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聯合考察採訪|江蘇: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

2020-12-07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11月22日-24日,新華日報與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黃河流域部分省級黨報代表一道,聯合啟動「大江奔流攜手共進主戰場主動脈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活動。採訪團圍繞「最美岸線行、保護濱江行、最美江灣行、綠色園區行」四條主題線,踏訪南京、南通、張家港和常州四地,切身感受大江巨變。交匯點記者一路隨同,發回江蘇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江」的故事。

  最美岸線行——揚子江畔,渚清沙白鳥飛回

  駐足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濱江廣場,一江春水靜靜東流,不遠處,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宛如一顆「綠寶石」熠熠生輝。這裡是南京打造最美長江岸線的起始段。

  濱江廣場所在地,以前散亂分布著大小企業10家。72歲的附近居民湯成秀說,記憶中的濱江建材廠、陳塘造船廠,現在成了綠色生態帶,濱江美景讓她心曠神怡。近年來,南京江寧區對沿江19.08公裡的生態環境系統修復,累計整治「散亂汙」企業52家、8.5萬平方米。

  「綠水青山正在轉化為金山銀山。」江寧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樊向前說,生態修復已經成為江寧濱江最耀眼的「名片」,良好的生態推動了區域的招商引資工作。

  從江寧濱江到燕子磯,採訪團乘船沿江而下,沿江水清岸綠。南京市棲霞區委書記黎輝介紹,燕子磯新城片總面積18.81平方公裡,在鼎盛時期,這裡曾有各類企業404家,其中小化工、電力、橡膠等企業100多家,成為南京的一大汙染源。為破解「化工圍江」困局,棲霞區通過「關停並轉」綜合施策,累計投入150多億元,全面完成404家企業關停、搬遷、拆除工作。此後,棲霞區又投入約8億元,完成南京化工廠、鐘山化工廠等43家企業、約3500畝土壤及地下水的場地調查、綜合治理。現在,燕子磯地區已被列入我省「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

  保護濱江行——滄桑巨變,讓人流連忘返

  11月23日,採訪團來到南通五山地區濱江片區。

  狼山旅遊度假區黨工委書記、管理辦公室主任成賓介紹,五山及沿江地區共有岸線14公裡,是長江南通段重要的生態腹地和城市發展的重要水源地。這裡的江邊一度密布著碼頭和工廠,使南通「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2016年底以來,南通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統籌推進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幾年間,騰出修復岸線5.5公裡,建成軍山綠野、龍爪巖濱江風光帶等一批生態景觀,新增森林面積約6平方公裡,將五山及沿江地區打造成了「城市客廳」。

  「南通城的水系與長江貫通,守護好一江清水,我們都是責任人。」南通市水利局副局長蔡莉告訴記者,南通的水系治理採取系統化治理模式,原來中心城區的78條河道中,有18條是黑臭水體,還有44條是斷頭河,經過一年半的時間,將所有斷頭河全部疏通,現在,南通主城區的水質基本保持在Ⅲ類水。

  最美江灣行——四個「最美」,打造江海第一灣

  張家港依江而建,因江而興,但隨著港城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人水爭地矛盾突出,12公裡長的張家港灣,生產岸線達9公裡,環境生態失衡,岸線過度開發等問題凸顯,生態亮起了紅燈。

  去年起,張家港投資37.6億元,實施「五大整治提升工程」,將9公裡生產岸線全面調整為生態岸線。原本遍布碼頭、工廠的江岸,如今已是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地毯」,「張家港灣」成為市民親近長江、回望鄉愁的好地方。通過生態提升,張家港灣形成最美江灘、最美江堤、最美江村、最美江灣等4個「最美」特色。

  張家港市發改委副主任徐道娟介紹,近年來,張家港大力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十大板塊提標、百裡岸線還綠、千企騰挪擴容、萬頃良田保護),始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重點在張家港灣、雙山島等區域,加快實施產業騰挪,復原生態自然循環,讓長江沿岸「長」出美麗新內涵。去年,長江沿岸完成植綠復綠2162畝,自然溼地保護率維持在61.1%。

  綠色園區行——生態回歸,無邊江景一時新

  24日,採訪團來到常州濱江化工園區內的一棟黃白相間的辦公樓前,如果不是工作人員介紹,記者很難將這裡與長江大保護展示館聯繫到一起。

  「常州長江大保護展示館是在原來的常隆化工行政樓舊址上改建而來。」工作人員介紹,常隆化工拆除前廠房林立,如今僅保留了這幢行政樓,其餘地塊都已基本復綠。

  沿濱江前行,記者發現,從過去兩岸煙囪聳入雲,到無邊江景一時新,常州讓生產岸線回歸生態岸線。目前,長江常州段生態岸線佔比高達80.6%,位列全省第一。

  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北區委書記周斌介紹,常州按照長江大保護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快化工企業騰退速度,2016以來,濱江化工園區累計關停化工企業77家。預計今年底化工企業數目將壓縮至41家,而明年年底將壓縮至30家。在加快落後產能騰退的同時,常州也在積極謀劃新的高質量項目。

  交匯點記者 許海燕 趙冉 胡春春/文 朱江/攝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長江經濟帶十一省市省級黨報聯合考察採訪見證大江巨變 ——揚子江...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11月22日-24日,新華日報與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黃河流域部分省級黨報代表一道,聯合啟動「大江奔流攜手共進 主戰場 主動脈 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活動。
  • 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聯合考察採訪 | 破解「化工圍江」,探索綠色...
    常州,長江江蘇段擁有江岸線最短的城市;沿江化工企業密集最典型的區域之一;不斷探索自己的綠色轉型路徑。它的濱江地區正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  11月24日,由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特邀的黃河流域三省省級黨報共同攜手啟動的「大江奔流攜手共進主戰場主動脈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活動走進常州。
  • 水潤江蘇 江韻流芳——勠力書寫長江文明新時代篇章
    新華社南京11月12日電題:水潤江蘇 江韻流芳——勠力書寫長江文明新時代篇章  新華社記者劉亢、凌軍輝、蔣芳  「江」字裡那一筆水的靈動溫潤,「蘇」字裡有魚有米的富庶,「江」「蘇」,簡單的兩個漢字裡,藏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 讓長江之歌更加嘹亮
    11月22日至24日,「大江奔流 攜手共進——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走進江蘇,新華日報、貴州日報等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黃河流域部分省級黨報採訪團圍繞「最美岸線行、保護濱江行、最美江灣行、綠色園區行」四條主線,走訪南京、南通、張家港和常州四地,全方位體驗江蘇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上做出的努力,探尋「共抓大保護」的「江蘇密碼」。
  • 讓「一江碧水」永葆生機
    本文轉自【江海明珠網】;時隔多年,江蘇南通江面再現江豚戲水。歡悅的戲水畫面、激動的分享瞬間、熱烈的網友討論……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在長江邊已然舒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政策智慧已然證實、守得「一江碧水」永葆生機已成共識。
  • 城建|2025年前武漢實施16座過江通道,《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
    重慶、武漢、南京等特大城市和主要城鎮化地區過江通道日益擁堵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 (2020—2035年)透露,在相關規劃的指導下,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建設穩步推進。截至2018 年底,已建成過江通道108座,另有41座過江通道正在建設。
  • 來自長江經濟帶江蘇段高質量發展的報告①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滿懷對母親河的赤子之情,立下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鐵規鐵律,自此,長江的歷史迎來了新紀元。  保護母親河,重塑「江」與「人」的關係,復現一江春水綠如藍,努力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江蘇人有多拼?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 問策長江經濟帶③:江蘇抓好「壓倒性任務」的制度保障
    南京作為長江江蘇段上遊城市,大力調整沿江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產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視覺中國 / 圖   長江策(ID:changjiangce)注意到,除了編制長江利用規劃,江蘇還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比如《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關於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重點突破實施方案》《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江蘇省長江保護修復攻堅行動實施方案》……   每份政府文件背後都是實實在在的治理行動。
  • 身長1米多,重100多斤,「江豬」頻現長江,比大熊貓還珍貴
    「江豬」頻現長江江蘇段,不但在南京,而在江蘇靖江也常出現。6月24日,靖江護漁隊隊員在長江靖江段江陰大橋附近江段巡查時,發現了「江豬」的身影。護漁隊隊員範小彬介紹,當天,看到兩群「江豬」戲水。以前,「江豬」很少見,現在遇到很頻繁,當天,看到的「江豬」有10隻。
  • 八裡江江豚保護協會歡迎您
    此次採訪得到了「宿松八裡江江豚保護協會」緊密配合,同時,宿松縣林業局、安徽師範大學附屬復興中學「豚豚微笑社」和當地部分漁民百姓參加了此次活動。2019年3月1日,協會拜訪阿拉善SEE項目中心,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2019年3月3日,配合宿松縣林業局志願者,在八裡江開展長江溼地保護活動。
  • 世界首座輕型鋼混結構斜拉橋,江蘇南京長江第五大橋跨江主橋合龍
    2020年6月28日,江蘇南京,俯瞰南京長江第五大橋跨江主橋順利合龍。該橋為世界首座輕型鋼混結構斜拉橋,預計年底正式建成通車。(本組攝影:泱波/中新社江蘇分社)南京長江第五大橋是連接南京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的重要紐帶,兼具幹線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功能。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南京,不負一江碧水
    從「生產鏽帶」到「生態繡帶」,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江,南京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擺在壓倒性位置,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中堅決樹牢「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追根溯源、找準病根,分類施策、系統治療,推動長江南京段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經濟社會發展「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不斷增加,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邁向更高水平。
  • 江與河有何區別?黃河為何叫作河?長江又為何稱為江?
    黃河被稱為母親河,是因為華夏文明發源源於黃河,長江兩岸及廣大的江南地區,先前到處都是蠻荒之地,要麼是水鄉澤國,要麼是原始森林,還到處都都是毒蛇猛獸,不適合居住,所以,遠古時期,長江兩岸人煙稀少。加之那時交通不便,又有多條河流阻隔,北方人到南方的就少之又少了。
  • 江風海韻惹人醉!三水相擁,這裡的美食風景,讓你來了就不想走!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杜甫《登高》中的「不盡長江滾滾來」,宋代詞人李之儀作品《卜算子·我住長江頭》也膾炙人口: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如今已無法考證,飽受相思之苦的李之儀後來是否到過長江尾。
  • 江西彭澤:一江清水將綠繞
    央廣網彭澤12月9日消息(記者胡嘯 特約記者胡蕊蕊)建設長江經濟帶是國家由「沿海發展」向「沿海與沿江比翼發展」的重大戰略轉變,更是打造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新增長極」的重要舉措。為了加強沿江護綠,彭澤縣還積極探索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制定《彭澤縣長江最美岸線管護辦法》,推行「部門+聯合」法治化管護,「公司+外包」市場化管護,「網際網路+技防」智慧化管護,長江岸線管護工作進入精細化、智能化的新模式。從「空間換錢」到「花錢買綠」,對沿江25000畝林木進行分類收儲。
  • 江蘇八部門發文:嚴禁使用「野生長江魚、野生江鮮」開展經營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江蘇省公安廳、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江蘇省商務廳聯合印發通告,全面禁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
  • 為啥長江叫江,而黃河叫河?江與河要怎麼區分?華夏子孫要了解
    黃河、長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在這5000多年的歲月裡,先祖們幾乎都在有水源的地方過著群聚的生活,所以古文明的遺址大多都在長江、黃河流域集中。按《爾雅·釋水》上說,古代時,長江,黃河,淮河、濟水這4條河流都流到了大海裡。
  • 我國這座「三不靠」的省份,不靠海不靠邊不靠江,GDP卻創新高
    我國面積960萬平方公裡,分為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如此廣闊的地域,不同的地理位置,每個省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朋友,今天說的是我國這座「三不靠」的省份,不靠海不靠邊不靠江,GDP卻創新高。
  • 長江以南叫「江」,為啥以北叫「河」
    這個江特指長江。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這個河特指黃河。我國水系古代有「四瀆」的叫法,指江、河、淮、濟。也就是說是對水流起名的一種方法。 具體來看長江以南叫江的多,如,金沙江,也有叫河的,如,大渡河。當然東北北也有叫江的,如,黑龍江。長江以北叫河的就相當普遍了,如,汾河、桑乾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