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在家又重溫了一遍《地久天長》這部電影,雖然是第二遍,但是卻依然很有感覺,這部電影無疑是中國電影比較傑出的作品之一。
電影用了將近三個小時去講述了中國三十多年的時光故事,可以說將近三十年所有的影響重大的國家政策都很好的在幾位主角身上體現了出來,電影獲獎的消息無疑是又增加了他很高的關注度,雖然整部電影的情節平平但是卻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沒有刻意去渲染陰鬱的氛圍和人物所遭受的苦難。
之所以關注這部電影,還是因為它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的影帝和影后兩項大獎,這當然是對電影的肯定。這部電影充分展現了王小帥的導演才華,幾乎是完美的作品,它之所以不能在柏林電影節獲得金熊獎,並非它不夠好。大概是因為這個電影本身是一個徹底的中國的電影,而非世界性的電影。它沒有極致的影像表達,也沒有極致的現實批判,它展現的民族性格也和西方自由思潮有著巨大差異,無疑這是一部西方人難以理解的電影文化,所以這結果並不奇怪。(本段文字來源於:簡書)
影片中的三對男女曾經一起插過隊,返城後又在同一家工廠,還住同一棟筒子樓。但在他們心中本應是地久天長的友誼。
卻伴隨著張新建的入獄,高美玉的離去,劉耀軍和王麗雲的失業下崗和他們兒子劉星的意外死亡漸漸淡去,自那以後三家人的友誼也被打破,從此他們天各一方!
有人說這電影講的是時代洪流下跨越三十年的友誼故事;有人說這電影講的是逃離放逐後與世界握手言和的故事;而我看到的是,在漫長的歲月裡如何面對人生苦難的故事。
影片以劉耀軍夫婦的孩子劉星溺水身亡為開頭,以夫婦倆與養子久違幸福的電話溝通為結尾,他們馬上就能見到兒子了。
完全可以說為了再見他們用了整整一輩子,時間在他們的身上仿佛停住了,面對生活給的種種無奈,他們並沒有歇斯底裡,而是平靜的忍耐。
其實這部影片給人更多的是勵志,有些時候面對生活的種種有些人總是會垂頭喪氣,一度對生活失去希望,但是仔細想想其實也是,我們也不可能一直勵志,也不能一直放逐自己,大多時候我們也是生活在一種這兩者中間的地帶。
現代人的崩潰就是悄無聲息的,深切的悲傷,連歇斯底裡都幫不上忙的,我們也一定會收拾好自己的爛攤子,然後抬起頭繼續往前走!
影片中比較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當浩浩向耀軍夫婦坦白劉星真正的死因的時候,耀軍夫婦的一句「說出來就好」,也是讓人聽了挺揪心的,因為浩浩並不想像媽媽一樣含恨而終。
他說:「從那天起,我覺得我身體裡長了一棵樹,我長,它也跟著一起長,我覺得它要把我撐破了,它要長出我的身體了」。
突然覺得好像活在他們那個年紀的人,真的就沒有什麼是不能原諒的。愧疚就像一棵會撐破身體的大樹,而時間就在這棵大樹上加持了能讓人痛苦的強大力量!
要知道的是在那個年代,孩子簡直就是一個家庭的希望,耀軍夫婦其實是可以再生一個孩子的,但是不曾想卻趕上了計劃生育,在星星之前,孩子就被人工流產了。
後來連個人收養了一個男孩,本以為可以為他們養老送終,但是男孩正處在青春期叛逆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總是很讓人頭疼!
而劇中飾演星星的王源也貢獻了他這個年紀最真實的演技,被父親打時恐懼的淚水,交到朋友後的興奮,不得不說這個男孩子的確有點實力。
這是一部非常現實主義的電影,故事就是平常父母口中那些欲言又止的點滴。
男主是一個沉默寡言但是脾氣不好的男人,但是還是應了那句話,人經歷點事情之後就會變得不一樣,所以隨著兒子的死去,再加上生活的壓迫,他漸漸變得和藹。
雖與自己的徒弟發生了關係,但是他更愛自己的妻子,面對徒弟要給自己生孩子的事情還是殘忍拒絕了,他雖然很想要一個孩子,但是卻不能這樣做。
劇中有一句臺詞:「現在我們倆是為對方活著,你嫂子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她。」我想這大概就是一種責任吧,一生的陪伴是任何激情都無法代替的!
愛情到底是什麼呢,可能最終只是懂了一點點,愛情就是相處不厭,就算是厭倦了也不會有想離開的想法,在一起了就要在一起一輩子,默默的愛也許是最好的回饋!
兩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朋友圈,給了對方最好的青春年華,人的一輩子能夠相知的人實在不多,時間給了所有人答案!
曾經的愛情可以裝作沒有過,但是只有兩個人知道他們之間的感情是不可磨滅的,日子久了才知道誰是真是假,最愛的兩個人雖然沒有在一起,這也許並不是什麼遺憾,看到自己愛的人能獲得真愛也是好的。
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不僅僅想到的是珍貴的友情,還有我們那已經消逝的愛情。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彼此惦念的見面才有意義」,是啊,心裡一直有人牽掛的感覺一定是很好的,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你知道他的好就足夠了,彼此懂得人,一眼就足夠了。
我想,真正的朋友應該就像是片中李海燕一樣吧,希望讓朋友們知道自己記掛著他們,當《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響起的時候,逝去的美好日子又重新曆歷在目了。
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了,我們明天再見吧,如果各位小夥伴喜歡我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再走,我每天都會更新的哦!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