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以治沙促治貧

2020-12-18 金臺資訊

寧夏被黃河寵著,寵出一個塞上江南;寧夏也被三大沙漠自三面合圍著,曾飽受沙害侵擾,成為西北荒漠生態脆弱區的典型。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天上無飛鳥,地上無寸草。」這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寧夏銀川靈武市白芨灘的真實寫照。緊靠黃河與銀川市的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毛烏素沙漠的西南邊緣,一直以來都是銀川市防沙治沙的「第一線」。

60多年前,為了固沙,寧夏探索出「草方格固沙」技術,利用廢棄的麥草一束束呈方格狀鋪在沙上,再用鐵鍬軋進沙中,留出1/3左右堅立在四邊,然後將方格中心的沙子撥向四周麥草根部,使麥草牢牢地堅立在沙地上,這後來成為中國治沙的「世界經驗」。

如今,昔日沙洲變成了真正的綠洲,白芨灘成為「三北」工程精準治沙、科學治沙的樣板區。寧夏也成為全國首個逆轉沙漠化的省區。

幾十年的持續治沙,不僅創造了方格治沙的中國經驗,還使得中衛市140多萬畝沙漠披上綠裝,沙拐棗、沙蒿、花棒、檸條、楊柴等耐旱植物茁壯成長,沙漠植被覆蓋率由最初不足1%提高到現在的42.5%,沙生植物由最初的20多種發展到了現在的453種。同時,包蘭鐵路創造了從來沒有在沙漠中修建鐵路的經驗。

從紮下第一個麥草方格的嘗試到今天的「人沙和諧」,麥草方格在寧夏防沙治沙中寫就了傳奇,而寫就這段傳奇的,正是勤勞智慧的寧夏防沙治沙人。一代代寧夏治沙人不忘初心,前赴後繼,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再到人沙和諧,奇蹟接連在這片土地上發生。寧夏連續20多年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縮減,創造了多個防沙治沙的「中國經驗」。

相關焦點

  • 智慧勇敢的治沙人,讓沙漠變綠洲,中衛沙坡頭之旅|杜明松
    沙坡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的名句,從小學開始就背誦這首名詩,到了中衛才知道了他的原創地在寧夏中衛。中衛是十年來興起的一個新型旅遊城市,寧夏是黃河明珠,中衛則是鑲在明珠上的寶鑽,黃河流經寧夏397公裡,自西向東穿越中衛182公裡。
  • 綠意,在黃沙中鋪展——我國防沙治沙紀實
    消息一傳開,左鄰右舍『炸鍋』了,他們也紛紛開始包地治沙。」高林樹說。「治沙有了成效,現在每年輸入黃河的泥沙量也少了很多。」官井村黨支部書記陳海軍說。官井村的變化是一代代沙區人民艱苦治沙、綠化家園的縮影。
  • 高原鄉鎮沙珠玉 治沙鬥貧成「綠海」——青海省共和縣沙珠玉鄉採訪...
    新華社西寧9月16日電 題:高原鄉鎮沙珠玉 治沙鬥貧成「綠海」——青海省共和縣沙珠玉鄉採訪見聞新華社記者耿輝凰沙珠玉,無玉更無珠,有的只是漫無邊際的沙子。經過50多年持續不斷的治沙鬥貧,如今這個鄉已成了糧倉、「綠海」,部分村莊正在開發旅遊景區。9月的青藏高原,秋高氣爽。記者前往沙珠玉鄉的路上,遠遠就望見一片片「綠海」。一進上卡力崗村,宛如走過城市的林蔭大道,路旁高大的白楊樹排列整齊,蔥鬱成林。放眼望去,村落間、農田裡防護林網相互交織。林網中的方田內,即將收割的麥田泛著金黃,迎來收穫季的蠶豆果莢飽滿。
  • 騰格里沙漠治沙忙
    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騰格里沙漠,工人們開始治沙、種植沙生植物。騰格里沙漠是我國第四大沙漠,此次治沙是中國綠化基金會百萬森林計劃——騰格里沙漠鎖邊生態公益項目,目的是通過種植生態鎖邊林阻止沙漠擴展蔓延。 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4月2日,在阿拉善左旗的騰格里沙漠中,工人在給花棒澆水。
  • @寧夏人,貼心小編為您搜羅了「五一」玩轉寧夏地圖,快轉發,收藏!
    讓自己慢下來,用心感受寧夏,探尋它的美好。中衛沙坡頭4月25日,寧夏本土治沙題材電影《那片沙那片海》在愛奇藝平臺獨播上映。電影講述了中國第一條穿越沙漠的鐵路——包蘭鐵路建設者們鬥戰沙海、發明麥草方格治沙固沙法、保護包蘭鐵路暢通無阻的無畏精神,也展現了60多年4代鐵路人創造出震撼世界的治沙奇蹟。
  • 戰疫 戰貧 戰沙 雲朵玫瑰火力全開
    戰貧:馳而不息2020年是我國精準扶貧的收官年,也是鄉村振興的開局年,當此承上啟下之時,雲朵玫瑰華玫科技集團自覺踐行起社會責任和企業擔當。「我們結合玫瑰產業與鄉村現狀,因地制宜,以產業植入的方式,促進當地的扶貧和可持續發展。」劉利群介紹,在四川小金、四川巴山大峽谷、西藏丁青、西藏拉薩、福建武夷山等地,都有他們的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項目。
  • 中國的又一片「綠洲」誕生,治沙英雄化腐朽為神奇,用了60年
    比如治沙工程,中國人肯定有話要說。過去,人們對沙漠的認識還不夠,導致了中國荒漠化的事實,這也是需要承認的。而看到沙漠造成的問題後,中國也開始大力治理土地沙化現象,全力遏制沙漠入侵。慢慢地,這成了一場全民運動。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人一樣,對治沙有著如此高的熱情。14億人都希望西北的沙漠能夠得到有效治理。
  • 塔克拉瑪幹沙漠維吾爾族女子治沙之路(組圖)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且末縣防沙治沙辦維吾爾族女子帕提古麗·亞森如是說。  出且末縣東南方向行走大約20多公裡,便是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風沙肆虐在這裡常年發生。過去風沙一直逼迫人類後移,且末縣曾經因為風沙侵襲往後搬遷過兩次,後來人們不斷的與沙魔鬥爭,且末縣從「沙進人退」完美逆襲成「人進沙退」的局面。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這裡的鄉親們堅持不懈地與風沙作鬥爭,用自己的雙手改變了家鄉的面貌。
  • 她們的治沙故事,比電影裡更精彩!被盛讚「創造了奇蹟」的女子民兵...
    國慶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其中一個單元《回鄉之路》講述了治沙的故事,在該單元結局時,大屏幕上出現了治沙英雄和團體,在一閃而過的鏡頭裡,女子民兵治沙連顯得尤為特別。女子民兵治沙連駐紮在陝西省榆林市,該地處於毛烏素沙漠的邊緣,與風沙搏鬥是這裡人民的日常。新中國成立初期,榆林林木覆蓋率只有0.9%,流沙面積達860萬畝。
  • 治沙生態產業扶貧 五大沙漠用上了庫布其模式
    如今,庫布其沙漠作為我國防沙治沙、脫貧攻堅的樣板,向全國輸出治沙、脫貧經驗的進程正在全國展開。這些天來,幾大沙漠的億利治沙人和農牧民起早貪黑,務求抓緊每年治沙工程最關鍵的春季時間,保障治沙造林的效果。2013年以來,億利帶著庫布其的技術、種質資源和先進產業模式先後走進了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甘肅騰格里沙漠、西藏和青海等省區推動治沙生態產業扶貧工作。
  • 【動態】依法治校促提高,為「花兒們」護航!
    【動態】依法治校促提高,為「花兒們」護航!王明俊督學肯定了幼兒園在依法治校工作中的成績與亮點,如:組織教師學習法律法規並撰寫學習心得,向家長傳發綠色教師節倡議書,幼兒心理健康與融合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活動及家園溝通的有效開展等。
  • 王維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寫的是寧夏這片沙漠的美景
    王維寫的就是寧夏中衛沙坡頭,這裡既有江南的秀美景色,又不乏北國大漠風光之雄奇,集廣袤的沙漠,波濤洶湧的黃河,挺拔的高山,蒼翠的綠洲於一體,景觀奇特、瑰麗,名揚中外。沙坡頭景區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西部騰格里沙漠東南,北接騰格里沙漠,南臨黃河,長約三十八公裡,寬約五公裡,總面積四千五百多公頃,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沙坡頭景區包括自然沙漠景觀、天然沙生植被、治沙科研成果、野生動物、明代古長城、沙坡鳴鐘等人文景觀及其自然綜合體。
  • 寧夏水投集團: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寧夏力量
    楊國2008年11月29日,寧夏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水投集團」)成立。12年的發展歷程,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見證了寧夏發展躍遷的腳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國家戰略賦予寧夏新的歷史機遇,也為開啟新一輪徵程的寧夏水投集團點亮了「航標燈」。
  • 中國治沙江湖:教授點沙成土,騰訊突然入局
    烏海市別名「烏金之海」,地處內蒙與寧夏交界。三四十年前,烏海遍地煤窯,煤煙和風沙交替,天色只有灰黑和沙黃兩種。而那時,人們所掌握的技術也太有限,除了草方格,要治沙,幾乎就只有種樹這麼一個方式。在「向沙漠進軍」的口號下,無數樹苗被運送到沙漠邊緣,治沙人們滿懷希冀,把樹苗成批栽下,又看著樹苗成批死去。
  • 紅河州司法局副局長黃彥翔率隊到綠春開展「以案促改」從嚴治警...
    紅河州司法局副局長黃彥翔率隊到綠春開展「以案促改」從嚴治警集中整治工作專項督查 文章來源:紅河州司法局
  • 我國完成防沙治沙任務一千多萬公頃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我國完成防沙治沙任務一千多萬公頃(新數據 新看點)本報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寇江澤)記者11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
  • 阿根廷學者:中國減貧方案為世界提供重要參考
    阿根廷學者:中國減貧方案為世界提供重要參考​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12月12日電(記者倪瑞捷 陳瑤)阿根廷拉努斯國立大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古斯塔沃·吉拉多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新冠疫情持續蔓延並嚴重衝擊世界經濟的背景下,中國在扶貧方面取得的成就反映其直面挑戰、堅持不懈實現脫貧目標的決心和能力。
  • 窮鄉僻壤的華麗轉身 寧夏上演移民搬遷「變形記」
    航拍寧夏銀川金鳳區潤豐村全貌。受訪單位供圖(十三五回眸)窮鄉僻壤的華麗轉身 寧夏上演移民搬遷「變形記」中新網銀川11月26日電 題:窮鄉僻壤的華麗轉身寧夏上演移民搬遷「變形記」中新網記者 於晶搬出大山,築夢小康路,是許多山裡人的夙願。
  • 寧夏人大:地方立法護航繪就「塞上江南」新畫卷
    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其中,西海固地區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稱,是國家確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貧困面大、程度深。2020年11月1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宣布西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寧夏全區9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標誌著寧夏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基本得到解決,歷史性地告別了絕對貧困。
  • 五年防沙治沙一千多萬公頃!我國荒漠化程度持續減輕
    來源:經濟日報「十三五」期間,我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00多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30萬公頃,四大沙地生態整體改善,石漠化程度持續減輕;我國北方共發生43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沙塵暴天氣12次,較「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