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語言,都是發展變化的。任何一個開放的民族,其語言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吸收到其他語言中的詞彙,形成外來語。日語在這一點上表現得尤為突出,日本最初借用漢字,後來吸收葡萄牙語和英語。
目前,日語中的外來語(即,和語與漢語之外的詞彙)約佔五分之一,其中絕大部分來自英語。自1868 年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舉國上下開始向西方國家進行學習,從科技到思想、從藝術到語言,因此英語在這個時期被廣泛傳播到日語之中,也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不過,語言也像是水一樣,總是從文化高處往低處流。當今時代,全球化不可避免,各個國家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語言輸出現象更加明顯。日本本土有一些詞彙,代表著日本固有的文化,其他語種無法轉譯。這類詞有一些就變成了別的國家的外來語。
據統計,日語詞彙中有698 個成為了英語的外來語,佔英語外來語的8%。這一百分比甚至超過歐洲的許多語言所佔的比率(如義大利語與拉丁語各佔7%,德語和希臘語各佔6%)。來自日語的英語外來語,細細劃分的話,有四類。即:
來自日語固有的詞彙(和語。例如:sushi,壽司;nori,海苔;tatami,榻榻米;wabi-sabi,枯寂美;tsunami,海嘯;kawaii,可愛)源於漢語的日語詞彙(漢語。例如:biwa,琵琶;karate,空手道;konnyaku,魔芋)利用漢字自創的詞彙(和製漢語。例如:karoshi,過勞死;manga,漫畫;ninja,忍者;zaibatsu,財閥;geisha,藝妓)源自英語等的詞彙(外來語。例如:lolita + complex = lolicon,蘿莉控;costume+play=cosplay, 角色扮演; drama—dorama,日本電視劇)
外來語詞彙的製造是伴隨外來概念的輸入發生的。概念的選擇受文化的影響,所以外來語也是研究異文化接觸與受容的重要渠道。上述英語中的日語詞彙,可以管中窺豹,英語世界的人們,在最初接觸日本時,感受到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