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塔人才 發布時間:
作者:青塔人才 發布時間:
*來源:青塔人才(gh_35ddc3c47ee3)
早在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就印發了《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指出,到2020年,要建立新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高校取消事業編制,實行全員合同聘用制已成定局。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化,高等學校人事制度改革也在加速推進。在改革的過渡階段,教師聘用類型差異化、多樣化的趨勢愈發明顯。
一方面我們能看到「講師→副教授→教授」的舊體制依然保留,但在逐步退出;同時也能看到講師已經越來越淡出頂尖高校招聘視野,而採用「預聘→長聘」的新體制,非升即走的勢頭不斷擴大。
那麼對於求職者來說,是趕一波舊體制有編制看似穩定的末班車,還是積極擁抱壓力與高薪並存的新體制呢?
在做選擇之前,首先要明白新舊體制的差別。
國內「預聘→長聘」實際是對 「Tenure-track」制度的本土再造,形式基本相似,均將教師聘用分為預聘和長聘兩個階段。
預聘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長試用期,通常以3年為一個聘期。試用考察期最長可達兩個聘期共6年。若考察通過,則授予教師長聘終身教職———只要未出現違法違規的嚴重情形,則可聘用至國家法定退休年齡;但若考核不通過,則予以解聘或退出長聘序列。
用一句話來概括「預聘→長聘」的特點就是高風險高回報,通過長聘考核如同飛升,不通過則趕緊捲鋪蓋走。
除此之外,國內「預聘→長聘」制還有幾個特點需要求職者們注意。
首先是聘前「一人一議」,聘期內的考核目標、違約責任等內容通過雙方協商確認,並寫入合同,教師對於達不到要求的後果十分了解,所以對於預聘階段臨時工的屬性,高校在聘用時一般不給予編制,以免求職者產生沒通過考核也能留下的誤解。
既然走「預聘→長聘」軌的青椒承擔了較高的風險,那麼相應的會在待遇上進行補償,高校一般的做法是採用年薪制。一般來說新體制教師薪資往往高於舊體制教師,所以可能會出現同一個學校裡,新體制下助理教授(博導)的薪水遠高於舊體制正教授(碩導)的情形。
最後關於預聘到長聘的考核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長聘軌教師的晉升軌跡為「助理教授—預聘/長聘副教授—長聘教授—講席教授」,其中長聘考核是一個專門環節。當助理教授獲得職稱晉升,但未進行長聘考核時,只能晉升為預聘副教授。只有通過了長聘考核,該預聘副教授方可轉化為長聘副教授,進入長聘崗位。如果再算上年度考核和三年聘期考核,走新體制的青椒可謂不是在考核就是在考核的路上。
實行編制管理的崗位一般屬於普通軌教職,即我們常說的「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晉升路徑。
教師入職時籤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聘用期限固定,高校定期進行聘用考核,根據考核結果決定是否續聘,但不限制續聘次數,教師享有相對較高的職業安全保障。
但穩定性只是相對的,事業編早已不是教師的鐵飯碗。中國高校普遍實行崗位編制,教師不再是國家的員工,而是學校的僱員,編制只與崗位對應而與人無關。學校聘任誰、解僱誰,國家無權幹涉。國家只保有對這個崗位上有沒有人,這個編制的資源有無被貪汙、濫用情況的監督權。也就是說,在今天,即便有編制,一所大學也有權力對人員進行自由解聘。
在薪酬待遇方面,普通軌教師一般適用於崗位薪酬制,即教師薪酬由崗位工資、薪級工 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四部分構成。崗位和薪級工資按國家統一標準執行,數額並不算多,想要致富還得看績效工資,所以如果科研產出有限,月收入不過萬是在正常不過的現象。
那既然都可能面臨解聘,舊體系的普通軌教師和新體系預聘階段教師的差別在哪呢?
從聘期來看,儘管普通軌教職設置了任期年限限制,但不限連任次數,理論上只要考核通過,且雙方達成了續約合意,就能一直連任。而後者若教師在兩個任期內未獲晉升,就會終止聘用關係。
所以,要追求實實在在的穩定,還是要成為長聘崗教師。
長聘終身教職是教師在預聘階段展現出出色的學術潛力而獲得的,是高校對該教師學術實力的肯定,也是留住人才的方式。作為通過考驗的獎勵,高校充分保障長聘終身教職的學術自由,給足教師安全感,讓其可以潛心從事自己喜歡的學術研究,不必為生活或外界的壓力而改變學術興趣。
從長遠來看,普通軌和長聘軌的互通是必然趨勢。尤其對於研究型高校,巴不得所有新進教師都進入長聘軌優勝劣汰,最大限度激發青椒的科研活力;對於校內已經在普通軌的教師,也將逐步並軌或是自然減員。
儘管改革的目標是明確的,但校情各異,難以一刀切式一步到位,過渡階段只能力求穩定地摸著石頭過河,這就造成了現階段新舊體制混合的局面。
對於求職者來說,現在的編制只是看似穩定,而想要實實在在的穩定,先要展現絕對的實力,但優秀的人畢竟是少數,能走到長聘階段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想擠破頭冒著巨大風險去爭那幾個長聘名額,有的人只是想歲月靜好,安心教學。
如果將所有青椒趕去新體制非升即走,則易引發論文注水、學術不端等現象。沒有安全感,浮躁盛行,誰能坐得住冷板凳?改革是為了更有效地激勵,而不是讓大家都焦慮和浮躁。
差異化聘用的格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或將持續下去,站在改革的岔路口,你的選擇是什麼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青塔人才」。青塔人才提供各大高校科研人才招聘啟事,也長期關注人才人事政策、科研工作、青年教師發展等內容,幫助青年學者以更高的視野和更新的思路獲得更快成長。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
青塔人才;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