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扎堆兒賣盲盒 與玩偶盲盒相比書有那麼大魅力嗎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書店盲盒裡裝著什麼

讀者與書的相遇可以是深思熟慮、多方查探的,也可能是邂逅相遇、狹路相逢的,然後開啟一場關於閱讀的冒險。

「4·23世界讀書日」之際,珠海的無界書店推出「無界盲選」,讀者根據關鍵詞「童書」「文學」「社科」「隨機」來選擇。每個盲盒定價從59元到99元不等,裝著不少於兩本推選書籍。書店所屬無界文化的負責人蔣蔚介紹,盲選書籍經歷了兩輪篩選,且有編號,每一套都不一樣,保證讀者同時買幾份都不會重複;其中暢銷書會相對較少——想讓讀者關注到鮮被發現的好書。

這一天,包頭市新華書店也推出了「新華盲盒」活動,主打近期新華書店的暢銷書。公布的書單中有《人生海海》《北上》《原則》《平凡的世界》等,還有陶瓷馬克杯、玻璃保鮮盒、保溫杯等生活用品。當讀者收到盲盒時,除了隨機選擇的書籍,還會有定製書籤、生活用品——當然也是隨機的。

盲盒,一種源於日本的玩法,一個小盒子中裝著玩偶手辦,買的時候不知道裡面具體裝的哪一款,只有打開後才知道,賣的是過程中的神秘感和不確定性,「盲盒經濟」一時風行。近來,實體書店賣書,也瞄上了盲盒的玩法。

名家盲選,其實是給大家一個閱讀榜樣

不可否認,最近書店扎堆兒賣盲盒,直接原因是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

2月25日,位於浙江海鹽的烏託邦書店發布了《結業通告》,這家開了4年的書店沒能挺過疫情。書店老闆小童為了生計,將重操舊業去做裝修、建材生意。書店正式結業時間定於5月1日,在此之前,對於店內庫存圖書以盲盒形式銷售。每個盲盒定價98元,內含價值約150元的書籍,如果能將庫存全部賣掉,預計能收回20萬元。

3月9日晚,單向空間書店在主播薇婭的直播間,開賣「保衛書店」盲盒。單向空間為盲盒挑選的書籍,均為其出版體系中的佳作,包括新近出版的《單讀23·破碎之家》、單讀 Classics 系列中的《最危險的書》《佩拉宮的午夜》、引進企鵝布面經典書系的《簡·奧斯丁小說套裝》等。書店承諾,盲盒價值會高於它的價格,並表示「你可以將它視作一個以不同維度認識這間未曾謀面的書店的方式、重新閱讀一位老朋友的機會」。

和單向空間一道賣盲盒的,還有先鋒書店、1200bookshop、精典書店、曉風書屋、烏託邦書店。其中,先鋒書店大概算是書店盲盒界的先鋒。

早在2015年,先鋒書店就在其網店上推出了「定製」盲盒:讀者留言訴說自己最近的心情,書店根據他的需求去針對性地挑選圖書。「很多讀者面對一個龐大的書庫,不知道如何開啟閱讀,所以比較貼心的方式就是我們幫你挑選,這也是創造人與書的一種緣分。」先鋒書店品牌運營經理李新新說。

後來,先鋒書店把盲盒從網店搬到了實體書店,由書店的選書師挑選圖書。這時,「盲」的成分就更大了,讀者有時候完全不知道裡面裝的什麼,等於是一場冒險,而書店能保證的是選品品質。

今年3月27日,先鋒書店天貓旗艦店重啟,創始人錢小華推出「創始人盲選閱讀計劃」,邀請詩人北島、音樂人李健、作家阿乙、詞作者方文山等,為讀者挑選圖書。一個盲盒包含「2-4本精選圖書,一張手寫明信片」,以及「數不清的愛」。李新新表示,名家盲選,其實是給大家一個閱讀榜樣,「他們是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跟他們讀的書是分不開的,所以你想了解這個人,就去看他讀的書」。

此外,先鋒書店還推出了「氣味盲選」(1本圖書+1款香水)、「甜鹹盲選」(1本書+1張手寫明信片)、「賭酒盲選」(至少1瓶酒+其他)等新花樣。誰說書不是有味道、可醉人的呢?

與裝著玩偶手辦的盲盒相比,書有那麼大的魅力嗎

先鋒書店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寫道:「比起高大偉岸的圖書館,盲選更像是一個小小的、充滿人情味的樂園,在經歷了閱讀者的思緒和選書人的心意後,等待著被翻開和被喜愛,繼而創造新的故事。」等待的快樂與驚喜,可能是盲盒最大的誘惑力。但與裝著玩偶手辦的盲盒相比,書有那麼大的魅力嗎?

在無界書店,女孩KK買了文學類的盲選:「之前買書總喜歡看書店暢銷榜或者朋友推薦,很多都是暢銷書。這次買的盲選,裡面是2本沒聽過的小說,有一本已經在看了,真的是一邊擦眼淚一邊看,書中寫的生老病死,投射到生活,讓我無法不聯想到自己。」

男孩阿皓在「隨機」和「社科」之間猶豫了很久,「因為上面寫的是未知的探險,就很想看一些以前沒看過的書」。最後,他選了「社科」:「本以為是比較枯燥的書,居然非常有趣。而且有一本書的封面好靚麗,我查了一下這是『甲骨文叢書系列』中的一本,覺得買到寶藏了」。

在3月9日的那場書店直播中,陳婷買了3家書店的盲盒,「首先,覺得買來的東西不會無用,哪怕是自己看過的書,也可能版本不一樣;其次,的確有『幸運餅乾』的那種未知心理,很想看到他們會放進去什麼」。

董芳買過1200bookshop和單向空間的盲盒,「和直接買一本確定的書相比,盲盒只告訴你主題,卻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書,無目的的閱讀反而更能感受閱讀的快樂,讓人覺得閱讀者和書也是講緣分的。而且我信賴書店的品味,還是很讓人放心的」。

當然,董芳坦言,也有為「情懷」埋單的成分,「99元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以前也買過衣服和鞋子的盲盒,基本都是扔貨,書是最滿意的了」。

書本身的質量保障、書店受認可的選品能力,再加上拆封時的驚喜,或者還有一點「買不了吃虧」的心態——既然讀者買帳,賣盲盒就這樣成了越來越多實體書店的選擇。

「無論書店盲盒裡裝什麼,一方面內容要足夠豐富和有創意,讓讀者知道你是不一樣的;另一方面要保證品質,讓讀者打開盲盒後覺得這份錢花得值,冒險沒有失敗。」李新新說,「目前為止,我們沒有收到對品質不滿的反饋。」

盲盒提供的仍是實體書店一如既往的「體驗感」

從2017年世界讀書日開始,鍾書閣在店中開設了「盲選區」。這個區域中的圖書都被紙包裹起來,你不知道是什麼書,但從包裝外的手寫小卡片上,你可以讀到店員對這本書的讀後感——算起來,屬於「半盲選」。

從中也可以看到,無論是誕生早期的嘗試,還是如今各家的花樣翻新,書店盲盒往往並非完全的「盲」選——或者限定主題,或者透露觀感,讓讀者的期待限定在一個範圍之內。

在書業營銷專家路毅看來,不像其他盲盒裡裝的是娛樂性強的東西,圖書是一種更抽象的、更趨理性消費的東西,要想打動顧客的理性神經,去玩盲盒這樣的遊戲,實際上考察的是書店的策劃能力。而且,書店盲盒往往需要讓讀者知道裡面裝的書的範圍,那在這個有限的範圍之內,如何策劃和包裝出一個讓消費者感興趣的話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並不是簡單地弄個盒子把圖書裝起來就能叫盲盒,而是要把某一類精選圖書包裝起來之後,圍繞一個主題去陳列或者推廣。」路毅說,對書店而言,盲盒的收益點有兩個:一是直接的銷售利潤,不過書店盲盒往往售價不高,在幾十元到100多元之間,利潤空間並不大;二是增加顧客的購物樂趣,提供一種「驚喜感」,也可歸為用戶體驗的範疇。

「我們總說經營實體書店需要為顧客提供體驗,盲盒也是一種體驗。」如何讓顧客獲得更好體驗,路毅表示,一是在對外預告時,要做足「驚喜感」;二是可以與折扣促銷的活動疊加,讓顧客打開後覺得物有所值。盲盒內的圖書價格一般都高於盲盒售價。比如,無界書店的配書折扣保持在六到七折,每一個套餐類別當中還設置了幾個「錦鯉」,配書折扣在四折。

路毅提醒:「其實所有盲盒的商業鏈條,獲益最大的頂端,都是智慧財產權的開發者。而對書店來講,你已經是終端經銷商的角色,可以琢磨開發一些擁有智慧財產權的盲盒內容,比如結合書店特色的文創、非遺等等,這些東西才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相關焦點

  • 書店扎堆賣盲盒 與玩偶盲盒相比書有那麼大魅力嗎
    書店扎堆賣盲盒 與玩偶盲盒相比書有那麼大魅力嗎 2020-05-06 09:10:16 來源:中國青年網  |  作者:佚名盲盒,一種源於日本的玩法,一個小盒子中裝著玩偶手辦,買的時候不知道裡面具體裝的哪一款,只有打開後才知道,賣的是過程中的神秘感和不確定性,「盲盒經濟」一時風行。近來,實體書店賣書,也瞄上了盲盒的玩法。名家盲選,其實是給大家一個閱讀榜樣不可否認,最近書店扎堆兒賣盲盒,直接原因是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
  • 菜場盲盒、野戰食品盲盒……這樣的盲盒你愛了嗎?
    生活就像一個盲盒 你永遠不知道會開出什麼 那種不期而遇的驚喜 恰似盲盒存在的意義 盲盒鐵粉們應該都不陌生吧,近幾年盲盒異軍突起,各大商場都有很多盲盒售賣機,大家經過時會被這個小玩意兒吸引嗎
  • 盲盒經濟:挖掘「未知」的魅力
    用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這句臺詞來形容近兩年大火的盲盒,似乎再貼切不過。能讓60歲玩家一年內不斷消費,原價不足百元卻在二手市場炒到上千元,這就是當下盲盒的魅力。剛剛過去的「618」也顯示出盲盒經濟的崛起:京東數據顯示,6月18日當日,玩具樂器成交額同比增長7倍,以盲盒為代表的潮流玩具增長則更為明顯,成交額是去年同期的12倍。
  • 網紅「盲盒」泡泡瑪特赴港上市!萬物皆可「盲盒」,你入坑了嗎?
    從十年前「盲盒」橫空出世,到如今盲盒、福袋、盲選的潮流充斥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如火如荼的盲盒文化,你也入坑了嗎?盲盒銷售火爆:新款缺貨ing什麼是盲盒?其實「盲盒文化」出現在中國消費市場已經有約10年了。
  • 靠賣玩偶盲盒的泡泡瑪特 文化內涵在哪裡
    作為現代年輕人喜愛的玩偶,泡泡瑪特的盲盒均價59元/個。而整個盲盒商業模式中最為核心的,是一個系列中有稀少的「隱藏款」和「稀缺款」。  在二手平臺上,金妹兒發現,一些「隱藏款」的售價非常高,不少忠實粉絲因為「強迫性消費」花大價錢在網上購買,甚至有投機者像炒鞋一樣高價追捧。  根據網友曝出的價格,可以看到遊俠BAN已經被炒到3萬的高價!
  • 靠賣玩偶盲盒的泡泡瑪特,文化內涵在哪裡?
    作為現代年輕人喜愛的玩偶,泡泡瑪特的盲盒均價59元/個。而整個盲盒商業模式中最為核心的,是一個系列中有稀少的「隱藏款」和「稀缺款」。在二手平臺上,金妹兒發現,一些「隱藏款」的售價非常高,不少忠實粉絲因為「強迫性消費」花大價錢在網上購買,甚至有投機者像炒鞋一樣高價追捧。根據網友曝出的價格,可以看到遊俠BAN已經被炒到3萬的高價!
  • 盲盒魅力難擋,許多年輕人忍不住「剁手」!專家:上癮、炒作應該警惕
    盲盒玩法也延伸到多個行業,頻頻出現跨界產品:啤酒的限量版盲盒,包含太空人、包租公等行業角色的旺仔牛奶職業罐,藏有小龍蝦、花椒雞或饞嘴牛蛙的生鮮盲盒……都逐步成為不少消費者的新寵。「盲盒熱」席捲市場,其背後的新經濟邏輯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迷戀?盲盒生意有多火?晚報記者對島城市場做了調查。
  • pvc盲盒公仔製作流程是怎樣的
    會展網行銷集採的滿意度也許有些年紀稍大的朋友聽到了「盲盒公仔」這個詞,或者知道了「盲盒公仔」這個新事物,就會覺得自己與現在的年輕人毫無關係,與他們有著同樣的代溝。但當你看完幾張圖時,你會發現你已經進入了現在的「深淵」。是的,就像單純面、遊戲王的收集卡、扭蛋機這些其實和盲盒公仔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 盲盒背後:有人買的是開心,有人倒賣盲盒一年掙8萬
    之所以稱之為盲盒,是因為盒子是不透明的,只有打開才會知道玩偶是什麼款式,用戶抽到什麼全憑運氣。單個盲盒的售價大約在39元到69元,每個系列大約有12款玩偶,每過一段時間就有新的玩偶推出;銷售的方式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下有自動販賣機和門店,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的大型購物商場中,同時還有線上的銷售渠道。
  • 盲盒,總有韭菜正年輕
    盲盒的價值或者說未來,等價於現在公眾號刷屏一樣的熱度嗎?它是目前投資,消費增長的一根救命稻草嗎?還得冷靜的看一下它的來龍去脈。 售價在幾十塊錢一個的盲盒是潮流玩具的入門級產品,或者說價格底線。雖然叫玩具,可並不是針對低幼客群,而是有消費能力的成年人,它是藝術家、設計師把創作融入到玩具裡生產出來的,具有設計感和藝術性的產品。
  • 「茉莉」有魔力盲盒別「盲」買
    ,讓很多人意識到,原來盲盒生意可以做這麼大。如今,盲盒營銷早已不只是「潮玩手辦」,書店、餐飲、美妝等領域跨界營銷漸成常態。搖盒、收藏、交換……盲盒為何深受眾多年輕「發燒友」喜愛?盲盒還有什麼遊戲機制滿足消費體驗?走進「大小孩」的盲盒世界,除了感受到火熱以外,專家提醒作為興趣愛好別讓盲盒「盲」了雙眼。
  • 盲盒到底有什麼魅力?為啥許多宅男為了他連手辦都放棄了
    盲盒就是抓住了人們的這個心理所誕生出來的產物,不過由於盲盒的體積大小一般都是有限制的,所以基本上盲盒都是以二次元類的公仔和玩偶為主。但是要光靠這些二次元公仔和玩偶根本不可能吸引到那麼多的宅男們,所以後來許多盲盒就推出了套裝系列,有些宅男為了能夠湊齊這樣的套裝,甚至不惜花費大量的金錢去購買這些盲盒,更有甚者連自己喜歡的手辦都給放棄了。
  • 盲盒到底有什麼魅力?為啥許多宅男為了他連手辦都放棄了
    最早的時候盲盒是源自日本,在日本這種盲盒類的小商品可謂是隨處可見,一般的盲盒裡面都會放置上公仔或者小型玩偶之類的東西,近年來由於盲盒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好,還新增了許多食物類的盲盒手辦,毫不誇張的說現在的盲盒已經漸漸的突破了原本略顯單一的領域範疇。
  • 85後創業賣盲盒,年賺4億:揭秘盲盒經濟,如何掏空年輕人的工資?
    作者 l 文七君 編輯 l 星裡浣 「嬰兒手掌大的塑料玩具,一年賣16億?!」 這是很多人聽說泡泡瑪特上市的第一反應。 六一兒童節這天,潮玩品牌泡泡瑪特正式提交招股書,準備香港上市。
  • 後盲盒時代,重複款盲盒娃娃煥發新商機
    陽陽告訴記者,單抽的驚喜感正是讓她沉迷盲盒的重要原因,同樣抽到重複款時也令她十分沮喪,「這就是盲盒讓人上癮的魅力所在。」陽陽表示,重複的款式對於她來說,簡直是一種煎熬,因此她想盡辦法來處理掉這些重複的玩偶,比如加入「換娃群」,「其實就是盲盒交流群,我主要是為了把重複的娃娃處理掉。」陽陽向記者介紹,在群內,愛好者們會將重複盲盒娃娃的照片顯示出來,用於出售或者置換其他款式。
  • 給你一份驚喜 「盲盒」已成年輕人的新寵
    記者走訪了多家書店和商場發現,如今在蕭山各大商場和書店專櫃,隨處可見品種豐富、形式多樣的盲盒,盲盒經濟一片繁榮,特別是對於學生和年輕白領群體來說,需求比較旺盛。一位店員表示,盲盒專櫃是三年前設的,剛上市時銷量一般,一年售出610個,隨著近幾年盲盒市場火熱,「今年共賣出1522個,銷量比三年前增長了近150%。」和市心路門店一樣,位於蕭紹路新華書店的盲盒專櫃也吸引不少人來買買買。自今年6月中旬重新裝修開業以來,書店在二樓文具館新設盲盒專區,每個價格在29—79元不等。「盲盒的銷量很好,經常有上班族過來團購,一次買二三十個。」
  • 玩盲盒可以,但別盲目消費
    (12月11日上遊新聞)  近年來,「盲盒熱」席捲年輕群體。以泡泡瑪特為例,它的玩法是,消費者在自助販賣機前付款,隨後機器自動吐出一個盒子,而在拆開盒子之前,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買到的是哪一款玩偶,而這樣一個盲盒的價格通常在59元甚至上百元不等。  花錢買一個不確定自己是否會喜歡的商品,這聽上去似乎與消費是出於個人需求的消費規律相違背,實則不然。
  • 被推上風口的盲盒經濟
    上述這些信息對於餐飲業又有什麼作用?其實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已經有呷哺呷哺、瑞幸咖啡等好幾家餐飲企業開始把盲盒融入自己的營銷中了。什麼是盲盒這個「神奇」的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是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盒子上沒有標註裡面的內容,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是不是又刺激又有趣?
  • 窮娃偷拿母親1萬多元買「盲盒」,銷售者「宜百利」有錯嗎?
    「這些都是壞了的,你明天來就有新的了。」我拿著錢訕訕地離開後,很多年再也沒進過老胡的小賣部。因為老胡問了我的母親,是否給過我百元大鈔,我當天就遭到了一頓毒打。我恨老胡,咬牙切齒的恨了好多年。肆菲兒固然有錯,但「宜百利」向一個只有12歲的孩子銷售了1萬多元的商品就無過嗎?
  • 盲盒概念股-什麼是盲盒?盲盒上市公司名單 - 概念股 - 至誠財經網
    說起潮流玩具,不能不提的是當前大熱的盲盒。那麼,盲盒究竟是什麼呢?根據資料,盲盒的起源地在日本,最初叫 Mini Figures,後來,人們也開始將其稱為 Blind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