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馬士基貨櫃船發生爆炸,船舶癱瘓失控!馬士基發布聲明

2020-12-14 環京津網

原標題:突發!馬士基貨櫃船發生爆炸,船舶癱瘓失控!馬士基發布聲明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6月4日晚,馬士基旗下「Laura Maersk」輪在北卡羅來納州大洋城海岸約275英裡處機艙發生爆炸事故。

一船員燒傷,事故造成船舶停航,美國海岸警衛隊隨後出動救助了一名船員。

據了解,「LAURA MAERSK」輪於5月27日離開西班牙阿爾赫西拉斯,計劃於6月5日抵達美國紐瓦克。

此前還曾掛靠土耳其、俄羅斯、烏克蘭、希臘等國港口。

昨日,馬士基就這次爆炸事情發布了相關的聲明,表示受傷船員已救治,船舶沒有其他損壞,所有貨物完好無損受損。

來源:今日海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責任編輯: ]

相關焦點

  • 馬士基貨櫃船發生 3 起事故
    據搜航網獲悉,馬士基旗下三艘貨櫃船在不同的海域遭遇了不同的事故,真的是流年不利啊。船長被殺害,行兇者為船上船員搜航網獲悉,經哥倫比亞當地主管機關確認,漢堡南美一艘名為「Spirit of Hamburg」的貨櫃船舶的船長,在哥倫比亞卡塔赫納(Cartagena Colombia)被船上船員殺害。
  • 馬士基貨櫃船遭海盜襲擊,曾掛靠國內多個港口!
    馬士基旗下一艘船名為MAERSK CADIZ的貨船,於12月19日UTC1400左右在奈及利亞邦尼以南的幾內亞灣遭到襲擊。貨櫃船MAERSK CADIZ運力4500TEU,最有可能成為海盜的襲擊目標。
  • 馬士基航運G系列貨櫃脫硫改裝船「喬治」輪完成改裝順利試航
    2020年11月23日,馬士基航運公司G系列貨櫃脫硫改裝船「喬治」輪在舟山中遠海運重工完成所有改裝工程,提前2天順利出廠試航。據悉,該輪總長366.93米,型寬42.8米,型深24.1米,歷時40天完成脫硫裝置改裝工程,創造了該系列船修理周期最短記錄,同時也為該系列船修理改裝項目畫上完美句號。
  • 馬士基取消所有跨太平洋航線的停航,其它船公司跟進!
    據外媒報導,全球最大的貨櫃運輸公司馬士基(Maersk)已宣布,將取消太平洋沿岸所有停航航次。該公司援引北美過去60天出現的強勁進口量(預計至少要持續到11月份)為由,宣布取消所有跨太平洋航線的停航。
  • 馬士基歐線200個貨櫃落水,貨代:海運虧損巨大
    據外媒報導,12月2日,馬士基旗下超大型貨櫃船「MUNICH MAERSK」輪,在北海Schiermonnikoog島以北約90海裡丟失了約200個貨櫃。最初荷蘭漁民發現了落水的貨櫃,不久後得到了荷蘭官方的確認。目前官方鑑定報告未出,尚不清楚事故原因和是否要承擔共同海損。
  • 20天內狂買11船!!世界最大貨櫃航運公司頭銜要易主?
    近日,貨櫃運費狂飆!市場空船大幅減少,為了保住艙位,集運公司紛紛在租賃市場出手「搶船」。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世界第二大貨櫃航運公司地中海航運MSC更是開啟直接買船模式,再次購入兩艘貨櫃船舶。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該公司近段時間以來短時間內購入的第11艘船舶。
  • 全球最大船東Seaspan訂造5艘12200TEU貨櫃船
    據悉,全球最大的船東Seaspan已經籤訂了一份建造5艘12200TEU貨櫃船的訂單,租期18年,總價值約9.1億美元。Seaspan沒有透露船廠的名字,也沒有透露船舶交付的時間表。Seaspa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船舶建造完畢和交付後,所有這五艘船舶將開始與一家全球領先的班輪公司執行長期租約,並在租期結束時履行船舶購買義務。」這些船舶的資金將來自額外的借款和手頭現金。
  • 馬士基前COO索倫·託夫特正式出任地中海航運CEO
    索倫·託夫特(Soren Toft)辭去馬士基(Maersk)營運長近13個月後,於12月2日起開始擔任全球第二大貨櫃運輸公司地中海航運公司的執行長。Diego Aponte在談到新任執行長的到來時表示,憑藉在馬士基擔任領導職務的25年經驗以及對貨櫃運輸供應鏈未來的全面了解,索倫(Soren)是幫助領導MSC走向未來的理想之選。Toft補充表示,我對阿蓬特家族給予我的機會感到非常興奮和謙卑。
  • 馬士基:建立和運營新的銷售及物流中心!
    A.P.穆勒-馬士基和德國杜伊斯堡港強強聯合,計劃在杜伊斯堡建立和運營新的銷售及物流中心。馬士基在杜伊斯堡港物流園項目(Logport VI)總面積將超過10萬平方米。合同談判目前處於最後階段,項目有望在短時間內完成設計及建造。
  • 西非海域海盜猖獗又一艘船遭襲擊8人失蹤
    西非海域再發海盜襲擊案,近日一艘掛葡萄牙船旗的貨櫃船在西非國家貝寧停靠時遭到海盜攻擊,8人下落不明。4月19日,「Tommi Ritscher」號在貝寧科託努(Cotonou)港口拋錨停泊時,遭海盜登船。
  • 一年靠泊超級貨櫃船400艘!為何青島港這麼受歡迎?
    不僅如此,青島港還創造了一項紀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抵達青島港的400米級貨櫃船達到400艘,比2019年增長8.11%,是2018年的2倍,創歷史新高。那麼為何航運公司和船東的巨輪選擇造訪青島港呢?船長400米左右的貨櫃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貨物運輸工具,具有建造精度高、適港性強、油耗低、裝箱量大等優點。
  • 馬士基重組或將帶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裁員計劃
    全球最大航運公司馬士基集團將進一步整合海運及物流業務,影響或將涉及多達三分之一員工,這或將成為馬士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計劃。此外,馬士基全球海運與物流業務將引入新組織架構,以客戶為中心,且更為簡化。此舉是公司成為綜合的貨櫃航運物流公司,連接並簡化客戶供應鏈邁出的重要一步。 馬士基的進一步戰略整合包括將薩非航運品牌(Safmarine)併入馬士基,以增強客戶接觸全球綜合性產品的機會。
  • 最新全球貨櫃班輪公司TOP100榜單 TOP4訂單總運力達77萬TEU!
    據了解,這兩艘巴拿馬型貨櫃船的運力為13,000 TEU,分別於2010年和2011年建造,將於今年第三季度正式交付,按照長期租船合同運營。賽斯潘將從額外借款以及口頭現金中獲得購置資金。 馬士基加入企業氣候聯盟 A.P.穆勒-馬士基與達能、梅賽德斯·奔馳、微軟、Natura&Co.
  • 希臘港口出現「戲劇性」撞船事故,軍艦被貨櫃貨輪「腰斬」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美國The Drive網站最新報導,10月27日,希臘首都雅典附近的港口城市比雷埃夫斯發生了一場富有戲劇性的海上事故,一艘屬於希臘海軍的掃雷艦與一艘商業貨櫃貨輪相撞。最終希臘軍艦的船尾被撕裂,被一艘商船撞成了兩半。
  • 從「斷臂求生」到一騎絕塵,航運巨頭馬士基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力挽...
    第二階段,隨著運力的需求達到頂點,增速開始下降,而此時由於船舶建造周期較長,在第一階段締結的新訂單開始交付,行業運力開始快速增加。 第三階段,由於前期大量增加的運力,使得行業內供大於求,從而導致運力供給過剩,運價開始下滑,此時行業需求開始觸底反彈但是受到運力嚴重過剩的影響,運價仍然無法反彈。
  • 6月1日起超重不得裝船
    船公司馬士基通知申報VGM實施管控!錯報瞞報收取USD300/自然箱的罰金!7月1日執行!交通運輸部VGM新規將在2020年6月1日執行,貨櫃超重不得裝船,違者罰款或將負法律責任。為確保海上運輸安全,馬士基將進一步強化對實際貨重和申報 VGM 等信息的管控。馬士基已發出通知,VGM錯報、瞞報將收取300美金/自然箱。
  • 注意:高運價持續走高到2月,船公司1月航線,5天2起貨櫃事故
    本周二有15艘貨櫃船在洛杉磯港口靠泊,但還有23艘錨泊在anchored 聖佩德羅灣San Pedro Bay。其中14艘將前往靠泊洛杉磯,9艘前往長灘港靠泊。貨櫃在碼頭的停留時間仍保持在5天左右,是夏季進口激增前的兩倍。但等待倉庫和存儲空間的平均時間目前僅為6.3天較10月份的7.1天有所好轉。
  • 馬士基將整合旗下航運物流業務 近3萬名員工將受影響
    來源:英為財情Investing.com英為財情Investing.com – 周二歐市早盤,馬士基股價小幅上漲,此前該公司表示將整合海運貨櫃和陸上物流業務,此次重組預計會影響三分之一的員工。馬士基將在今年年底前把丹馬士物流業務和專注於非洲的貨櫃班輪和散貨運輸公司SafMarine整合進馬士基,而丹馬士物流和SafMarine品牌將成為歷史。   馬士基發言人表示,在馬士基8萬名員工中,有2.6萬至2.7萬名員工將受到重組的影響。
  • 交通運輸部:6月1日起超重不得裝船
    >突發!舟山港一龍門吊倒塌 貨櫃砸一地 拖車被壓 現場混亂)。最近,「貨櫃超重」又成為嚴肅的話題。船公司馬士基通知申報VGM實施管控!錯報瞞報收取USD300/自然箱的罰金!7月1日執行!交通部發布的公告中指出:《規則》新增的第四十七條中,明確了對擬交付船舶國際運輸的貨櫃進行重量驗證中的託運人和承運人義務,要求託運人在交付船舶運輸前對貨櫃重量進行驗證,承運人對未取得驗證信息或者驗證重量超過最大營運總質量的貨櫃不得裝船,將3年多的實踐經驗上升到部規章層面。一是明確了貨櫃重量驗證要求。
  • 23000TEU全球最大貨櫃船,投入跨太平洋航線運營!
    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影響,班輪公司正在重新部署船舶,23000TEU級的超大型貨櫃船,也將首次投放到跨太平洋航線中。 這主要由於此前一段時間,中國新冠疫情嚴重,影響外貿進出口,部分亞歐航線、跨太平洋航線取消航次,使得各地均出現空箱短缺的情況,全球供應鏈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