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投資領域,以小博大的票房奇蹟和大投資的票房慘劇總容易被人記住。過去30年裡,媒體和影迷在總結後者時,有一部大片的名字經常被提到,它就是
《未來水世界》。
今年7月28日,是
凱文·雷諾茲導演、
凱文·科斯特納主演的這部科幻片上映25周年紀念日。多年後回看這部作品,我們試著給它翻翻案,先說結論:
1.它真不是一部爛片
2.它最終給出品方環球影業帶來了利潤
3.除了電影本身,它起碼留下一項珍貴遺產——水世界遊樂項目。該項目在美國、日本、新加坡多個環球樂園活躍到現在,明年開園的北京環球度假區也有。
2019年
《未來水世界》首次發行4K藍光時,《福布斯》雜誌如此評價該片:它很容易讓人回到電影史的獨特時期:一個突出大明星,對預算使用相當放肆、有著足夠的創意和過度自信的時代——1990年代的好萊塢。
《未來水世界》誕生的1995年,恰逢電腦特效爆發的初期,1993年的
《侏羅紀公園》橫掃全球,讓好萊塢對電腦特效開始重視,但還沒到泛濫使用的程度。
《未來水世界》無論是動作設計、場景搭建上還是傳統玩法,除了後半段熱氣球戲份,演員基本都是在真實場景裡表演,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拳拳到肉的質感。
在
《鐵達尼號》之前,《未來水世界》是好萊塢投資最大的影片。1995年的1.75億美元製作預算計入通過膨脹因素後,相當於2020年的4.7億美元。要知道
《復仇者聯盟4》的製作成本也才3.65億美元。
可能很多年輕觀眾不知道,這個創紀錄投資的新聞連《新聞聯播》當年都有報導,因為影片1995年7月28日北美公映,第二年8月引進到到中國內地,成為不少70後的童年回憶。
《未來水世界》差不多算是40歲的
凱文·科斯特納個人秀,他甚至是這部片半個導演。1995年前後的凱文·科斯特納在好萊塢可謂呼風喚雨,他身上的過度自信,既造就了影片狂野、肆意的氣質,某種程度上,也讓影片背上了「爛片、票房毒藥」的罵名。
給它「翻案」是一方面,本文更重要的是揭秘「罵名」背後的原因。
背上罵名原因1:
片場天災頻頻讓預算超支
《未來水世界》的故事線和近些年的全球變暖話題非常契合:2500年的世界,地球臭氧層遭到破壞,引起南極冰川的融化,地球被一片汪洋所覆蓋,人類不得不適應在海上的生活。
女主角海倫(
珍妮·特裡普裡霍恩)和小女孩伊蘿娜(
蒂娜·米喬裡諾)生活在鋼鐵鑄成的環礁上。在環礁裡,淡水成為稀少的珍品,食物則以黃金計算。一群機動人(菸民)襲擊了環礁,因為他們聽說伊蘿娜背上刺有一幅圖案,可以找到有幹土的陸地。
海行者(凱文·科斯特納)到環礁用幹土交換淨水及蕃茄盆栽。由於海行者長有魚鰓耳朵且腳趾有蹼,被視為變種人,欲按舊俗將之泥葬。
機動人的入侵使得海倫將海行者救出,隨之漂泊於大海之上。於是,在機動人和海行者之間展開了一場爭奪伊蘿娜的生死殊鬥。
如果你現在再去看《未來水世界》,熟悉電影製作流程的影迷可能會發出疑問:這部片真花了1.75億美元嗎?確實,花在製作上的錢沒有這麼多,很多錢都算是被「浪費」了。
一言以蔽之,《未來水世界》拍攝流程管控的失敗增加了額外的成本。
電影公司最初批准的預算是1億美元,臨開拍前變成1.35億,但最終還是超支了4000萬美元。
在外景地的選擇上,製片團隊1994年上半年在澳大利亞和夏威夷之間糾結。一方面6月在澳大利亞是冬季,另一方面夏威夷是夏季還給予稅收優惠,於是就選中後者。但製片組沒有詳細調研夏威夷的氣候規律,6月到11月是夏威夷的颶風季,潮汐不定、颱風反覆來襲,搭好主景一再被淹沒,成本不斷追加。
由於外景地重建的次數太多,工程隊竟然把夏威夷島上的鋼材全用完。電影公司只得從洛杉磯臨時購買,再運到4000多公裡外的夏威夷。為了補足預算窟窿,凱文·科斯特納自掏腰包2200萬美元。
外景地反覆重建浪費錢,拍攝周期一再延長也費錢。劇組原計劃拍56天,最終讓凱文·科斯特納在片場忙活了157天(5個多月)才算完。
影片北美最終收8824萬,年度排名第10;全球票房2.64億美元,年度排名第9。單看排名,似乎和「慘劇」沾不上邊。但對比投資數字,情況就不一樣了。
《未來水世界》上映前,環球花了6000萬美元進行宣傳,總成本飆升到2.35億美元。全球票房2.64億美元,按照當年的分帳比例,環球拿到1.45億美元的票房回款,虧8000萬美元。
但是憑藉著錄像帶、DVD和電視版權收入,電子遊戲、小說改編,還有上文說到的環球樂園遊樂項目。苦熬了18年後,2013年《未來水世界》終於盈利,環球影業賺了800萬美元,撒花!
所以不能再批評這部片是賠錢之作了。
真正的賠錢作是兩年後凱文·科斯特納自導自演的另一部科幻片——
《2013終極神差》(又稱《郵差》),8000萬美元投資全球票房才1200來萬,差不多葬送了他的導演生涯,這算是後話了。
對了,拍攝周期延長除了天氣原因,還有導演和主演在片場的各種爭執,這個爭執對影片質量影響更大。
背上罵名原因2
導演和主演矛盾讓影片節奏失衡
爛番茄46%,MTC56分,當年《未來水世界》媒體評價確實算一般,IMDb6.2分說明影迷也不滿意。1996年影片在內地上映時,觀眾也有失落感。科幻片裡的人竟然髒兮兮的,如同丐幫一般,「科幻片」顯得非常不高科技。
許多年後,當國內影迷群體成長起來,被2015年
《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洗禮之後。回過頭再看《未來水世界》,才會意識到末日廢土題材魅力,20多年前的我們似乎「誤會」了這部前瞻性的電影。
1995年《未來水世界》上映時,美國媒體對
《未來水世界》形容最多的是「還不錯」(Not bad),但想表達的東西太多導致節奏失衡、動作場面泛濫但主線故事卻表達不清,而且對
喬治·米勒的
《瘋狂的麥克斯2》模仿痕跡比較重。
喬治·米勒的
《瘋狂的麥克斯》系列確實是末日廢土題材繞不過去的標杆,連日本漫畫
《北鬥神拳》幾乎都照著來,足以看出影片在1980到1990年代的影響力。《未來水世界》致敬或者模仿一下,並不算大逆不道。
《瘋狂的麥克斯2》和《北鬥神拳》對比
《未來水世界》的編劇大衛·杜西從沒否認借鑑
《瘋狂的麥克斯2》,兩部影片甚至用了同一個攝影師迪恩·塞姆勒。
所以,節奏失衡的鍋還是要讓兩個凱文的撕X來背。事實上,倆人在1991年合作
《俠盜羅賓漢》時就鬧得不愉快,凱文·科斯特納並不是愛耍大牌,他確實有和導演凱文·雷諾茲較勁的資本。
重要的是,科斯特納不僅會演還會導,1990他的導演處女作
《與狼共舞》拿到12項奧斯卡提名,最終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7項大獎,
拿獎那年他才36歲。千萬別小看這個成就,在之後30年再也沒人達到過。
同是1990年代的天王級男星的
梅爾·吉勃遜,1995年自導自演
《勇敢的心》拿到10項奧斯卡提名,斬獲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
不過1996年頒獎時,梅爾·吉勃遜40歲了,而且《勇敢的心》是他第二部導演作品。
梅爾·吉勃遜之後,最接近的一次是
本·阿弗萊克2012年的
《逃離德黑蘭》,雖然那時大本也是40歲,但該片是大本第三部導演作品,而且也沒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更別說拿到了。
聊了這麼多閒篇,主要是為了說明凱文·科斯特納在1990年代自我感覺有多良好。
凱文·雷諾茲比凱文·科斯特納大3歲,1985年雷諾茲導演的
《三步舞》讓科斯特納首次成為男主角,倆人便成為朋友。
據說,1990年特斯特納在導演《與狼共舞》時,雷諾茲曾幫他處理過一些複雜的動作戲,但1991年頒獎典禮上科斯特納感謝了15個人,竟漏掉了雷諾茲。
《未來水世界》開拍後不久,雷諾茲就跟媒體抱怨,科斯特納喜歡「垂簾聽政」,幾乎每個鏡頭要都指手畫腳。
更讓人無語的是,影片開拍前劇本改了36次都未定稿,兩個凱文各執一詞。科斯特納在最後關頭把當年還是編劇的
喬斯·韋登找來救火,尾燈後來形容這段時光是「感覺在地獄生活了7周」
在影片結束拍攝的兩周前,雷諾茲忍無可忍退出拍攝,「話事人」凱文·科斯特納接手。雷諾茲接受媒體採訪時諷刺道:「凱文科斯特納應該只主演自己導演的作品,這樣他才可以和最愛的導演和最愛的演員一起工作。」
由於有合同在身,到了剪輯階段雷諾茲還是得回來,兩個凱文又開始新一輪較勁。《娛樂周刊》1995年的報導指出:雷諾茲剪了5周,拿出一個2小時40分鐘的版本,科斯特納看後覺得太多動作戲,會讓觀眾疲倦。
雷諾茲提議去夏威夷補拍,科斯特納又覺得這樣會趕不上公映日。雷諾茲說,他看中的是故事,但科斯特納看中的是男主角,這才是倆人的根本矛盾。
導演和主演在劇本和剪輯上的爭執、天災導致無止盡的停拍,這些八卦新聞在拍攝期間就被媒體廣泛報導,影片還沒上映就「臭名遠揚」。《娛樂周刊》指:1995年5月距離公映前2個月,片方搞了一次試映,一些觀眾到了影廳門口才知道是來看《未來水世界》,立馬感覺很不爽「早知道是看這部破片子,我就不來了」。
影片上映後,得到的媒體評價一般,觀眾也太不認可,片中扮演反派的
丹尼斯·霍珀對此直言直語:「電影公司在上映前就宣稱超支,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媒體還煽風點火說什麼註定失敗什麼的,給了觀眾非常不好的預期。反正我很享受,片子在美國名聲不好,歐洲人倒是挺喜歡。」
大投資電影確實不好拍,尤其是在海上複雜的環境拍攝。這世上能hold住1.75億美元投資的導演不多,《未來水世界》上映2年後,
詹姆斯·卡梅隆站出來用更多的錢,同樣在海上讓
《鐵達尼號》成為票房冠軍,同時也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成為「世界之王」。
一部電影能否票房名利雙收,時運和導演能力缺一不可。
《未來水世界》最終的公映版採用凱文·科斯特納剪輯的2小時16分鐘版,多年後,ABC電視臺曾播出過加長版,多了40分鐘被刪減的畫面,給予了水上世界更多的背景介紹,也解決了結尾過於鬆散的問題。
加長版中,對廢土世界的末日生存法則有更多細節描述:譬如交代了在環礁上為何有人要找海行者配種,因為剛死了一個老女人,環礁是按人口配給的,死一個才能生一個。機動人(菸民)也有女人跟小孩,機動人的下一代還是機動人。
影院版本片尾沒有直接告訴觀眾,海倫、伊蘿娜和海行者找到的陸地是哪裡。但加長版中,海倫和伊蘿娜告別了海行者後,倆人發現了Hillary and Norgay的紀念碑,紀念人類在1953年登上珠峰。
2500年的地球,海水淹沒了所有的大陸,只剩下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露出來(
《2012》似乎成了《未來水世界》的前傳了)。
對結尾凱文·科斯特納扮演的海行者的選擇上,影院版裡他被陸地震撼到,覺得自己屬於海洋。而在原始的結尾裡,他的理由是:可能海洋上還有其他的海行者,他必須找到他們,告訴他們關於陸地的真相。
是不是加長版就會讓影片的罵名少一點?但世上沒有後悔藥,電影公司和凱文·科斯特納最初在剪輯和劇本上做出的選擇,無論是縮短片長還是增加動作場面,都是為了減少票房失敗的風險。
2小時16分鐘的《未來水世界》是科斯特納在事業巔峰期堅持己見的必然結果,它到底怎麼樣,或許沒看過的網友可以試著去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