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靠譜的阿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當下的中國,十幾億人居家隔離,每個人被封閉成一個個「孤島」式單元。外界的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喚起人們敏感的神經,甚至引起應激反應,毫不誇張的講,你用什麼樣的應用工具接受信息,直接決定你了解到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在武漢封城後,我曾看到微信和抖音的輿情「冰火兩重天」,曾這樣感嘆,「這是兩個絕然不同的生態,一邊喪到不行但還是有一些質疑和思考,一邊是正能量爆棚根本停不下來,能夠互補一下就好了。」有個朋友很有意思的將此概況為一個在「做涼皮」、一個在「蒸饅頭」,不妨品品?!非常時期,信息過載化使得不同人會因為信息掌握側面的不同、或價值觀的差異而發生無數的爭吵、拌嘴甚至社交割席。
當我們平靜想一想如果要客觀認識外界發生了什麼,武漢人在疫情期間是怎麼過生活的?現在疫情在全球是一個什麼樣的形勢?這些實際上都需要藉助更加客觀、真實的數據管道來認知,此時人們應當自覺的對那些帶激烈情緒和主觀觀點、立場先入為主的信息保持清晰的距離,並擁抱更加理性、專業的信息工具。
因此,在這裡,筆者想說,搜索的實用價值依然無法替代,而搜索大數據在提供保真度高的信息、進行平臺甄別信息,並通過數億網民的實時搜索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更有參考價值的輿情動態指南,這對於想從全網數據維度了解疫情的人來說尤為重要。
反映疫情走勢,搜索大數據依然比大多數據「真實」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升級,防控疫情已成為全人類的事情,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深刻的理解什麼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截至3月9日16:00時,國內已累計確診80904例,其中累計治癒58793例。
根據各國疾控中心公布的確診數據來判斷該地區疫情的嚴重程度,是一個最顯現的指標,不過,由於很多國家沒有採取類似嚴格的防控,甚至有的地區沒有向民眾免費公開核酸檢測試劑,且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本身很難檢測出來,有些地方可能把新冠肺炎當成了流感來對待,最近甚至有網友懷疑是不是檢測越嚴格的地方,發現的確診越多。目前是求同存異的時候,克服病毒需要全人類一些攜手用醫療體系進行反擊。
其中「口罩」需求度和供給能力成為疫情防控關鍵指標,因為口罩可謂是當下比「美元」更管用的「硬通貨」。從百度搜索大數據可以看出,在2月下旬之後口罩、防護服以及消毒液的搜索指數儘管依然非常高但是已出現下滑趨勢,這反映出一些醫療物資廠商在復工之後相應的剛需缺口正在緩解,而人們對於製作醫用口罩的聚丙烯、熔噴布等材料的關注度卻居高不下。
在國外,「口罩」等醫療物資也是觀察人們對於疫情心態的重要觀察依據。根據國外搜尋引擎顯示,口罩搜索指數與過去5年相比急劇上升,達到歷史峰值。
除中國外,國外疫情最嚴重地區有韓國、伊朗、日本、義大利等地,而從網上搜索口罩的指數可以看出疫情在該地的緊張度。
為何相比於其他的信息平臺,搜尋引擎在全世界的範圍內成為更為靠譜的社會觀察工具呢?有以下三個原因:
(1)搜索是連接信息和知識的第一入口,是實現信息對稱化的上網基礎工具;據統計1月21日以來,用戶通過百度搜索、瀏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信息日均超過10億人次,百度已成疫情中百姓獲取權威信息和知識的第一入口。
(2)疫情防控越來越成為社會的系統工程,涉及個人、家庭以及行業、企業、政府以及國際局勢,因此不是某一個第三方調查機構利用傳統調查辦法所能夠勝任的,需要有明確用戶需求以及獲取目標並且能夠智能化處理的數字平臺才能承擔;
(3)搜索大數據樣本體量足夠大、每天數億網民有事搜一搜、沒事看一看,不知不覺的動態參與其中,用數據說話、不摻雜個人判斷,使其能夠成為了解社會客觀依據。
打贏「戰疫」離不開武漢人民的堅守和忍耐,搜索大數據能做什麼?
國內的疫情防控「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武漢的確診病毒最多、封城人數最多、防控形勢也最複雜。
伴隨全國各省抽調的醫護人員會戰武漢,「一省包一市」對口支援的重大舉措推進,營建和使用了火神山、雷神山以及多所方艙醫院,疑似病例的清零以及檢測試劑測準率提升等等,防疫抗疫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進展,治癒出院人數每天都在增加。
但是那些因為封城而做出巨大犧牲的老百姓如何聽過難關、戰勝隔離帶來的壓抑和恐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現在要打贏疫情攻堅戰,最終離不開武漢人民服從大局的配合和堅守。
自1月23日封城以來900多萬武漢人居家隔離至今,武漢在2月11日之後就開始的施行更嚴格的小區封閉管理,居民生活物資由社區團購糧油米蔬供應,處在「重疫區」的武漢人的生活如何維繫,牽動著很多同胞的心。
CCTV新聞頻道《新聞1+1》欄目結合搜索大數據對武漢人在非常時期的生活做了具體的描述,或可以讓大家有一些寬慰:
「通過2月11日至2月26日的百度搜索大數據可以看到,武漢市民「自製美食」搜索量比疫情之前上漲了15倍,自製美食搜索排名第一的是「蛋糕」,在關注如何做蛋糕方面,武漢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在生活必需品的關鍵詞搜索中,榨菜搜索量上漲10倍多,買菜、饅頭上漲幅度超過4倍多。通過這些大數據,我們可以知道這是老百姓的需求所在。」
2月28日,CCTV新聞頻道《新聞1+1》欄目再次引用了百度搜索大數據的信息,展現了武漢人、湖北人在生鮮果蔬、防護物資、食品糧油、藥品等方面的關注程度,而這些生活物資的供應商能夠給當地政府以及全國各省的援助帶來參考。
中央電視臺連續兩天基於百度搜索大數據報導疫情,及時公開武漢人、湖北人的生活狀態和需求。粗略統計,疫情期間引用百度搜索大數據進行報導的電視臺達到三十餘家。
據鍾南山院士的預估,疫情會在4月底得到有效控制,保守預計至少還有一個多月的持久戰要打。當然,除了生活物資供應以外,武漢老百姓的心理防線同樣重要。
心理學有個著名的「野馬結局」效應,大致是說,非洲大草原上有吸血蝙蝠經常叮在野馬腿上導致野馬死亡,動物學家研究發現這些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非常少,真正導致野馬喪命的,是它們被蝙蝠盯上以後的暴怒和狂奔。保持安定情緒、沉著應對困難也是網際網路信息平臺的責任。
為了提振人們的信心、保持抗擊疫情的弦的不放鬆,筆者認為,可以基於百度搜索大數據的變化和防疫抗疫的最新進展,給予封城地區以及城市嚴格管控區域市民一定的心理諮詢、心理輔導,這樣能夠為醫護人員搶救病人、控制疫情、科研人員進行疫苗和特效藥的攻關贏得更充分的時間。
復工、生產有序性從搜索大數據見「端倪」
疫情防控每天需要耗費的醫療物質以及後勤保障不亞於一場局部戰役的開銷,沒有有序的復工無法保證充足的物資供應,就無法充分發揮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工作檯」作用,畢竟現在全世界都指望著中國口罩和醫療物資。
當然,疫情的突襲打亂了眾多企業的生產經營節奏,現金流截斷、成本不減,部分線下企業舉步維艱甚至瀕臨倒閉,如何挽救中小企業也成燃眉之急,在疫情相對較輕的區域,很多朋友迫於生計也著急要工作了。
目前百度搜索熱度已從對新冠肺炎的了解為主,轉變為中醫藥治療、康復出院、在線辦公、遠程辦學等關鍵詞,這意味著人們開始適應疫情並與之進行鬥爭。而疫情對於各個行業的衝擊也逐漸展開,讓人眼前一亮的是,智能硬體、智慧城市及人工智慧等科技參與救疫,而搜索大數據也不例外,尤其是復工方面,相應的決策參考也是反映企業復工、行業復甦的重要資料。
百度3月5日發布的復工搜索大數據就顯示,金融、汽車服務、餐飲等五個熱門服務行業的復工數據顯示,大部分行業復工率都超過了七成。多地金融業復工率超95%,瀋陽、寧波、重慶、杭州等新一線城市排名前列。
同時,相關新興產業的關注度飆升明顯。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行業熱度環比上漲超過100%。這些技術在疫苗、藥物研發、病毒研究、防控等領域的應用尤其受到關注。這都給企業復工復產以及未來發展,提供了較為明確的參考。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央視新聞頻道等權威媒體在持續不斷地對外傳遞這些大數據。
而在此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搜索大數據報告-復工篇》中,百度還分析了疫情影響之下不同行業的發展變化,報告顯示1月18日以來,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娛樂、生鮮電商等四大行業搜索熱度環比均超過100%,這一方面反映了各行各業的線上化並沒有疫情而停止,甚至還有可能像2003年的「非典」客觀上推動電商發展那樣推動在線教育、在線娛樂以及生鮮電商等產業另闢蹊徑找到新的出路。
而在一些復工相對遲緩行業,如何出臺相應的宏觀調控政策予以扶持也能夠從相應的搜索大數據中了解到有價值的信源。
搜索有一個很重要特徵是越是了解自己需要什麼的人,越是能夠找到有效的信息,疫情時期更加凸顯了這一點。自移動網際網路開始逐漸取代PC網際網路成為網際網路行業主流,搜索的從過去顯性的「第一流量入口」逐漸轉變為老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
無論是國際國內的疫情走勢判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企業的復工情況,實際上都離不開搜索的支撐,實際上搜索已經成為網際網路生活的「水電煤」,像空氣一樣平時感覺不到存在,須臾不可或缺。
結語
不同信息媒介在線上生活中各有存在的價值,並沒有高低之別,但他們在信息獲取的有效性以及作為知識信息篩選器、參考系方面沒有辦法發揮出像搜尋引擎這樣的特殊功能。
可以說,搜索以其開放的信息連結滿足用戶方方面面的信息需求,其搜索大數據也是決策機構改善民生的民意及生活水平收集工具,與此同時,由於搜索大數據本身的開放性也使得其能夠被個人、企業、政府等組織免費獲取,充分體現這一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普惠價值。
我們相信,搜索大數據專業信息連結不僅是我們抗擊疫情的幫手,也是後疫情時代繼續成為造福全社會的重要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