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相聲擬列入廣州越秀區非遺項目!

2020-11-23 騰訊網

大洋網訊 近期,越秀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公示了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單,其中包括廣式燒賣製作技藝、廣式腸粉(布拉腸製作技藝)、相聲(粵語相聲)、廣府傳統婚禮習俗、熊氏少林大易筋經5個項目。越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表示,下一步會進行非遺項目傳承人的申報工作,並繼續推動非遺項目進校園、進社區,讓優秀的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傳承和保護。

申報四大標準

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學藝術和科學價值

具有展現嶺南文化創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

具有鮮明特色,在當地有一定影響

在一定群體中或者地域範圍內傳承、活態存在

食在廣州

必點廣式小吃燒賣布拉腸

廣州人愛「飲早茶」,廣式燒賣則是必點的小吃之一。

本次申報非遺項目的單位為包道廣式點心專門店,據包道集團總經理戴文青介紹,2014年包道創建之後,為了把項目和產品做得更好,創始人結識了廣式點心泰鬥、包道產品榮譽出品總顧問陳勳,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探討,摸索出獨特的製作方法與精準科學的用料配方。「目前,我們開展了廣式燒賣製作技藝研發提升工作,通過打造多樣化的銷售模式,讓上班族、普通人不用進到茶樓就可以吃到地道的燒賣。與此同時,為更好地傳承這項技藝,包道積極開展傳藝授徒工作,培養傳承人群,擴充傳承隊伍。」戴文青說道。

布拉腸是非常受歡迎的廣式美食。

布拉腸也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廣式美食,它價廉味美,出品以「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著稱。

本次申報布拉腸製作技藝非遺項目的單位為廣州市銀記腸粉店有限公司。銀記腸粉店創建於上世紀50年代,是主營腸粉、粥等美食的連鎖餐飲服務企業。記者就本次申遺情況隨機採訪市民的看法,70多歲的譚先生表示:「我吃銀記布拉腸已經有很多年了,它薄薄滑滑的,味道鮮甜。」而資深老廣駱女士告訴記者,自己還是更偏愛位於西華路的芳記,「皮薄香滑,更加可口。」居住在越秀區的劉女士也表示:「現在我更常吃華輝拉腸,希望各老字號能專注出品,提升布拉腸的味道,這是我們老街坊的一種情懷所在。」

粵語相聲

北方相聲本土化,廣東人都中意睇

粵語相聲源於北方相聲,發展於上世紀50年代,是中國相聲中最大的一支方言相聲流派。著名粵語相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黃俊英可謂是給觀眾帶來了數不清的歡樂。作為相聲方言化的拓荒者之一,黃俊英年輕時接觸到北方的相聲藝術,並被這種幽默風趣的相聲藝術吸引,因而決定把北方的相聲帶到南粵大地。

黃俊英

針對北方方言與廣州話在發音、音調上的不同,黃俊英在與其他曲藝演員合作的過程中對曲目進行修改,再用廣州話進行演出。此外,他還根據廣東地區的本土特點,創作演繹出一批具有廣府特色的相聲作品。由於具有深厚的表演功底,黃俊英能把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讓觀眾獲得愉快的觀看體驗。《三六九查戶口》《一對一》《廣州話趣》等是廣州街坊熟悉的相聲經典作品。「小的時候,我經常看黃老師的表演,他的相聲作品給我帶來了數不清的歡樂。」市民張先生說道。喜歡粵語相聲表演的市民傅先生表示:「黃老師是粵語相聲的代表,童年時期看他的作品,經常被逗笑。而且他還做到了把北方相聲本土化,這點最讓我敬佩。」

廣府傳統婚禮習俗

在儀式感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廣府傳統婚禮習俗,是流傳於廣府地區的人生禮俗之一。它包括擇吉日、過大禮、落櫳、安床、開臉、上頭、出門、入門、回門等幾個環節。當定好吉日後,男方會攜帶禮金和禮品到女方家提親,又稱「過大禮」。女方家接受提親後,由小舅子們將嫁妝箱抬到男方家中,俗稱「落櫳」。婚禮的前一天,新人要進行「開臉」「上頭」儀式。上頭後,新郎新娘各剪一小縷頭髮放到紅包裡,寓意「結髮為夫妻」。一切準備就緒,婚禮當天,新郎和伴郎團「過五關斬六將」才能接到新娘。入門之後,新郎新娘齊齊向長輩敬茶,此時大妗姐會在旁邊說吉祥詞助興,如「飲過新抱茶,富貴又榮華。」出嫁以後,新娘子還要回娘家探親,即為「回門」。

在這一套傳統的廣府婚慶儀式上,總少不了一個重要角色——「大妗姐」。「大妗姐」需要安排婚禮中的大小事務,保障婚禮順利進行。據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承家族傳統的第四代大妗姐盧煒煒介紹,大妗姐正式成為一門行業,可以從自己的太姑婆說起。「清末民初時期,太姑婆學習了一些文化知識,就幫助東家打點婚禮事宜。後來她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謀生手段,就慢慢地衍生了大妗姐這個行業。」

從小接觸婚禮習俗的盧煒煒在與姥姥學習的過程中傳承了這門技藝。「因為一份責任,讓我堅持到現在。我想要讓現代人在充滿儀式感的過程中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增進彼此間的感情,促進家庭氛圍的和諧。」然而隨著時代發展,現在懂得傳統婚俗的人越來越少,盧煒煒表示:「我會不斷創新,與時俱進,讓更多年輕人看到傳統文化散發的光彩。」

熊氏少林大易筋經

可以強身健體的傳統武術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少林易筋經有「大、小」之分,包括不同的派式,熊氏少林大易筋經便是其中的一種。據現有資料考究,熊氏少林大易筋經是武術家熊長卿先生改編而成,著名武術家李佩弦成為熊氏少林大易筋經的第一代傳承人。

李家駒

據李家駒介紹,人們在練習熊氏少林大易筋經的時候,主要通過調整呼吸的節奏與把握身體的平衡,實現身心的和諧統一,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這一傳統武術主要包括握拳呼吸、按掌呼吸、雙掌前推呼吸、託掌呼吸等十四個招式。

作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教授,李家駒在教學生醫學知識的同時,還在學校創辦了武術協會,將熊氏少林大易筋經傳播出去。「隨著新興事物的興起,傳統的熊氏易筋經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這幾年在『傳承武術文化』『全民健身』風潮的影響下,武術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線。」越秀區武術協會會長傅傑告訴記者。在新的時代下要傳承和保護熊氏少林大易筋經,李家駒認為:「一要走進社區,讓居民可以鍛鍊身體;二要走進學校,讓年輕的學生了解接觸,才能讓傳統的武術文化代代傳承。」

推廣

加強保護推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

2019年5月,越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開展了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申報和評審工作,「經過大半年的時間,由區級評審專家委員會成員評審和論證,才選出了本次的5個項目。」越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劉穎雯說道。

「能被確立為非遺項目,對申報單位而言,是一種極大的肯定,既增強自信心,也提高知名度,還促進同一領域其他單位的認同。在無形中,推動申報單位的發展。」劉穎雯說,針對非遺項目,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搭建了多樣化的宣傳平臺。「我們會在迎春花會、廣府廟會等活動中,設置非遺體驗攤位,提供展示展演的平臺。同時還會舉辦各種非遺體驗課程和講座,助力其宣傳推廣。」此外,越秀區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按照相關的標準要求,給予幾千塊不等的補貼。

下一步,越秀區會採取哪些措施進行傳承和保護?劉穎雯表示,接下來會繼續落實好非遺傳承人的申報工作,「傳承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承載者和傳遞者,對保持非遺項目的活態屬性和自身文化屬性起著重要作用。」從靜態的「物」的保護到動態的「人」的保護,體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不斷深入。此外,越秀區還會繼續推動非遺項目進校園、進社區,弘揚傳統文化,增強學生與社區居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新。

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黃麗霞

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梁鉅聰

相關焦點

  • 越秀再添五項區級非遺
    在本次啟動儀式上,越秀區正式公布了熊氏少林大易筋經、廣式燒賣製作技藝、廣式腸粉(布拉腸製作技藝)、廣府傳統婚禮習俗、相聲(粵語相聲)共五項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弘揚武術、飲食、曲藝等廣府生活方式,豐富了該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越秀區增城區2018年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補擬補助企業名單
    根據《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穗科規字〔2019〕3號)有關規定,現對2018年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補擬補助企業名單(第二批)予以公示(見附件)。任何單位或個人對公示有異議的,可在公示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向我局提出書面覆核申請(受理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天河東路242號202室市高新技術企業協會,聯繫電話:38029233,郵政編碼:510032)。
  • 「二五八」的扮演者何志鋒是黃俊英的徒弟,新派粵語相聲接班人
    何志鋒2003年,有著文藝夢想的何志鋒考入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影視表演與編導系,畢業後進入了廣州相聲藝術團成為了一名相聲曲藝演員近年來他大膽創新,與同門師兄弟吳海傑(列有銀的扮演者)合作了笑唱會,開拓了新派粵語相聲之路,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黃俊英的相聲接班人之一。
  • 2020廣州嶺南之窗主題展有哪些活動
    「嶺南之窗」有什麼:  嶺南文化主題展覽:  展示具有嶺南特色、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傳統民間工藝,打造「中國非遺第一展」。首期擬舉辦「嶺南木雕展」。  非遺傳習展示空間:  多個非遺大師工作室(非遺傳習所)入駐,承載傳承傳習、互動體驗、研修交流功能,引入廣府匯等非遺傳承創新交流專業團隊,開展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現場教學、互動創作,推出AR全景互動等體驗性項目,設計「非遺時光長廊」遊覽步徑線路。
  • 廣州兩項目入選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
    12月10日下午,在潮州舉辦的全省非遺重點工作會商會上,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對榮獲2020年廣東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進行了頒獎。  在全省公布的14個案例中,廣州有兩個上榜,分別是潘高壽傳統中藥文化和粵菜烹飪技藝。會議透露,潘高壽傳統中醫藥文化代表我省送全國參評。
  • 這場交流會,手把手教你怎麼把非遺送進校園
    廣州為何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大創新實踐案例?——廣州市非遺進校園交流會於12月7日在廣州購書中心舉辦,與會專家學者、非遺一線工作者、傳承人和學校師生同臺,共論讓「學生哥」愛上非遺的「廣州模式」秘訣究竟在哪。
  • 85歲的楊達和84歲的黃俊英,粵語相聲藝術的泰山北鬥
    而他們的相聲被安排到壓軸登臺,雖然這裡的華人基本上都懂粵語,但是他們之前從來沒有聽過粵語相聲。當時有不少人擔心他們能否「壓住陣腳」,他們上臺後,三言兩語的相聲開場「墊話」,就使全場靜了下來,接著是連續不斷的、此起彼伏的笑聲,到終場時,掌聲和喝彩聲如雷貫耳。
  • 阿婆牛雜、吳財記雲吞麵……荔灣新一批區級非遺項目公布
    大洋網訊 12月30日,荔灣區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授牌、第四批代表性傳承人頒證儀式暨非遺傳承人迎春座談會舉行。此次公布的第五批區級非遺項目有粵語講古、廣州泥塑、廣州西村窯制瓷技藝、廣式牛雜製作技藝、廣式白切雞製作技藝、廣式臘腸製作技藝以及廣式雲吞麵製作技藝七項,四項為傳統美食類,兩種為工藝美術類,一種為語言藝術類。
  • 信陽市第五批市級「非遺」項目公示 19個項目擬入選
    昨日,記者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獲悉,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擴展項目推薦名單公示,共有17項代表性項目、2項擴展項目擬入選。  此次擬入選的17項代表性項目包括民間文學類息縣縣名的來歷,民俗類茶藝、圓房酒、走酒、楊畈龍燈會、魚鷹文化,傳統美術類布藝(息縣虎頭鞋),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陳氏太極拳、八卦掌、大成拳,傳統技藝類黃柏山野生茶製作技藝、商城金剛碧綠茶製作技藝、舞獅和鼓製作技藝,還有4項傳統醫藥類項目。2項擴展項目包括傳統音樂類羅山民歌、傳統技藝類程氏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
  • 廣州作為一線城市,為什麼還有很多公司都強調說粵語呢,來看看
    老三區是指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 其中越秀是昔日的東山,這一面充滿了達官貴人,今天越秀區也是許多政府機關、歷史文化景觀所處的地方,可以說是廣州的政治文化中心, 荔灣在地理上離佛山很近,這裡是以前的西關,這一片商人比較多,很多有名的小吃,如研缽餅、碗翅、小菜粥都發生在這裡, 隨著外來人口的增加
  • 越秀「廣府非遺進校園」入選全國十大優秀!大南路小學展演校園廣府...
    越秀區報送的「廣府非遺進校園」從近700個案例中突圍而出,成為廣東省唯一入選前十的優秀實踐案例。此外,越秀區還成立了越秀區學生廣府文化藝術實踐工作坊。其中大南路小學開展了剪紙創意披風設計的藝術實踐,在校內融入廣府文化教學,邀請廣府戲服、廣彩、剪紙、講古等七個廣府非遺項目傳承人擔任校外輔導員,手把手教新生代傳承廣府傳統文化。
  • 馮鞏、劉俊傑……相聲名家齊聚深圳,第二屆非遺相聲大會來了
    南都訊 記者張馨怡 馮鞏、劉俊傑,奇志等相聲名家齊聚深圳,現場笑聲、掌聲不斷!10月29日晚,2020深圳福田喜劇藝術節暨第二屆非遺相聲大會首場演出在深圳大劇院上演,拉開了這場備受矚目的相聲盛事的序幕。
  • 越秀區少年宮到清遠飛來湖中學開展對口幫扶交流
    為讓越秀區教育局對口扶貧的清遠市學校也能體驗到優質的校外實踐課程,強化越秀·清城教育對口幫扶關係,廣州市越秀區少年宮到清遠市清城區飛來湖中學開展「送教到校」活動,這是本學期繼送教到沙湧南小學後開展的第二次
  • 廣州塔0元看非遺展,你值得擁有
    > 廣潮兩地非遺資源豐富廣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
  • 麗江4個項目擬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傳播麗江新聲音 做有價值的內容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 其中,由麗江市永勝縣申報的「銀胎掐絲琺瑯器製作技藝(永勝琺瑯銀器製作技藝)」、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申報的「三多節」、寧蒗彝族自治縣申報的「普米族拈達則封山儀式」、古城區申報的「童謠(納西族童謠)」4個項目全部入選,進入公示階段。
  • 2020年廣州越秀區公辦初中入學指南
    2020年廣州越秀區公辦初中入學指南  【入學條件和方式】  (一)具備廣州市戶籍(或符合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政策性照顧學生條件)和我區公辦小學學籍的應屆小學畢業生承租人子女入學  具有廣州市戶籍,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以越秀區租賃房屋作為唯一居住地(在廣州市內沒有房產或其他居住地),在廣州市就讀民辦小學的適齡少年,可申請統籌入讀越秀區公辦初中。  2.
  • 沙河粉入選國家非遺推薦名單,白雲新增4個區級非遺項目
    喜訊連連 白雲區級非遺項目也有所增加 老婆餅、木雕、手工鉤針、醒獅 4個新項目入列 這些非遺項目 趕緊來認識一下~ 廣州4項目
  • 寶源小學丨「哈哈哈哈哈……」第二課堂跟專業老師學正宗粵語相聲
    ,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每周一次的免費相聲基礎知識學習,讓更多孩子在校園裡就有機會接觸、學習粵語相聲。「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國歌」課堂上,簡單鍛鍊完臉部肌肉之後,繞口令練習就開始了,同學們用粵語念起繞口令,相聲老師從發音、吐字等方面為同學們耐心指導。
  • 灰塑琺瑯白眉拳陳式太極 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讓他們近距離感受花都非遺文化的魅力。今年6月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花都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展演暨遊園活動圍繞「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主題展開,內容豐富多彩。包括有廣州灰塑、瑞嶺盆景、釘金繡裙褂製作技藝、黃豆醬傳統製作技藝、獅嶺打銅技藝、李氏正骨等非遺項目特色展示。也有廣州灰塑、利農蒸酒製作技藝、嫁女餅製作技藝、白眉拳、陳式太極拳等非遺項目互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