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佛教的象徵,我們經常能從一些佛教影視劇中或者寺院裡,見到這六個大字。一些信仰佛教的人可能也有時如那些念佛苦修的出家人一樣念念佛號不離心。
有些人很疑惑,為什麼要念佛號呢?「阿彌陀佛」是誰,為什麼那麼多佛號不念,單念這一尊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合起來又是什麼意思呢?知其然,更須知其所以然,本篇文章,小編就帶您一起了解「南無阿彌陀佛」的究竟真實義。
首先,在讀音上許多人都犯了難,「南無」難道是按照漢語的發音讀成「nan wu」嗎?如果這樣讀,那意思豈不是解釋為「南邊沒有」了嗎?這句讓人笑掉大牙了。其實,「南無阿彌陀佛」都是梵文音譯過來的,不能按照漢語的習慣來發音和解讀。「南無」真正的讀音是「na mo」,「阿彌陀佛」中的「阿」讀「a」或「e」皆可,佛教中沒有明確的規定。
「南無」一般用在某尊佛菩薩尊號前,表示恭敬、稱讚和感恩、皈依,比如我們念「阿彌陀佛」,前面加上「南無」,即「南無阿彌陀佛」,表示一心歸命阿彌陀佛,表達對阿彌陀佛的敬仰和禮讚。還有我們最尊敬和信仰的觀世音菩薩,我們在念觀音菩薩的時候,也通常在其前加上「南無」二字,以表尊稱和恭敬,即「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可用在任何一尊佛菩薩名號之前。
「阿彌陀佛」,大多數人其實都是比較熟悉的,阿彌陀佛是佛經中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佛陀)說法和主管,佛陀是娑婆世界最大的佛。有西方,自然就有與之相對的東方,東方世界由藥師佛(藥師琉璃光如來)主管。
三尊佛,各自在自己所屬的世界說法,利益有情。西方阿彌陀佛、中央釋迦牟尼佛和東方藥師佛,合稱「橫三世佛」亦稱「三寶佛」。有些寺院的大雄寶殿內供奉的就是這三尊佛。
阿彌陀佛的左脅侍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也是阿彌陀佛的學生),右脅侍是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慈悲」,大勢至菩薩「喜舍」,代表的是佛教裡利他無我的「四無量心」。阿彌陀佛和其左右兩脅侍,合稱「西方三聖」或「阿彌陀三尊」,他們和其它諸大菩薩,一同接引無量眾生往生到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離娑婆苦,得享究竟極樂。
阿彌陀佛有十三尊名號,十二個與「光」有關,一個與「壽」有關,故又被尊稱為「無量光佛」、「無量壽佛」,代表無量的光明、智慧和壽命。我們看阿彌陀佛的聖像總是右手持接引狀,左手持清淨蓮花,仿佛時刻準備著救度在苦難中輪迴煎熬的眾生。
阿彌陀佛是佛教淨土宗的專修對象,淨土宗主要就是通過一心持念「阿彌陀佛」名號,獲得殊勝利益。其實,佛教中不論哪個宗派,都是要修心,念佛號,其實也是在念自己的心,唯有一心清淨、心無掛礙,才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否則「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因為佛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智慧和修行,佛不是什麼玄妙的神靈,而是覺悟的人,是覺著,不是我們迷信的對象,而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南無阿彌陀佛」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說向世界一切有覺悟的人致敬。學佛、念佛,更應發願向佛菩薩學習,自利利他、自度度人,覺悟人生、奉獻人生,佛教不是索取,而是布施。佛菩薩受眾生敬仰,是因為他們心中想的永遠是眾生,而不是自己。
其實,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無論念哪一尊佛菩薩名號功德都是一樣大的,並沒有什麼分別,但關鍵的是一定要攝心、靜心。許多人念「阿彌陀佛」,可能是內心抱有臨命終時可以得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關於西方極樂世界的樣子,佛經中有詳細闡述,那裡沒有娑婆世界的八苦,只有究竟的安樂,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佛說阿彌陀經》中記載,只要眾生,不論男女老少,只要一心持念阿彌陀佛名號不亂,臨命終即可得阿彌陀佛及諸菩薩慈悲接引,往生極樂淨土。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南無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願大眾一心誦持阿彌陀佛,消除業障、六時吉祥。
功德回向: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