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抖音上刷到一條讓人唏噓的短視頻:遼寧某男子為了討要拖欠近一年的工資,爬上了50米的塔吊。其家屬在下面哭勸,消防隊員也在現場開展預防救援,場面持續緊張,讓人揪心不已。
據楚天交通廣播的後續報導,該男子之前在遼寧鞍山某工地上班,從年初到十一月的工資一直沒有結算,直到前段時間小女兒被查出有先天性心臟病,需要一筆醫療費進行跟進治療,幾次向工程方討薪都無果而返,幾經波折後被迫走上了極端的討薪路。
其實,這幾年圍繞著極端式討薪的新聞層出不窮,前有貴州男子討薪無果墜樓自殺身亡,後有陝西男子心生怨怒縱火殺人。在信息便捷的今天,我們對於類似的悲劇,似乎有些麻木不仁了。
知乎上曾經有個提問:什麼樣的討薪方法比較有效?後面引發了上千條的回答,其中不乏有專業律師背景和有過討薪經歷的網友。說法律,講道理,憑事實……每一條回答都擲地有聲,似乎都對,也不全然。
其實,真正行之有效的辦法,我想,或者只有在自己真正經歷過才能找到適宜自己的答案。
而我們理解所有的法律法規和道德準則,能夠約束的,往往是那些守規矩,講道理的普通大眾。
電視劇《我是餘歡水》中有這樣一段劇情讓人印象深刻:餘歡水在幾度向呂夫蒙討要欠債無果後,意外出現在了呂夫蒙的畫展上,然後當眾發難向呂夫蒙要還母親遺留下來的十三萬。
如果斷章取義,餘歡水在「好兄弟」呂夫蒙的畫展上摔瓶、怒吼……這樣的極端行為,實在是咄咄逼人。
而所有看到這部電視劇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就是因為呂夫蒙的輕言許諾,方才導致餘歡水和妻子的婚姻破裂,最後還落了「遇人不淑」的下場,多年的兄弟情意土崩瓦解。
我們看到的餘歡水的苦苦相逼,其實承載了太多對美好承諾的失望。當謊言一次次被擊穿,當信任一次次被辜負,所有的美好都會破滅,所有的出路都會慢慢變成絕路。
羅曼迪曾經說過,絕路的盡頭是出路,反之亦然。若不是生活所逼,誰又會願意去撕破關係,將自己推向無盡的絕路呢?
記得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裡有一段故事: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為了找到一口糧食果腹,福貴帶著聾啞女兒鳳霞將已經收挖的紅薯地翻了又翻,以期望能有意外的「撿漏」。而當鳳霞挖出一根紅薯時,被同村的另外一個人發現,於是開始搶奪。
鳳霞不會說話,也聽不到別人說話,只能咿咿呀呀比劃著手勢。說不出話,也爭不過,淚水一下子就流了下來。福貴和旁邊的村民都圍了過來,眾人都說鳳霞人好不會去搶別人的東西。準是那人欺負鳳霞是聾啞人才欺負她,那人仍強詞奪理,動手打了鳳霞一巴掌。
鳳霞氣不過,平日裡乖巧懂事的鳳霞突然掄起鋤頭要砸那人,幸好被眾人攔住。福貴見狀,便和那人扭打起來。若不是隊長及時趕到,福貴和那人恐有一個人會折在田地裡。
那個被鳳霞挖出的紅薯,最終一分為三,福貴和那人也拿了一截,隊長也拿了一截。
眾人散後,鳳霞蹲在田地痛哭。鳳霞知道,福貴知道,所有人都知道,那時候的一根紅薯,可以挽回一個瀕臨餓死的生命啊。
餘華在後記中寫到:人作為生命的個體,唯一不能被剝奪的是活著的意志。
而活著的意志常常要通過生命本身磨礪才能體得到真正體現。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每個人活著有深刻的含義。縱是荊棘叢生,只要勇往直前,遠方仍有鳥語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