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皇帝不喜歡太子?

2020-12-12 夏河解讀歷史事

在前段時間有一個叫做鶴唳華亭的電視劇,非常火爆,這裡邊男主角的經歷也讓我們感覺悲涼。生母早逝,被親生父親打壓,父親永遠都喜歡大哥,自己只能為了家國天下選擇歸還兵權,最終背負罵名選擇自殺身亡。作為一國太子,按照邏輯,他不應該受盡寵愛嗎?為什麼其實父親會如此討厭他、其實對於這一點並不是討厭,而是君臣之間的利益衝突。因為他們身份的特殊,所以皇帝不可能從你也太寵愛兒子。

而皇帝需要管理國家,這也導致他不可以擁有兒女私情,必須要忍受親人之間的冷漠相待。就是在古代,太子大部分都與蕭定權有一樣的處境,在政治的囚籠裡,找不到真相,沒有足夠的立場,還被親爹反覆折騰。因為古代屬於帝王制度,只要有君王就會立太子,而那時候在大權的傳承上是使用家天下,所以君王必須要在自己直系親屬裡面,找到合適的繼承人,也就是說最好讓親兒子來繼承。

關於太子的冊裡和廢除都關乎江山的未來,這也是各個朝代最重視的地方。而在帝王在選定太子之後,皇帝和兒子就會變成敵人,那怕在此之前父子關係多麼親密,最後都會爭奪權力,這個時候也失去了道德和感情。因為任何一個皇帝都希望永遠將國家權力抓到手裡,這是皇帝就需要能夠執行工具的權利,那就是一直支持自己的官員。雖然歷史上有嶽飛,諸葛亮這樣的忠臣,但是對於大部分貴族和官員來說,他們選擇成為忠臣是被逼迫的,因為如果被背叛的話,要付出太高的代價。

而選擇做忠臣就可以為家族謀利,例如司馬懿在魏明帝去世之前,他是數一數二的忠臣。不過非常可惜,魏明帝先他一步而走!因為每個皇帝需要想好再自己去世之後,太子上任時能不能壓制朝堂上的官員,又要保證權利不會被分放在臣子手裡,所以必須要在活著的時候幫助太子培養人手,也就是太子的心腹集團。所以在秦代之後,歷朝歷代都有了培養太子的完善系統東宮制度,東宮裡面的官員和朝堂沒有什麼差別,而這裡面的官員也都是太子門下,只要太子能夠順利上位,這一些官員就會得到重用。

但是這樣的做法又有另外一個弊端,那就是在太子有了心腹之後,他就會把握國家權力,有能力和皇帝對抗,皇帝心中也會非常難受。所以大部分皇帝面對這樣的情況時,使用的常規操作,就是扶持另外一個或者幾個孩子,給他足夠的權力,挑動兒子之間的爭鬥,這樣就不會威脅到皇帝自己了。可能有人會說挑逗自己親兒子鬥爭,這樣的父親,實在是太心狠了。可是沒有辦法,生長於帝王之家,就應該捨棄所有情義,作為皇帝他已經習慣了居高臨下面對權力的時候,他不可能選擇放手,這也是對權力的一種貪婪。

這時候皇帝所想的就是:你只要能夠老老實實的當太子,在我死了之後,在天下肯定會放在你手裡。但是太子所想的是:怎麼皇帝還不死,活的時間太久了。相信每一個太子都是這樣想的,當然太子門下的人,也希望太子能夠趕緊登上皇位,這樣自己就可以飛黃騰達了,所以他們也會享受各種方式,幫助太子收斂權力。而那些皇帝有意扶持和太子爭鬥的皇子,他們最終肯定會成為太子上位的磨刀石和犧牲品,當然退一步說,太子也正是因為和這些兄弟相贈,慢慢的才能成為合格的帝王。

雖然很多皇帝都會使用這樣的方式削減太子權利和磨練太子,但是有時候皇帝根本沒有辦法把握好這個度,例如歷史上唐太宗、康熙都遭遇了兒子逆反的結局。當然也有例外出現在官僚政治成熟的時候,不管是臣子還是皇帝,他們都不希望看到皇子爭權的戲碼,在北宋時期,也奠定了文臣的地位,只要能夠擁有正當名分,哪怕沒有殷實的官員支持,太子也可以順利上位。

相關焦點

  • 古代「太子」是未來的皇帝,為什麼還會謀反
    但這並不絕對,隨時都可能會發生變化。因為太子之位和皇位一樣,誘惑力太大,而皇帝又大多都兒子數量極多。 皇子的地位也往往跟自己的母親密切相關,歷史上有太多的君主因為喜歡某個嬪妃,愛屋及烏,進行廢長立幼,例如,漢景帝劉啟的太子劉榮就因為其母親慄姬小肚雞腸,不夠大度惹惱了漢景帝而被廢掉。
  • 古代皇帝為什麼沒人願意當太上皇,讓太子繼位以保持局勢穩定?
    於是有人突發奇想,為什麼老皇帝不願意提前幾年退位,讓太子平穩過渡呢?其實,這有點異想天開了。讓老皇帝提前退位來幫助兒子過度,光技術層面就做不到,因為老皇帝根本算不準自己的壽命!這種方式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到底要過度多久。如果老皇帝已經病入膏肓,時日無多,這時候就是傳位了,似乎也沒辦法幫助新皇帝實現平穩過渡。
  • 為什麼哪吒是三太子?三太子的稱呼是怎麼來的?
    太子這個稱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人們對皇位繼承者的尊稱。自古以來每一個太子都是在位皇帝確認的儲君,是未來擁有天下的人。 但是有一個人卻很奇怪,其父親明明不是皇帝他卻被稱為三太子,這個人就是哪吒。那麼他為什麼會有如此的稱號呢?他到底是什麼人呢?
  • 故事:滿朝文武容不下主和的太子,皇帝不喜歡與他政見相左的兒子
    他一直都不是個不苟言笑的皇帝,從不吝於展露自己的喜怒。至於真假,無人知曉。「準,此事交由按察司處理。」——玄禎方踏入東宮,太子洗馬便附耳過來,「是寧王的人所奏。」是指今晨的彈劾。百年一見的正宗七星硯,背面有小楷刻字,「硯本墨色,君心不染。」——在他們長大之後,皇帝常常喜歡傳他們至御書房,或考校,或閒談。當年南書房初相見,笑得不可自持的兩個小人兒,如今竟已脫胎為風姿卓絕的少年郎。
  • 鶴唳華亭,太子逆襲,皇帝準太子全權處置齊王,其心思不言而喻
    1、蕭定權並不急著處置齊王,先是在朝堂上教訓群臣:「諸位食國家俸祿,束帶立身於此處,此刻不捫心自問,為何會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輔政的當代,在責難他人之前,先問問自己有否恪盡職守……誰也不要妄圖脫掉干係!」群臣一起大呼惶恐!接著蕭定權直指齊王:「真正有不赦之罪的,應該是齊王你!」蕭定棠知道局面不利於自己,也不敢反駁,低下了頭。
  • 朱三太子到底多厲害?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在清朝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物,他的名氣甚至超過了一些名不見經傳的皇帝,這個人就是困擾了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朱三太子。存疑的朱三太子朱三太子是明朝崇禎帝的後代,他一直高舉的旗幟就是反清復明,在許多的記載之中,朱三太子的實力都非常強,會時常給清朝這三代皇帝造成一定的困擾。
  • 為什麼歷史上多數太子不選擇順利繼承皇位,而選擇起兵叛亂?
    康熙(圖片借鑑,侵權可刪)話又說回來,如果皇太子乖乖的等待不搞出什麼妖蛾子,皇帝老子駕崩後,太子不出意外就會成為下一任的皇帝,但讓人費解的是,為什麼歷史上有那麼多的太子叛亂呢?權力是個容易讓人思想沉淪腐化的好東西,享有權力帶來的好處,任何人包括帝王都是欲罷不能,中國古代眾多帝王,真正長壽的沒幾個;真正長壽的,又阻礙了太子的上位之路。當太子的野心膨脹到一定時候,看著自己的皇帝老子身體健康,活蹦亂跳,而自己一天天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即位之日遙遙無期,他怎麼能不心急?
  • 漢武帝晚年後悔太子之死,仍沒有善待太子後人,不是不能而是不敢
    但是,同時他們又找不出絕對的證據來證明,這個木偶人就是太子所施的巫蠱之術。事實上,在長時間的調查過程中一無所獲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以當時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不可能找不出事情的真相。唯一找不出真相的理由,只能是審判的官員有問題。
  • 為什麼皇帝喜歡讓別人這樣叫他?
    相信大家都有這麼一個疑問,為什麼高高在上的皇上會被稱為陛下?上不是表示尊敬嗎?為什麼皇帝允許別人叫他陛下呢?那麼,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陛這個字的含義,陛這個字表示皇宮的臺階,其實這裡跟電視劇演的可能有點區別,電視劇裡面,群臣直接面對皇上講話,皇上坐在龍椅上,但是古代有些時候並不是這樣的,全程不能直接跟皇帝見面,是由站在陛下的,皇宮侍衛轉達。
  • 封神演義中的李靖不是皇帝,哪吒為何被叫做三太子,打敖丙爆的嗎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著和我一樣的疑問,那麼就是,李靖並不是皇帝一類的統治者,那為什麼哪吒會被叫做三太子了?難不成是因為幹掉了龍王三太子,然後爆出了這個稱號?咳咳咳,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打怪然後爆出裝備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過。想當年二郎神楊戩的三叉戟,就是單刷蛟龍變成的。具體版本,可以參考焦恩俊版的二郎神傳奇哈。
  • 皇帝準備殺掉太子,妃子卻偷偷告密,太子:事已至此,先下手為強
    但是,南北朝有一位皇帝,並非開國皇帝,廟號卻是太祖,在位近三十年,最後死於太子之手。 此人就是劉宋王朝第三位皇帝劉義隆,父親劉裕是被譽為「南朝第一帝」的劉裕。劉義隆在眾皇子中排行第三,按照嫡長子繼承制,原本與皇位無緣,他之所以能登基稱帝,既要感謝不務正業的哥哥劉義符,更要感激劉裕留下的幾位輔政大臣,尤其是當時的司空徐羨之。
  • 古代皇帝的啟蒙老師「女官」,在教完皇帝後,結局都是什麼樣的?
    普通百姓的家孩子不用說,在結婚當天會專門準備一些普及生理知識的手冊,方便繁育下一代,而皇宮的皇帝是有專門的女官來教導皇帝這些知識的,那這些女官最後都怎麼樣了?皇宮裡雖然有很多女官,但女官和女官也不一樣的,也有高低之分,因為有的女官只是端茶倒水照顧妃子或者皇后,所以對女官的要求也完全不一樣,像這種女官不是教導皇帝讀書識字,而是皇帝的生理啟蒙老師,這一女官更加注重實踐,要求更加嚴格。
  • 永樂皇帝朱棣之後的明朝為什麼不叫北明?
    在中國的歷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是唯一一個在南京建立大一統王朝的皇帝。明太祖有二十多個兒子,他的長子朱標被他冊立為皇太子,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之後,朱元璋並沒有選擇其他皇子作為皇太子,而是直接立皇太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 「皇帝列表」廢太子的兒子重新當了皇帝,近親結婚的獲利者漢安帝
    廢太子的兒子——漢安帝劉祜 漢安帝劉祜,他的父親是史上有名的賢王——廢太子清河孝王劉慶。 他本來是諸侯王子弟,並沒有機會繼承王位。
  • 廢長立幼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數,為什麼萬曆皇帝就是做不成呢?
    可是在歷史上還是有不少廢長立幼的成功案例,這些案例中的君主雖然廢長立幼,但是國家都平穩過度,也沒有引發大的動亂,有些主動讓賢的長子還被傳為美談,可為什麼落到明朝萬曆皇帝的身上,廢長立幼就是不成呢?漢朝的兩次廢長立幼對萬曆帝的參考萬曆朝的國本之爭是由三個偶然因素造成的必然結果:
  • 朱常洛:做了19年寒酸太子,當了20天縱慾皇帝,死因至今成謎
    鐵證如山,萬曆皇帝無可奈何,只好承認了這個長子。但是萬曆皇帝,寵愛的是鄭貴妃。兩人在道觀相約,要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朝臣不樂意了,他們堅持「沒有嫡子,就立長子」。這場國本之爭中,萬曆皇帝廢黜了:4位內閣首輔,300多位大小官員。
  • 《鬥破蒼穹》納蘭桀死而復生,夜嵐太子原來不結巴
    為什麼會這麼血腥呢?這對於選手來說有一點兒殘忍吧,如果自己煉藥技術不行的話豈不是要毒發而死。其實這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原來納蘭家有一個傳家之寶在皇帝那裡,沒錯了,就是帝陀古玉(這就是陀舍古帝玉),一個傳家寶怎能放到別人那裡呢,當然是要拿回來的呀。於是乎,納蘭嫣然就找到蕭炎,為什麼非得找蕭炎呢?這絕不是單單的喜歡,只因為蕭炎受夜嵐太子的聘請調查皇宮,二人順路罷了。身為初雲帝國的太子,為什麼會找人調查皇宮中的事情呢?原來夜嵐太子一直在裝傻,他並不結巴而且說話還特別溜呢。
  • 明朝萬曆皇帝為什麼幾十年不上朝
    ▲不被父親喜愛的太子朱常洛自古以來便有「太子者,國之本也」之說,>太子不立,則國家不穩,人心難平。便想封鄭氏之子朱常洵為太子。然而萬曆不知道,他這一簡單的行為所違背的是大明帝國所立足的根本—儒家倫理道德,即兄終弟及、長幼有序,絕不可以幼凌長。在申時行等人進言後,萬曆溫言挽留,以一年為限來拖延時間。被識破後萬曆又以常洛太小經不起各種典禮的折磨做藉口。之後萬曆更是別出心裁的同時分封三王而不立太子。
  • 皇帝駕崩:13歲太子霸佔父親妃子,還妄圖染指嶽母,嶽父氣急上位
    皇帝駕崩:13歲的太子霸佔父親妃子,還妄圖染指嶽母,嶽父氣急上位大家好,這裡是深析歷史那些事兒,歡迎來到我的頻道!皇帝駕崩:13歲太子霸佔父親妃子,還妄圖染指嶽母,嶽父氣急上位典妻制度顧名思義就是沒有錢娶媳婦兒的古代男子,可以與有妻子的男人籤訂合同,可以是勞動力,也可以是錢財之類的,籤訂協議之後,男子就會將自己的妾或是妻子典當給這個男人,之後這個被典當的女子,就會給買下自己時間的男人生孩子,最後再回到自己男人身邊。我們今天要說的雖然不是典妻,但概念差不多。
  • 太子直呼皇帝為爹,《大明風華》不用「父皇」二字,是對的嗎?
    「我知道,是爹可憐我,這兩天讓老二監國,是想讓我歇歇,做不做太子沒關係,做您的兒子就行!」畫面之中,一個面目和藹心寬體胖的中年男子激動地說出這段話,這個男子是誰?他就是朱高熾,朱棣的大兒子,《大明風華》中的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