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絲路話語:碧水東流 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2020-12-17 央廣網

鄧海建

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5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江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長江,從《詩經》中奔騰而至、自吳歌中踏歌而來,半江碧水、唱晚漁舟——她是詩意居所,亦是母親之河。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理應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率先垂範。

前些年,「長江病了」;這些年,「長江變了」。久久為功,大力作為。水清了、山綠了,岸線更多歡歌笑語了。綠園疊翠、海棠花塢、芝櫻倩影、荷香流雲……歷史無需多言,事實勝於雄辯。數據顯示,2019年前11個月,長江經濟帶優良水質比例達到82.5%,同比上升3.4個百分點,優於全國平均水平6.1個百分點。與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2011年12月31日)相比,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7年減少了3.79平方公裡,減幅近10%。

這次座談會,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第三次座談會,也是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後的第一次專題座談會。「主戰場」「主動脈」「主力軍」,這些關鍵詞固然振奮人心;「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等提法,依然叫人醍醐灌頂。不久前,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強調,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11月14日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江經濟帶要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範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雖是老生常談,卻也常提常新。「兩山論」永不過時,新發展必可持續。

為子孫計,為萬世謀。保護長江,就是保護沿線區域經濟的血脈。2020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長江流域各地重點水域也將相繼進入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截至目前,重點水域退捕任務基本完成,8.4萬條漁船、17.97萬漁民退捕上岸,安置保障穩步實施,就業率達到97.79%,社保完成率達到99.44%。

誠如專家學者所言,長江禁漁,保護的不只是魚。「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是一條主線,更是一根紅線。長江經濟帶要成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就要讓長江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讓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萬民,讓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保護長江不僅是個理念問題,更是制度問題。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探討長江保護的長效機制和常態機制,這對於破解轉型期中國經濟社會矛盾具有示範意義。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時至今日,頂層設計賦予長江經濟帶「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的新的歷史使命——長江,更是迎來制度化保護與體制化修復的高光時刻。

莽莽蒼蒼,浩浩湯湯。青山依舊,斜陽幾度。號角聲聲,為保護長江而響起;清風陣陣,為守衛長江而吹拂。下好一盤棋,共護一江水,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這是新時代的使命,亦是新徵程的責任。

相關焦點

  • 唱響新時代雷鋒之歌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王鵬)「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志強……」為紀念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12月5日至18日,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開展「文藝進萬家健康你我他」學雷鋒文藝志願服務系列活動,在全國多地唱響新時代的雷鋒之歌。
  • 【2020遴選政策理論】唱響新時代雷鋒之歌
    【2020遴選政策理論】唱響新時代雷鋒之歌由北京公遴選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中央遴選,北京遴選,備考技巧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遴選考試網/中央公遴選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公遴選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讓「一江碧水」永葆生機
    歡悅的戲水畫面、激動的分享瞬間、熱烈的網友討論……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在長江邊已然舒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政策智慧已然證實、守得「一江碧水」永葆生機已成共識。 「一江碧水」照見人民至上。一條覆蓋沿江11省市的長江經濟帶舞動出區域發展新樣板。
  • 千架無人機點亮長江之濱 世界大河歌會今晚萬州唱響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0日20時55分訊(記者 舒婷)千架無人機點亮夜空、美輪美奐的歌舞盛典……今(10)日晚,在重慶市萬州區,在長江之濱,2020世界大河歌會唱響,國內東方歌舞團和各地區合唱團、表演藝術家演繹世界江河名曲,禮讚大江大河,展現江河情懷。
  • 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揚州:系統治理,守護「一江清水向北流」
    長江奔騰流經揚州,頓顯氣象萬千。揚州,是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同時擁有長江與京杭大運河、長江與淮河兩個「交匯點」。  「近年來,揚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繪好生態廊道藍圖,守護『一江清水向北流』。」
  • 青年歌唱家烏蘭圖雅國家大劇院唱響「小康之歌」
    12月23日晚,由中國文聯、中國音協主辦,協同全國多個省區市音協和老中青音樂家共同創作並推出的大型主題音樂會《小康之歌》在國家大劇院歌劇廳隆重上演。音樂會由著名指揮家夏小湯執棒,中國電影樂團擔任現場伴奏,北京音協合唱團、天使童聲合唱團擔任現場合唱。
  • ...時代長江之歌】南京:產業創新轉型升級 「黃金帶」鑲上「綠寶石」
    蜿蜒曲折的母親河長江,橫貫江蘇433公裡,孕育了薪火相傳的江南文脈,織就了物阜民豐的錦繡水鄉。呵護母親河,責任重千鈞。近年來,江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囑託,堅定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鐵腕治理汙染、聚力產業轉型、系統修復生態。一曲雄渾壯美的"長江之歌"在母親河上激昂唱響。
  • 「藝惠藏」瀚海苦行僧———絲路畫家張錄成寫意駝馬作品讀後
    千古絲路筆墨江山 張錄成藝術簡介張錄成是當代中國畫壇著名絲路大寫意畫家,絲路文化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大學歷史文化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書畫研究室主任,現任中國公共關係協會中國絲綢之路文化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 【地評線】紫金e評:在嘹亮歌聲中,愛國情感凝聚前進偉力
    【地評線】紫金e評:在嘹亮歌聲中,愛國情感凝聚前進偉力中國江蘇網  作者:陳語竹  2020-10-08 十一長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 世界大河歌會在萬州唱響
    重報集團三峽分社記者 巨建兵 攝/視覺重慶12月10日19時,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重要活動之一——2020世界大河歌會在萬州區江南新區三峽文化園唱響。來自美國、古巴、喀麥隆等國的藝術家與中國藝術家一起,謳歌大河文明。
  • 樊少華攜手蘇小花合唱《中國衝衝衝》登央視 唱響新時代
    由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精心打造的春節特別節目《唱響新時代》在春節期間與大家見面。在廣西北海的演出現場,華語知名歌手樊少華和蘇小花合作帶來的《中國衝衝衝》唱出了中國人的豪情,祖國的繁榮昌盛。
  • 「唱詩班」第二季冬至上線 瓜瓜龍語文攜手國學大師唱響中華詩詞
    (原標題:「唱詩班」第二季冬至上線 瓜瓜龍語文攜手國學大師唱響中華詩詞)
  • 唱響戰友之歌 珍惜兄弟情誼
    近日,武警貴州省總隊新兵四大隊隆重舉行「唱響戰友之歌,珍惜兄弟情誼」歌詠比賽,為大家獻上一場精彩紛呈的音樂盛宴。《戰友之歌》「戰友戰友,親如兄弟,革命把我們召喚在一起。你來自邊疆,他來自內地,我們都是人民的子弟……」訓練場上一起加油鼓勁,生活中相互關心,他們用豪邁的歌聲告訴我們,他們是一個「鋼鐵集體」。
  • 「牆裂推薦 紅色經典歌曲」《長江之歌》,原汁原味,久唱不衰!
    《長江之歌》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全中國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主題歌,王世光作曲,胡宏偉作詞。這首歌旋律激昂,歌詞氣勢磅礴,通過對中國的第一長河——長江的描寫與讚美,表達了中國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情感。「長江之歌」題意是關於長江的歌,唱長江的歌,贊長江的歌。
  • 從「有頂天家族」到「稻荷戀之歌」感受2次元的京都!
    從「有頂天家族」到「稻荷戀之歌」感受2次元的京都!」和「稻荷戀之歌」,在動畫中常常能看見京都那些具有歷史厚重感的美麗建築物。   動畫「有頂天家族」:http://donghua.dmzj.com/donghua_info/3730.html   動畫「稻荷戀之歌」:http://donghua.dmzj.com/donghua_info/3285.html   於是,小編整理了「有頂天家族」和「稻荷戀之歌」的BD特典明信片,為大家呈現2
  • 【看區縣】千架無人機「作畫」 2020世界大河歌會萬州唱響
    【看區縣】千架無人機「作畫」 2020世界大河歌會萬州唱響 2020-12-11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圖記|俄羅斯紅軍歌舞團「黑河之夜」唱響《好漢歌》
    一臺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中國俄羅斯友好協會、黑河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建交70周年,黑河之夜—俄羅斯紅軍歌舞團交響歌舞晚會」,近日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
  • 「地評線」華聲網評:以新、真、精「三字訣」打開《大地頌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作為「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的湖南,獨闢蹊徑地以大型史詩歌舞劇的形式《大地頌歌》來生動演繹湖南奮力書寫的扶貧答卷,無疑具有重要的歷史總結性意義。看劇以「新」。融合創新,是這部歌舞劇最大的時代看點。《大地頌歌》打破了常規藝術表現手法,運用集成式、創新式的表現形式,打造了歌、舞、音樂等多種舞臺形式的集合體。
  • 從文學書寫看長江之變
    古往今來,長江憑藉特有的自然景觀、獨有的戰略地位和不斷豐富的文化底蘊成為歷代文人墨客抒情寫意的意象。從先秦的老莊、屈原到唐宋的李白、蘇東坡,再到現當代的沈從文、廢名、汪曾祺、王安憶,他們書寫長江的作品中,不乏懷人、思鄉、憶事、感時的典範之作,我們從中既能看到長江流域的風物之變,又能窺見中國人精神文化風貌的變遷軌跡。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新華社記者高敬漁民收網上岸另謀生路,候鳥組團歸來蹁躚飛舞,水清岸綠成為濱江公園……4年來,這樣的和諧之變在長江兩岸越來越多地發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