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巴東縣誌願支教教師袁輝:幫山村孩子快樂成長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人民日報

「在山村支教靠的不是心血來潮,而是骨子裡對這份事業的熱愛,和孩子們一起成長的幸福是我最大的收穫。」今年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袁輝(上圖,袁輝在給學生上課。資料圖片),這樣總結自己7年的志願支教經歷。

2012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清太坪鎮姜家灣教學點來了位年輕人,他對教學點唯一的老師譚定才說,希望在這裡做支教志願者。

小夥子名叫袁輝,剛從南京大學畢業,放棄了城裡的工作機會,只身前來。當時沒人想到,小夥子在巴東一待就是7年。

位於大山深處的巴東縣是國家深度貧困縣,姜家灣教學點離巴東縣城有2個小時的車程,共有27個孩子、兩個班,袁輝上午給一二年級教語文,下午給學前班教數學。「大多數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常年見不到父母,還有不少來自單親家庭。」袁輝利用周末走訪了每個孩子的家庭,去熟悉孩子們。

習慣了城市生活,這裡的支教生活很清苦——住處沒有自來水,入口的水得自己去對面山頭農戶家提;洗衣服靠接雨水,雨水放久了表面上會有黑色遊蟲……但袁輝想得很透徹:「每個人有自己的活法,這裡需要我,我也有自己的收穫,我要繼續待下去。」

2014年3月,袁輝來到白沙坪小學。除了每天在校內上6節課之外,他還教起了「一個人的課堂」。住在清太坪鎮青果山村的青青(化名),因患病無法到校上課。於是,袁輝主動無償為青青上門送教,十多公裡的山路,袁輝每周往返三趟,從未間斷。天氣好就騎摩託車去,摩託車騎壞了兩輛;遇到雨雪天氣只能步行前往,曾經摔得渾身是泥。如今,青青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還製作了許多手工藝品,在義拍會上拍出了好價格。「看到孩子越來越好,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袁輝說。

「幫助山村的孩子們健康成長、學得快樂、活得自信,是我的奮鬥目標。」為此,袁輝改進教學方法,讓孩子們玩時放得開,學習時也能靜下心來長本領。袁輝摸索設計了融合情景劇元素的課堂教學模式,教授知識,也促使孩子們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表達自己。講賈島的《劍客》,他找來玩具劍做道具,和學生們比表演,看誰更有劍客風範;他還帶領孩子們一起寫詩、寫鏡像字,由孩子們評選出最具特色的貼在教室牆上……

「學生始終是教育的中心。」袁輝說。除了教學,他還和孩子們一起踢球、談天、做遊戲。「袁老師既是我們的老師,也是我們的朋友。」有學生這樣說。

在袁輝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在這裡支教的隊伍中來。南京大學向巴東派出研究生支教團;湖北記憶支教助學服務中心連續多年資助白沙坪小學數名家庭困難學童;中南財經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的學生組織來到姜家灣教學點和白沙坪小學,開展暑期支教或結對幫扶活動……

7年來,袁輝曾有許多機會離開山村,但他都放棄了。「這裡就是我的過去,我的現在,和我的將來。」袁輝說,會把支教一直做下去。

相關焦點

  • A.I.教育公益計劃—築夢校園行啟動 人工智慧讓更多孩子快樂成長
    A.I.教育公益計劃—築夢校園行啟動 人工智慧讓更多孩子快樂成長發布時間:2020-12-14 10:23:16  |  來源:中國網中國網12月14日訊希望在一年的時間內,打造100所築夢校、賦能10000名築夢教師、形成累計2000萬元的築夢基金。據了解,「A.I.教育公益計劃」是科大訊飛聯合共青團中央於2017年發起實施的公益計劃,通過捐贈教學軟硬體產品等物資,或提供志願支教的方式,讓人工智慧技術產品進入更多地區,讓更多孩子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快樂與成長。
  • 抖音研究生支教老師為學生送公主裙:希望我的公主可以快樂成長
    支教老師和學生的感情能有多深?近日,重慶市西沱鎮小學一年級學生因支教老師張靜宇即將離開,哭成了一片。這離別場景被張靜宇記錄在抖音短視頻後,受到近千萬網友關注。視頻中,孩子們穿著老師送給自己的白雪公主裙,輪番對著鏡頭揮手,眼裡卻全是淚水。
  • 劉暢:在志願公益中「快樂認證」|清華五道口青年
    來「吾道青年」專題,看看小院中的青年們,聽聽他們在五道口的成長故事。青年檔案在學期中後段,我連著看到幾條志願活動的招募通知,思考參與志願活動是否能給我帶來更多的快樂;抱著這樣的想法,我接連報名參加了「情系母校」志願活動、「帶你飛翔」——清河小學支教活動和北京園博會志願活動。
  • 華中農大本禹志願服務隊:線上線下閃爍青春戰疫身影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7日電(記者 劉喆 通訊員 王石徑 閔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願服務隊積極響應學校和上級團組織號召,通過線上線下開展多種形式志願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的使命與擔當。
  • 女教師山村支教 落淚!拖延檢查變癌症晚期
    很多的老師,想必正在或準備利用這段美好的時光,旅遊、放鬆……但是,有這樣一位年輕的山村教師,她卻「利用」這個暑假,專門到醫院檢查身體。然而,令她沒想到的是,自己的病情已是癌症晚期!她是怎樣一個老師?她的病又是怎麼一回事?「曹老師,身體好些了嗎,你一定要保重喲!」「還好。
  • 支教男老師給山村女孩發衛生巾:「這是不用害羞的事」
    在很多偏遠的山區,很多小孩都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大部分的孩子們家長都去城市打拼了,也只能留著孩子們和年邁的爺爺奶奶在家中。在這種地方的教育資源十分匱乏,男生或許調皮玩鬧一點爺爺奶奶會多費心一些,但是大部分的小女生都十分懂事,還會幫家裡人分擔。但是正是因為家中只有爺爺奶奶,很多心理常識不會交給小女生,這也導致了小女生們對於生理上面知識的匱乏。12月15日,廣西河池巴馬縣就是這樣一個貧困的地方,好在他們還有山村的支教老師。
  • 湖北巴東縣無臂小夥雙腳書寫人生
    當你讀完無臂小夥陳茲方的故事,如果你有機會到他的家鄉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水布埡鎮,一定會為這片既美麗又貧窮的土地上,長出這麼一棵堅韌的「小草」而震驚、欽佩。
  • 支教手記|我們在籃球旋風中成長
    支教手記|我們在籃球旋風中成長 2020-11-23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退休教師踏上支教路:只要膝蓋允許,就會一直走下去
    大齡支教路:為了山區孩子的命運周秀芳總說,一個好老師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因為自己的命運就是兩位老師改變的。念小學時,周秀芳因家庭貧困差點輟學,是老師幫她交學費才使她得以繼續學業,這份溫暖在她心中種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
  • 大學畢業生別樣支教生活為80名孩子撐起希望的天空
    「馬上要回校辦畢業手續了,我會暫時離開孩子們幾天。」湖北商貿學院經濟學院16級金融專業學生廖思懿,疫情期間,一直在湖北大別山下羅田縣希望小學支教,擔任二年級80名孩子的數學老師。步行兩小時山路,在學校網絡授課;翻山越嶺,去一個個孩子家裡實地家訪;不厭其煩連線解惑,打開了留守兒童的心扉,組成了她三個月別樣的支教生活。走兩小時山路上網課廖思懿的家在湖北黃岡羅田縣勝利鎮,而在這個小鎮的北部,坐落著羅田縣希望小學。
  • 濱州「90後」女孩雲南支教,為山裡娃募捐毛絨玩具
    近日,一則濱州支教女孩為孩子們募集毛絨玩具的消息火了,很多網友都在後面留言,問怎麼才能聯繫上女孩,為孩子們提供一些幫助。記者也聯繫到了這名女孩,她叫王圓,今年29歲,是雲南省臨滄市雲縣大寨鎮團結完小的支教教師。去年,她從上海來到這個邊遠山村,從一名設計師成了一名教師,在這裡,改變的不僅是職業,還有她的內心,與孩子們的相遇,這本身就是一個溫暖的故事。
  • 「90後」教師李維為山村幼兒帶來快樂
    「90後」教師李維為山村幼兒帶來快樂圖文羅興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重新鎮石坪幼兒園教師李維,是1995年出生的「90後」青年教師,2019年考上幼兒特崗教師,分配到重新鎮石坪幼兒園石坪幼兒園前身是石坪民辦中學,李維曾經在這裡上過初中,如今改辦成了一所公辦幼兒園,有學前兒童近60人,只有李維一個教師。李維家住在附近的朱家寨村,距離幼兒園10公裡,每個星期天下午,李維的父親用一輛電瓶三輪車送李維到幼兒園,星期五下午又到幼兒園接李維回家。
  • 志願服務走進貴州貧困山區 為孩子的童年畫上翅膀
    而這一切,都得益於溫嶺市城北童鞋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們。7月30日,城北童鞋志願服務隊4名志願者來到良常小學,開展10天左右的支教活動。「良常村位置非常偏僻,開車前往最近的鎮也要2~3小時。」志願服務隊隊長毛營傑說,良常村因地理位置偏僻、物資條件不足等原因,這裡的人們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 巴東縣官渡鎮中教師劉浛的心系學生,他太擔心網課學習中的孩子
    現在很多家長為了生計已經離開自己的孩子在外奔波,將孩子託付給了自己信賴的人。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我能理解。但你年邁的父母在你子女的學習方面真的是「有心無力」了,你信賴的人在你子女學習方面也是「全靠娃娃自覺」。那麼,你的娃娃真的會自覺嗎?雖然有很多家長在家陪伴孩子學習,但學習效果真的很好嗎?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我們還要努力。
  • 德國教師盧安克:中國鄉村支教10年,拒絕感動中國人物提名
    但是有這麼一名外國男子,來到中國鄉村支教10年,卻拒絕感動中國人物提名,他就是德國教師盧安克!盧安克出身於德國漢堡,還有一個雙胞胎哥哥,原本他只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年輕人,性格好動,喜歡到處遊玩,原本他和中國一點關係也扯不上,但是一場旅行將兩者連接在了一起。
  • 貴州劍河:山村建好幼兒園,幼兒成長有新天
    她說,自主遊戲鍛鍊了孩子們獨立思考、社交、動手、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對孩子有全方位的提升。「自主遊戲的宗旨是解放老師,成就孩子。」五位一體,師資培養有保障科學的教育方式成就孩子,五位一體的培訓則成就了山村幼兒園的教師和保育員。
  • 2020「快手支教之星」發布:盞盞繁星照亮鄉村孩子的夢想天空
    畢業後我沒有選擇馬上參加工作,而是報名參與西部計劃全國項目辦與北京姚基金公益基金會合作的中西部地區專項體育支教志願者服務。帶著滿腔熱情和籃球專業能力,我來到了大山深處翠綠環繞的鄉村小學。在這裡我認識了一群天真善良、活潑可愛的孩子,他們就像是剛剛出生的雛鷹,稚嫩卻又堅韌。他們渴望飛翔,渴望飛出大山,去更高更遠的地方看一看,而籃球恰恰給了孩子們這個機會。
  • 保研、支教、競賽……看看湖科大的「公益女神」如何玩轉大學生活?
    作為木槿感恩支教團的團長,張敏要負責組織策劃支教團大大小小的活動,跟支教學校對接、統籌好課程安排……事無巨細,她親力親為。一千兩百餘次的支教,她用一顆熾熱的心感染每一個孩子。「用最初的心,做最遠的事,才能走最遠的路,這才是真正的不負青春!」她說道。感恩社會,是張敏的初心;投身公益,是她的行動。「有些東西,你要是不提,我不去回憶」。
  • 我省開拍扶貧支教主題公益電影 最美鄉村教師展示「你最珍貴」
    電影《你最珍貴》以公益、支教、扶貧、留守兒童、青春、創業為背景撰寫,以「最美鄉村教師」、「三支一扶」為切入點,講述了城裡的大學生來到邊遠山區的農村,面對貧困盡力而為、持之以恆,最終用珍貴的堅守贏得一片掌聲。
  • 惠州教師彭奕祥:紮根農村支教七載 與學生「以球相交」
    2013年8月,彭奕祥報名參加廣東省「三支一扶」計劃,來到距離城區30多公裡的約場中學支教,任生物和化學教師。多年來,他不斷打磨自己,從「愣頭青」成長為骨幹教師,從班主任變成了大家口中的「祥哥」。彭奕祥堅定地回答,但支教工作,遠比他想像中困難。&nbsp&nbsp&nbsp&nbsp支教一開始,缺乏教育工作經驗的彭奕祥需要負責九年級三個班的化學教學以及當一個班的班主任。教學任務繁重,所教授的課程又並非自己的專業,導致彭奕祥教學不到位,學生掌握不好知識點,第一個月月考成績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