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暑假生活開始了
然而在關注神獸們課業的同時
健康問題也不能落下!
肥胖症、皮膚病......
這些看似離生活很遠的病症
其實就在身邊!
「宅家」幾個月瘋長40斤
初二女孩節食餓得心慌,半夜偷摸加餐
14歲的玲玲(化名)在兩年前就被查出患有脂肪肝,爸爸媽媽想盡辦法幫她控制體重。然而,近來因為常常半夜起床偷吃食物,疫情期間「宅」在家的她竟然暴長了40斤!為了重回健康正軌,家人決定讓玲玲接受外科減重手術。
據了解,玲玲新生兒時一頓的飲奶量就能達到80ml,比一些同齡小孩一周的飲用量都多。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的幾年,老人家對她的飲食需求更是有求必應。12歲體檢,就被查出脂肪肝。為了女兒的健康,夫妻倆一邊控制她的飲食,一邊加大運動監督,「跟著爸爸去跑步,結果比我走得都慢。」
疫情期間,「宅」在家的玲玲,體重與春節相比竟長了40斤。「每次就吃一小碗飯,咋會長成這樣?」媽媽說,後來才知道女兒長胖竟是因為「暗度陳倉」——半夜趁家長熟睡,再偷偷起來狂吃東西「補充體力」。
目前,玲玲身高1.65米、體重170多斤,BMI指數達31kg/m2,除了脂肪肝,還引發了雄性激素增多等問題。此外,餐後兩小時血糖超過8 mmol/L的她,已處在了糖尿病前期。對此,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肥胖與代謝性疾病中心制定了「袖狀胃切除」手術方案。預計配合術後的營養、運動綜合減重,玲玲的體重將降到110斤。
胖娃娃收診逐年遞增
假期更是「重災區」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肥胖與代謝性疾病中心主任劉雁軍表示,兒童及青少年群體減重佔到了該中心總體手術量的7%,其中最小年齡僅12歲,最大體重者達到314斤,「假期減重會呈現一個明顯高峰。」
據《中國兒童肥胖報告》等數據顯示
主要大城市0-7歲的肥胖兒童約有476萬
7歲以上超重和肥胖的兒童總計達3496萬
2014年
7-18歲學生的超重及肥胖檢出率達19.4%
那麼
兒童肥胖主要誘因有哪些呢?
怎麼判斷孩子是否肥胖?
趕緊收下這份科普吧!
1
兒童肥胖誘因
● 遺傳
● 不科學餵養
● 不良生活習慣
● 體重認知誤區
2
怎麼判斷孩子是否肥胖?
體質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若該數值高於24,就說明孩子偏重了。
3
兒童太胖帶來的影響?
● 妨礙生長:可能引起性早熟,在性早熟的情況下骨齡的迅速增長,骨骺提早閉合影響身高。
● 引起糖代謝異常:兒童T2DM(二型糖尿病)已呈現明顯增長趨勢,其中肥胖是一大確定誘因。建議所有超重的或至少有高風險因素的兒童,應當在10歲或青春期開始T2DM檢查。
其他諸多問題
● 代謝綜合症(MS):嚴重肥胖兒童的MS風險接近50%;
● 雄性激素過多症:使青少年女孩處於月經紊亂和早期多囊卵巢綜合症的高風險之中;
● 心血管疾病:可能引起各種心臟結構變化和血液動力的改變,過多的脂肪堆積導致血量和心臟輸出量增加;
● 內臟疾病:誘發肝功能異常與肥胖相關的疾病,稱為非酒精脂肪肝疾病;
● 整形外科問題:過大的體重可能引起軟骨的損傷,導致股骨骺滑脫、膝外翻、扁平足等;
● 皮膚病問題:年幼肥胖個體常見的黑棘皮病以頸後表面、腋下、體褶和關節部位出現色素沉澱過度、過度角化和柔軟斑塊為特徵。
4
如何進行肥胖預防和控制?
● 運動:避免運動減肥雷區,比如啞鈴、槓鈴等負重類運動就不推薦太小的孩子體驗,以免負重類運動引發運動損傷。建議肥胖兒童在專業教練指導下,進行適量的運動。
● 膳食:切忌為了減重禁止孩子正常飲食。建議請教專業營養師,針對兒童個體情況建立健康飲食體系,同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 治療:對於已處於病態肥胖標準的兒童及青少年,家長不應諱疾忌醫。建議儘早至醫院進行專項檢查,以便實現對問題的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
轉發周知!
讓更多家長了解了解!
來源|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
成都發布編輯|奔跑吧阿凡達
點亮,時刻關注神獸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