子就等於失去了生活的樂趣,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劉耀軍夫妻二人,後來又收養了男孩,也起名叫劉星。有一次,劉星不服劉耀軍的管教,而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信。這一連串的打擊,讓他們夫妻二人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兩人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靠打短工度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準備度過餘生。
王麗雲說:"時間已經停止了,剩下的就是等著慢慢變老」。劉耀軍說:" 我們夫妻二人都是在為對方而活著」。
這些話說明了他們對生活的無耐選擇。生活平淡無奇而又缺少激情。儘管如此,他們夫妻二人,誰也沒有互相埋怨,互相指責,而是共同攜手,艱難地生活著。影片通過緩慢的生活節奏,把夫妻二人的失子之痛,不能生育的無奈表現了出來。這對苦難的夫妻當災難降臨時,顯得那樣孤獨和無助。但他們始終走在一起,不離不棄。
培根曾經說過:"幸運最能發現罪惡,而厄運最能發現美德"。這對夫妻面對厄運的態度,不是很好詮釋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嗎?
2,天災人禍,最終沒能打垮一段純真的友情。
後來沈英明的妹妹茉莉找到了劉耀軍。她曾經做過劉耀軍的徒弟,並且對劉耀軍懷有深深的好感。她因為與丈夫感情不和而離婚。這次與劉耀軍的一次'偷歡而懷孕。她堅持要把孩子生下來,並把孩子交給他們夫妻撫養,以彌補嫂子當年犯下的過錯。這一切儘管都是在王麗雲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可憑藉著女人的第六感,告訴她丈夫有可能出軌了。她對丈夫說,如果你和我離婚,我會欣然答應。這個女人在一天夜裡寫下了遺書,選擇自殺,她想以這種方式來成全丈夫和茉莉,幸虧醫生搶救及時而保全了性命。可以說,茉莉懷了耀軍的孩子是為了哥嫂贖罪,也是為了卻心中的那份真情。王麗雲選擇自殺成全耀軍,也是為了心中的真情。兩個女人把這份真情演繹到了極致。
一直生活在愧疚當中的沈英明和李海燕夫妻,自從耀軍夫妻一夜之間,從家鄉消失以後,他們多年來一直沒和他們聯繫。可私下裡仍然關注著他們,知道他們夫妻一開始去了海南,後來又到了福建的一個小漁村安頓了下來。
沈英明的兒子浩浩,大學畢業後在家鄉縣城做一名醫生。李海燕患上了惡性腫瘤,她知道自己去日無多,臨死前想和劉耀軍夫婦見上最後一面。他們的感情在30年後爆發了出來。李海燕臨死前抓住了王麗雲的手說::"現在我們有錢了,你可以生了」。此時此刻,王麗雲淚流滿面。
後來,浩浩向乾爹、乾媽講述了當年劉星溺水的真實過程。劉浩說,他再也不願意像媽媽那樣背負著沉重的愧疚過一輩子了。他要把心頭的這個秘密說出來。原來當年就是他推了劉星一把,才導致他溺水的。最終,劉耀軍,玉麗雲原諒了浩浩。其實,當他們決定來送李海燕最後一程的時候,就已經在心裡原諒了他們一家。事情已經過去了30年,誰能說清誰是誰非呢?他們最終冰釋前嫌,心裡的怨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淡化。用耀軍的話說,"這可能就是我的命,還有什麼不能面對的呢?"這對夫妻的原諒,王麗雲從巨大傷痛中感情的釋放,才是這部電影最感人的地方。觀眾陷入他們那段沉重和壓抑的感情中,明白了什麼叫友誼地久天長。
3,電影對當下社會的觀照,友情彌足珍貴。
如果說劉耀軍夫婦的失子之痛是兩家親密關係蒙上陰影的開始,而作為廠計生主任的李海燕硬拉住王麗雲去做人流,而導致她不能懷孕,致使兩家關係徹底出現裂痕。此後李海燕夫妻一直生活在極大的愧疚當中。這個能怪誰呢?因為在天災人禍面前,人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可是,在天災人禍面前,卻能夠讓我們看清人性的真、善、美。魯迅先生說:"友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敲打"。劉耀軍,玉麗雲夫婦最終選擇原諒了朋友一家,的確是真性情,讓友誼地久天長。
那份純真的友情,在當下物慾的時代顯得彌足珍貴。還有誰願意保持這份純真的友誼呢?這恐怕就是該電影留給我們真正積極的意義吧。
這部電影最終獲得第六十九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男女演員獎,還獲得第三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女演員獎。
該電影之所以能獲得如此突出的成就,主要是導演王小帥對電影技術的嫻熟運用,比如說對電影語言的獨特理解和使用。
電影整體看來,就如同一篇敘事詩,鏡頭在過去和現實之間的隨意切換,就像一個人的意識流動,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對讓觀眾的有強烈的代入感,也就是說,強迫觀眾入戲。觀眾要想弄懂電影所要表達的思想,就必須隨著鏡頭不斷切換而陷入其中,不斷的思考和連接,最後得出完整的情節。
快慢鏡頭的切換使用來表達不同的思想內涵。比如劉耀軍夫妻在尋找養子劉星離家出走的那一場戲,畫面快速的切換。把這對夫妻尋找孩子,由開始的著急,到最後的失望等情緒很好地表達了出來。比如王耀軍夫妻在福建的小漁村的生活,隨著演員的動作,鏡頭慢慢地移動,從而表現出緩慢的生活節奏,以此表達劉耀軍夫妻的失子之痛以及對生活的無欲無求。
電影是門視覺表現藝術,當傳統的表現手段已經不能吸引觀眾眼球的時候,這就要靠導演的推陳出新。王小波在這方面做到了,而且取得了很好的表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