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娘陳賡
抗戰爆發一年後,也就是1938年,彭德懷正式進入了不惑之年。可是,已經年過40了,彭總身邊卻沒有一個兒女,而且連個貼心的伴侶都沒有。這其中自然有他的原因:他是八路軍的副總司令,是軍委分會的常委,每天各種大事小事都要他來處理,他哪裡有時間來考慮自己的個人問題呢?
看著彭總一直孤身一人,身邊的老戰友、老部下們都很著急,比如和彭總關係向來很好的陳賡,就開始籌劃著怎麼給彭總當紅娘的事了。
彭老總威名赫赫,戰功卓著,給他介紹的伴侶自然不能差,陳賡很快就注意到了當時在延安非常有名的浦氏三姐妹之一中的浦安修。
浦安修是上海嘉定人,父親浦定梧是個頗為有名的知識分子,他有三女一子,大女兒浦潔修、二女兒浦熙修,三女兒浦安修,姊妹三人無論相貌和才情都非常出眾,人稱「浦氏三姐妹」。浦安修青年時代在北平師範大學讀書,參加過129運動和婦女救國會,是一位很有名的進步女青年。
但是,怎麼才能讓彭總同意見浦安修一面呢?直接說當然不行,陳賡巧妙地安排了一場排球比賽,並鼓動彭總親自到球場去看。浦安修當時帶著眼鏡,個子細高,很快就引起了彭總的注意。
陳賡在賽後向他介紹說浦安修是北師大的進步學生,上學的時候就入了黨,後來到了延安,在陝北公學裡教書,人品學問都好……就這樣,彭總和浦安修開始有了接觸。
革命愛情
革命年代的愛情總是特別簡單,這一年10月,浦安修就和彭德懷結了婚。他們的婚禮非常簡單,在一孔窯洞裡擺了幾把凳子,一張桌子,一張床,用延安的土布做了兩床被子,邀請老戰友、老部下們來見證了一下,一場簡單的婚禮就完成了。
結婚後不久,由於工作的需要,彭總就帶著八路軍總部進入了太行山,浦安修雖然一同隨往了,但是她不願在自己愛人領導的單位裡沾光,所以要求自己能夠出去接受鍛鍊和獨立工作,對於這一點,彭總不僅支持,而且非常讚賞。
浦安修常常抽出禮拜六的時間回去看看,當時彭總完全過著一種「清教徒式」的生活,他和最普通的士兵一樣,吃最簡單最粗糙的食物,有時候甚至都不吃鹽,而他卻要應對那麼繁忙的工作,大家都擔心他的身體受不了,但彭總根本不聽這些勸告。
浦安修後來回憶說,那年冬天一個下雪的晚上,彭總和她聊起了自己過往的成長經歷和革命生涯,說到激動處時,彭總說: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彭德懷是個什麼樣的人,不會忘了我為窮人打天下的使命。我也絕不搞任何特殊化……
浦安修這才了解到了自己的丈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深沉的愛
從抗戰打到解放,這十多年裡,彭總和浦安修聚少離多,一直沒有好好享受一下安定的生活,好不容易新中國成立了,彭總剛在西安安了家,但沒過多久他就奉命率兵入朝作戰去了。
戰場上的日子很苦,敵人非常強勁,戰事也常常陷入焦灼,彭總因此很少有時間能給自己的妻子寫信。1952年,組織特地讓浦安修參加了赴朝慰問團,好讓她去看丈夫一面。
兩人久別重逢,浦安修本以為丈夫會非常高興,但是沒想到彭總卻當眾把她罵了一頓,彭總說:誰叫你來的?司令員的老婆是來了,但那一百萬的志願軍們,他們的老婆怎麼辦?
自己不遠萬裡來慰問,卻被這樣罵了一頓,浦安修的心裡自然非常委屈,忍不住流了眼淚。晚年的浦安修回憶起此事時說道:
「但我不怪他。我為有這樣的好丈夫而自豪!我深深地知道這是為了什麼!這就是我們之間的愛情。在他對祖國和人民無限深沉的愛中,我領受了其中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