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只能靠文科生?理科生表示不服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山水鍋 新周刊

文科更有用還是理科更有用?這是個爭論已久的問題。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觀點一直很有市場,這也有著堅實的理論依據。從經濟學模型上看,經濟增長主要取決於技術進步。經濟快速發展階段,總離不開重大技術進步的準備,技術提高生產力之後,社會往往才隨之發生調整。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把幾次產業革命稱為蒸汽革命、電氣革命和信息革命,通通以其主導的技術命名。從這個角度來看,理科生們無疑是驅動社會進步的大寶貝。

然而文科生並不覺得自己只配當理科生的陪襯。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North)在其著作《西方世界的興起》中,對那種絕對技術崇拜提出了質疑。他認為,帶動生產力發展的技術創新和應用,本質上是政治設計和文化影響的結果。文科生在這方面顯然更在行。

到解決一個具體問題,比如環境生態保護的時候,文科生還是理科生更管用?雙方各自又能起到什麼作用?這些作用又能如何互動?是否又有貢獻水平的高下之分?

《新周刊》近日正好圍觀了一場發生在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間,關於上述問題的對談。

點擊視頻,看看文科生和理科生的交鋒。

文藝作品的影響

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有效?

來者無論文理科生,年齡跨越四個時代,都堪稱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60後的楊銳,文科生,原央視英語頻道,學貫中西,訪談過各路政要學者,把英語當母語說的著名主持人;

70後陸川,文科生,著名導演,這就不用多介紹了,《尋槍》《可可西裡》《南京!南京!》等皆是他的代表作,同時他也以一名積極投身生態保護公益的社會活動家身份廣為人知;

80後周運,文科生,央視財經頻道著名主持人;

90後史鵬龍,來自華為雲EI產品部,人工智慧解決方案高級架構師,光是頭銜都讓大多數人看不懂的神秘理科生。

不過這場對談裡唯一的理科生史鵬龍並不孤單。文科生陸川導演一上來就旗幟鮮明地倒戈到他這邊表示力挺。

當年轟動影壇的《可可西裡》極大地帶動了全社會對於藏羚羊和高原生態保護的重視,有效推動了當地野生動物和生態保護工作的發展。在陸川看來,儘管電影一類的文藝作品對人會產生長久的影響力,但這種作用有它的不確定性。

電影《可可西裡》喚起人們對高原生態保護的關注。/圖蟲創意

「你可以選擇接受,也可以選擇不接受,這個其實是一個寬泛的、自由的、鬆弛的一個狀態。但是技術對一個人群的這種行為進行約束的時候,它其實無差別的。我作為一個文藝作品創作者,恰恰會覺得在需要對行為進行約束時,技術會更直接有效,而且更有效率一些。」

史鵬龍此前參與的一項工作便是這個觀點的有力證明。這位華為雲理科生表示:「除了造手機和做5G,我們還能治理河流汙染。」

被華為雲成功治理的便是蘇州的平江河。

擁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城蘇州河網密布。在城市中心區約80平方公裡範圍,河道共計有177條,總長約226公裡,其中位於古城軸心的平江河街區歷史最為悠久。拙政園、獅子林、耦園、太平天國忠王府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園林古建都位於此地。

這裡商販住戶遊客來往頻繁,經常有人把垃圾往河裡扔,甚至習慣成自然。嚴重時,每天由4條保潔船、8位保潔員打撈出的白色垃圾等汙染物,平均多達500多斤。長此以往,這條貫穿景點古城區的古老河流髒臭不堪,影響住戶健康生活體驗,也有礙遊客觀感。

要想蘇州河保持清澈,光靠人們自覺恐怕是不夠的。/圖蟲創意

史鵬龍表示,他們在平江河兩公裡的流段沿線設置了很多帶AI智能算法的攝像頭。這種攝像頭能精準識別包括倒水、洗拖把、洗衣服、拋物等各種不文明行為。在識別、記錄取證後,後臺系統將視頻和截圖推送至相關工作人員終端,由工作人員上門進行宣傳教育或執法。

這樣的技術不僅成功讓平江河水流清澈,且正在被應用在更廣泛的領域。在環境保護領域,類似的技術還被用於監控熱帶雨林的偷盜伐木。除此之外,對青海等偏遠貧困地區進行的網絡教育以及線上智能評測,為抗擊新冠肺炎的新藥開發所提供的運算支持,這些都有華為雲的身影。

技術能否改寫《可可西裡》的悲劇?

技術進步帶來了更多可能性。面對《可可西裡》的導演,周運提出了一個問題:被成功應用於生態保護等多個領域的這些新技術,如果穿越到《可可西裡》故事發生的時代,是否能改寫這個悲劇?

看過《可可西裡》後同樣意難平的史鵬龍表示「有的是辦法」,可以用衛星加人工智慧識別盜獵者蹤跡和研判藏羚羊群的遷徙活動路徑,還可以給被抓的馬佔林戴個手環也就不怕他跑……如此一來,索南達傑或許真的不至於犧牲。

如果當年有電子手環,也許結局會不一樣。/《可可西裡》劇照

不過作為《可可西裡》的導演,陸川也因為自己的經歷,在這個悲劇中看到了另一層問題:「無論盜獵分子還是巡山隊,他們其實都是當地人。從近二十年前的那個故事裡,我看到的一個事實是貧窮,(盜獵)最大的驅動力是貧窮。」因此,問題最終改善的動力來自青藏鐵路的建設和通車。這增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直接帶動盜獵現象的減少。

青藏鐵路的成功建設當然離不開技術的進步。如史鵬龍所言:「(青藏鐵路)為什么二三十年前它建不成呢?是因為現在的技術有了革新,所以能夠建成。」同時像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這樣的技術滲透進這些偏遠地區,能夠幫助發展當地教育,拓寬民眾的知識面和眼界,實現技能的提升,從而獲得更多機會。

此外,青藏鐵路建設和沿線地區民生的發展背後,還有一個史鵬龍和陸川都沒提及的重要推手:如果缺乏各級政府從政策層面和具體措施上,對於當地扶貧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不計回報的投入,這些成果顯然也無法實現。

青藏鐵路帶動高原的經濟發展。/圖蟲創意

理科生和技術的能量毋庸置疑。但資深文科生楊銳表示樹立正確價值觀這種事,歸根結底還是離不開文藝作品的作用。

楊銳舉出了美國科普作家蕾切爾·卡森的例子。1962年蕾切爾·卡森經多年研究調查後寫就的名作《寂靜的春天》發表,全世界為之震驚。這本書首次提出了一個事關生死但一直被忽略的問題:人類活動排放的化學物質排放入自然界,藉助食物鏈進入人體,極大地增加了人們患癌和嬰兒畸形等問題的發生率。

在此之前,即便已經發生過倫敦煙霧事件、日本水俁病等環境汙染災難,人們普遍仍未能真正重視這些個案背後的環境汙染問題。極少人能想到自己隨手扔個瓶子、工業以及各種生活的排放,會最終反噬人類自己。因此這本書的出現及其帶來的深遠影響,也被視為人類建立環保意識的裡程碑,進而促成了後來的一系列行動。

周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補充:技術似乎更多應用於具體場景,但技術的槍往哪個方向打,則需要來自政治家和學者等人士、更為宏觀的判斷和指引。

理科生帶來技術,

文科生為技術注入溫度

然而,在史鵬龍看來,宏觀層面判斷和指引,其實也離不開各種信息數據所提供的參考諮詢。以前收集信息數據的方式相對原始,而現在有了像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這樣讓信息數據收集更為簡便的技術。「沒有這種帶溫度的技術提供參考,那麼我覺得人類做的這些決定可能都是比較盲目的。」他認為。

「帶溫度的技術」這個說法讓陸川想到了這樣一件事。一家VR技術公司,為一個痛失愛女的母親設計了一個場景。場景對已去世女兒的音容笑貌進行了深度技術採集和形象的三維重建,然後讓母親戴上VR眼鏡,給了她一個驚喜,讓她和栩栩如生的「女兒」一起互動,過了一個生日。最後女兒告別,化作蝴蝶飛走。

在陸川看來,這是人的夢想通過技術去實現,「它不是通過技術的因果性推導出來的,而是人的夢想」。沒有這樣的夢想,技術不會提供這樣的產品,而沒有相應的技術,夢想也只能停留於空想。

四位嘉賓聚首,探討環境保護中不同專業的影響。

一幫文科生和理科生爭論半天發現,單純靠技術驅動,或片面強調價值觀,都無法成就任何進步。夢想和價值觀描繪的方向,以及技術提供的解決方案,二者之間本來就互為補充,同時也互為成就。

理科生帶來技術,而文科生則為技術注入溫度。沒有溫度的技術,以及喪失價值觀的技術使用者,往往會製造更大的災難。

帶有溫度的技術,正如華為雲Cloud for Good®所倡導的那般,有時目的並不完全在於改變世界,而更多在於認識世界。人類相對天地萬物實在渺小,有些事情上強行對抗自然規律,難免遭受反噬。對於我們而言,更深入地探索,掌握更深層次的規律,在與規律和諧相處同時創造自己的價值,或許才是技術有溫度的真正體現。

✎作者 | 山水鍋

✎封面來源 | 圖蟲創意

原標題:《保護環境只能靠文科生?理科生表示不服》

相關焦點

  • 文科生與理科生的差異,句句精闢,讓人心服口服!
    4、理科生比較客觀,一個答案多種求法;文科生比較主觀,多種求法多種答案。Science students are more objective. There are many ways to find an answer.
  • 文科生vs理科生的相愛相殺
    各位文科生/理科生們,你們最討厭聽到的話是什麼? 「你們文科生,一定是數學很差才選文的吧?」 「你們理科生不用背書,套套公式做做題就行了,很簡單的吧?」
  • 理科生在西安有多難,對比坐在辦公室的文科生,理科生更難
    在西安,對比坐在辦公室的文科生,理科生更難!昨晚中學同學聚會,跟一個在西安搞建築工程的同學聊天,就文科生和理科生眼下生活的對比話題進行了交流。談畢,深深感覺理科生在西安有多難!此外,從事建築行業的人,基本上都要在工程現場,工地上的食宿環境很差,碰上好點的老闆會給一線的人管吃管住,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吃飯都需要個人自理!在薪資方面,這個同學收入好點的時候,基本上就維持在每年10萬左右,如果再考個證啥的,每個月頂多再加1000元。而且他說,就是一些研究生畢業的人來到他們單位,也同樣是這樣的工資水準,而且在行業裡似乎已經成為了既定的規則!
  • 理科生比文科生更重要?日本二戰專挑文科生上戰場,理科生卻留校
    然而如果有人對這2.5萬名大學生的專業進行調查,那不難發現其中一個詭異的地方,那就是這幾萬名即將奔赴沙場為天皇盡忠的大學生,通通都是文科專業的,而為他們送行的卻不是女大學生就是理科生。那麼,為什麼日本政府要將代表日本社會未來的大學生們送到九死一生的太平洋戰場上,又為什麼只挑選文科生呢?
  • 理科生VS文科生,到底誰更聰明?結果出乎了人們的意料
    在大學中,如果你是一個理科生,你就會發現你需要學習很多和微積分或者線性代數難度相同的東西,而且這些東西以後都會被運用到工作中,所以,理科生的課程安排要比文科生多,專業性也會更強。而文科生所學的東西雖然比較繁多,但是文科生的教材要更加的理論化,經常會學習很多偏向於理論的東西。
  • 理科生、工科生、文科生哪個更易端起「鐵飯碗」?文科生當仁不讓
    文/跳跳媽媽談教育受疫情影響,2020年整體就業環境都不景氣,很多行業都在開源節流,也有很多人面臨著事業的風險,這時人們意識到了有一份穩定工作時多麼重要,吃上一口鐵飯碗是多麼幸福。什麼是「鐵飯碗」?在大環境的促使下,年輕人都開始追求鐵飯碗,應屆畢業生紛紛報考事業單位和公務員考試,而大學生根據專業可以分成3個類別,分別是理科生、工科生、文科生,那麼這三大類大學生哪個更容易端起鐵飯碗呢?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理科生、工科生、文科生哪個更易端起「鐵飯碗」?
  • 文科生奶萌,舞蹈生酷炫,看到理科生:戀愛了
    首先大家看到的就是文科生,當然文科生本身就是很可愛的,並且當她變成漫畫臉之後整體的吻合度是比較高的。那麼在看到這位文科生的時候估計很多人都會覺得她更加奶萌了吧。
  • 文科生:我畫大魚海棠真好看,理科生:魏嬰最棒,美術生:呵呵
    理科生:我畫魏嬰好看,體育生:悟空也不錯,美術生:呵呵!高中的時候一般都會進行文理分科,有的人選擇文科,有的人選擇理科,當然,除了文科和理科,還有體育生和美術生。本文來分享文科生、理科生、體育生、美術生在黑板報這件事情上的同臺競技。1,文科生:我畫大魚海棠真好看!
  • 文科生、理科生如何快速提高成績?
    如果你不想讓你的高中留下遺憾,請在這個時候努力學習,以後,你肯定會感謝這個時候努力的自己;更何況幸福都是靠奮鬥出來的。但是,針對文理科的不同,我還是想說說自己的看法。文科生和理科生有很大的不一樣,文科生高考必考科目是數學、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而理科生高考必考科目是數學、語文、英語、化學、生物、物理。
  • 那些文科生、理科生都能報的大學專業都是什麼?快進來看!
    另外,由於文科生在高中所學的數學難度比理科生低,進入大學的專業學習後要和理科生競爭,優勢為太明顯。所以,是否選報要根據個人的情況和實力而定。2、語言類專業主要專業:【文學】門類中【新聞傳播學類】中的廣播電視學、傳播學等。
  • 日本:文科生就業率高於理科生
    日本文科生就業率高於理科生  作者:橋本隆則(日本媒體評論員)  日本社會很重視理科教育,從小學開始在課程設置時就有理科相當於中國小學教育中的自然常識,與中國情況不同,在初中階段日本還只設綜合理科,並不把物理、化學、生物等分開,這樣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學習到相同的基礎知識,所以日本的小學校都會有理科實驗室
  • 文科生在選擇專業時最頭疼的問題!
    今天就先說文科生,明天的文章再說理科生。選專業的時候,最大的煩惱就是:專業太少了!再排除一些開設學校極少的專業,剩下的真的太少了。總結起來就是6個字:「文史哲、經管法」。看起來12個學科門類佔了6個,再排除一個沒人報的農學,還是挺不錯的。
  • 理科生會瞧不起文科生嗎?錢鍾書《圍城》裡已有描述:確實如此!
    只要能理解本科生,面對專科生的優越感,就能理解一些理科生,面對文科生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也可以直白地說,就是瞧不起的心態。我們不能否認存在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的現象,但是並不是所有理科生都如此,至於在統計學上的數據是多少,我們不得而知。
  • 看起來是戀愛番,其實是硬核學習番,文科生留下了悔恨的淚水
    很抱歉,身為文科生的我或許不應該看這部動畫,本以為是甜蜜的「狗糧番」,但卻沒想到這部動畫竟是硬核的學習番。冰室菖蒲和奏言葉乍一看《理科生墜入情網,故嘗試證明》這部動畫是兩個沒有戀愛經驗的理科生之間的戀愛喜劇,但其實是「狗糧番」,在深入考慮一下就是理科知識的科普動畫。
  • 這四大專業,畢業不輸理科生,還受丈母娘青睞
    這四大專業,畢業不輸理科生,還受丈母娘青睞很多人說文科生比理科生難就業,文科男更是如此,其實這樣的說法很偏激,很多時候文科生難就業和專業有很大關係,選擇對了專業,文科生畢業不輸理科生,文科男生注意了,有這麼四大專業,文科男生學了不僅發展不錯,關鍵是找女朋友容易得到丈母娘認可。
  • 理科生並不是因為理綜難,高考成績難過600分,英語成績是關鍵
    高中分文理科,文科生的錄取分數線一般比理科生的錄取分數線高,在高考中,高考成績是否過600分,是質的分別。高考總成績超過600分,基本就可以挑選國家重點大學的任何專業了。但是,為什麼歷年來理科生總成績超過600分的沒有文科生超過600分的人數多呢?
  • 試譯寶:一個文科生和一個理科生打開的黑盒子
    理科生與文科生來自兩顆不同的星球,一個偏理性,一個偏感性。鄒劍宇這樣形容當時的社會環境:「用數位化生存譯者胡泳的話說,『唯一時髦的就是技術』。」準備離開三聯時,鄒劍宇已經過了三十歲。他特地請教過陳彤,陳彤告訴他,「離開是好事,就是有點晚。」 離職後,鄒劍宇選擇了雅虎,負責內容運營,主要做郵箱的 RSS 內容訂閱。2007 年,雅虎是全球第一門戶。
  • 工資最高職業全是理科專業,文科生沒前途?十年後對比,另有原因
    從報告的信息來看,薪資靠前的專業都是理科專業。這份大學生就業報告可以幫助我們看到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是理科生還是佔優勢的,但其實這樣的情況在就業市場也是常態。最近,Boss直聘網站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平均薪酬最高的15個崗位,從圖表來看,今年第三季度薪資最高的十幾個崗位,基本上都是和計算機相關的技術崗,而這些技術崗的招聘對象也無一例外是相關專業對口的理科生。從這兩份數據來看,理科生似乎在就業市場中幾乎以絕對優勢壓過了文科生,所以說,文科真的比不上理科嗎?
  • 學考理科生涼涼?志願該怎麼填?
    理科生真涼涼?學考志願又該怎麼填?也是文科招生計劃多於理科生的一年。理科生涼涼!理科生涼涼!不管是從招生計劃,還是分數段的分布情況來看,種種跡象在表明今年理科生要涼涼的節奏。那麼今年理科生真的會涼嘛?文科生一定就能贏嘛?擇校菌從大學的招生計劃給大家進行分析。疑問!理科生涼涼?今年學考理科生感覺要涼涼?
  • 新高考3+1+2模式,文科生如何才能考過600分?這門「學科」是關鍵
    文/小琦說教育我國最近兩年開始實行新高考模式,很多學生都表示自己適應不了新的高考模式,這讓他們很是憂心,不過今年大部分的的省份都即將開始實行這種「新高考模式」,學生們就必須要適應了。什麼是「新高考」模式?為什麼要實行這種新高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