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提起86版《西遊記》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部三十多年之前拍攝的電視劇,已經成為一部經典,無法超越。
作為一部被反覆回味反覆提及的電視經典作品,86版《西遊記》創下許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輝煌紀錄,堪稱一個時代的榮耀。
小時候,只要一聽到《西遊記》的前奏,不管在做什麼,都會立刻搬起小板凳,老老實實的守在電視旁,看劇中猴子如何騰雲駕霧,降妖除魔。
當年只知道看熱鬧,只喜歡看猴子,根本不清楚拍攝背後有多艱辛。隨著時間的流逝,西遊劇組的一次次聚首,很多關於西遊劇組拍攝資料的閱讀,才知道,原來,拍攝的背後,有那麼多的故事,才知道,這部電視劇背後,最偉大的是導演,楊潔。
彼時的楊潔,是一位女導演,而且已經五十二歲了。
她帶領劇組跋山涉水,走遍了全國除西藏、青海、寧夏、湖北之外的26個省。拍攝期間資金短缺,途中遇險,特效困難,而且只有一臺攝像機,邊拍攝邊播出。
這一拍,就是6年。
《西遊記》播出後,引起巨大的轟動,甚至走出國門,萬人空巷,霸螢屏30年之久,創造了89.4%的收視神話,至今仍然是寒暑假重播次數最多的電視劇。
其中,楊潔導演功不可沒。
可是,播出後,楊潔卻說:《西遊記》是我心中永遠一個結,一個痛,十年我沒看過它,我看見它,我就換臺。我甚至寧願《西遊記》沒有這樣成功。
02
楊潔在《西遊記》上傾注了全部心血,《西遊記》就像她的一個孩子,有她六年來沒日沒夜的付出,無私奉獻和全力以赴,可是,為什麼《西遊記》卻對楊潔造成這樣大的傷害呢?
在楊潔的自傳《我的九九八十一難》中,楊潔說過這樣一句話:「所以當《西遊記》播出時,我被一腳踢出了局。」
這句話,何等悲涼,又是何等心寒。
作為劇組的導演,對每一個鏡頭精益求精,對每一位演員要求嚴格,對每一個場景絕不敷衍,可是,最後,電視劇播出了,導演卻傷了心,說出這樣的話。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楊潔說出自己被踢出局,讓她十年不看《西遊記》呢?
這一切,和師徒四人有關,其中,關鍵人物是猴子,八戒和沙僧。
新加坡商演是導火索。
當時《西遊記》播出後,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甚至傳到海外的新加坡。新加坡對《西遊記》頗為關注,於是,通過各種渠道,聯繫上西遊劇組的作曲許鏡清,提出想請劇組來新加坡演出的意願。
許鏡清很高興,馬上告訴楊潔,楊潔一聽這個好消息,迅速上報給領導,央視領導同意了。於是,楊潔開始為這次巡演做準備,她集中演員排練,要拿出高水平的節目來。
可是,這時候,名氣大振的六小齡童,馬德華和閆懷禮等人已經開始走穴,所以,三人同時請假。楊潔導演被蒙在鼓裡,沒有任何懷疑地批准了。
之後有人告訴楊潔,說師徒四人在山東走穴的時候,楊潔根本不相信,遲重瑞在劇組呀。後一看海報,真是師徒四人,只不過唐僧不是遲重瑞,換成了徐少華。
當哥三人回來的時候,楊潔就這件事情批評了他們,結果被六小齡童上報給領導,這位領導大筆一揮,把楊潔從新加坡名單中劃掉,許鏡清也受牽連,沒有去成。
所以,在回憶錄中,楊潔說,猴子八戒和沙僧三人取得去新加坡的主導權,整個西遊劇組成為三人控制的天下,她則被一腳踢出了局。
03
對楊潔導演來說,《西遊記》傾注了她所有的心血和努力,這是一部藝術品,她不為名,不為利。
對演員們來說,當時拍攝條件那麼艱苦,他們任勞任怨,吃住那麼簡陋,他們也無怨無悔。
可是,他們對這部作品,並沒有楊潔導演那麼深厚的感情。
當他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可以有更多的機會賺錢的時候,他們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所以,矛盾就產生了。
當然,楊潔的話,是一家之言,並不能認定就是真相。
因為在八十年代,出國很嚴格,何況是這種要代表央視,代表西遊劇組的出國,肯定是要經過央視的批准,才可以。
並不是六小齡童的幾句告狀,就可以左右央視領導的決定,就可以讓央視領導把楊潔排除在外。六小齡童還沒有那麼大權力,掌握大權的是央視。
何況,六年的拍攝,楊潔和劇組的演員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礎,拍攝的時候,師徒四人兢兢業業,不怕苦不怕累。日久見人心,六年的感情,怎麼會在一夕間,就煙消雲散了呢?
這也和楊潔自身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楊潔的性格過於耿直,遇到事情容易激動,不分青紅皂白就下定論,就連她的回憶錄中,也有很多「聽說」這樣的字眼。
楊潔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就像她所言「六年中,因為工作忙碌,有些問題可能沒有細緻地調查研究,作了錯誤的決定或過分的批評,因而傷害了一些人的感情,並在我渾然不覺的時候,埋下了怨恨的種子,為了達到我認為的正確目的,得罪了包括個別領導在內的上上下下的這些。」
當時,公開支持楊潔是,只有蔣大為。
直到多年後,楊潔決定拍攝《西遊記》續集,六小齡童馬德華閆懷禮給楊潔賠禮道歉,楊潔導演原諒了,大家才冰釋前嫌。
不管如何,沒有楊潔,就沒有86版《西遊記》,就捧不紅六小齡童等人,就成就不了這部經典,這是無法抹殺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