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出一個好習慣很難,科學上得21天的堅持,才能初步形成,得三個月的堅持,才能形成長期習慣。而毀掉一個好習慣,需要多久,半個月足矣。
最難形成的習慣是勤奮的習慣,勤奮,這個從小到大被一直反覆提到的美德,表面上好像人人都有,可惜真正沒幾個人做到。
上學的時候,懶得去主動思考,一位靠死記硬背就是勤奮。
工作的時候,懶得去主動規劃職業目標,以為老闆讓幹什麼就幹什麼,這就是勤奮,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上學的時候,死記硬背的孩子,成績充其量為中上等,來安慰自己就這樣了。
工作的時候,爸媽安排什麼工作,或者找到什麼工作,就去幹什麼工作,沒有自己的主見,最後混個勉強溫飽的工作,來安慰自己就這樣了。
懶,是人的通病,富人吃不了生活的苦,知道只有動腦,才能拜託體力活。
窮人吃不了學習的苦,一年看一百本書,好累根本不可能,去工地上搬三百天磚,好累但沒辦法。
到底是看一百本書累,還是搬三百天磚累,似乎後者更累,可惜在實際選擇的時候,大多數人選擇了後者。
為什麼大多數人,只能為了生活,疲於奔命的搬磚,無非是前者的苦,得主動去吃,後者的苦,你躺著,它就來了。
自己做事業,每天得花十個小時,很累,為自己而幹。
打工,每天早出晚歸,加上來回公交的時間,也得花十個小時,很累,給老闆幹。
給自己幹還是給老闆幹,似乎每個人都會選擇前者。可惜給自己幹,得主動去幹,沒人逼著自己,也就沒多少人能對自己狠得下心。
給老闆幹,誰也不願意,可惜為了三頓的溫飽,有人會拿鞭子,在背後逼著你幹。
為什麼創業,總是只適合少數人,因為只有少數人,才能夠主動地去勤奮起來。
大多數人,所謂的勤奮,只不過是有人在背後拿著鞭子。
公司裡面傑出的人才,一定不是老闆每天都要盯著的員工,而是自發主動的,知道自己該幹嘛,知道自己要什麼,也知道老闆要什麼。
為什麼留在公司打工,大多數人,幹了三年還是屬於最底層的員工,因為老闆每天布置什麼任務,就去幹什麼任務。
上班在公司摸魚,下班在家連魚都懶得摸。所以成為傑出的人,難嗎?難,因為只有少數人。
容易嗎?容易,因為凡事主動點,就超越了大多數人。
十八歲之前窮,賴父母,沒生養在一個好的家庭,一出生就輸了十八年。
十八歲之後窮,賴自己,所有找的藉口,最後歸根結底都是懶。
為什麼,有比你生養在更窮的家庭,十八歲之後過得比你好。
為什麼別人能碰到好機會,你碰不到。是真的自己有才,沒機會發揮,還是自己根本沒用,有機會也發揮不了。
懶,是好事還是壞事,沒有好壞。你的懶,對別人來說或許是好事,別人的懶,對你來說或許是壞事。
上學的時候,懶人多點,你上名校的機會就多點,工作的時候,懶人多點,你上位的機會就多點。
這世界上,窮病到底是怎麼來的。
出生不好的時候,就只是怪父母,這輩子就這樣吧,懶得改了。
工作的時候,就只是怪命運,運氣不好,這輩子就這樣吧,懶得改了。這東西我不知道,就這樣吧,懶得去了解了。
這機會爭取了,得到的機會也很渺茫,就這樣吧,懶得去爭取了。
這本書看了,也不一定能馬上走上人生巔峰,還看它幹嘛,就這樣吧,懶得去看了。
沒有技能找不到好工作,就這樣吧,沒有就沒有唄,懶得去學了。
每次看到有人問:我沒有一技之長怎麼辦,我看不下去書怎麼辦,我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怎麼辦……
回了也是白回,這類問題,都只有一種答案,那就是懶。
再好的回答,也沒用,因為懶,誰也治不了,只能靠自己,才有點希望能治。
沒有窮病,只有懶病。
沒錢怎麼辦,有人照樣通過勤奮,成為了億萬富翁。
沒技能怎麼辦,有人照樣通過勤奮,成為了行業專家。
沒人脈資源怎麼辦,有人照樣通過勤奮,朋友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