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亞地區,中日無疑是兩個最具影響力的大國,這主要反映在兩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上面。自二戰結束以來,雙方致力於發展經濟和國防事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日兩國的海軍實力到底孰優孰劣呢?對此,美國媒體給出了一個答案。
據環球時報消息稱,美國福布斯新聞引述了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發布的一份戰略報告,這份報告指出,中國海軍規模現已超過日本海上自衛隊。但是,在艦艇的平均噸位上,日本海上自衛隊仍然保持著優勢,更重要的是,一旦有事,日本海上自衛隊能得到美國的大力幫助。
按照美國智庫專家的說法,中國如今已超過日本,成為亞洲領先的海軍強國,中國海軍的崛起,可能會破壞日本在西太地區的地位,並削弱美國在亞洲的區域戰略。根據報告顯示,1990年—2020年之間,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驅逐艦和直升機母艦的數量下降為51艘。而在2020年,中國海軍護衛艦、驅逐艦和航母總數超過80艘,如果加上其他艦艇,總數已超過120艘,比日本足足多了2.5倍。該報告還認為,中國經濟後來居上,保持著強大的增長力,而日本經濟處於停滯狀態,這為日本壯大軍隊帶來了負面影響。
從美國智庫的報告來看,其對中國海軍崛起充滿了戰略擔憂。要知道,新中國成立以後,美日兩國便在亞太地區構築了"島鏈計劃",試圖阻遏中國軍隊出入太平洋,遏制中國崛起。出人意料的是,中國通過自力更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尤其是在海軍方面,中國戰艦一艘接一艘的"下餃子",讓美國感到很不安。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和055大驅逐艦的下水,直接改變了美日原有的島鏈戰略。美國提出的印太計劃,便是對中國新一輪的戰略包圍。
根據美日的戰略構想,中國海軍只能活動在近海範圍,而不能突破第一和第二島鏈。美軍可以依賴日本列島、菲律賓、關島等基地在西太平洋實施軍事投射,從而遏制中國海軍進出西太地區。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海軍已經部署了約三千多枚飛彈,日本則擁有約1600枚,而美國海軍的飛彈數量為六千枚,其中三分之二屬於美國太平洋艦隊。從飛彈數量上看,美日擁有壓倒性優勢,中國的勝算似乎並不高。美國智庫認為,"一旦遭遇重大戰事時,美國將與日本並肩作戰。也就是說,中日海上對抗還將引發美國海軍參與。"其言外之意是,有了美國這個大後臺,日本將會贏得勝利。
事實上,美國智庫的報導顯示了充斥著冷戰零和博弈思維,顯示了美國精英對中國崛起的巨大恐慌感。美國對中國一直實施圍堵,但收效成微。此次疫情,直接加劇了美國的各種矛盾,將美國的體制漏洞完全暴露出來。而中國在疫情期間表現出的戰爭動員能力讓世界刮目相看。因此,美國精英們寄希望於通過美日同盟來遏制中國進步。
專家指出,1950年的韓戰證明,即便是在武器和國力極端落後的情況下,中國軍隊依然戰勝了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而現在,中國軍隊獲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打贏現代戰爭的概率大為增強。美國應該反思自己的過失,而不是對中國步步緊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