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本師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上稱讚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非凡認為這可絕對不是客套話,而是釋迦世尊對阿彌陀佛無量功德的由衷讚嘆。
佛佛同源,佛佛同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同一法身,無有差別。那麼,為什麼說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呢?
諸佛在究竟成佛之後,證得清淨法身,同歸毗盧性海。但諸佛在成佛之前行菩薩道時所發的願和所修的功德是各有不同的。阿彌陀佛在因地時所發的四十八大願最為殊勝無比,所修功德最為深廣無極,所建西方極樂世界最為圓滿無倫。因此,阿彌陀佛是名副其實的佛中之王。
下面,非凡就深入介紹一下阿彌陀佛的特別殊勝之處。
阿彌陀,是梵語音譯,意為無量。諸無量中,光壽為最。光者,光明遍照,代表圓滿智慧與無窮空間;壽者,萬壽無疆,象徵莊嚴福德與無盡時間。光壽無量,涵蓋圓滿莊嚴的福德智慧與無窮無盡的時間空間。故此,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壽佛,也稱無量光佛。
阿彌陀佛在因地時,本是一位大國的國王,後來為了普度眾生而棄位出家,取法名為法藏。法藏比丘發菩提心,願成無上正等正覺,並發願建立一個最為莊嚴圓滿的國土,誓度一切眾生。
他向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請教如何才能達成所願,如來用了上千億年的時間向他介紹並展現了二百一十億個諸佛國土的功德莊嚴,法藏比丘認真學習,仔細考察,用心思考,吸收了諸佛國土的全部優點,捨去了其中的所有不足。於是法藏比丘就發下了四十八大弘深誓願,決定建立一個最為清淨莊嚴圓滿無缺的極樂世界,不滿此願,誓不成佛。
法藏比丘,精進修行菩薩道,積功累德,經過無量數劫,終於功德圓滿,建成了「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如今正在西方極樂世界說法。
所以說,西方極樂世界是集十方無量諸佛國土一切優點於一身的圓滿世界。
西方極樂世界的特別殊勝莊嚴之處就在於其凡聖同居土。他方佛國淨土也清淨莊嚴,但是門檻高,修行不到一定程度就去不了。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門檻最低,可以帶業往生,臨終十念就能得到阿彌陀佛接引。到了那裡,在阿彌陀佛加持之下,直接等同於阿惟越致菩薩,可以天天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諸大菩薩見面,可以天天聽阿彌陀佛親自說法。這個實在稀有難得,在他方世界打著燈籠都找不到這麼好的條件。
所以釋迦世尊在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功德的時候,十方諸佛都來讚嘆。不僅讚嘆,諸佛還向其本國眾生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鼓勵他們到那裡去,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最為圓滿,最適合修行。這都是諸佛大慈大悲的真實顯現啊。這就好比,老師真心為了學生的學業進步,而主動把學生介紹到學習環境更好的學校,介紹給教學方法更高的老師一樣。這才是佛的境界,絕對沒有一點私心,絕對沒有一點嫉妒,有的是高瞻遠矚的眼界,有的是霽月光風的胸懷。
《無量壽經》好比一本佛中之王阿彌陀佛的人物傳,一本西方極樂世界的說明書。一經在手,西方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瞭然於胸,覺悟成佛之路就此啟程。因此,《無量壽經》當之無愧是經中之王。
釋迦世尊為教化無盡眾生,隨類設教,方便說法,開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第一,沒有第二的。這就好比通往涅槃城的多條不同道路,沒到目的地之前,是八萬四千,有分別,等到了目的地,進了涅槃城,就是一樣的,沒有差異。因此,無論參禪、念佛、修密還是其他法門,修哪一門,哪一門就是第一,沒有必要爭高下,也本來就不分高下。
法門雖不分高下,但卻有難行和易行之分。淨土念佛法門,即仰仗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容易修行的法門。不用開悟,也不用斷惑,只要深信切願、老實念佛,就能一生成就。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信受與否,各自隨緣。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作者:襲非凡(非凡之音)
深入經藏,演暢法音,匡扶世道淨人心。
(本文系原創首發,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