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舉目荒山 今朝藥香滿園 榆中縣貢井鎮呂家峴村中藥材種植走向...

2020-12-06 每日甘肅

昔日舉目荒山 今朝藥香滿園

貢井鎮呂家峴村中藥材種植走向全國

中藥材種植基地

貢井鎮呂家峴村位於榆中北部乾旱山區,是貢井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45公裡。年平均氣溫4.5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360毫米,無霜期70至110天。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314戶1193人。全村以種植甘草、黃芩、黃芪、柴胡等中藥材為主導產業。近年來,隨著政策幫扶、梯田改造、產業進村的深度推進,如今的北山竟成了藥草飄香、滿眼生綠的「聚寶盆」。

採訪車沿著山路盤旋而上,一路上,山中的梯田裡甘草泛綠、柴胡花豔,農民在地裡如火如荼地忙活著,一片熱鬧繁忙的景象。走進呂家峴村,主街道乾淨整潔,沿街商鋪整齊劃一,道路兩旁的太陽能路燈像一個個衛士守護者村民的家園。

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特色中藥材產業

近年來,貢井鎮呂家峴村發展中藥材種植,以「產業扶貧、脫貧攻堅、鞏固提高、全面發展」為指導,以群眾增收和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目標,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特色中藥材產業。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群眾參與」的方式,提高農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協作化、規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貧困戶收入水平,不斷加快產業發展步伐。

呂家峴村主打「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協調新建中藥材加工和集散基地1處,建成現代化標準庫房、晾曬場地、藥材交易大廳、辦公場地等1.7萬平方米。

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合作社吸引全國企業投資

經過多年的培育、引導,呂家峴村成立了榆中宏鑫藥材專業合作社。到目前,合作社已發展社員300多人,2019年1月2日,宏鑫藥材專業合作社由榆中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認定為榆中縣「扶貧車間」,扶貧車間吸納就業310人,其中建檔立卡人口102人,2019年1月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示範合作社。種植品種以甘草為主,涉及黃芩、黃芪、黨參、銀柴胡、柴胡等十餘種中藥材,是集種植、收購、倉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合作社。

種植技術上,通過示範帶領種植,不斷總結符合北山地區的種植品種和技術,種植的中藥材含量均達到和超過全國水平,甘草酸的含量為3.2%,高出全國水平的1.2個百分點,甘草苷的含量為1.37%,高出全國水平的0.87個百分點。

帶動貧困戶發展機制定向銜接精準扶貧

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機制,推動龍頭企業、合作社、特色產業定向銜接貧困戶,達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目標,結合「一戶一策」與農戶籤訂幫扶協議,制定市場保護價,為農戶墊付前期苗木款,最大限度降低農戶種植成本和市場風險,在貢井、上花岔、中連川、哈峴鄉等5個鄉鎮15個村,扶持1650戶農戶種植中藥材面積2萬餘畝。按照「折股量化、配股到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方式,扶持貢井鎮201戶建檔立卡戶,種植中藥材3000餘畝,有效解決部分貧困戶前期投資不足,勞動力少等難題,促進貧困戶持續增收。如今,貢井等5個鄉鎮流轉土地3.6萬畝,解決了大部分農戶的土地無人耕種和土地撂荒的問題,涉及農戶900多戶,戶均增加農民收入達1300多元,年均解決就近務工人員800餘人,年均工資性支出總額達1000餘萬元,當地務工人員年人均收入1.25萬元,當地經濟的發展駛上快車道,農民收入增加了,笑容掛在每個村民的臉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越邁越起勁兒。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瀟旋 程珊珊 文/圖

相關焦點

  • 艾草叢中尋致富路 藥材香裡找脫貧途 榆中縣通過藥材種植為農民...
    艾草叢中尋致富路 藥材香裡找脫貧途榆中縣通過藥材種植為農民致富尋到新門路黃蒿灣村的艾草「扶貧車間」裡,工人們正在忙碌。艾草長勢喜人 艾草產品 分揀藥材 每日甘肅網5月20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5月19日是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的第二天,記者走進榆中縣貢井鎮宏鑫藥材專業合作社和中連川鄉黃蒿灣村萬畝艾草產業園,了解榆中縣如何利用專業合作社並與幫扶單位聯手共建
  • 昔日貧瘠荒山坡今朝瓜果滿枝頭——銅仁市碧江小江口村變身現代...
    昔日貧瘠荒山坡今朝瓜果滿枝頭——銅仁市碧江小江口村變身現代高效山地農業示範園區 2020-08-26 11:2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種植黃柏荒山「淘金」
    唐正海 唐宏蕭  9月10日,在瀘溪縣浦市鎮都歧村弘敏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黃柏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片黃柏樹林將漫山遍野裝點的綠意盎然。  在基地裡,90後的合作社理事長龔宗敏向記者介紹起了黃柏種植髮展經。
  • 看包鸞鎮飛仙洞村,昔日荒山坡,今朝花滿園……
    包鸞鎮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因地制宜,在飛仙洞村打造石裡紅楓現代鄉村文旅產業綜合體,讓昔日荒山坡重新煥發生機,變成了花海。「這裡雖然耕作條件差,但森林資源豐富、氣候宜人。2017年,我們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引進企業利用荒山打造石裡紅楓現代鄉村文旅產業綜合體。」
  • 古田這個村引進黃桃種植項目 昔日「荒山」變「金山」
    近日,記者來到杉洋鎮東雙村的千畝黃桃種植基地,只見眼前的一棵棵黃桃樹上掛滿了累累果實,部分早熟的品種已進入採摘期,工人們正在忙著採摘。近年來,杉洋鎮東雙村引進黃桃種植項目,示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黃桃,讓昔日千畝「荒山」變成座座「金山」。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榆中縣貢馬井村:優質馬鈴薯成了致富「金鑰匙」
    6 月 8 日,榆中縣貢井鎮貢馬井村下街社 40 號的金俊倉如是說。109 戶脫貧戶已脫貧曾幾何時,貢馬井是榆中北山有名的貧困村。然而,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貢馬井這個久負盛名的貧困村已然走上了靠種植優質馬鈴薯穩定致富的新路子。
  • 「鐵牛」歡唱藥飄香——宕昌縣中藥材農業機械化收穫現場演示會見聞
    原標題:「鐵牛」歡唱藥飄香    ——宕昌縣中藥材農業機械化收穫現場演示會見聞        秋末冬初,宕昌縣木耳梁上雲霧縹緲、藥材飄香,層層梯田之上,一片片黃芪靜待收穫。    11月2日,由宕昌縣農業農村局、縣農機化服務中心、縣農機培訓學校聯合舉辦的宕昌縣中藥材農業機械化收穫現場演示會在木耳梁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種植創建基地舉行。    活動現場,人頭攢動,機聲隆隆。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技術人員進行農機科普宣傳,現場講解中藥材收穫機械、鋪膜機、施肥機等機械的性能、設計優勢及效率。
  • 江西從源頭上把控中藥材質量
    2019年年底,我省結合國家有關部委開展的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在全省遴選出首批5家(鄱陽元寶山、安遠鑫隆、興國贛產道地、永新華仁堂、吉安旭御堂)中藥材種植基地,試點建設江西定製藥園,推動我省中藥材種植溯源體系、產業扶貧基地建設。
  • 今朝更好看——白山市食藥產業發展探析
    崛起的花園式工廠在萬木蔥蘢的掩映下格外醒目;成片的地栽、吊袋木耳菌種在和暖風爭寵與晨陽比肩;經過精深加工的人參肽新產品走出流水線,散發著獨有的參香,身價倍增……伴隨建設「一谷一城」前行的腳步,白山食藥產業精彩紛呈,充滿生機活力。
  • 福建女孩嫁到北方農村,種植8畝中藥材,住樓房當老闆娘很幸福
    身處中藥材種植區,見過不少稀罕的中藥材,但今天見到的這種中藥材,卻是十分地吸引眼球。在安徽省亳州市雙溝鎮的一處農家院內,當地農戶正在摘花蕊,是不是挺有意思?據種植戶介紹,這種中藥材名叫藏紅花,是一種名貴中藥材,自從在當地試種成功之後,藥效比進口還好,花絲是入藥部位,花朵也可烘乾後作沐浴用品,按兩年生長期的藏紅花舉例,每畝能收穫花絲一公斤左右,如今售價15000元左右,她家種植了8畝藏紅花,每年純收益都在10萬元以上。
  • 中藥材讓撫順清原種植戶年人均增收3255元
    據清原山源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梁軍介紹,今年,合作社共種植中藥材30公頃,加入合作社的140戶村民人均收入可實現2.4萬元。近年來,清原按照「一縣一業」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每年投資近千萬元用於扶持中藥材產業發展,政府對成規模的藥材基地每畝補貼300元,種苗園每畝補貼500元,中藥材加工每噸幹品補貼1600元。現在,該縣已成為我省最大的藥材生產基地。
  • 一眼分辨真假中藥材,「食藥神探」是怎麼煉成的?
    「復盤」一起非法經營毒性中藥材系列案件時,亳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行動大隊副大隊長鄭亞峰十分熟稔地列舉出涉案藥材半夏的品種。對於身處「藥都」亳州、專門負責食藥案件的鄭亞峰來說,熟悉中藥材的不同種類、真偽特性,是與不法分子鬥智的基本功。2014年,鄭亞峰從警後被分配到亳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行動大隊,成為一名食藥警察。
  • 保定:荒山披「綠衣」,大力發展果林經濟!
    提醒今日(10月15日 周四)限行尾號2和7明日(10月16日 周五)限行尾號3和8限行時間:7:00—20:00荒山披「綠衣」 保定市大力發展果林經濟近幾年來,我市引導淶水縣、阜平縣、唐縣等八個山區縣區村民利用國家荒山綠化政策,大力發展果林經濟作物種植,讓昔日荒山變成了群眾致富的「金山」。七山一水二分田,十山九禿頭。這是過去我市太行山地區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
  • 當前中藥材面臨哪些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
    中醫藥要走向現代化、國際化,必須提高規範藥材質量。  2、「疫情」治療效果讓中藥發揚全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加強防控措施,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國內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  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蔓延,中醫藥也隨之出海,受到追捧。
  • 西鄉縣科協開展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會
    冬季來臨,西鄉縣科協、西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西鄉縣中藥材協會組織農林系統科技志願者,在縣科協黨組書記主席張國新、縣農技中心主任研究員縣科協兼職副主席曾紅寬帶領下,深入縣內堰口、私渡、桑園、峽口等鎮辦,廣泛開展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會,讓脫貧戶繼續發展實用對路的產業,助力鞏固脫貧成果。
  • 走馬鄉村民童朝清返鄉創業,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種植—— 只有開對...
    村民在搬運中藥材。「閒冬變忙冬,家門口能務工,這還要全靠童總。」段丙淑說,自從村裡發展中藥材種植,她除了自己種植中藥材前胡外,還在中藥材種植基地務工,每年務工收入近萬元。2017年,童朝清選擇回到村裡,組建彭水童創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探索中藥材種植。由於種植技術等原因,第一年種植的100多畝前胡幾乎「全軍覆沒」。痛定思痛。2018年,童朝清再次規模種植前胡,由為村民提供種子、肥料等方式,轉變為合作社規模化流轉土地,集中連片種植前胡。「這樣的模式,讓種植技術、田間管理更有保障。」
  • 綿山鎮中藥材綻放幸福花
    三年前試種時,村民們普遍對中藥材種植持懷疑態度,為此,綿山鎮號召鎮村幹部起帶頭,自己有地的在自己地裡種,自己沒地的流轉農戶的土地種,全鎮上下迅速形成了一股談藥材、種藥材、謀轉型的濃厚氛圍。大靳村村委主任牛光海就是綿山鎮中藥材種植的帶頭人。
  • 400年傳統種植今朝蝶變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400年傳統種植今朝蝶變 2020-09-02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百名記者百村行|90後女大學生的中藥材種植經
    本報記者 萬 昕在瀘溪縣浦市鎮都岐村的村口,記者看到,一片長勢喜人的中藥材黃柏,在山谷中、溪水邊隨處可見。但誰也想不到,這片中藥材種植基地出自一位90後的大學生龔宗敏之手。1991年出生於瀘溪縣的龔宗敏,2013年湖南理工學院本科畢業。
  • 「95後」退役軍人楊小龍:帶頭種植中藥材 託起鄉親致富夢
    近段時間雨水天氣較多,楊小龍從家裡——廣安市嶽池縣雙鄢鄉石橋坪村4組,到嶽池羊山觀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的這條崎嶇山路變得更加溼滑難走。而他,每天都在這條山路上穿行,有時一兩次,多的時候五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