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揚州:系統治理,守護「一江清水向北流」

2020-12-12 新華報業網

  長江奔騰流經揚州,頓顯氣象萬千。揚州,是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同時擁有長江與京杭大運河、長江與淮河兩個「交匯點」。

  「近年來,揚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繪好生態廊道藍圖,守護『一江清水向北流』。」揚州市發改委(長江辦)副主任韓長金說,揚州在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廊道沿線1公裡範圍內規劃建設1800平方公裡的江淮生態大走廊,系統推進生態修復,努力把長江揚州段沿線建成生態良好、開發科學、發展綠色的示範段。

  汙染治理,為生態廊道減負

  站在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杭集鎮王橋村的江堤上俯瞰,村莊道路平整,屋舍儼然,百米外的長江支流芒稻河碧水悠悠。「我以前在外打工,離家多年了。」王橋村村民王元龍說,看到村裡環境好了,回來將老房翻新,建了三層小樓,「我這景觀房,比城裡別墅還美!」

  「王橋村處地處芒稻河西側,為保證水質,近年來村裡先後關閉了4個魚塘,拆除2處豬舍,460戶村民全部實現三格式化糞池改造,建造3處汙水泵站,專門循環處理生活汙水,環境明顯改善。」王橋村黨總支副書記孫邦勇說。

  自王橋村驅車行駛十多分鐘,就來到了廖家溝城市中央公園。夕陽斜照,附近不少居民在公園悠然散步,家住江廣之星小區的劉成告訴記者,「小時候這裡就是一片荒地,根本沒人來玩,現在成了周邊市民最愛的地方。以前站在萬福橋上遠看,廖家溝兩邊很多砂石碼頭、廢品收購市場、汽車拆解市場,環境髒亂差,經過最近幾年政府大力整治,現在簡直是天壤之別。」

  綠樹成蔭的廖家溝城市中央公園。

  「生態科技新城通過『拆整搬建』組合拳,投入100多億元開展生態修復,」揚州生態科技新城經發局副局長章成說,截至目前,全區已累計取締33家「散亂汙」企業,整治近80家畜禽養殖場,完成26條河道清淤疏浚,新建7座生態公園,共恢復1000多畝濱水空間,「七河八島」生態中心逐步完善。

  汙染治理,給生態科技新城帶來了綠水青山,也給新城人遴選項目、擇優選資增添了「底氣」。

  「有煙囪的不要,有噪音的不要,特耗電的不要,拼勞力的不要。」 生態科技新城工會主席韓青用一連串形象的說法,闡釋了新城人的「項目觀」「建設觀」,新城接納的是「含綠的投資」「帶大腦的企業」「讓孩子和年輕人歡笑的項目」。如今,哈工大機器人(揚州)科創中心、揚州軟體園等拔地而起,一個環境優美、產業勃發的新城正在呈現。

  破舊立新,為生態廊道助力

  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源頭自長江三江營取水口開始,沿夾江、芒稻河到江都引江樞紐,全線約20公裡。位於揚州市江都區的南水北調源頭公園已成為當地一處重要景觀。

  江都區發改委(長江辦)朱國聖說,為確保水源質量,2018年揚州市實施南水北調東線源頭生態保護工程,在位於夾江以北、芒稻河以東20多平方公裡範圍內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針對水源汙染風險隱患進行專項整治,建設環境基礎設施,修復生態溼地風貌。

  南水北調源頭公園。

  截至目前,江都區拆遷南水北調沿線棚戶區50多萬平方米,開展電鍍、化工等十大行業的專項整治,實施水氣汙染防治項目1004項,關停108家小船廠、砂石碼頭和混凝土攪拌站。與此同時,在「沿江、沿運、沿河、沿湖」打造了15000畝的綠色生態長廊,確保一江清水向北送。

  「江都區曾是『化工之鄉』,原有化工企業363家,現在已關停304家。」朱國聖告訴記者,「花了這麼大的力氣整治,我們不能再走老路。現在江都區對項目審批非常嚴格,負面清單上的項目一律不批。」

  江都區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破舊立新」,為生態廊道助力。2019年,江都區實施高企倍增行動計劃,淨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8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0件,創新資源加速集聚,2020年,江都區將以智能製造賦能產業升級,集聚培育新興經濟,深入推進創新驅動。

  生態修復,為生態廊道增綠

  揚州廣陵區頭橋鎮九聖村是長江、夾江和太平江的三江交匯處。6月9日,九聖村村民潘方富興致勃勃地領著記者來到三江營省級溼地公園,只見綠樹環繞,芳草茵茵,「這裡的江灘原來是一個大船廠,有上千人上班,環境髒亂差,現在船廠變公園,魚塘變溼地。」

  三江營溼地公園。

  「為了守護一江清水,村裡痛下決心,關掉2個規模船廠和2個規模養殖場。2個船廠年租金40萬左右,船廠周邊村民房屋出租也有不少收入,關掉船廠,村民有些不理解。」九聖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曹軍說,「但現在,致力於生態修復,九聖村嘗到了『甜頭』。村裡每年可以拿到85萬元的生態補償資金,這些錢,一部分用於補償農民損失,一部分繼續用於生態修復。未來,我們將以三江營省級溼地公園為名片,發展鄉村旅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老百姓的收入還會增加。」

  經過一系列生態環境整治和修復,三江營飲用水源地已成為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的先導示範區和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水源地水質各項指標優於Ⅲ類,Ⅰ、Ⅱ類百分比不斷提升,保障了揚州市民飲用水的安全,更保障了「一江清水向北流」。

  夜幕初降,站在江都水利樞紐提升閘站上,浩浩長江水從腳下汩汩流過,一泓清水一路向北,見證著揚州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動人篇章。

  交匯點記者 許海燕 顏穎 文/攝

相關焦點

  • 「地評線」絲路話語:碧水東流 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他強調,5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江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長江,從《詩經》中奔騰而至、自吳歌中踏歌而來,半江碧水、唱晚漁舟——她是詩意居所,亦是母親之河。
  • 跟著總書記看江蘇④丨一江清水向北流,樞紐「江都」是源頭
    圖片/新華社11月13日下午,正在江蘇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揚州江都水利樞紐,了解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和江都水利樞紐建設運行等情況。習近平感慨地說:「南水北調,我很關心,這也是國之大事。江都水利樞紐自此開始,負責從長江下遊幹流提水,沿京杭大運河逐級翻水北送,我國北方水資源短缺的狀況開始得到緩解。近年來,為確保「一江清水北送」,揚州著力開展輸水廊道生態保護涵養工作,在調水源頭區域劃定340平方公裡核心保護區,推進生態溼地恢復、林網建設,有效服務了南水北調工程,也為人民群眾提供了生態福利。
  • 水潤江蘇 江韻流芳——勠力書寫長江文明新時代篇章
    這一切,都源自長江的饋贈和滋養。  但在相當長時間裡,這裡的人們重索取、輕反哺,母親河嚴重透支。2016年以來,江蘇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系統治理,大江迎來巨變。  如今,沿岸的工廠碼頭變為柳堤葦岸,日漸清澈的江水裡江豚活動明顯增多……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江,江蘇變革性重塑「江」與「人」的關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用綠色發展的生態自覺,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長江文明新時代篇章。
  • 為了一江清水向東流
    作為長江出川的最後一道關口,瀘州是長江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近年來,為了實現一江清水向東流,瀘州市直面薄弱環節,強化汙染防治。全力治汙減汙,為長江減負位於龍馬潭區羅漢街道的老鷹坵生態溼地公園,是附近居民的親水休閒之地。兩年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
  • ...時代長江之歌】南京:產業創新轉型升級 「黃金帶」鑲上「綠寶石」
    蜿蜒曲折的母親河長江,橫貫江蘇433公裡,孕育了薪火相傳的江南文脈,織就了物阜民豐的錦繡水鄉。呵護母親河,責任重千鈞。近年來,江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囑託,堅定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鐵腕治理汙染、聚力產業轉型、系統修復生態。一曲雄渾壯美的"長江之歌"在母親河上激昂唱響。
  • 為天使而歌,也為守護天使的人而歌
    「體驗」數千裡,「醞釀」逾兩年,揚州大學教師馮凌燕創作一首獻給江豚和江豚保護者的歌 ——為天使而歌,也為守護天使的人而歌中國江蘇網訊 「願用我的愛與堅守,化作你永遠的微笑。」在今年的國際淡水豚日暨第二屆長江江豚保護日,原創歌曲《初見你的微笑》一「亮相」,便引起社會各界對江豚關注者、保護者的關注,被各大平臺轉載推送。這是一首獻給長江江豚的戀曲,也是致敬江豚保護者的讚歌。作曲者歷時逾兩年,修改幾十次,行程數千裡,最終凝聚成短短四分鐘的吟唱。
  • 「人文長江」特別策劃 | 縱覽長江勝景,唱好新時代長江之歌
    「江雨霏霏江草齊」,悠悠長江邊的石頭城,留下「潮打空城寂寞回」;南唐詞人李煜夢回故國,念念不望「一江春水向東流」;「孤篇壓全唐」的美麗長詩《春江花月夜》,一展靈動睿智與浪漫多情的江南詩性;「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這是長江邊壯闊的愛國主義情懷;更有那「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的豪邁,讓人擊掌稱快。
  • 「人民日報」為了一江清水向東流 瀘州直面薄弱環節
    作為長江出川的最後一道關口,瀘州是長江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近年來,為了實現一江清水向東流,瀘州市直面薄弱環節,強化汙染防治。全力治汙減汙,為長江減負位於龍馬潭區羅漢街道的老鷹坵生態溼地公園,是附近居民的親水休閒之地。兩年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
  • 唱響新時代雷鋒之歌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王鵬)「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志強……」為紀念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12月5日至18日,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開展「文藝進萬家健康你我他」學雷鋒文藝志願服務系列活動,在全國多地唱響新時代的雷鋒之歌。
  • 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水清岸綠 北上長江水已達飲用水標準
    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源頭——揚州江都水利樞紐。 崔佳明 攝中新網揚州12月16日電 (記者 崔佳明)16日,中央省市多家媒體走進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起點江都水利樞紐。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輸水,把長江水北送天津、東送山東半島,輸水主幹線全長1156公裡,一期工程於2013年12月通水,年調水規模約90億立方米。一江清水順利北送,抽水站功不可沒。
  • 讓長江之歌更加嘹亮
    初冬時節,站在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濱江廣場遠眺,新濟州國家溼地公園依然滿眼翠綠,如同嵌在長江上的「綠寶石」。這裡是江蘇打造八百裡最美長江岸線的起始段,清水、綠樹、洲島相互映襯、各展風採。南京江寧段,是長江進入江蘇的第一站。
  • 70多座閘站「抱團」守護 一圖讀懂揚州「城市防洪圈」
    當前長江、淮河持續高水位,揚州處於長江、淮河兩大流域交匯處,境內地勢低洼,防汛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閘站是抗洪防汛的一道道大門,揚州城區70多座閘站「抱團」,共同擔負起了揚州城區抗洪防汛的重擔。這些閘站分布在哪裡?他們是如何聯動來完成抗洪防汛?記者為你解讀揚州「城市防洪圈」。
  • 【2020遴選政策理論】唱響新時代雷鋒之歌
    【2020遴選政策理論】唱響新時代雷鋒之歌由北京公遴選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中央遴選,北京遴選,備考技巧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遴選考試網/中央公遴選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公遴選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最高檢舉行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
    原標題:最高檢舉行「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發布會  1月14日,最高檢舉行「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發布會,請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副廳長張曉津
  • 「黃金帶」鑲上「綠寶石」——彭澤守護一江碧水打造長江「最美岸...
    「黃金帶」鑲上「綠寶石」——彭澤守護一江碧水打造長江「最美岸線」發展紀實九江報業融媒記者胡蕊蕊昔日江邊的「髒、亂、差」華麗蛻變為如今的「美加淨」,藍天、碧水、淨土已是一道靚麗的長江風景線。彭澤是長江溯流入贛第一縣,46.5公裡長江岸線佔江西段三分之一。彭澤縣以創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為引領,把打造「最美岸線」作為長江「共抓大保護」的重要抓手,緊緊圍繞「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要求,全力推進,努力創新。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
    長江岸線清理整治成為共抓大保護的亮點。沿江城市進一步鞏固長江幹流非法碼頭整治成果,拆除散亂汙企業,集中進行環境整治,推進濱水岸線綠化美化,營造開放式濱江親水空間。還江於民,人民群眾有了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小標題)系統治汙,讓母親河碧水長流長江之畔,寒風凜冽。湖北武漢北湖汙水處理廠建設工地一片熱火朝天,工人們正在緊張地進行收尾作業,為最後的通水做準備。
  • 江西彭澤:一江清水將綠繞
    央廣網彭澤12月9日消息(記者胡嘯 特約記者胡蕊蕊)建設長江經濟帶是國家由「沿海發展」向「沿海與沿江比翼發展」的重大戰略轉變,更是打造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新增長極」的重要舉措。記者驅車行駛在彭澤縣沿江一帶,顏值越來越高的「升級版」長江最美岸線,讓人感覺如在畫中遊,煥然一新的綠道路網曲直相連,原生態自然風光水岸相融;長江溼地公園「鳥從綠出,天水一色」的美景讓人眼前一亮,彭澤長江岸線處處湧動著一道道詩意的「生態人文畫廊」。
  • 用愛心守護一江清水
    保護好蜀河生態環境,對保證一江清水意義重大。2016年以來,高坪社區移民搬遷陸續入駐340戶1200人,比原來增加一半住戶和人口,社區衛生和河流環境都受到挑戰。從小生長在蜀河岸邊的朱先萍,十分喜愛家鄉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她和姐妹們在河邊散步時,經常撿拾河道垃圾雜物;閒暇之餘還組織大家對社區公共場所進行清掃,努力保持社區和河道乾淨整潔。
  • 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聯合考察採訪|江蘇: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
    交匯點記者一路隨同,發回江蘇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江」的故事。  最美岸線行——揚子江畔,渚清沙白鳥飛回  駐足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濱江廣場,一江春水靜靜東流,不遠處,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宛如一顆「綠寶石」熠熠生輝。這裡是南京打造最美長江岸線的起始段。  濱江廣場所在地,以前散亂分布著大小企業10家。
  • 一城一水,最憶是揚州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在揚州一揮鍬,   開邗溝,築邗城,   1794公裡的大運河就此啟幕。   唐代有稱「揚一益二」,   將揚州譽為全國最富裕的城市,   「舟檣櫛比,車轂鱗集,東南數百萬艘漕船」,   因「運」而生,因「運」而興,揚州城富庶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