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奧斯卡官方宣布申報2021年奧斯卡的影片,不再要求必須在洛杉磯地區影院上映至少一周,並允許通過流媒體播放的影片參賽,規則有效期僅為一年。
這個因為疫情而做的規則改動雖然時效短暫,但還是不免讓人想到流媒體與奧斯卡之間的愛恨情仇——曾經遭遇大咖抵制的「網大」,如今已悄悄顛覆了好萊塢的傳統規則。
有意思的是,就在奧斯卡修改規則的幾天後,網飛就上線了一部頗具野心的迷你劇——《好萊塢》。
本劇的故事發生於上世紀40年代。
當時的好萊塢已步入黃金時代,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的工業模式,明星和佳片層出不窮,吸引著各路年輕人奔赴此地,夢想自己也能一夜成名、流芳百世。
年輕帥氣的男主角傑克,就是這逐夢演藝圈的一員。
他受到親朋好友的鼓動,帶著妻子來到加州定居,希望成為職業演員。
一開始,他覺得自己外形高大帥氣,還是二戰大兵,拿個戰爭片的龍套角色不成問題。
然而一連幾天去製片廠門口蹲點,他都沒有被選中,全家窮得只能靠妻子做服務員的微薄薪水過活,最慘的時候直接被房東斷了電。
眼看靠臉吃飯遙遙無期,傑克迫不得已投靠加油站老闆,成為了一名幫工小弟,打算一邊打工、一邊等試鏡機會。
可等他穿好工作服才得知,這份工作加油、修車是其次,主要是給客人們提供「特殊服務」——來客非富即貴,皆以「夢鄉」作為代號,而且出手闊綽,一單就能淨賺100美金。
對於高價賣肉的要求,傑克一開始是拒絕的。
但想到家裡已經斷水斷糧,妻子又懷上了雙胞胎,最終還是咬牙下海。
但他沒想到的是,他的顧客裡既有選角導演,也有製片廠老闆娘,這份兼職意外讓他解鎖了圈內人脈,開啟了演員之路。
可以說,傑克來到好萊塢的第一堂課,就是領教了激情澎湃的「美國夢」表象下,藏著的墮落不堪的潛規則——要想紅,你總得付出點別的東西。
而為實現夢想做出自我犧牲的,遠不止他一人。
劇中藉由傑克的視角,引出了一眾年輕的「好萊塢局外人」。
比如在演藝圈摸爬滾打了多年的黑人女演員卡蜜兒。
她雖然已經跟製片廠籤約,演技也不錯,但由於種族原因拿不到主角,演得最多的就是女僕這種龍套,還必須按照導演的要求,演得滑稽搞笑。
因為當時有一個潛規則:黑人女性只能在電影裡扮演跳梁小丑。
而即便躲到幕後不露臉,種族歧視也無處不在。
比如編劇阿奇,就是因為膚色問題,屢屢被電影公司拒絕錄用。
他為了在好萊塢生存下去,也不得不做加油站小弟,專門伺候男客。
在這種境遇下,阿奇特別羨慕年輕導演雷蒙德,就因為他是白人,即便沒有多少創作經驗,製片廠也會給他各種機會。
但阿奇後來才知道,其實雷蒙德是中菲混血。他一心想要拍攝一部亞裔做主角的電影,這樣「非主流」的出身和創作理念,同樣讓他在好萊塢屢次受挫。
按照當時的潛規則,只有白人直男和金髮美女,才能無障礙地進入好萊塢。
劇中的十八線演員克萊爾和羅伊,就是因為外型的優勢,拿到了一次珍貴的主角試鏡機會。
然而,他們背後付出的代價更大。
克萊爾其實是製片廠老闆的千金,她屢次不顧父母反對,用假名參與試鏡,只為褪去家族外掛,單純靠實力證明自己可以演戲。
羅伊投靠了知名經紀人,能接觸到圈內大咖,但卻不得不一邊維持著「肌肉直男」的人設,一邊屈服淫威,被安排出入各種名流趴體,靠出賣肉體換取試鏡機會……
從這些人物的故事就能看出,《好萊塢》所刻畫的,正是一群身帶枷鎖的局外人,在實現好萊塢夢想的過程中經歷的掙扎與不公。
劇集的片頭,就用一種隱喻的方式概括了這個主題——不同出身、種族、取向的年輕人,相互扶持著爬上好萊塢的巨型招牌,只為站在頂端享受絢爛的金色光環。
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劇的特別之處是它融入了真實歷史,宛如上世紀40年代的平行世界。
在劇中,你會看到各路真實存在的電影人紛紛登場,帶你見證好萊塢的歷史。
比如大明星費雯·麗在派對後,不經意間向友人提起,自己即將去倫敦拍攝《欲望號街車》。
現實中,就是這部電影讓她在《亂世佳人》之後,再次拿到奧斯卡影后。
還比如華人明星黃柳霜,也是劇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她是第一位在星光大道留名的華人女星,默片時期就活躍在銀幕,演技出眾。
黃柳霜
然而很長一段時間裡,黃柳霜都擺脫不了好萊塢對華裔的刻板印象,接到的角色通常是妓女、情婦、奴隸這類配角。
也正是因為種族偏見和歧視,讓黃柳霜錯失影片《大地》的拍攝機會。
在劇中,她為此事耿耿於懷,整日酗酒。
現實中,黃柳霜已經隱退
至於前面說的那個被經紀人拉皮條的男演員羅伊,說的正是好萊塢紅極一時的硬漢影星洛克·哈德森。
他曾與伊莉莎白·泰勒合作《巨人傳》,提名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劇中展現的是他剛入行時,在經紀人亨利的打造下,如何逐步從一個「深櫃龍套羅伊」,蛻變成銀幕萬人迷洛克。
其中飾演亨利的,正是《生活大爆炸》的「謝耳朵」吉米·帕金斯。
而劇中這條新人演員和知名經紀人的故事線,也直白展現了好萊塢造星流水線的運作過程。
初入好萊塢的羅伊,沒有任何表演經驗,弱到一場戲試鏡拍了幾十條都選不出來一條能看的。他唯一的本錢,就是一身肌肉和人畜無害的長相。
為了給他的外型加分,亨利要求羅伊去美黑、練肌肉,還給他請了形體教練。
為了讓他的聲音更加陽剛,亨利甚至提供了一個奇葩的變聲方法。
就連「洛克·赫德森」這個充滿男人味的名字,也是拜亨利所賜,力求給他塑造完美的「直男人設」。
正是仗著自己教父級別的專業度,亨利把自己的權威變成了淫威,私下裡經常對羅伊提出性要求,甚至把他介紹給圈內大牌享樂,好為自己的事業鋪路。
這些劇情並非編劇故意誇大,因為現實中的亨利·威爾遜,就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韋恩斯坦」。
他利用自己與媒體、明星之間的關係往來,經常對手下的年輕男演員進行性剝削,甚至把他們統一稱為「阿多尼斯(美男)工廠」的產物。
現實中的亨利·威爾遜與洛克·赫德森
可以說,正是這些真實存在的人物,讓這部《好萊塢》帶上了平行世界的色彩。
創作者試圖用虛構的情節,去重寫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歷史——
在劇中,這幾位初出茅廬的電影人,在機緣巧合下加入到了影片《梅格》的拍攝中。
這是一部由製片廠老闆娘牽頭,雲集了混血導演、黑人編劇、黑人女主角、深櫃龍套、亞裔女配的愛情片。
可想而知,在當時,這個陣容勢必引起行業震蕩。
而「局外人挑戰潛規則」的主線劇情,也揭示了編劇想要引發觀眾思考的問題——假設反種族歧視、反性別歧視的風潮提前70多年到來,好萊塢會變成什麼樣?
這是一個巧妙的設定,讓整個故事始終遊走在真實與虛幻之間。
劇中虛構了一群企圖改變規則的年輕人,卻把他們放置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中,趁機狠狠諷刺了好萊塢黃金時代浮華美夢下的陰暗角落。
這裡看似人人都能找到夢想,實則充滿了權色交易、種族歧視,慷慨激昂的氛圍掩蓋了產業唯利是圖的本質。
那部虛構電影《梅格》的設定,其實也來源於現實中一名自殺女演員的真實經歷。
只不過編劇把這個悲劇的原型故事,改成了大團圓結局。
這種強行勵志的套路,也是不少網友認為本劇結尾洩氣的原因。
但換個角度去看,平行世界的《好萊塢》結局,其實正暗示了即便歷史能被改寫、歧視和偏見能被一筆勾銷,好萊塢也依舊會不可避免地以另一種方式重蹈覆轍——用感官刺激和商業炒作營造著一場場浮華的電影夢。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事情,不只發生在好萊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