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0後,在我們小的時候,常常看到老家的牆上寫著:少生孩子多種樹!優生一個娃,幸福你我他。計劃生育好,政府幫養老……
80年代我國就進入了計劃生育年代,到了90年代計劃生育就抓得很嚴了,那時候在單位工作的,幾乎都是生一個孩子,也就誕生了一批獨生子女家庭。到了2015年元月份才重新全面放開二孩子政策,鼓勵大家生二胎。
到底要不要生二胎,或是生幾個孩子老年生活才更幸福呢?說說我外婆家三個子女的老年生活吧。
一、大姨:兩兒兩女
我大姨今年76歲,年輕時在農村種田,我大姨夫是公務員,結婚後生了兩兒兩女。每年過年時,我大姨家最熱鬧,年夜飯兩個兒子帶著一家子上我大姨家吃飯。年後大家都是輪流到彼此家去吃飯作客,現在每次都要擺兩桌才能坐得下。
我大姨夫在去世前癱瘓在床上有5年時間。這5年時間,基本上是有我大姨以及三個孩子輪流照顧,直到我大姨夫去世時,身上身上都沒有長過褥瘡。而且總是穿得乾乾淨淨的,我大姨夫生病期間,我大姨每天照顧她的飲食起居,每天下午下班後都有一個孩子,回家來幫忙洗澡或陪陪我姨父聊聊天,天氣好時,孩子們都會把大姨父接到自己家去吃飯或者到室外走走。
我大姨夫去世後,各個子女都希望我大姨能搬到他們那裡去住,可是我大姨覺得照顧了我姨夫這麼多年,也該自己的生活了。於是4個孩子就把我大姨她之前住的房子賣掉,在兩個兒子居住的小區裡又買了一套小面積的房子。那樣每天都可以見面又不打攪,我大姨每天睡到自然醒,吃完飯就到樓下,跟小區裡的老太太打打牌、聊聊天、跳跳廣場舞,生活的也有滋有味的,兩個孩子家裡有什麼好吃的,都會把他請過去或者送她家裡來。
大姨雖然年輕時一個人在農村帶四個孩子比較辛苦,但是老了姨夫有病時,孩子們可以幫忙照顧,而且大姨夫去世後,大姨的日子也不會過得孤單,孩子多相互照應,老年生活還是挺幸福的。
二、我媽:一兒一女
我媽媽今年70歲,退休前在企業上班,我爸在財稅系統工作。我大學畢業後在老家縣裡的一所中學教書,弟弟在醫院上班。
2005年,我爸爸在廣州做了一次心臟搭橋手術,那一年剛好我生女兒,所以去廣州做手術時我沒有去,我媽、我弟和我老公一起去廣州照顧他。手術後一個月才回到老家,我媽回來時,我覺得我媽整個人瘦了一圈,至少老了十幾歲。好在當時有三個人輪流照顧,儘量讓我媽休息好,否則都不敢想像我媽會變成什麼樣子。
2008年我弟弟結婚了,我也是在那一年帶著孩子跟老公一起一起來到深圳開創自己的事業,12年過去了,我們算是在深圳紮根了,在這裡我們有了戶口、房子,有了我們的第2個孩子,也算安家樂業了。
現在我的父母在老家跟弟弟一起生活,老家天氣特別寒冷,而且時間又長,因為我爸爸做了心臟手術,每到秋冬季我爸就會特別咳,八年前我們換了套大些的房子,每年冬天我就把爸爸媽媽接到深圳來過冬天,因為深圳的冬天是溫暖的而且空氣也好,沒有冷空氣刺激我爸就不會咳嗽,每天都可以出門去遛彎。所以現在基本上,我爸媽半年在老家半年在深圳,兩個孩子之間走動也算安享晚年了。
我爸媽因為當時都有工作單位,所以只能生兩個孩子,不過也慶幸那個時候他們生了兩個孩子。現在在事業上、生活上有困難、有迷茫的時候姐弟兩個能夠相互幫助、扶持。我爸媽的老年生活也沒有什麼後顧之憂。
三、舅舅:一個兒子
我舅舅是外婆家最小的孩子,夫妻倆在礦山企業上班,後來企業倒閉了,在他們三十多歲時成了下崗工人。好在我媽他們兄弟姐妹多,所以在大家的幫襯和鼓勵下,舅舅夫妻倆出來開了一個飲食店,專業做家鄉小炒之類的,因為舅媽沒下崗前在企業的食堂上班,所以炒菜手藝好,再加上價格實惠以及兄弟姐妹的幫襯,所以生意也紅紅火火。
因為做餐飲店忙起來沒白天沒黑夜,雖然舅舅只有一個孩子,但是也基本上顧不上一日三餐。為了讓他們夫妻倆能夠安心開店,沒有後顧之憂,開學時小表弟我們家吃住,放假時就在我們大姨或其他姨家生活。小表弟很爭氣考上了985大學,然後本碩連讀。
畢業後小表弟來到了深圳,因為有學歷、有能力,所以小弟進的第一家單位就是世界500強企業,幾年後小表弟在深圳結婚生子安了家,孩子出生那些年,舅舅、舅媽也在深圳帶孫子。後來小表弟因工作原因常住國外,接著一家人也準備到國外去生活。舅舅、舅媽擔心語言不通,還是在老家生活。開始小表弟,每年能一年回來一次,現在三年都很難回來一次。
好在現在舅舅、舅媽身體都還好,加上兄弟姐妹都在縣城,彼此間也有個照應,每到過年過節,舅舅,舅媽都是在兄弟姐妹家過。舅媽常常對我們這一代人說,孩子至少要生兩個,不然老了,身邊連個叫奶奶的人都沒有。
舅舅,舅媽當時有份正式工作,趕上了80年代只能生一胎,再加上小表弟比較有出息,現在老了,的確比較孤單。這也是我們國家獨生子女面臨的一個問題,事業與年邁的父母該如何選擇。
我是川川媽媽,擁有一個17歲女兒和一個5歲兒子,有著照書養的理論知識,也有著豬養的實踐經驗。關注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可以一起來討論育兒路上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陪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