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畢業大學生該何去何從?這5個誤區家長們也要提醒孩子

2020-12-12 延生利康

今天,我們不談健康,談談馬上面臨畢業工作和實習的大學生就業該何去何從。

今年我也是在兼職做著人事的工作,和許多身邊做HR的朋友交流之後得到一個結論,今年應聘者不好找工作,企業不好招人。雙方都陷入了一個僵局。那麼馬上面臨畢業季的到來,畢業生和實習生如何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呢?

態度不端正為什麼這麼說呢,很多的畢業生在校期間沒有經歷過兼職或者社會工作,對自己的定位很高,總覺得總會有自己的一份工作。不管是在應聘又或者是工作中會相對懶散,缺少上進心。眼高手低當代大學生的通病。在學校學習幾年總覺得自己有一技之長,有個文憑。認為低薪工作不適合自己,適合自己的就應該是輕鬆高薪的崗位。穩定性不高許多人以往的簡歷上每份工作只做了幾個月,半年,最高不超過一年,長此以往簡歷上沒有一份長期工作經歷。簡歷漏洞百出在找工作當中簡歷不完整,漏洞百出。往往都是瞎編亂造不切合實際,進入試崗期之後工作能力表現出來面臨試崗不通過。心浮氣躁工作之後開始覺得枯燥煩悶,上班時間做其他事情,心思沒有放到工作上來,完全是夢遊狀態在上班。

這五類是實習生與應屆生最多的幾個缺點所在,包括我在剛實習的幾個月裡也有這樣的毛病。下面我為大家慢慢解讀這幾個缺點所帶來的弊端。

態度不端正。每年都有幾百萬的應屆畢業生與應屆實習生出來找工作,這是理想狀態,大約不到1000萬。還不包括失業者找工作的人數,那麼社會勉強能為大家提供充足的崗位,而與自身專業對口的崗位不到十分之一。工作不是看學習成績,工作看一個人的人品,執行能力,業務能力,技術水準。學習好不一定能工作好,沒人能保證自己就是那少數的十分之一。

眼高手低。現在真的不缺高學歷人才,應聘當中十個人有八個人都是大專以上文憑,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而在學校時都認為基礎薪資得5000左右,那麼對於一個更畢業又或者正準備實習的人來說,這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水準,面臨自己的不僅僅是技術能力上的提升,更是競爭壓力的增大。那麼不在一線的學生薪資水平大約在3000-3500的樣子。

穩定性不高。這點實習生不用考慮,應屆生在畢業前有半年時間的實習期,那麼實習期還了三份工作四份工作,那麼在人事的角度來講「你真的是來上班不是來玩的」?企業培養一個員工的代價是很大的,從企業角度講,培養一個員工幾個月剛等到員工能更好的接觸業務的時候員工辭職了,這是企業的損失。畢竟培養一個人是費錢費精力的一件事情。

簡歷漏洞百出。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個人2013年畢業,簡歷上第一份工作經歷是2015年,工作內容隨便抄錄一些,公司隨便造假,大家都不是傻子,每個城市每個行業圈子就那麼大,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接觸。說不定你造假的公司就是人事以前接觸過的公司呢?兩年工作經驗缺失,畢業時間對不上,工作內容片面。這都是簡歷不完整,一個人簡歷都能造假還有什麼事是做不出來的?

心浮氣躁。工作是一件乏味的事情,就是日復一日去重複自己做到不想做的事情,工作沒有那麼多的新鮮感與驚喜,有的只是枯燥和乏味。大家千萬要能耐得住寂寞,上班心不在焉工作能力怎麼能夠體現出來呢。

說了這麼多,也希望能夠幫助今年疫情期間找工作的芊芊學子們,不要踏入誤區,為自己找一份滿意的工作。

關注我,我們是延生利康,各位在看到這篇文章有任何疑問請在下方評論,我將第一時間回復大家。

相關焦點

  • 疫情過後,輔導機構該何去何從?
    疫情之下輔導機構該何去何從?進入4-5月份,不少省份陸續地發出了中小學開學的通知,但從通知內容來看,教育部門把目光都集中在了畢業班上,不少省份的通知中都保留著很大的彈性,而且不少通知中都提到:幼兒園返校前,校外輔導機構不得開展線下的教學活動。
  • 哪些人才是大學裡的佼佼者,家長們注意啦!看這3點足矣
    也是在父母的敦促之下,我們讀完了高中,走向了大學,離開了父母的監管,你是否也會感到手足無措?然而家長也是一樣,他們總是會想,沒有我們的絮絮叨叨,自家孩子能否適應大學生活呢?有些人在大學不斷提高,4年後帶著自信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風之靈,有些孩子4年後卻連學位證也難以拿到手。
  • 大學生家長:你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嗎?趕緊給輔導員打個電話吧
    目前很多大學都公布了放假通知,這就意味著很多學校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基本完成,馬上就要開啟考試模式了,並且有部分考試已經結束,作為大學生的家長你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在校表現嗎?如果不了解,筆者建議你馬上拿起電話給孩子的輔導員打個電話嗎?這一點至關重要。
  • 985博士去「專科」當老師,月薪6000擠破門檻,本科生該何去何從
    985大學的博士都紛紛來專科當老師,這讓很多本科的畢業生不知道該何去何從,雖然專科院校也是我國高等學校的組成部分,但是無論是薪資待遇還是院校的層次都沒有「本科」院校好,很多專科院校的薪資基本都在6000塊左右。
  • 這5個步驟,4大誤區,家長要及時了解
    同事菁菁休完產假就把孩子交給了婆婆帶,由於生完孩子奶水一直不多,菁菁索性就沒再給寶寶餵母乳。雖然每個月要花不少奶粉錢,但看著寶寶能夠健康成長,菁菁一家人滿是欣慰。因為產檢已經休完,菁菁就想請婆婆過來幫她帶下孩子,菁菁的婆婆也同意幫忙帶孩子,但前提是要把寶寶接回老家。就這樣,菁菁每隔一個星期才能回去看看自己的寶貝。
  • 繪玩兒|少兒美術教育家長培養孩子的誤區
    可能我們每一位學美術的家長都會關心這一話題,但無奈於很多家長對於美術的教育並不了解,盲目跟風,把少兒美術教育當作了模糊的投資對象,部分家長更會覺得孩子坐不住,因此就要去學美術,這正說明了少兒美術教育,家長們存在諸多的誤區。
  • 疫情之下,手工DIY店該何去何從?(上)
    而對於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而言,更需要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在疫情中活下去?2月10日,新年復工第一天,新潮傳媒CEO張繼學的內部講話刷屏:裁員500人,高管降薪20%,帳上10億資金只能活7個月。疫情的影響正在漸漸顯現。
  • 避免入坑,給孩子報興趣班,家長有哪些誤區
    整天在家裡打打殺殺,要不就騎著車子在小區裡飛來飛去。英語也就會幾個簡單的單詞,除了愛聽個繪本,別的啥也不想學。「要不要給他報幾個興趣班?別長大了啥也不會。」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焦慮。一開始很多家長抱著佛系的態度,最後發現身邊大部分孩子上著興趣班,於是不淡定了。
  • 為躲疫情回國難,董卿汪峰的孩子該何去何從,劉燁兒子說5字被贊
    意思是人與大自然要保持平衡,這句話一出,就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很多人被董卿的才學深深折服。即便是在平時,董卿也在舞臺上教育大家,要愛祖國,愛我們的五星紅旗。王寶強王寶強離婚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也就是在那次事件中,馬蓉有個閨蜜爆料,說王寶強要爭孩子撫養權,其實是為了日後可以移民去美國。而且,他在美國也買下豪宅,看來,也已做好充分的準備,只是感情的事說變就變,這也讓他多少有些無奈。
  • 青少年近視,警惕10個誤區
    做個手術就可不再近視了……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2018年青少年近視發病率達53.6%,雪上加霜的還有許多關於近視防治的傳言讓情況變得更糟。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兒童青少年戶外活動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增多,增加了近視發生發展的風險。
  • 1-2歲寶寶,家長照顧避開十個誤區,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照顧1到2歲的寶寶,要避免這十大誤區,以免耽誤孩子生長發育第一個誤區,喝奶的量過多或者過少有一些孩子對奶非常的沉迷,孩子已經一歲多了,一天還要喝四五次奶,甚至是一天喝1000毫升的奶。晚上還要起來喝一兩次夜奶。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小時候喝奶才長這麼大,奶的營養更好,他願意喝就讓他喝吧。
  • 體育生:學的體育教育專業,畢業到底何去何從,可以考慮這3個工作
    體育生:學的體育教育專業,畢業到底何去何從,可以考慮這3個工作現在有很多人面臨著就業的困惱,不知道自己該要做什麼,去幹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這些群體最為明顯的就是大學生這批隊伍,一批應屆生剛出道社會,什麼也不會,也沒有任何的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導致許多公司不要這些人,特別是這場疫情過後,剛畢業的大學生找工作更是難上加難,臉上透露出一臉的辛酸,其中大學中有些專業還不好就業,導致許多人失業了,大學專業很多,其中有一個體育類的專業該做什麼,體育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學了體育,畢業後做什麼,那要是體育生不知道何去何從
  • 疫情下的代購該何去何從
    疫情下的代購該何去何從?這次疫情給代購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目前韓國,日本,東南亞,港澳臺等疫情相繼得到控制,但是往返機票貴得離譜,根本不划算。只有長期在國外的還可以迅速發展起來,現在快遞已經通了。國內代購該何去何從,國內的代購一是缺貨(指的是正品),二是缺穩定的客源,貨的問題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解決,1、奧萊來解決 2、身在國外的代購來解決(這個就要自己來判斷)客源問題解決,傳統代購基本上都是朋友介紹朋友,這樣的信任感比較強,不然陌生人的第一次是很難產生信任,一般朋友客戶都維護在微信,但是微信是私域,沒有獲取客源的功能
  • 這3個剪指甲的誤區寶媽們要避開
    隨著孩子成長,指甲的生長速度放緩,也要一周關注一次,看是否需要修剪。其次:選擇合適的工具如果家長貿然用成人指甲刀給寶寶剪指甲,十有八九都得半途而廢。畢竟一歲以下寶寶指甲尺寸跟成年人完全不是一回事,大號指甲刀用在寶寶的小手上稍微有些偏差都會傷到。
  • 南陽市人才交流中心提醒:畢業了莫忘給檔案安個「家」
    高校畢業生們忙於應對就業等諸多方面問題時,可有關注過自己檔案的去向?南陽市人才交流中心提醒,「雲畢業」了,畢業生們可千萬別忘了自己的檔案,一定要及時給檔案安個「家「,切不可自己將檔案拿在手裡或者置之不理。
  • 對孩子的教育進入了三個誤區,不要怪孩子學習不好,建議家長看看
    「我家的小孩這個成績總是上不去,今年看他數學不好,還報了個培訓班,沒想到成績還是越來越差,真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哪一個不是?自己學習還不錯,不知道為什麼到了一年級以後,學習成績越來越差。以前語文的成績還有點起色,現在各科的成績真的很糟糕,上次期中考試我都嫌丟臉不想去了。
  • 疫情時代後的2-4年,孩子的學業路線該怎麼走?
    疫情時代後的2-4年, 孩子的國際路線該怎麼走? 轉軌體制外必須考慮這三點: 疫情之下,留學是風險還是機遇? 家庭的中長期教育規劃,怎麼做?
  • 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和提醒,不然孩子會心生牴觸
    作業真正要求他投入進去的時候反而不能完全專心,因為是上學時間要點名上課,監考老師敲電腦查作業。我弟表示理解我媽,他們也管不了他,不用他做作業了。這些家長的思維誤區在於,沒有考慮到,專心用在一件事情上可能是一個良好習慣,這種良好習慣必須堅持幾個星期,如果幾個星期後,還沒有養成習慣,立刻放棄,讓孩子嘗試新的習慣,否則會養成拖延症、懶惰、離不開手機,等等其他的壞習慣。做作業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 學費只是一方面,家長幫孩子選大學要用心
    對於家長而言,最為關心的就是孩子的生活,以及孩子的學習成績,尤其是在高考成績公布之後,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大學,就成為了家長們的難題。考高分的學生自然不必多說,而末流分數又該如何選擇適合的大學呢?三本院校也比專科強嗎?學費只是一方面,家長幫孩子選大學要用心。
  • 孩子是否抑鬱了?台州家長要小心三個誤區
    孫雅娜說,相較之下,小女孩比小男孩更容易出現抑鬱情緒。「這是因為現在女孩發育得都比較早,但她們的心理狀態還應對不了情緒上的煩躁,有的人就通過傷害自己這種不成熟的方式來發洩情緒。」「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更容易出現叛逆情緒,家長要及時辨別孩子到底是『不聽話』還是『抑鬱』了。但家長很容易戴有色眼鏡來看自己的孩子。」作為心理醫生的孫雅娜覺得自己也容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