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讀者問我:「如果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甄嬛傳》和《如懿傳》,你會用那就好?」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得特別好,《甄嬛傳》《如懿傳》包括宮鬥劇鼻祖《金枝欲孽》,表面看起來好像都是同一題材,但其實三部劇,主題各有不同。
《金枝欲孽》是一部女人自救傳奇。
劇中女性,每一個最初都是抱著爭名奪利之心來的,但最後,卻是女性彼此救贖與和解。
《如懿傳》的本質,不是宮鬥,更像古裝版《圍城》,通過帝後之愛,讓觀眾深刻地了解到,一段婚姻在各種人性的作用下,到底是如何走向幻滅的。
那麼《甄嬛傳》呢?我覺得它是這三部電視劇之中,最悲哀的一部。
整部《甄嬛傳》,是一部劇中女性,全體被PUA的悲劇。
而這裡面被PUA得最狠的女性,又是誰呢?我的答案可能會讓很多人意外,但事實的確如此——第一是甄嬛,第二是華妃。
說到甄嬛,一定要提甘露寺前後她的轉變。
甄嬛有句很多觀眾耳熟能詳的臺詞:剛入宮的甄嬛已經死了,皇上你親手殺了她,臣妾現在是鈕祜祿·甄嬛。
再也沒有人比甄嬛更了解自己,她的這句話,緬懷了她的過去,也說完了她的結局。
甄嬛是一個被後宮規則PUA到再也沒有從前半分模樣的女性。
剛入宮的甄嬛對規則是不那麼認同的,而且深信世間有真情。
電視劇用很多細節刻畫了甄嬛對規則的漠視,像是,雖然她初入宮只是一個常在,但是得寵後,敢和皇上提要求,希望他以民間丈夫對妻子的態度來對待自己,說到底求的不是寵,而是希望從自己所愛之人這裡得到一份平等的愛和尊重。
所以,當四郎給甄嬛準備生餃子、椒房等等這一切的時候,甄嬛是真開心,那種開心一是因為對方喜歡自己,二是因為她生了一點奢望之心,認為自己與眾不同,或許可以不重複後宮女子「從此蕭郎(自己)是路人」的悲哀。
為此,甄嬛甚至一遍一遍來驗證這一切不是幻想。
比如當著淳貴人的面假裝厲聲斥責四郎,讓他磨墨,不磨完就不能吃飯,也比如,膽子越來越大,到後來已經不揣測皇上的心思,和他討論前朝後宮之事,完全想說什麼說什麼。
那裡面何嘗沒有甄嬛的一點放肆:我,甄嬛,就算惹四郎生氣又怎樣,反正他還是會一哄就好的。
這种放肆放在如今看,多么正常啊,就是男女之間的情趣,也是人與人之間平等、親密相處的基礎。
可是放在《甄嬛傳》裡看,觀眾和劇中人物就都會覺得甄嬛太飄了。為什麼?因為那時候對後宮女子的要求就是——她們必須是被壓制的,沒資格和皇權談平等。
因此,「逾了矩」的甄嬛,就被攆出宮了。
甄嬛被廢黜出宮,表面上看是因為誤穿純元故衣,但歸根究底,就是四個字——皇上嘴裡的「放肆」,以及甄嬛自己跪在地上無奈承認的兩個字「冒犯」。
穿錯衣服,不過是個再好不過的藉口。
皇上真正厭棄甄嬛的理由是,甄嬛過去種種行為,都讓他感受到了自己所代表的那種至高無上的皇權被冒犯了,這才是他最不能忍受的。
廢黜甄嬛,逐甄嬛出宮,不過是四郎對甄嬛最狠的一次PUA行為而已,他要用這種心理上和行為上的雙重打壓,讓甄嬛學乖,並牢牢記住——沒有一個女人可以冒犯皇權。
這種PUA,對甄嬛生效了嗎?
我極不情願承認,但也不得不說一句:很有效。
「穿錯衣服」是甄嬛一生的轉折點,這一穿讓她清醒地意識到,自始至終她和旁人並無區別,不過是在重複著後宮眾女子被打壓被輕視的命運,是帝王權力制衡的一個工具。
如果皇上徹底放棄甄嬛,那麼甄嬛還不至於被PUA得那麼狠,她後來的一生,也還有快樂的可能。
皇上對甄嬛的第二次PUA行為是,他利用自己的權勢,讓甄嬛的家族不好過,逼迫甄嬛不得不對他低頭。
這是對甄嬛最深的一次PUA——臣服規則,就能得到想要的。
因此,以鈕祜祿氏身份回宮,讓甄嬛發現——依附權力和規則是很好用的。
至此,過去的甄嬛已經被PUA至死,活下來的的的確確是鈕祜祿氏。
因為從這之後,哪怕再不用心的觀眾,都能發覺,甄嬛開始變得極其善於利用規則。
不想讓自己的妹妹甄玉嬈嫁給四郎,她就利用了自己的權勢,選擇犧牲了瑛貴,從進宮到被處死,瑛貴人從來沒有自己選擇過一次。
後來,為了氣一氣四郎,她還極儘自己的詞彙,把孫答應與人私通的畫面在皇上面前描述得淋漓盡致,什麼「顛鸞倒鳳不知天地為何物」「花叢中大汗淋漓,赤色鴛鴦肚兜掛在男人身上」。
結果,皇上震怒,以最殘忍的「五馬分屍」,處死了孫答應。
端妃已經千叮嚀萬囑咐過別說這件事,甄嬛難道不知道這麼說會給孫答應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嗎?
她當然知道,只是為了實現「皇上震怒,最好氣死」這個目的,她已經開始對後宮其他女子失去了憐憫之心,大有一種「她死她的,關我何事」的冷漠。
更重要的是,她知道「冒犯皇權」這四個字,用來氣死四郎很好用,所以,她一定要利用這個規則。
包括,利用朧月和自己肚子裡活不下來的孩子,來扳倒皇后,都是甄嬛依附規則的表現。
她後來的種種行為,的確已經不是為了自保,而是她已經徹底成為了皇權的擁躉者,她不再反抗規則,她要成為制定規則的那個人,甄嬛後來在《如懿傳》裡的制衡術,用得不比曾經的四郎差。
所以我總說,《甄嬛傳》的故事太悲哀了,從甘露寺回宮,甄嬛已經知道自己跪下了,從此,她決定清醒地,跪著走完這條路。
從一個一開始最具反抗精神的女人,到後來被PUA得心甘情願,沉淪在爾虞我詐的世界裡。甄嬛失去了什麼,或許只有說給夜色聽。
我每次看《甄嬛傳》的結尾,都會覺得悲傷。
故事停留在甄嬛27歲那年一個中午小憩,她對崔槿汐說,她累了。
睡夢中往事迴轉,從一開始的笑,到後來受過的傷,從愛過的人,到一切都消失,我看哭了,原來真正的失去是——我們還是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甄嬛的人生好像才剛開始,又好像已經結束了。
華妃的被PUA又是另一回事,是無聲無息,最後不得不以命相抵。留著下回再寫吧,悲傷的故事,不能一天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