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逝世後,浦安修晚年生活:不以彭總夫人自居、單身到老

2021-01-12 騰訊網

浦安修這時正在昏暗的檯燈下寫著一本關於自己丈夫彭德懷的傳記,這本書也成了她懷念彭德懷唯一的物件。因為此時的彭元帥早已與她陰陽兩隔。

浦安修在這後半生都在不斷的整理彭德懷生前的作品,她也將這份執著的工作進行到底,為的就是能夠彌補這半生兩人充滿戲劇性的夫妻生活。

早在1959年,浦安修就不曾忘記這一段非常讓自己後半生悔恨的一個決定,那就是同彭德懷離婚!因為當時的彭德懷廬山會議之後面臨著黨的審判,而全家搬出了中南海。在這之後彭總還給主席發送了一封長達八萬字的言論,這一文書送達到這些手中時不僅沒有證明自己的清白,反倒成為了彭總的「把柄」。作為彭總最為親密的愛人,浦安修自然也就成為了當時工作單位裡最「著名」的人物,人人見而怒之。

時間一久,浦安修也顧不得這麼多,為了讓倆人都能夠在縫隙中喘口氣,她選擇了離婚這個方式來解決這一矛盾。當然,在當時這件事也非常的難辦,甚至還驚動了鄧小平,不過他們並沒有插手其中。

兩三年後彭總還是同意了這件事,這也讓彭總非常的被動。兩人雖然沒有鬧到法院,但也從此斷絕了幾十年的夫妻關係。

時間到了1978年,這時候在北京的浦安修見到了當時同自己一起步入婚姻的於諾木,經歷了四十多年,兩人再見也已是老人,于若木告訴浦安修,她的丈夫彭德懷不久之後會得到(浦安修)想看到的結果。這一消息讓常年鬱結的浦安修高興不已。她很久都沒有這麼高興了,這些年的歲月中,浦安修總是不能原諒自己當初的做法,她也一直都在彌補自己當年所犯下的錯誤。

這一次,浦安修偶爾也會在之後出現在親朋好友的家中,看著他們幸福洋溢的笑臉很是感動,但一回到家中浦安修還是會感到落寞、孤獨。因為在這些次的交談中難免不會談論到彭總,浦安修卻不能避而不談。這件事也是浦安修晚年的一塊心結,自從與彭總離婚後就沒有解開過。

浦安修見到這些人,難免不會被貼上標籤,他們都無法理解自己當年的做法。實際上她也無法理解,因為聽聞這份長達八萬字的言論文字,找尋當年這件事的知情人之後。她知道無法為自己辯解任何事,丈夫在那樣絕境中祈求溫暖安慰,可這時候自己卻給了他致命一擊。沒有人可以忍受,浦安修也明白此事是自己的錯,她辜負了彭德懷的感情,最終兩人遺憾收場。

晚年的生活,浦安修不在強求為自己的身份做出辯解,不要求恢復彭總夫人的身份,甚至也拒絕了組織對她的照護,一個人默默的守護著彭總生前的文稿過日子。這一堅持也就是半輩子。

為了這些珍貴的文稿,她不惜冒著失明的風險都堅持了下來。此後的日子裡她帶著這些被自己精心整理的文稿走遍了與之生活的中國大地。可惜的是早已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相關焦點

  • 彭德懷之妻浦安修,丈夫落難卻主動提出離婚,晚年用行動表達懺悔
    在陳賡的撮合下,兩人便很快的陷入到愛河,於1938年10月10日舉行婚禮,當時浦安修20歲。在婚後,兩人也是聚少離多,對於這段歷史,浦安修曾回憶過「那時候,我們過著清教徒式的生活。我不願意在自己愛人的單位工作,想要外出歷練。
  • 浦安修晚年後悔離開彭老總:他不吃梨是對的,是我吃錯了分手梨!
    但是卻在新中國成立後,選擇分開。革命戰士浦安修浦安修是上海嘉定人,她的家庭很是富裕,衣食無憂。要是浦安修沒有參加革命,她應該會安穩地度過一生。但是那個時候的年輕人,在祖國的危難之際,總是有著頑強的愛國情懷,浦安修也不例外,她在學生的時候就參加了愛國學生運動。
  • 1974年彭老總病重,專案組找到浦安修:你是否去看看他?她搖搖頭!
    後當兵並慢慢成長起來,而且當時他已經將過不惑之年,二人之間相差20歲,並不是非常合適。 但是婚後的彭老總非常疼愛清秀、溫和、文靜的妻子,年齡的差異、教育的差異、生活習慣的差異以及個性的差異都被隆隆的抗日炮聲所掩蓋了。
  • 她嫁給彭德懷後沒有子女,在他遭受批鬥後離去,網友卻說表示理解
    不久,浦安修收到彭德懷寫給她的一封信,信上寫道:「我愛你的家鄉,願與你同歸……」以樸素的話語表現願與浦安修相伴終生的願望。 1938年10月10日,彭德懷與浦安修結為夫妻。從相識、戀愛到結婚,一共只有十來天的時間,是很新潮的「閃婚」。之後浦安修便隨彭德懷轉戰南北。
  • 抗美援朝中,浦安修去前線看望丈夫彭德懷,為何卻被當眾罵哭
    看著彭總一直孤身一人,身邊的老戰友、老部下們都很著急,比如和彭總關係向來很好的陳賡,就開始籌劃著怎麼給彭總當紅娘的事了。彭老總威名赫赫,戰功卓著,給他介紹的伴侶自然不能差,陳賡很快就注意到了當時在延安非常有名的浦氏三姐妹之一中的浦安修。
  • 彭老總夫人浦安修,晚年參加「追悼會」,為何彭家人的態度很冷淡
    彭老總夫人浦安修,晚年參加「追悼會」,為何彭家人的態度很冷淡?「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奔馳,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是主席一生中唯一以詩歌形式稱讚其愛將的一首詩。時在1935年紅軍長徵抵達陝北吳起鎮,彭老總率部擊潰追兵之際,後1947年轉戰陝北時,主席又重寫此詩贈給彭老總(彭老總自謙,將詩中最後一句改為「唯我英勇紅軍),這首詩刻畫了彭大將軍的英武。
  • 浦安修參加追悼會,為何彭家人卻很氣憤?晚年的她一直在懺悔
    而後彭總歷經的各種不公正待遇,浦安修都沒有參與,在1974年時期,彭總身體狀況非常糟糕,因為長期精神迫害再加上結腸癌的問題,在9月份的時候被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
  • 彭德懷文革婚姻悲劇:1962年浦安修不堪高壓與其離婚
    彭德懷與浦安修(資料圖)1963年以後,彭德懷在吳家花園的生活更加孤寂,園內工作人員和警衛班黨組織開會不再通知他,中央黨校不再讓他聽課,也不再有教員來輔導。偶爾校領導來過問一下,來的時候總是幾個人一起來,回去後要向中央寫出專門報告。
  • 專案組提醒浦安修:元帥病重,要不要去看看?她卻搖了搖頭
    1938年的10月10日,元帥同浦安修在延安結了婚;好景不長,1959年廬山會議後,元帥被罷免了國防部部長等重要職務,而面對元帥突起變故,也令浦安修每日被壓力壓迫著,每天都活在他人的目光中。彭元帥與浦安修押到會場上的元帥與浦安修,遭受批鬥,幾個人對浦安修拳打腳踢;心如刀割的元帥怒吼道:「是非有公斷,事久自然明,你們打我吧!我和她早就分手了,放開她!她沒有責任!」
  • 彭德懷|1生經歷3段悲情婚戀,曾拒絕外國金髮碧眼女記者愛的表白
    彭德懷很坦率,告訴安娜自己結過婚,這些年妻子一直下落不明,他曾經以為妻子已經去世,但前一段時間老家來的弟弟告訴他,妻子當時只是離家出走,興許還活著。他還說,當年他把妻子送回老家,曾答應有一天會接妻子到身邊,現在,妻子是死是活他都不知道,怎麼可以隨便再婚呢?安娜說:「彭,作為一個正常的男人,你不結婚就是為了這個承諾嗎?」彭德懷說:「是!」這讓安娜很是佩服。
  • 1952年,浦安修來到朝鮮戰場看望彭老總,為何卻被當眾罵哭?
    後來,彭老總參與領導了平江起義,兩人從此失去聯繫,直到國共第二次合作,劉坤模才在報紙上得知,自己的彭大哥已經當上了八路軍副總指揮。兩人相見,都分外激動。只可惜的是,劉坤模當年走投無路,不得已改嫁他人,並且還有了孩子。彭老總得知後很難過,但破鏡難重圓,他們後來都開始了各自的生活。彭老總一心抗日報國,可他已經快四十歲了,身邊沒有人照顧可不行。
  • 彭總侄子評銜,彭總看到後:高了,必須降低,誰讓他是彭德懷侄子
    1940年,彭總在前線抗日時,蔣介石在他的家鄉進行屠殺,彭總的兩個弟弟慘遭屠殺,後來新中國成立後,彭總便將兩個弟弟的一共七個孩子,接到了北京,供他們上學。我覺得院裡評的太不公平了,我15歲在延安參加了革命,上學前就是副連長,按照文件上要求,我是完全可以評上尉的,為什麼學院就給我評個中尉?」彭德懷沒說話,彭啟超繼續申訴:「那些和我一起參軍的人,他們都是上尉,日後我要是和他們在一起,我不是比別人矮半頭麼?伯伯,我們院長是您老部下,您能不能和他說說,讓他把我的軍銜往上提一提啊。」
  • 彭德懷的悲劇婚姻:表妹跳崖自殺,原配改嫁他人,浦安修主動離婚
    圖 | 彭德懷在戰場上其中有一位女記者,採訪了彭德懷後,對彭德懷青睞不已,得知彭德懷還是單身,就開始對彭德懷表達愛意。在這位女記者的敘述中,她說:彭德懷是一位有著厚嘴唇、大嘴巴、身材魁偉、性格開朗健談的人。美國著名女記者海倫·福斯特曾經這樣描述彭德懷:我覺得這位作為紅軍第一號戰將的湖南人,是所有共產黨員中最有趣、最動人的一個。
  • 這位司令員去世,彭老總好幾天沒說一句話
    賀炳炎回答:「我已經在最前線,前進一步就到敵人陣地了。」可是彭總不相信,發起了脾氣,結果兩人在電話裡吵起來,賀炳炎把話筒摔了,彭德懷也把話筒摔了。不過,一縱還是攻下了耙子山,與三縱一起攻下清澗,全殲守敵,俘敵中將師長廖昂。
  • 劉坤模:彭德懷原配夫人,失聯多年後被迫改嫁,成終身遺憾
    巧合的是,劉細妹的哥哥劉玉峰曾和彭德懷在一起做工,對於彭德懷的人品,他很了解,於是就勸說母親:「他一不喝酒,二不抽菸,更不嫖賭逍遙,在外掙的錢全寄給家裡。他人聰明能幹,將來一定有出息。彭家雖然窮,可他人窮志不窮啊。」
  • 1974年,專案組問浦安修「元帥病危,你是否去看?」她卻直搖頭
    1974年,當新年的鐘聲響起時,身患重病的彭元帥卻在醫院裡苦苦煎熬,因為病情不斷惡化,他時而昏迷,時而清醒,已經吃不下什麼了。元帥沒有子女後人,大部分時間都是侄女彭梅魁來照顧他。到了9月份,醫院已經下達了病危通知書。
  • 與彭總吵了一架,蘇聯中將言行粗魯,史達林:你別給彭德懷搗亂了
    我軍參戰後,雖然從鴨綠江打到三七線,給美軍造成很大的傷亡,但美軍主力尚未受到毀滅性的打擊,還沒有到大傷元氣的程度。所以,要正確分析判斷朝鮮戰場的形勢,正確估計敵我的力量,確定正確的作戰方針。輕敵速勝的看法,是不符合朝鮮戰場實際情況的。以此來指揮戰場作戰是十分有害的,會產生嚴重後果。"
  • 浦安修三姐妹傳奇的人生
    歷史長河,煙雨濛濛,展望未來,今朝終將成為歷史,我心不禁飛回到了過去 浦潔修、浦熙修、浦安修三個是親姐妹,她們是江蘇省嘉定縣(今屬上海市)人,她們共同畢業於北師大,有著各自不同的精彩人生,她們的傳奇故事令人感慨。
  • 彭德懷的苦澀婚姻:苦等髮妻十年,卻不料她已改嫁,孩子已經兩歲
    1922年三月,彭德懷娶了自己的第一位妻子,劉坤模,那一年,劉坤模12歲,她的哥哥劉玉峰曾是彭德懷當堤工的同事,他對彭德懷的人品很是稱讚,農曆三月初七是個良辰吉日,彭家請了四位鄉親,抬著花轎,將劉坤模迎娶回了家,新婚當夜,彭德懷問她:「細妹子,你嫌我老不?」
  • 十大元帥夫人都長什麼樣?各有各的魅力
    春節放假前,有位朋友在整理改革開放前的女性形象,跟我感慨:以前的女性雖然不像現在這樣耀眼,但都有一股不一樣的氣質,越看越有魅力。確實,相比現在大同小異的美女們,那個年代的女性堅毅而果敢,爽朗而大方,同時又不失傳統女性的嫵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