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2 1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8月份以來,市婦聯、市民政局在全市範圍內廣泛尋找「最美寧姐——巾幗助老明星」,弘揚敬老助老傳統美德,以榜樣力量促進全社會更加自覺敬重老年人,傳承中華文化,使敬老助老成為社會風尚。根據《關於開展尋找「最美寧姐——巾幗助老明星」主題活動的通知》(寧婦發〔2019〕43號),經組織推薦、社會推薦、個人自薦、網絡投票、評審組審查、綜合評定環節,最終評選出90位「最美寧姐——巾幗助老明星」。
今天,讓我們走近「最美寧姐—巾幗助老志願明星」代表——高金芳,了解她背後的故事......
高金芳,2008年開始從事養老服務,在湯山街道敬老院做了七年的院長,任職期間,曾獲湯山街道優秀黨員榮譽稱號,在市、區民政局和湯山街道辦事處的關心支持下,她把湯山敬老院打造成了三星級的敬老院。生活在環境優美的敬老院,老人們的幸福指數很高。
2015年初,高金芳退休了,可是她退休不退崗,憑著在敬老院工作期間對老年群體的個性了解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利用自身優勢和共產黨員的責任感,用一顆熱愛老年群體、關愛老人的初心,全心服務那些需要幫助的老人。
她一邊深入了解湯山街道老年群體的現狀,向湯山街道民政、社區領導匯報、提出申請;一邊報名參加《老年服務與管理》、《南京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南京市養老服務評估標準》等各種專業學習培訓,努力提高自身專業服務水平。經過不懈努力,2015年5月,她在江寧區民政局註冊、登記,最終被批准領取了《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成立了湯山街道金芳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在為老服務過程中,她帶領組織成員為街道孤寡、獨居、空巢、高齡、失能半失能的困難老人,提供高品質人性化的服務。以困難老人為中心,採用助餐、助潔、助醫、助學、助樂、精神慰藉、康復護理、健康講座等多種服務形式,堅持全日制、全天候為老人服務。高金芳用她的堅持,讓老人深深感受到家的溫暖,感受到黨的關愛,從而走出低谷,獲得了市、區民政局,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協會等單位的關注與支持。
作為女性,高金芳十分關注老年女性的心理和生活。2017年9月街道婦聯換屆後,她成為街道婦聯執委。此後,高金芳更加關心老年女性群體,盡所能為她們辦實事辦好事。圍繞老年女性,高金芳成立了金芳婦女微家,她集合了村中的熱心女性,成立了巾幗志願服務隊,定期帶領志願者們,為生活困難的老人打掃衛生,洗髮、理髮,送去慰問品,在全村上下形成了傳承良好家風的濃厚氛圍。
今年88歲的李福蘭老人,居住在湯山街道鶴齡社區小前村,她與患有智力障礙的唯一的兒子一起生活,老人雙目失明,長期臥床,生活拮据,經濟來源主要靠低保補助,金芳了解此情況後,積極主動上門幫助老人,看到老人棉衣棉褲破舊不堪,還捨不得丟棄;飲食又不規律、生活質量沒有保證;家庭環境雜亂,心裡很不是滋味,立刻決定幫助李福蘭老人改變家庭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不定期為老人送水餃、送餐、送水果、蔬菜,為老人送棉衣、棉被;定期上門為老人理髮、打掃居家衛生、測量血壓、陪老人說話、聊天等。
老人連聲稱讚:「感謝咱們共產黨啊!我們真是遇上好時代了,也碰到了金芳這樣的好人。我們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了,身邊也沒個幫忙的,幹什麼都不方便。金芳來了以後,幫我們乾乾活,陪我們說說話,給我們量量血壓,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我這心裡頭啊,熱乎乎的!」
蘆明生老人,居住在湯山街道鶴齡社區百合村,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一條左腿,多年來以輪椅代步,且有一身頑疾,遭到他人歧視,因為自卑,長期不願意出門,連養老院都不願接納。高金芳得知實情後,堅持長期上門心理疏導,並從生活上給予幫助,輪椅坐壞了,出錢為蘆明生老人購置輪椅,為了解決他吃飯難問題,高院長每天安排志願者定時送餐。天氣晴好時,上門給他洗衣曬被、打掃居室衛生。通過長期的精神關愛,老人的情緒得以緩解,願意走出家門,與人接觸了,老人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在這個為老服務的崗位上,她始終如一,舍小家,為大家,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轄區老人服務;不嫌棄,不拋棄,在與老人相處時,總像對待自己父母一樣對待每一位老人。如今,年過五旬的她,依舊心繫老人,用「金」子般的心,將「芳」香撒向每位老人,把黨和政府對老人的關愛,通過自己傳遞給每位需要幫助的老人。
原標題:《【最美寧姐:巾幗助老志願明星】用「金」子般的心,將「芳」香撒向每位老人》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