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賣咖啡:開咖啡店,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生意

2021-01-08 聯商網linkshop

9月3日,中石化集團旗下的易捷便利店發布了自己的咖啡品牌:易捷咖啡。

中石化加油站,正式進軍咖啡行業,開始賣咖啡了。

首批易捷咖啡落戶於蘇州的9家加油站,有三種不同定位的咖啡產品銷售:

92號(黑白咖啡),95號(時尚特飲),和98號(精品系列)。

價格從12元到28元不等,包含咖啡、茶飲等品類。

易捷咖啡採用「外送+到店消費」的模式,不僅可以在現場購買咖啡,也支持2公裡範圍內的配送。

92#、95#、98#,如此別致的咖啡名稱,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大家紛紛調侃道:

「是用加油槍裝杯嗎?」

「喝完你能保證排放達標不?」

「咖啡杯型分為箱底、半箱、滿箱。」

「喝完這杯95#,一口氣跑兩百公裡,不費勁。」

「來杯98號咖啡,再給我的車來缸98號汽油。」

「看來以後可以逢人就吹牛:我去中石化喝油了!」

……

但調侃歸調侃,大家也非常關心,中石化為什麼要賣咖啡?

這是不是一個好生意?

面對星巴克、瑞幸、711便利店咖啡這麼多對手,中石化到底能做成功嗎?

今天,我就來給你講一講,開咖啡店背後的商業邏輯。

1

開咖啡店,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生意

很多女孩都有一個夢想,就是開一家咖啡店。

在午後陽光下,坐在窗邊,喝著咖啡賺著錢,感受歲月靜好,最好還養著幾隻貓。

畫面特別美好。

但是從商業邏輯上來看,開咖啡店,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生意。

為什麼?

咖啡店想要賺錢,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坪效>租金

什麼意思?

坪效,就是門店每平方米創造的收入。

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就是:

坪效=店鋪總收入 ÷ 單店總面積

我們通常用坪效來衡量店鋪的經營效率。

坪效越高,店鋪的經營效率就越高,盈利能力也就越好。

而對於線下門店來說,租金是最主要的成本之一。

因此,一家門店需要盈利,就要做到讓它每平方米的坪效>租金。

對於咖啡店來說,也是如此。

在不同的地段,租金基本上都是固定的。

好的地段人流量大,租金也相應高,你付出的租金,跟旁邊的服裝店、餐飲店、化妝品店的租金,是一樣的。

但是,相比之下,你的坪效,通常並不高。

為什麼?

你可以想像一下,人們通常會在什麼場景下喝咖啡?

比如,早上,你會在上班路上買咖啡,帶去辦公室喝。

或者,中午吃完飯,你會買一杯咖啡,拿回辦公室喝。

或者,下午,你會約個朋友,在咖啡店裡坐著喝,邊喝邊聊,有時候,一坐就是一下午。

一般情況下,這幾種場景是最多的。

所以,咖啡店什麼時候坪效最高呢?

通常,是在早上和下午,尤其是在下午這個時間段。

你想想看,一家咖啡店,租金成本是固定的,但是顧客買一杯咖啡30塊左右,就可以坐一下午。

因此,它的坪效,通常就不會特別高。

咖啡店想要做到坪效>租金,相比於其他的服裝店、餐飲店、化妝品店,就會困難得多。

所以,從商業邏輯上來看,開咖啡店,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生意。

2

咖啡店的成本結構

但是,即便如此,開咖啡店這個生意還是一片紅海。

有許多咖啡品牌,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明明不是一個好生意,為什麼居然還有人能夠做得這麼成功呢?

一定是因為,他用特殊的方法,解決了坪效>租金這個問題。

比如,星巴克。

很多開咖啡店的人,都想學習星巴克,可是最終學下來,都沒有做成。

為什麼?

為什麼你開咖啡店就虧,而星巴克開咖啡店就賺呢?

星巴克到底做對了什麼?

很多人說,星巴克最值得稱道的,是它創造了第三空間。

什麼是第三空間?

你家是第一空間,公司是第二空間,而星巴克,就是第三空間。

當你不需要待在公司,也不想要待在家裡的時候,星巴克就是一個好去處。

它可以成為你和朋友交流的據點,或者你獨自享受休閒的空間。

很多人說,第三空間就是星巴克成功的關鍵。

可是,請你仔細地想一想,難道其他咖啡店就不是第三空間了嗎?

所有的咖啡店,其實都是第三空間,這並不是星巴克獨有的特點。

那為什麼有的咖啡店失敗了,而星巴克就成功了呢?

第三空間其實並不是星巴克成功的真正原因。

那星巴克的特殊解法,到底在哪?

其實,讓星巴克成功的,不是第三空間,而是第三空間的價格。

什麼意思?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一家普通的咖啡店,它的成本結構大概是這樣的:

原料成本:30%

房租成本:25%

人工成本:25%-30%

運營/折舊/損耗成本:15%

一杯售價30塊的咖啡,原材料成本大概佔了30%。

也就是說,你花30塊買的咖啡,裡面只有9塊錢是付給咖啡本身的。

曾經有個節目,痛批星巴克,說星巴克在中國賣得比西雅圖還貴,而且星巴克的咖啡原材料成本只有5塊多。說星巴克太黑心了,在中國賺錢賺瘋了等等等等。

很多媒體都是這麼認為的。

可是,他們可能沒有思考的是,咖啡店的成本,不僅包括原材料。

那咖啡店的成本,還包括什麼呢?

第二個非常重要的成本,就是租金成本。

租金大概佔咖啡店成本的25%。

店鋪所在的區域不同,租金的價格也不一樣,但是平均來說,租金大概的佔比是25%。

這是必須要付的成本,並且根據你生意的好壞,它的佔比還不一樣。

生意越差,租金的佔比越高。

第三個重要的成本,是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大概佔比在25-30%。

一家星巴克大概有多少個員工呢?

你能在店裡看到的員工,大概就有4、5個,加上你看不到的,一家星巴克大概有10位員工左右。

人工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第四個重要的成本,就是運營、折舊、損耗等的成本。

這些成本大概佔15%。

好,了解這四個成本之後,現在我們來算一筆帳。

把這些成本全都扣掉,那一家咖啡店能剩下的利潤是多少呢?

所有的成本加起來:

30%+25%+(25-30)%+15% = 95-100%

剩下的利潤,只有0-5%,幾乎為零。

成本都是剛性成本,而咖啡的價格也上不去,也因此,剩下的利潤,就幾乎為零。

所以,我們說開咖啡店,可能並不是一個好生意。

3

星巴克是怎麼盈利的?

那星巴克是怎麼盈利的呢?

我們剛才說,很多咖啡店能做成,一定是因為,他用特殊的方法,解決了坪效>租金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基本上只有兩種解法,一是提高坪效,二是降低租金。

那星巴克用的是哪一種?

星巴克的核心解法,是降低租金。

為什麼?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一家普通咖啡店的租金大概佔收入的25%,平均來說,大概在12-15元/天/平方米。

但是,同樣的地段,如果開的是星巴克,租金只要3.5元/天/平方米。

為什麼啊?

為什麼星巴克就能租得這麼便宜?

這太誇張了吧!

因為,他是星巴克。

一家新商場開業,總希望招攬一些有名的品牌,來吸引流量。比如優衣庫,比如星巴克。

因此,商場給這些品牌的租金,就是特別便宜。

他們享受了品牌的溢價。

星巴克的租金,大概只佔它收入的10%,這要比一家普通的咖啡店(25%)便宜得多。

扣除投資收益,星巴克在2018年的利潤率是15.9%。

而星巴克省下的租金是多少呢?

從25%降到10%,它省下的租金大概是15%。

利潤15.9%,省下的租金15%。

這也就意味著,星巴克的利潤,幾乎就等於它所省下來的租金。

所以,他不是靠第三空間賺錢,而是靠第三空間的價格賺錢。

他就是有辦法拿到比別人便宜的租金,這才是他真正賺錢的邏輯。

總結一下,星巴克的解法,是用品牌溢價來降低租金。

如果你看不明白這件事,你就會覺得我也可以做一個星巴克,我也可以做出跟它一樣好喝的咖啡。

但是,這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他的租金比你便宜。

4

為什麼上島咖啡可以做成?

除了星巴克,中國本土也有一些咖啡品牌非常成功,比如上島咖啡、兩岸咖啡、迪歐咖啡。

他們是怎麼解決坪效>租金這個問題的?

他們不像星巴克,可以獲得便宜的租金,但是他們也賺到錢了,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對,他們的解法就是,提高坪效。

怎麼提高?

剛才我們講過,咖啡最主要的消費時間是在下午。

這也就意味著,你付了24小時的租金,但其實主要只用到了下午。

那可不可以一天24小時,都儘量用到呢?這樣坪效是不是就會高一點?

怎麼做?

上島、兩岸、迪歐,他們的基本邏輯就是加入簡餐。

一旦加入簡餐,就可以在中午、晚上這兩個餐點提供銷售了,這就提高了坪效。

所以,上島、兩岸、迪歐,這些咖啡店的解法,是用簡餐來拉平每日的波谷。

5

瑞幸咖啡的邏輯是什麼?

這兩年,有一個咖啡品牌異軍突起,很快就上市了,那就是瑞幸咖啡

前一段時間,瑞幸又推出品牌小鹿茶,開始賣奶茶了。

在今天,瑞幸還不能被證明已經成功,但是,至少他的規模已經很大了。

成不成功,還要看它賺不賺錢,能不能持續經營。

那以瑞幸的邏輯來看,怎麼可以解決坪效>租金這個問題呢?

首先是降低租金。

怎麼降低?

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一家星巴克,有多少面積用於製作咖啡,又有多少面積用於品嘗咖啡?

哪個面積更大?

當然是用於品嘗咖啡的面積更大。

大概估算一下,用於品嘗咖啡的面積,可能會佔到總面積的80%。剩下20%的面積,用於製作咖啡。

好,那進一步來想,如果我能把這80%的面積省掉,是不是租金就可以省掉一大半?

於是,瑞幸依據這樣的思路,開了四種店。

第一種,叫做旗艦店。

這種店數量很少,有點類似星巴克臻選店。

第二種,叫做悠享店。

這種店數量比較多,我們經常看到的就是這種,有點像星巴克,面積比較大,你可以坐在那慢慢品嘗咖啡。

第三種,叫做自提店。

這種店開在寫字樓裡,面積不大,基本上沒有座位。

它主要滿足需要外帶的場景。

比如,早上上班的時候買一杯咖啡,拿到辦公室喝。

早上大量的咖啡消費,都是外帶的。

這也意味著,如果是一家傳統的咖啡店,早上的時間,就只用到了那20%製作咖啡的面積,另外80%品嘗咖啡的面積,都浪費掉了。

所以,我們能不能把這20%的面積單獨拿出來,只滿足那些需要外帶的需求呢?

於是瑞幸就開了自提店。

因為面積大大減小,也就降低了一大筆租金。

第四種店,叫做外賣廚房。

這種店,你是看不到的。它可能開在很深的巷子裡,或者跟某個商場櫃檯合作,擺一臺全自動的咖啡機在那裡。

它是滿足外賣需求的,只要送外賣咖啡的人能夠找到就可以了。

你在線上下單之後,快遞員就會去最近的外賣廚房,幫你打出一杯咖啡,送到你的手上。

這種店因為不用開在人流量大的地方,並且使用的面積更小,所以它的租金又進一步降低。

所以,瑞幸通過開出四種店,尤其是自提店和外賣廚房,滿足不同需求,從而降低租金。

如果在未來,大量瑞幸咖啡都通過線上訂購,外賣配送,那麼就意味著,它20%的租金成本,就可以省下來了。

但是,也因為有了外賣,又增加了一塊成本,就是配送成本。

假如一單外賣咖啡,配送費需要5塊錢,這大概能佔到收入的15%左右。

所以,瑞幸把租金成本降低20%,外賣成本增加15%,總體來說,降低了5%的成本,這就可能是一種更有效的商業模式。

除了降低租金,瑞幸還想要提高坪效。

怎麼提高?

擴張品類,做輕食和奶茶。

為什麼要做輕食和奶茶?

當瑞幸開始做外賣咖啡,它真正的競爭對手,就不是星巴克了。

為什麼?

你想一想,下午你坐在辦公室,想點一杯喝的,你一定會選擇咖啡嗎?

這個時候,你的需求是喝點東西,你的選擇就不一定非得是咖啡了,你還可以選擇奶茶、果汁等休閒飲品。

在中國,休閒飲品最大的市場,不是咖啡,而是奶茶。

所以,這個時候,瑞幸的競爭對手,其實不是星巴克,而是奶茶店。

瑞幸擴張品類,其實就是在提高收入,從而提高坪效。

總結一下,瑞幸的解法,其實是用外賣來降低租金,用奶茶來提高坪效。

6

便利店賣咖啡的邏輯

到目前為止,我們說了星巴克,說了上島、兩岸、迪歐,說了瑞幸。

那咖啡這個生意,還有沒有其他解法?

當然有。

那就是便利店賣咖啡。

比如711,比如全家,比如羅森,比如喜士多。

比如最近開始賣咖啡的中石化。

為什麼便利店也要賣咖啡?

因為咖啡的根本價值,並不是社交價值,而是它的功能價值,一是提神,二是好喝。

在提神方面,每個店的咖啡是差不多的,主要的差別,就在於口感是否好喝。

曾經有人做了一個實驗,請一些消費者盲喝7種品牌的拿鐵咖啡,對咖啡的口感進行打分。

這7種咖啡的品牌分別是:星巴克(32元)、COSTA(35元)、瑞幸(27元)、KFC(19元)、麥當勞(19元)、可莎蜜兒(18元)、全家便利店的湃客咖啡(14元)。

測評結果,還挺令人意外的:

得分最高的,是最便宜的咖啡:全家便利店的湃客咖啡。

KFC和COSTA,並列第二。

得分最低的,是瑞幸咖啡。

我自己喝下來,感覺711和全家的咖啡,和星巴克的口感差別不大。

咖啡好喝與否,取決於咖啡的原材料和萃取過程。

而現在的咖啡店原材料差別不大,咖啡機也都是全自動的,萃取過程也差不多。

因此口感,也不會差得太多。

711的咖啡一杯大概15元左右,價格相當於星巴克的一半。

他為什麼能賣這麼便宜?

首先,它能降低租金。

711隻是在收銀臺後面,放了一臺全自動咖啡機,這就相當於,它只租了一平米的面積。

你付錢買一杯咖啡,誰去做咖啡呢?

一般都是收銀員。

他拿出一個紙杯,放在咖啡機上,點一下按鈕,咖啡就出來了。製作過程就這麼簡單。

它幾乎沒有僱人,只是僱了收銀員一轉身的時間。

所以,711便利店賣咖啡,只租一平米,只僱一轉身,這就是它賣咖啡的全部成本。

這比一般咖啡店的成本,要低得多,因此它咖啡的售價也可以更便宜。

你猜一猜,711一年大概能賣多少杯咖啡?

是711賣的咖啡多,還是瑞幸賣的咖啡多呢?

是711,它每年大概能賣出4億杯咖啡,是瑞幸的兩倍以上。

從這個數字上來看,711,才是中國最大的咖啡企業。

只租一平米,只僱一轉身,這是便利店賣咖啡的商業邏輯。

回到一開始中石化賣咖啡的話題,其實中石化賣咖啡,和這個邏輯是類似的。

根據2018年中國便利店TOP100榜單,中石化易捷便利店的門店數為27259,位居榜首,且遙遙領先。而眾所周知的全家、7-11分別排名第7和第10。

截至2019年6月30日,易捷便利店的門店數已經增長為27362家。

可以說中國的便利店之王,其實是中石化旗下的易捷便利店。

如果將便利店賣咖啡的模式,全部鋪開,也許中國最大的咖啡企業,就不再是711了。

當然,加油站便利店賣咖啡,和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賣咖啡,還是有一些不同的。

比如,在公司樓下買咖啡,和加油時順便買咖啡,他們的消費場景是不同的。

比如,加油站的人流量,和街邊便利店的人流量,也是有差別的。

因此它們的坪效也會有所差距。

但總體來說,加油站賣咖啡,還是有機會能夠很好地解決坪效>租金這個問題的。

最後的話

雖然,從商業邏輯上來看,開咖啡店,並不是一個好生意。

要解決線下店坪效>租金的問題,並不容易。

但是,聰明人總是能找到好方法。

星巴克,是用品牌溢價來降低租金。

上島、兩岸、迪歐,是用簡餐來拉平每日波谷。

瑞幸,是用外賣來降低租金,用奶茶來提高坪效。

而711、全家、羅森、喜士多,是用只租一平米,只僱一轉身,來降低成本。

現在,中石化也入局了。

從邏輯上來說,他是有能力解決坪效>租金這個問題的。

但是最終到底會發展得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商業洞察 劉潤)

相關焦點

  • 連咖啡抱上中石化「大腿」,加油站賣咖啡竟比賣油還賺錢?
    年售2.5億杯,加油站咖啡生意竟比石油賺錢?中石化與連咖啡的牽手,算是模仿了它在其他國家的兄弟們,縱觀海外市場,知名石油品牌依託加油站等場景經營線下咖啡店的現象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全新的增長點是中石化所急需的,而這個增長點並不局限於咖啡賽道。今年早些時候,中石化還曾在加油站「賣菜」,為北京居民提供優惠蔬菜包;在浙江地區,中石化也試著與盒馬鮮生合作過。翻開中石油的易捷加油APP,其中商品更是琳琅滿目——從米麵糧油到3C數碼,再到禮品鮮花、美妝個護,易捷甚至還為海購設置了單獨的APP。
  • 易捷與連咖啡成立合資公司,你身邊的加油站咖啡店要多起來了
    此前,連咖啡曾關停幾乎所有線下門店,重新調整渠道與業務模式,眼下與中石化易捷的合作便是其中之一。易捷咖啡店內最引人注目的,是以不同汽油的標號為咖啡產品進行分類,92#為人氣飲品、95#為風味咖啡、98#是經典咖啡。除咖啡外,還提供羅漢普洱、蘋果氣泡水等其他飲品,所有飲品的價格在12元到28元之間。
  • 宜家、中石化、網易嚴選各家爭相涉足
    最近的咖啡市場有點熱鬧。8月28日,廣州首家宜家商場——宜家東站店遷至新址新天河商場,同時帶來新物種——宜家咖啡館,這是宜家試水咖啡業態的首次落地嘗試。無獨有偶,9月3日,中石化易捷發布全新品牌「易捷咖啡」,首店落戶蘇州,中國石化的加油站咖啡正式面市。無論是「家具城+咖啡店」還是「加油站+咖啡店」都是對場景消費的打造。
  • 賣車賣菜賣咖啡,中石化易捷與連咖啡成立合資公司,非油業務裝點業績
    12月22日,中石化便利店業務「易捷」,宣布與網際網路咖啡品牌「連咖啡」成立合資公司,合作品牌「易捷咖啡」將規模化進入中石化3萬多家加油站。 中石化跨界並不是新鮮事。除了賣咖啡,中石化易捷還涉及廣告、快餐、電商等非油品業務,今年以來,又陸續官宣賣菜與賣車。如此兢兢業業開展「副業」,賣油的「本行」究竟有多不好做?
  • 2019最受歡迎咖啡品牌榜發布,瑞幸與星巴克成咖啡市場「雙寡頭」
    2 行業:豪強接連入局,咖啡生意邊界拓寬喜茶賣咖啡的消息如果太過久遠的話,中石化賣咖啡帶給人們的談資或許猶有餘韻。(延伸閱讀:超越星巴克與瑞幸,中石化要做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咖啡入華30餘年來,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
  • 來杯98 咖啡嗎?網際網路咖啡和加油站聯手 杭州首批店正在來的路上!
    都市快報訊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餘波未了,咖啡還是一門好生意嗎?應該還是。就在618電商激戰正酣的時候,一則與咖啡有關的消息成功破圈——瑞幸的老對手、正陷入關店風波的網際網路咖啡鼻祖連咖啡被傳與中石化易捷達成合作: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易捷咖啡」,主營加油站便利店咖啡業務,未來3年計劃開出3000家門店。
  • 十年開了上千家咖啡店,成都咖啡宇宙越來越有意思
    十年開了上千家咖啡店,成都咖啡宇宙越來越有意思 2020-11-06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賣中藥的同仁堂也開咖啡店了!
    同仁堂開咖啡館了,萬萬沒有想到,有一天會在賣中藥的店裡喝咖啡買咖啡。據媒體報導,這家店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網紅新店「同仁堂知嘛健康」,雖然同仁堂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不過,同仁堂健康旗下的新品牌「知嘛健康」也是今年才成立不久,目前這家加入賣咖啡陣營的咖啡店菜單包括枸杞拿鐵、羅漢果美式肉桂卡布奇諾、益母草玫瑰拿鐵等等,想像一下,去喝咖啡的時候順便體個檢看個病開個中藥,這恐怕是國內唯一一家了。
  • 喜茶、茶顏悅色、同仁堂爭相賣咖啡,星巴克迎來新對手?
    茶顏悅色賣咖啡了,你造嗎?今年10月份,茶顏悅色和三頓半,這兩個同樣誕生於長沙的網紅品牌,迎來了跨界合作。它們一起開了線下的聯名店,共同研發了奶茶和咖啡混合的全新特調飲品,吸引到不少消費者到店打卡,還推出了奶茶X咖啡的聯名禮盒。雙十一零點整,禮盒準點線上發售。首發限量8888份,幾乎一秒售罄。
  • 麥當勞、肯德基、同仁堂等爭相賣咖啡,中國咖啡市場究竟有多香?
    咖啡是門好生意,尤其是中國的咖啡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謂是一片紅海。近年來,無論是老牌咖啡巨頭,還是網際網路咖啡品牌,以及網紅咖啡品牌及新創立的咖啡品牌均紛紛開足馬力,力求分得一杯羹。除了KCOFFEE,百勝中國旗下的咖啡業務還包括獨立精品咖啡店COFFii&JOY,以及與義大利咖啡品牌Lavazza成立的合資公司。實際上,看好及持續加大投資中國咖啡市場的還遠不止麥當勞和肯德基。
  • 益弘商學院:當元氣森林賣咖啡,能否再造一個爆款
    本網12月17日訊 益弘商學院設想如果元氣森林賣咖啡,你會買嗎?益弘商學院發現近日,瑞幸咖啡的前人事高管冉浩加入元氣森林,引起外界眾多猜疑,作為罐裝飲料中的一匹黑馬,元氣森林憑藉著「0糖0脂0卡」氣泡飲料,硬生生的擠進瓶裝飲品賽道,與農夫山泉、娃哈哈等大佬同臺競爭。
  • 當元氣森林賣咖啡,能否再造一個爆款?
    當下,元氣森林有瑞幸咖啡前人事高管冉浩的加入,能否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咖啡帝國?關於元氣森林未來是否進軍咖啡市場,官方給出的回應是"根據業務發展而定",這樣既不肯定也不否認的回應,給人更多的想像空間。當回顧元氣森林以往動作,能從中能看出元氣森林與咖啡的絲絲關聯。
  • 玩了22年的杯子,星巴克還能不能好不好賣咖啡了?
    一個喝水的杯子居然能鬧出這麼大的風波,不得不說在這個「看臉」的世界,為「高顏值」買單的消費現象已經屢見不鮮。 常逛星巴克的人應該都有注意到,星巴克的咖啡新品遠沒有杯子新品出得多,「去星巴克不是買咖啡,買杯子才是我的生活常態。」
  • 麥噹噹賣咖啡!不是「麥咖啡」,是名正言順的咖啡店
    說起「麥咖啡」,大夥早就耳熟能詳,但是此次正式登陸上海的店鋪是「麥咖啡」旗艦店,作為正兒八經的咖啡店,這可是全國首家哦!明亮鮮黃的店鋪就坐落在徐家匯商圈百腦匯一層,快跟著看看新聞Knews記者的步伐去探店吧!
  • 咖啡創業,沒有小資
    二、我想開咖啡店,但賺不到錢,只賣咖啡生存不下去,方法要變劉先生,33歲,文娛創業人我一直想開家咖啡店,但現在還是停留在想法上。前些天我還剛跟兩個朋友吃個飯,他們都是開咖啡店的老闆。原來兩人關係挺不錯,自從都在廣電邊上開店後,老死不願相往來,就因為要搶廣電周邊那點生意。市場是固定的,如果今天他店裡能賣出100份咖啡,另一家就賣不到一半。而且開咖啡店其實賺不到錢,實體店租那麼貴,運營成本太高。一家百平店面,算上材料費、人工費、店租,光靠一杯咖啡的利潤,有大量消費者購買都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 上海熊掌咖啡在哪裡地址介紹 熊掌咖啡店叫什麼
    上海熊掌咖啡店已成為很多平臺評分第一名,通過一個牆洞窗口和毛茸茸的「熊爪」來售賣咖啡,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去消費打卡,還用熊和顧客互動也非常暖心,熊掌咖啡店叫什麼?在哪?下面帶來介紹。上海熊掌咖啡在哪裡?
  • 枸杞拿鐵、肉桂卡布奇諾…同仁堂推中藥咖啡,爆款每天能賣上千杯!
    原標題:枸杞拿鐵、肉桂卡布奇諾…同仁堂推中藥咖啡衝上熱搜,爆款每天能賣上千杯!你喝得慣嗎?中藥和咖啡,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東西,最近卻大火了一把,「同仁堂推出中藥咖啡」就衝上了微博熱搜。同仁堂開咖啡店,爆款每天都能賣出上千杯據央視財經,北京東三環有一家「網紅」咖啡店,每逢周末生意異常火爆,這家咖啡店的爆款都是中西結合,枸杞拿鐵、益母草玫瑰拿鐵、山楂陳皮美式,這些爆款每天都能賣出上千杯。添加了中草藥的咖啡,成為了年輕人們爭相追捧的消費新時尚。
  • 中石化易捷與連咖啡成立合資公司,外送到店都要布局
    中石化易捷與連咖啡的合作又進一步。 12月22日,中石化易捷宣布與網際網路咖啡品牌「連咖啡」成立合資公司。據了解,合資公司成立後,雙方將共同建立兼具咖啡專業能力、網際網路創新能力的運營團隊,負責「易捷咖啡」的整體運營。
  • 林俊傑咖啡店在上海哪兒?林俊傑Miracle Coffee咖啡店具體地址
    JJ林俊傑除了唱歌,也是很有生意頭腦的,近日,咖啡店Miracle Coffee都開到上海來了,雙十一的時候正式開張,第一天就因為黃牛炒作引起關注。  林俊傑林俊傑上海奇蹟咖啡近日開業。以後大家都可以去捧場。但要注意時間。你上班,咖啡店上班。你下班,咖啡店已打烊。周末你加班,咖啡店休息。
  • 這可能是,全世界最難開的一家咖啡店
    既然喝過那麼多咖啡,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過一個細節——在遍布全球的星巴克咖啡店裡,表示杯型大小的詞,其實並不是英語。中杯,叫Tall;大杯,叫Grande;超大杯,叫Venti。展會順利開完了,他在城裡隨便亂逛,也去了遊人都會去的米蘭地標景點Piazza del Duomo,無奈看到的只有腳手架。小夥子很掃興,於是隨便找了一家街邊的小酒吧坐下來——義大利的Bar,和美國的不一樣,義大利的酒吧主要是賣咖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