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安修三姐妹的傳奇人生

2020-12-15 渡月君

說起浦安修,相信很多人會不自覺想到彭老總。毫無疑問,浦安修給人最深的印象便是她與彭老總的那段婚姻。然而,如果真正了解過她的生平,那麼你就會發現她身上的事跡其實遠不止這麼一點。光她家族那三姐妹的傳奇人生,便值得說上一說了。

01

1918年,浦安修出生於江蘇省嘉定縣南門永康橋一個小吏家庭。家中除了她,還有兩個姐姐。大姐潔修,1907年生人,長她11歲;二姐浦熙修,1910年生人,長她8歲。

三姐妹的父親叫浦友梧,為了生計,他曾獨自一人來到北平謀生。後在北洋政府交通部找了一個會計科員的差事,相對於那個時代的其他家庭,倒也算得上不錯了。三姐妹的母親叫黃庵岫,是一位只會操持家務的傳統女性,沒念過什麼書,但卻給予了這個家庭莫大的精神支撐。

1917年,大姐浦潔修和二姐浦熙修跟著母親來到北平與父親生活。當時的北平各方勢力混雜,生活成本較高。再加上幾個孩子都要上學,開支逐漸緊張起來。為了多賺點錢維持生計,浦友梧決定與友人在唐山合夥開礦。然而,因為沒有經商的頭腦,他的這個計劃沒過多久便宣告失敗了。為此,浦友梧欠下了不少的債務,為了還債,他只能將家鄉的地產抵押出去,真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啊。

02

正是在這樣一種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大姐浦潔修和二姐浦熙修開始了她們的求學生涯。北平雖然生活壓力比較大,但教學水平也相應的高於國內的其他地區。而這,自然也為兩姐妹提供了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舞臺。

二人學習的第一站,是在北平女子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畢業後又相繼在北平女子師範大學的附屬中學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學業,直至考入北平師範大學。至於1918年出生的浦安修,她的求學軌跡也同兩位姐姐一樣,最後同樣考入了北平師範大學。但是,三人在大學畢業後的發展,卻全然不同。

03

大姐浦潔修自1931年從北平師範大學畢業後,曾先後進入北平師範大學女附中、商業中學及志成中學教書。後來更是遠赴德國留學,專門從事化學方面的研究工作,1937年回國後,開始擔任北平私立中國學院化學系的教授。

抗戰爆發後,浦潔修曾在重慶市任大同製革廠、益民織造廠的廠長,期間積極參與中國實業的建設。到了1949年以後,她的這一經歷也使她在民族企業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2000年1月13日逝世於北京,時年92歲,是三姐妹中最長壽的一位。

二姐浦熙修在1933年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同大姐浦潔修一樣也是教書,在北平的志成中學。到了1936年,她結束了這份工作,轉而加入了南京的《新民報》,成了一名記者。期間,她曾對多位著名人物進行了訪談,很快便聲名鵲起,素有後方新聞界的「四大名旦」之一的美稱。新中國成立後,她曾三次遠赴朝鮮進行前線採訪,後死於1970年4月,時年60歲。

至於年齡最小的浦安修,她在大學畢業後則開始積極參與抗日救亡運動,由此走出了一條與兩個姐姐完全不同的道路。期間,她曾被組織派往山西抗日前線,為保護後方的根據地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後去到延安學習,經人介紹認識了彭老總,不久後相戀結婚。

新中國成立後,她被分配到了西北局國營企業、紡織工業部技術司以及輕工業部勞動工資司統籌工作,後來又調到了北京師範大學搞教育。1962年,她與彭老總的婚姻發生裂痕,二人經友好協商後,解除了夫妻關係。1991年5月2日,浦安修在北京去世,時年73歲。

相關焦點

  • 浦安修三姐妹傳奇的人生
    歷史長河,煙雨濛濛,展望未來,今朝終將成為歷史,我心不禁飛回到了過去 浦潔修、浦熙修、浦安修三個是親姐妹,她們是江蘇省嘉定縣(今屬上海市)人,她們共同畢業於北師大,有著各自不同的精彩人生,她們的傳奇故事令人感慨。
  • 彭老總夫人浦安修,晚年參加「追悼會」,為何彭家人的態度很冷淡
    延安連理浦安修是彭老總1938年,年滿40歲時結婚的第三位妻子,在認識浦安修之前,彭老總曾有過兩次不幸的婚姻。彭老總的第一位妻子名叫周瑞蓮,是他的表妹。1916年春天,彭老總18歲時,為擺脫貧困,外出當兵。但是,周瑞蓮因家境貧寒,被惡霸地主拉去抵債,周瑞蓮誓死不從,喊著「真伢子」的名字跳崖自盡。彭老總在軍中得此噩耗,痛苦了好大一陣。
  • 抗美援朝中,浦安修去前線看望丈夫彭德懷,為何卻被當眾罵哭
    彭老總威名赫赫,戰功卓著,給他介紹的伴侶自然不能差,陳賡很快就注意到了當時在延安非常有名的浦氏三姐妹之一中的浦安修。浦安修是上海嘉定人,父親浦定梧是個頗為有名的知識分子,他有三女一子,大女兒浦潔修、二女兒浦熙修,三女兒浦安修,姊妹三人無論相貌和才情都非常出眾,人稱「浦氏三姐妹」。
  • 浦安修參加追悼會,為何彭家人卻很氣憤?晚年的她一直在懺悔
    而彭總的這樣的英雄自然吸引無數女孩子的目光,直到遇到了一個20歲的大學生浦安修,才有了結果。 當時的浦安修被大家稱為延安十大美女之一,因仰慕元帥,於是熱切追求元帥,在經過組織批准後,兩人結婚了。因為年齡相差20歲,元帥這個鐵血漢子對待浦安修十分寵愛,可以說是鐵漢柔情活生生的最好的代表!
  • 彭德懷之妻浦安修,丈夫落難卻主動提出離婚,晚年用行動表達懺悔
    陳賡一聽,覺得有戲,便介紹道:「那個戴眼鏡女孩是浦安修,是大學生,如今在陝北公學教書,相貌、學識都非常出色!」在陳賡的撮合下,兩人便很快的陷入到愛河,於1938年10月10日舉行婚禮,當時浦安修20歲。
  • 1952年,浦安修來到朝鮮戰場看望彭老總,為何卻被當眾罵哭?
    在陳賡的撮合下,彭老總遇到了第二任妻子浦安修。浦安修是「浦氏三姐妹」中的小妹,她來自於大城市,文化水平高,舉止優雅大方。與彭老總相處一段時間後,浦安修也對這位身經百戰,正直無私的大英雄有了好感,他們於1938年結為夫妻。因為是戰爭年代,婚後並沒有多少甜蜜的生活,彭老總很快奔赴前線打仗,浦安修也開始自己的工作。
  • 1974年,專案組問浦安修「元帥病危,你是否去看?」她卻直搖頭
    顯而易見,當時大家都知道還有一個人沒來,她就是元帥的「前妻」浦安修。只不過彭梅魁卻搖了搖頭,並沒有提起她。 到了最後,專案組還是去了北京師大找浦安修,並且當面詢問她「元帥病危,你是否去看他?由你自己決定。」浦安修聽完後很猶豫,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她像個驚弓之鳥。考慮再三,浦安修還是搖了搖頭,決定不去了。但她自己沒意識到,這個決定會鑄成終生的悔恨。
  • 彭德懷的悲劇婚姻:表妹跳崖自殺,原配改嫁他人,浦安修主動離婚
    遇到浦安修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作為高級將領的彭德懷已經40歲,仍然沒有結婚。在八路軍隊伍中,彭德懷是赫赫有名的光棍漢。圖 | 百團大戰中的彭德懷時任三八六旅旅長陳賡自告奮勇,要做這個媒人,他擔心,如果現在還不結婚,那以後一直打仗,還不成一輩子不結婚了。
  • 專案組提醒浦安修:元帥病重,要不要去看看?她卻搖了搖頭
    1938年的10月10日,元帥同浦安修在延安結了婚;好景不長,1959年廬山會議後,元帥被罷免了國防部部長等重要職務,而面對元帥突起變故,也令浦安修每日被壓力壓迫著,每天都活在他人的目光中。被壓力與絕望等負面情緒籠罩的浦安修,提出了離婚;離別前元帥萬分思念浦安修,便寫了一封信託侄女給送去。侄女彭梅魁都不禁感嘆道:「伯伯,您對她可真是有情有義!」看過信的浦安修卻是婉拒了元帥的要求,而是主動說道:「不用他過來,我明天回去看他的。」浦安修走後,元帥特意囑咐秘書說道:「從我的存款中取出一筆錢,留給她。」
  • 浦安修晚年後悔離開彭老總:他不吃梨是對的,是我吃錯了分手梨!
    浦安修,彭老總的第二任妻子,他們之間的愛情在革命中開始,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攜手相伴幾十年。但是卻在新中國成立後,選擇分開。革命戰士浦安修浦安修是上海嘉定人,她的家庭很是富裕,衣食無憂。要是浦安修沒有參加革命,她應該會安穩地度過一生。
  • 彭德懷逝世後,浦安修晚年生活:不以彭總夫人自居、單身到老
    浦安修這時正在昏暗的檯燈下寫著一本關於自己丈夫彭德懷的傳記,這本書也成了她懷念彭德懷唯一的物件。因為此時的彭元帥早已與她陰陽兩隔。 浦安修在這後半生都在不斷的整理彭德懷生前的作品,她也將這份執著的工作進行到底,為的就是能夠彌補這半生兩人充滿戲劇性的夫妻生活。
  • 一起看下淺井三姐妹的傳奇人生
    可惜的是,大多數的女性事跡早已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中,但是,仍有極少數人因為自身不可磨滅的光輝和在那一段歷史中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讓後世的人們得以知曉她們傳奇的人生。在她們中,出身高貴卻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淺井三姐妹則因各自一段傳奇的人生而顯得尤為突出。
  • 1974年彭老總病重,專案組找到浦安修:你是否去看看他?她搖搖頭!
    浦安修,1918年7月出生於北京,是上海嘉定人。她是是北師大歷史系的學生,作為一位進步學生,青年時代就參加了「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期間一直奔赴前線,1938年4月到延安任陝北公學黨總支婦女幹事和中共中央組織部訓練班秘書。1938年11月再次趕往前線,並於1943年秋回延安任中央婦女委員會研究員。
  • 甄嬛傳:怪不得安陵容會背叛三姐妹,你看看眉莊對甄嬛說了啥
    甄嬛傳:怪不得安陵容會背叛三姐妹,你看看眉莊對甄嬛說了啥在甄嬛傳中,甄嬛一開始其實並不想侍寢,也不想爭寵,她只希望自己能夠平安地在這後宮之中生存下來,可惜事與願違,在這宮裡有太多的意料之外和身不由己,所幸,她的侍寢是前者
  • 宋慶齡三姐妹的父親,年輕時結交了兩位貴人,改變了一生命運
    宋氏三姐妹註定要在中國近代史的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姐妹三人都是獨立且出眾的女性,儘管她們的丈夫都是大人物,卻也難以遮蓋她們的風採,當後人提起這姐妹三人時,都會把她們當成獨立個體來看,而不是某某人的附屬,這就是宋氏三姐妹的厲害之處。
  • 演員「大烏鴉」|浦那印象
    在排了近三個小時隊後,凌晨4點多,我們登上了浦那多元大學的迎新商務車上。長虹精力異常旺盛,一路和我聊天的興趣很濃,我卻困不可抑的睡著了。中間偶爾醒來,看到前面印度司機小哥,邊開車邊從旁邊座位翻出了一副耳機戴上。
  • 武式太極拳在上海重要的傳承者——浦公達
    浦公達先生(1905—1997),江蘇蘇州人,出生於武術世家。浦公達幼年即隨祖父習練拳械,武術根基很紮實。20世紀60年代,浦公達師從郝少如學習武式太極拳。郝少如(字夢修)是武式太極拳名家郝為貞之孫,出生於太極世家,自幼學拳,對武式太極拳的精要心領神會、遷移默化。1928年,郝少如隨父郝月如到南京、上海等地授拳。1930年郝少如獨闖上海灘,在高手林立的上海武術界站穩腳跟,並且桃李滿園。1933年,郝少如在私立上海中學教拳。1937年,郝少如在上海創建「郝派太極拳社」。20世紀60年代,他應聘於上海市體育宮教拳。
  • 《魔獸世界》三姐妹漫畫作者訪談
    WoW Chakra採訪了《三姐妹》的三位作者。這裡稍微翻譯一下採訪內容。註:WoW Chakra是個西班牙文網站,但採訪用的是英語。註:這訪談假定你只看了預覽,還沒看完整篇漫畫。克裡斯·戈登:劇本安德魯·羅賓遜:劇本史蒂夫·達努澤:情節在策劃《爭霸艾澤拉斯》的鋪墊漫畫的時候,你們為何要選擇風行者姐妹作為這三部漫畫之一呢?克裡斯·戈登:在我們決定這件事的時候,史蒂夫已經為我們設計了一個故事基調。史蒂夫·達努澤:沒錯,風行者家族是魔獸宇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