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和朋友聊天,聊起生育率的話題。
現在的年輕人,生育的意願越來越低,丁克一族也並不鮮見。
而年齡稍長的這一代人,雖然生育意願強烈,但卻已經過了生育年齡,這也是很多中年人的遺憾。
朋友忽然問我:「如果可以選擇,你想生幾個孩子?」
我說:「我希望生三個。」
朋友笑:「那該多累啊!現在生活的壓力那麼大,養孩子的成本那麼高。」
當然,既然是假設性的提問,前提就應該是理想狀態,當然要身體條件和經濟條件允許才行。
說實話,我想多生孩子,並不是多子多福的傳統思維在作怪。
我覺得,多生孩子的最大受益者,還是孩子。
02
一是孩子的成長鏈條更完整。
我們總是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
家裡不止有一個孩子,孩子間就會存在競爭,就會存在人際交往,就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和衝突。
說白了,家庭這個小社會本是真實的大社會的預演,孩子可以順利過渡到社會當中。
但對於獨生子女來講,從一生下來就處於家庭舞臺的中央,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而當他們沒有絲毫緩衝,離開家庭步入社會之後,不再是被關注和照顧的中心,甚至要被擠到舞臺的邊緣甚至舞臺的下面的時候,就可能接受不了。
現在很多孩子遇到一點點不起眼的挫折就出事,這和脆弱的成長環境不無關係。
03
二是孩子的親人鏈條更完整。
獨生子女的後代有一個特別大的親情關係方面的問題,就是他們除了父母之外沒有其他親戚。
直系親屬的叔叔、伯伯、姨、姑、舅等等都會成為書上才有的名詞。
當然,也沒有表兄、表妹、表姐、表弟,估計他們到時候看紅樓更捋不清人物關係。
重要的是,在一個注重親情和人際關係的社會,沒有這些基本的親緣關係,孩子將是多麼的孤獨。
只有孩子多一些,這些親情關係才能保持基本的完整,孩子們才能有一個根據血緣遠近組成的親戚圈。
04
三是孩子的壓力有人分擔。
有個段子說,生二孩的最大好處是等你老了,孩子可以找個人商量拔氧氣管。
雖然只是笑話,但也是實情。要知道,當人生所有的重大決定都由一個人來做,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我們的孩子將來要背負多大的壓力。
在天涯論壇,一位82年出生的獨生子女,曾經現身說法。
作者的母親前些年已經去世,父親最近又查出了肺癌晚期。
他一個人帶著父親做檢查,做治療,然後衝回租住的房子買菜、煮飯,送飯……這所有的事情,只能一個人做。
同病室的農村病人家屬羨慕他,父親有醫保,報銷比例較高,但他卻在羨慕對方,因為農村孩子多,一個人照顧幾天,一個月就過去了。
而作者必須扔下工作,甚至要冒著被公司辭退的風險。
作者下面這段話,可能說出了所有獨生子女將來都可能遇到的痛:
「在父親生病到最後離世這段時間,我不止一次渴望有一個兄弟姐妹,不是朋友,不是遠房親戚可以代替的。剛剛查出父親患癌症晚期時,我渴望有個兄弟姐妹能夠讓我抱著痛哭一場,因為我不能把脆弱展示給我的父親看;在帶著父親外出求醫時,我渴望有個兄弟姐妹能幫忙照應,哪怕是一天、兩天也好,因為照顧病人真比照顧嬰兒身心俱疲;在父親最後離世的時候,我更是渴望這世界上還有一個至親,那種只剩我一人的孤獨感,真的不到那一刻是誰也無法體會的。」
要知道,這是獨一代的孤獨,要是獨二代,他們會連遠房親戚都沒有!
想想都有點冷。
而人生面臨選擇面臨困難的時刻,不光是父母老病,還有許許多多個方面。
讓孩子在這個世界上多一個親人,有事時可以商量,哪怕痛苦時能抱在一起哭,也好。
05
當然,對於做父母的來說,撫養孩子雖然在付出巨大的精力與金錢,但同樣能夠收穫人生最獨特的體驗。
看著一個身體流著自己的血液的小生命降臨,撫養他一點點長大,教育他成人,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更不用說,當我們老了,當我們住進了養老院,多一個孩子去那裡探望,我們就多一分親情的慰藉,甚至,護工的笑臉都會更多一些。
不管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家庭,人口都是一種紅利。
適當地多一些,自有其優勢。
如果可能,我願意生三個孩子,至少兩個。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