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長江、淮河持續高水位,揚州處於長江、淮河兩大流域交匯處,境內地勢低洼,防汛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閘站是抗洪防汛的一道道大門,揚州城區70多座閘站「抱團」,共同擔負起了揚州城區抗洪防汛的重擔。這些閘站分布在哪裡?他們是如何聯動來完成抗洪防汛?記者為你解讀揚州「城市防洪圈」。
A
「抱團」守護
城區科學構建了70多座閘站
閘站是抗洪防汛的一道道大門。在揚州城區,一座座閘站串聯起城區200多條河道,聯調聯防,70多座閘站「抱團」揚州城,共同擔負起了揚州城區抗洪防汛的重擔。
城區治水,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雨水多、水位高要能及時「排得出」,避免城區積水造成內澇。城區河道水位低了,要能「引得進」,及時「補水」,保證內河正常水位。近年來,揚州堅持「外防內排」系統治水,通過「不淹不澇」城市建設,對內科學織密「城市排澇網」,對外加快構建「城市防洪圈」,如今在揚州城區,70多座閘站串聯起了城區200多條河道,科學構建了「引得進、蓄得住、排得出、可調控」的河湖水網體系。
專家介紹,揚州城總共分布有70多座閘站,大的閘站主要有10多個,大多分布在古運河沿線。
揚州城區的水大多是「客家水」,古運河從京杭大運河引水,在引水口不遠,建有揚州閘,它是古運河上的進水總閘,也堅守著城區大門,在洪水泛濫時,不讓大運河的洪水進入城區古運河。
順著古運河流向,依次在沙施河、邗溝河、漕河、北城河、小秦淮河、響水河、二道溝、安墩河等河與古運河的交匯處,建有太平閘、黃金壩閘、高橋閘、便益門閘、龍頭關閘、響水橋閘、二道溝閘、安墩閘等;
東部京杭大運河邊,建有通運閘、曲江閘等;
城西沿山河上有沿山河閘;湯汪有大眾閘……
B
防洪圈升級
來認識新加入的閘站生力軍
近年來,新建和改建了一批閘站工程,揚州的城區防洪能力進一步增強。
保水閘橋
槐泗河上首座景觀閘橋,巧妙將廊、橋、閘結合在一起,在揚州還不多見,具有交通功能、抗洪排澇等功能,解決槐泗河水系的調水、排水作用。
官河閘站
建成投用的官河閘站白牆小瓦,古色古香,還巧妙將公共廁所與泵站融合到了一起。官河整治工程完工後,揚州北區全新活水體系初步形成,使該區域的河水暢快流動。
冷卻河閘站
位於冷卻河最東側,直接與古運河溝通,在防汛排澇中作用大。
西沙閘
大學路南延項目水系調整工程的一部分,它是移址拆建小板橋閘而建的,泵站設計流量4立方米/秒,閘孔淨寬3.5米。新閘站為明清風格,頂部為八字形屋頂,飛簷翹角,古色古香,成為古運河上的亮麗風景。
揚州閘
揚州清水活水和城市防洪的的第一道門戶閘,這座9米高、20米寬的「巨無霸」,閘門開啟,滔滔邵伯湖水,就從這裡流入揚州城,每年為市區古運河衝汙換水6億立方米。大水來臨時,緊閉的閘門便將運河洪水擋在城外。
站西排澇站
位於廖家溝中央公園內,主要擔負萬福東路以南、太平河以東、夏橋村河以北、金灣河以西的高鐵站區域的排澇,排澇面積約1.87平方公裡,設計流量4.4立方米/秒,自排9立方米/秒。
安墩閘
大學路南延水系調整工程的重要節點工程,新建的安墩閘為仿古建築,安裝了4臺低揚程的進口臥式軸流泵,總流量達到了21立方米/秒,大大增強了抽排能力。防洪標準提升至50年一遇,排澇標準20年一遇。
通運閘
位於運河南路與七裡河的交叉口,包括通運閘和通運泵站,主要功能為引水、防洪及城區排澇,設計排澇流量為15m立方米/秒。
瓜洲泵站
位於古運河、儀揚河流域東南,古運河入長江口門瓜洲閘的東側,去年6月建成投入運行。被譽為揚州「城市安全第一工程」,揚州主城區防洪排澇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6臺機組同時開機,兩小時就能抽乾一個瘦西湖的常規蓄水量。
C
「一進四出」主幹水系
閘站群盤活城區所有河道
揚州「城市防洪圈」內布點了70多座閘站,城區的200多條河道實現了「互連互通」,城區「一進四出」的主幹水系清晰明了,通過科學布點閘站建設,形成了城市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水系,盤活了城區所有河道。
■中部水系
古運河是揚州主城區內澇外排的主要通道,由於揚州「北高南低」,一旦遭遇連續暴雨,古運河就會對城區的支流河道形成倒灌,但是,通過建設便益門閘、高橋閘、鈔關閘和安墩閘等閘站,城市中部玉帶河、北城河、小秦淮河、二道河等河道澇水能夠得到及時外排,確保主城區不受淹。
■西部水系
可通過平山堂泵站取瘦西湖水進入沿山河,再分別開啟新城河閘、四望亭河閘,由沿山河分別向新城河、四望亭河補水,為新城河水系提供活水水源。藉助關閉江陽路節制閘,抬升新城河水位,通過開啟念四河閘、楊莊河閘、幸福河閘,實現念四河、蒿草河、安墩河、楊莊河、幸福河、引潮河等河道自流活水。另外,開啟明月湖閘、攬月河閘,由沿山河分別向明月湖、攬月河補水,為趙家支溝水系提供活水水源,實現對明月湖、攬月河、趙家支溝等主幹河道自流活水。同時也可以實施智慧排水,通過閘站的合理調控,讓城區西部澇水抽排而出。
■東部水系
通過開啟通運閘站、曲江泵站、七裡河閘等,既可以抽大運河水,經自流排入城區河道,也可以將澇水排進大運河。
【排洪實戰】
沿山河西閘站
首次反向排澇成功
本月中下旬,長江揚州段超警運行,儀邗地區山洪外排受阻,多條河道水位上漲,防洪安全告急。沿山河西閘站下的烏塔溝是儀邗丘陵山區洪水入江主要通道,其閘下水位高達到6.9米,與沿山河控制水位持平。
市防指充分利用現有揚州城市防洪排澇工程體系,對儀邗丘陵山區實施分洪,在市防指科學調度下,沿山河西閘站不僅沒有提閘放水,加大入江流量,反而通過動力泵站,反向抽取烏塔溝的水流入沿山河,然後逆流而上,沿著西區趙家支溝、新城河進入古運河,再由瓜洲泵站外排入江……一路調水排水,沿山河西閘站首次擔綱反向排澇調度任務,率先從烏塔溝反向翻水,連續開機83小時,從而讓儀邗地區山洪成功外排。
【智慧調水】
城區水環境裝上智慧大腦
經過多年建設,揚州市城區水環境智慧調度系統及調度中心工程基本建成。當前,我市在加強全市水情、雨情、工情、水環境的信息監測與控制的同時,通過建立城區水環境智慧調度系統,進行大數據分析,建立以城區防汛、調水為業務應用的大數據系統模型,建設大數據分析工具和分析平臺,同時利用分布式技術,對存儲於資料庫內的海量數據進行查詢和分類匯總,並結合氣象預報,精準預測城區內澇點、河道水位變化趨勢,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出各節制閘防汛調度時間和啟閉高度、排澇泵站調度運行時間和水量,獲取最佳城區防汛調度方案,來科學調度,進行防洪排澇和智慧調水。
記者 張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