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由搜狐教育與學而思理科、好未來教育研究院聯合推出《中國理科基礎教育白皮書》,首次全面梳理國內理科基礎教育領域社會調查和現狀分析。文科理科如何選擇、國內文理科教學設置是否科學、國外的教學經驗是否值得借鑑,搜狐教育攜以上問題專門邀請日本媒體評論員橋本隆則談日本的文理科教育模式。
日本文科生就業率高於理科生
作者:橋本隆則(日本媒體評論員)
日本社會很重視理科教育,從小學開始在課程設置時就有理科相當於中國小學教育中的自然常識,與中國情況不同,在初中階段日本還只設綜合理科,並不把物理、化學、生物等分開,這樣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學習到相同的基礎知識,所以日本的小學校都會有理科實驗室,專門給學生進行各種科學實驗。直到高中階段才有了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科目的分類,在這個階段比較注重理論的學習,很多人在高中時學習理科就是為了應試考試,但是根據學校的不一樣,有的學校的教育手段比較先進,就會專門設立物理教室,化學教室,用聲電光學原理授課以及進行比較複雜的實驗。
日本中學入學考試中都有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地理的科目出題。但高中階段因為每個學生的目標不一樣,所以學習的理科內容也是完全不一樣,文科學生只要學習生物就可以過關,並且很多大學的入學考試中理科出題只有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的其中一項考試,因此學習地理的學生少之又少。
日本是從高二開始分文理科,但是即使分科以後,文科理科的基礎還都是要學習。因為日本的國立公立大學全部統一考試,是文科、理科的學習內容都要考,拿到統考的成績以後,再到要報考的學校去參加相應學科的考試,這時候的考試就對文理側重比較明顯。
因為目前日本學生動手能力欠缺,學校各種文科系的學科增加,加上就業時理科的就業率不及文科,所以很多學生知難而退,在高中分學科時就選擇了文科,這樣就有了現在日本逃避理科(工學部)的傾向。一個很明顯的表現在社會權力方面,比如企業的管理層中文科畢業生的人數普遍高於理科。有一項針對15000名大學學歷人員的調查顯示,文科出生的人要比理工科出生的人一輩子多賺5000萬日元,相當於400萬人民幣。
日本政府為了改善這個狀況也是花了很大精力,在加大宣傳理科重要性的同時,增加小學高年級理科老師人數、在大學增加博士生的招生、如果考教育大學時理科是必考項目等等。
日本每個階段的學生都學什麼理科內容
我們可以從日本教育大綱中發現,針對每一個不同年級的學生,日本教育指針規定內容不一樣。
小學三年級時,理科的教育內容有:《生物與環境》,專門介紹昆蟲的成長,以及植物的生長、植物與昆蟲間的關係。
三年級學生的假期,學校會布置有野外觀察昆蟲或者捕捉蝴蝶等任務,很多小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可以很輕鬆地完。
同時,小學三年級學生還有《物質與能源》(物理與化學的啟蒙)、《地球與宇宙》(地理學的啟蒙)。這些課本內容比較淺顯易懂,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心智。
這些課程到了小學四年時就發生變化,《生物與環境》這門課程的目標是專門介紹昆蟲及動物的活動、植物的成長、天氣和氣溫的變化,這些內容就更與學生本身所處的世界近了一步。
其外還有《物質與能源》(化學),空氣,水,以及金屬的性質,電的介紹等等,這個比較難,所以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很多。《地球與宇宙》(天文學的啟蒙)月球,行星的特徵,水的各種變化。
隨著年級的遞增,小學五年級、六年級的學生將會學習更豐富的理科知識。
根據日本文部省制定的日本中學學習指導綱要,初中每年都有理科的學習,關於物理與化學內容主要有:
《身邊的物理現象》(光的反射,壓力,大氣壓,水壓等等);
《身邊的物質》(物質的各種狀態,性質,氣體等等)
《電流的利用》(靜電,電流,迴路,電壓,以及電磁誘導等)
《化學與分子原子》(物質構成,分解,分子,原子記號,化學反應式,質量恆定法則等)
《運動法則》(牛頓的運動法則等)
《物質與化學反應引用》
《科學與人類》(能源資源,科技與人類)。
關於生物與地理的內容主要有:
《植物的生活與種類》(觀察植物的身體,花,根,莖,葉子,光合作用,呼吸等);《大地變化》(底層的過去,火山,地震等);
《動物生活的與種類》(觀察動物身體,辨別感覺器官,呼吸與消化器官,血液循環器官,脊椎動物);
《天氣與變化》(氣象觀測,雲,霧,氣壓等);
《生物的細胞》(生物與細胞,生物的繁殖);
《地球與宇宙》(天體,自轉與公轉,太陽系,行星);
《自然與人》。
以上這些是初中學習理科的內容,其實理科有綜合科目:《科學與人類生活》(並不是高考內容,但是會講述一些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地理的基礎事項以及歷史背景。
到了日本高中,理科將被分得很細,有些學生因為選擇文科,所以學習理科時就只要學習基礎科目,我們看一下物理的基礎科目有些什麼?
電氣(生活與電氣,馬達與發電機,交流直流電);
波(波的各種形態,聲與波);
運動與能量(物體的運動,能量);
力與運動(物體的運動,圓周運動與萬有引力);
電氣與磁氣(電氣與磁極,電磁誘導與電磁波);
物質與原子(原子,分子的運動,原子,電子與物質的性質);
原子與原子核(原子與構造,原子核與素粒子)。
化學基礎:
化學與人類生活;
物質的構成(物質的構成粒子,物質與化學組合,探求物質的構成);
物質的變化(物質量與化學反應式,化學反應,探求物質的變化);
生物基礎:
生命的連續性(細胞,生殖與發生,遺傳);
環境與生物的反應(環境與動物的反應,環境與植物的反應);
地理基礎:地球的構成(地球的全體,地球的內部,地球的歷史);
大氣,海洋與宇宙的構成(大氣與海洋,宇宙的構成)
相關閱讀:
美國:高中不分文理科 中學生可選修大學課程
日本:文科生就業率高於理科生
新加坡:理工科畢業生醫學類就業100%
英國:提倡學生涉獵跨文理多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