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安修這時正在昏暗的檯燈下寫著一本關於自己丈夫彭德懷的傳記,這本書也成了她懷念彭德懷唯一的物件。因為此時的彭元帥早已與她陰陽兩隔。
浦安修在這後半生都在不斷的整理彭德懷生前的作品,她也將這份執著的工作進行到底,為的就是能夠彌補這半生兩人充滿戲劇性的夫妻生活。
早在1959年,浦安修就不曾忘記這一段非常讓自己後半生悔恨的一個決定,那就是同彭德懷離婚!因為當時的彭德懷廬山會議之後面臨著黨的審判,而全家搬出了中南海。在這之後彭總還給主席發送了一封長達八萬字的言論,這一文書送達到這些手中時不僅沒有證明自己的清白,反倒成為了彭總的「把柄」。作為彭總最為親密的愛人,浦安修自然也就成為了當時工作單位裡最「著名」的人物,人人見而怒之。
時間一久,浦安修也顧不得這麼多,為了讓倆人都能夠在縫隙中喘口氣,她選擇了離婚這個方式來解決這一矛盾。當然,在當時這件事也非常的難辦,甚至還驚動了鄧小平,不過他們並沒有插手其中。
兩三年後彭總還是同意了這件事,這也讓彭總非常的被動。兩人雖然沒有鬧到法院,但也從此斷絕了幾十年的夫妻關係。
時間到了1978年,這時候在北京的浦安修見到了當時同自己一起步入婚姻的於諾木,經歷了四十多年,兩人再見也已是老人,于若木告訴浦安修,她的丈夫彭德懷不久之後會得到(浦安修)想看到的結果。這一消息讓常年鬱結的浦安修高興不已。她很久都沒有這麼高興了,這些年的歲月中,浦安修總是不能原諒自己當初的做法,她也一直都在彌補自己當年所犯下的錯誤。
這一次,浦安修偶爾也會在之後出現在親朋好友的家中,看著他們幸福洋溢的笑臉很是感動,但一回到家中浦安修還是會感到落寞、孤獨。因為在這些次的交談中難免不會談論到彭總,浦安修卻不能避而不談。這件事也是浦安修晚年的一塊心結,自從與彭總離婚後就沒有解開過。
浦安修見到這些人,難免不會被貼上標籤,他們都無法理解自己當年的做法。實際上她也無法理解,因為聽聞這份長達八萬字的言論文字,找尋當年這件事的知情人之後。她知道無法為自己辯解任何事,丈夫在那樣絕境中祈求溫暖安慰,可這時候自己卻給了他致命一擊。沒有人可以忍受,浦安修也明白此事是自己的錯,她辜負了彭德懷的感情,最終兩人遺憾收場。
晚年的生活,浦安修不在強求為自己的身份做出辯解,不要求恢復彭總夫人的身份,甚至也拒絕了組織對她的照護,一個人默默的守護著彭總生前的文稿過日子。這一堅持也就是半輩子。
為了這些珍貴的文稿,她不惜冒著失明的風險都堅持了下來。此後的日子裡她帶著這些被自己精心整理的文稿走遍了與之生活的中國大地。可惜的是早已時過境遷,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