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日本的戰國時代群雄紛爭,人才輩出,為後世的動漫和遊戲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取材靈感。在這樣的亂世中,除了耳熟能詳的戰國武將,還有著在風雲人物背後深藏功與名默默輔佐他們的女性無名英雄們。可惜的是,大多數的女性事跡早已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中,但是,仍有極少數人因為自身不可磨滅的光輝和在那一段歷史中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讓後世的人們得以知曉她們傳奇的人生。
在她們中,出身高貴卻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淺井三姐妹則因各自一段傳奇的人生而顯得尤為突出。
那麼,是什麼讓淺井三姐妹能在風雲變幻的亂世中活出了波瀾壯闊的一生呢?除了時代和環境的客觀因素,主觀方面的因素諸如原生家庭的影響和自身的人格特徵又在其中起了什麼樣的作用呢?為了更好地理解她們的想法,本文會結合三人的人生軌跡深入解析三人性格對各自人生的影響。
一、原生家庭對三姐妹的人格塑造產生的影響
淺井三姐妹的母親是日本戰國時期的第一美女織田市,也就是赫赫有名差點一統天下的織田信長一母同胞的妹妹。淺井三姐妹的父親叫做淺井長政,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他和織田市的婚姻是織田信長為妹妹安排的政治婚姻。據說,織田市不僅擁有過人的美貌更是聰慧過人,非常得哥哥織田信長的信任與看重。
織田市和淺井長政的結合雖然是政治聯姻,一開始就帶著極強的目的性和複雜性,但是兩人婚後的感情卻非常好,可以說是琴瑟和鳴,夫唱婦隨。三姐妹就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出生,並且一天天地長大。但是造化弄人,不久後,三姐妹的舅舅織田信長和父親淺井長政政治立場發生改變,雙方成為了敵對的關係。
雙方的較量最終以織田信長的勝利,淺井長政戰敗自殺收場。患難才能見真情,淺井長政戰敗前拒絕了織田市要和自己一起殉城的懇求,反而要求她帶著三姐妹回到織田家,並希望她能夠照顧好自己和三個女兒,從此安度餘生。
長政的願望是美好的,但是現實卻是殘酷的。織田市母女4人回到織田家後,確實被織田家照顧的很好,度過了平靜的10年。但是在公元1582年時,發生了震驚全國的本能寺之變,織田家的靈魂人物織田信長在離一統日本一步之遙的時候被部下一把火送上了西天。
此後,織田市被本能寺之變後成為實權人物的豐臣秀吉的牽線下改嫁給了當時織田陣營的另一位實權人物柴田勝家,在短短的一年后豐臣秀吉與柴田勝家反目,柴田勝家敗北,織田市為保護自己的三個女兒,與柴田勝家一同自殺殉城,臨死前將淺井三姐妹託付給豐臣秀吉照顧。
淺井姐妹在親生父親戰敗殉城時,最大的淺井茶茶只有6歲,但是過早的面對戰爭的殘酷,很可能讓茶茶比妹妹們更早熟也更明白勝者為王的道理。
與此同時,想必母親織田市在織田家和三姐妹度過的十年,仍會時時緬懷淺井長政。三姐妹日久天長肯定都能夠理解父親給予自己的無條件的愛,再加上後來母親織田市為保護她們而做出的同樣慘烈的抉擇,更是讓三姐妹在遭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打擊的同時,獲得了今後面對一切困難的底氣,也讓三姐妹彼此理解,彼此珍惜。
父母無條件的愛是孩子面對人生最大的底氣,而在遭受非常人打擊後挺過來的三姐妹,為了不辜負父母給予的最深沉的愛,無一例外變得性格堅韌,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二、不同的人格特徵會如何影響人生走向?
淺井茶茶的反轉人生任性、傲慢、虛榮、自私:這幾個怎麼看也和稱讚掛不上鉤的詞語,是後世人給淺井茶茶的評價,但縱觀她的一生,仿佛又跟這些都不沾邊。她一生的行為和關鍵時刻的選擇,都與她的經歷,她的性格以及這些因素造就的價值觀完全吻合。淺井茶茶的一生可謂是大起大落,在失去父母庇護後的三姐妹中,茶茶是長姐,想必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父親和母親也言傳身教過何為長姐的責任。茶茶很好的承擔了這樣的責任,據說,在豐臣秀吉透露出想要將茶茶納為側室的想法時,茶茶很堅決的對他說:「我要看到兩個妹妹都有了好的歸宿,才能夠安心的嫁給你。」大事如此,小事上自然更是處處照顧身邊親近的人。這樣的茶茶實際上反映出的是一種保護型的人格,保護型人格願意保護自己和身邊親近的人,同時也具有很強的保護能力。淺井三姐妹很大程度上應該都繼承了織田市的美貌和聰慧,在保全自己和家人方面,茶茶和母親如出一轍。在保護人格的思維模式下,儘管她在掌控自己的命運方面並沒有什麼主動權,茶茶仍然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自己和妹妹們爭取到了最大的權益。在後世的各種小說和影視劇中,豐臣秀吉納茶茶為側室的動機都被演繹為他年少時傾慕織田市但愛而不得,而此后豐臣秀吉在命運的安排下成為了淺井三姐妹名義上的養父,日日面對著肖似其母的茶茶,為了彌補心中的遺憾才納了茶茶為側室。
另一種說法則是,茶茶作為織田信長的外甥女,身份本身就是很好的政治籌碼,豐臣秀吉出於穩固其織田信長後繼人正統性的考慮,納茶茶為側室也是必然的選擇。但其實,早在織田信長納茶茶為側室之前,他已經有了一位側室,正是織田信長的親生女兒,這樣的身份作為政治籌碼比起茶茶外甥女的身份來說自然分量更重也更順理成章。那麼,也許豐臣秀吉想納茶茶當側室的心思不僅僅是出於政治考量。另一方面,對於茶茶來說,豐臣秀吉當時已是實際上的天下人也就是全國的統治者,自己雖然頂著織田家公主的名號,但實質上也沒有任何人願意真心庇護自己和兩個妹妹。成為豐臣秀吉的側室,雖然也並不見得就能保證自己一生順遂,但至少能夠衣食無憂,並且短期內也不會擔心再次經歷家毀人亡的慘劇。既然豐臣秀吉是誠心想納自己為側室,茶茶一時也找不到對自己和妹妹們更有利的選擇,那何不抓住機會給自己和妹妹們一個有力的保障呢?種種考量疊加,茶茶正式成為了豐臣秀吉的妻妾之一。此後,就是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一段歷史,豐臣秀吉雖然妻妾眾多,但是多年來一直無所出,而茶茶則先後為高齡的豐臣秀吉生育了兩個兒子,一躍成為豐臣秀吉妻妾中除正室外的第一人。
茶茶的第一個兒子不幸夭折,第二個兒子就是豐臣秀吉臨終前指定的繼承人豐臣秀賴。豐臣秀賴被臨終前的豐臣秀吉託付給包括德川家康在內的五位家臣,茶茶作為生母從旁輔佐秀賴,至此成為了天下的實際掌權者。
從這裡開始的歷史走向,卻是完全的出乎了茶茶的意料,也是茶茶被後世人詬病最多的地方。德川家康作為五位託孤大臣之一,野心越來越膨脹,逐漸不滿足於只成為一介家臣,他開始處心積慮,準備奪取天下。而茶茶,一開始未能及時察覺德川家康的野心,在德川家康的野心浮出水面後,又一次一次地被德川家康的政治把戲耍的團團轉,難怪後人覺得茶茶不能夠審時度勢。但客觀地來講,這些都並不能反映出茶茶是否傲慢或是任性,也並不像後世人誇大的那樣,她是豐臣家族覆滅的罪魁禍首,只能說作為政治和軍事較量的對手,德川家康的段位實在比茶茶高出太多了。最終,在1615年,德川陣營和豐臣陣營展開了最後的勝負之戰,據說茶茶於大阪城陷落之前曾吩咐城內的侍女們各自逃命求生,後來倖存下來的侍女們為感謝茶茶還為她建了牌位,定時參拜。
大阪城陷落,敗局已定後,茶茶與子豐臣秀賴、親信大藏卿局、大野治長等人自殺。對於幼年親眼見證了親生父母和養父戰敗自盡,又經歷了自己和妹妹們作為倖存者寄人籬下的事情後,也許茶茶覺得這才是保護自己和親近的人們最好的辦法。淺井初的奔波人生淺井初在淺井三姐妹中排行第二,可以說她是淺井三姐妹中相對較平庸的一個,她的人生也相對順遂。上文說過,淺井茶茶希望妹妹們都出嫁後再答應豐臣秀吉的納妾請求,可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排行第二的淺井初在秀吉的安排下嫁給了京極高次為正室。
京極高次的母親是淺井長政的姐姐,也就是說高次與阿初是表兄妹關係。京極高次的妹妹是豐臣秀吉非常寵愛的一位側室,京極高次也因為妹妹的關係從一介無名的武士成為近江國二千五百石領地的領主。在秀吉平定了九州後,高次躍升為一萬石的大名,兩三年後,茶茶正式成為秀吉的側室,高次從一萬石大名升至二萬八千石大名,最後又成為六萬石領主。可以說,初出嫁前一直在茶茶的保護圈中,出嫁後茶茶地位的改變也直接惠及了她。遺憾的是,沒有誰能夠擁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初和高次兩人夫妻和睦,但是初始終沒能為高次生育繼承人。1602年,初的妹妹淺井江產下第四個女兒,初請求妹妹讓她收養這個孩子,後來這個孩子與高次側室生的京極家繼承人成婚。高次在豐臣家和德川家的爭鬥趨於白熱化後,先是站在豐臣家的陣營,後來又倒戈向德川陣營。而初也在姐姐茶茶的豐臣方與妹妹淺井江的德川方之間奔走,在德川家康第一次進攻豐臣家的大本營大阪城時,初曾經代表豐臣軍和德川軍講和,並成功使得兩方暫時休戰。對於初來說,無論是姐姐茶茶還是妹妹阿江,婚前她們是共同挺過父母悲劇的至親姐妹,婚後更是在她每個人生的重要階段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幫助。儘管造化弄人,姐姐茶茶和妹妹阿江最終站在了兩個對立面上,初仍然在內心深處希望姐妹三人能夠和平共處,她也積極地多方奔走,希望能夠尋找到這樣的道路。據說直到大坂城即將淪陷的前一刻,她仍留在城內拼命說服大姐澱殿,後來德川家的武士把她背在背上才得以逃到城外。作為三姐妹中的老二,淺井初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和平型人格,她既能夠站在姐姐茶茶的立場上關注她的需求,也能夠站在妹妹阿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最終促成了豐臣方和德川方的和談。淺井江的坎坷人生最後是淺井家的小妹淺井江,與兩位姐姐不同,阿江一生共結過三次婚。三次婚姻也同樣都是豐臣秀吉安排的,第一次是嫁給阿江的表兄佐治一成,但佐治一成後來因為政治立場與豐臣秀吉向左,觸怒了豐臣秀吉,豐臣秀吉遂強行讓阿江和佐治一成離婚。
之後,阿江被安排給了秀吉的養子豐臣秀勝,但是沒多久豐臣秀勝在海外徵戰時病逝,只給阿江留下了一個女兒豐臣完子。沒過幾年後,豐臣秀吉為了籠絡德川家康,又安排阿江嫁給了德川家康的兒子德川秀忠。出嫁前,茶茶擔心阿江帶著豐臣完子會被夫家嫌棄,也是為了豐臣完子更好的成長,主動提議將完子養在自己身邊,承擔起撫養教導她的責任,阿江自然是接受了長姐的好意。
與小自己6歲的德川秀忠結婚後,兩人之間生有二子五女,其中一名女兒被德川家康做主嫁給茶茶的兒子豐臣秀賴,秀賴自殺後被接回改嫁。據說德川秀忠對阿江言聽計從,百依百順。阿江的長男德川家光從小是乳母帶大的,與阿江並不親近,阿江也因此在生育第二個兒子後拒絕交給乳母撫養,堅持自己撫養,後期更是希望次子能夠越過長子成為將軍繼承人。
然而天不遂人願,在德川家康的幹預下阿江的願望沒有實現。此後,阿江更是因為幾個子女中,次女早逝,長女與三女婚姻不幸而倍感苦惱,鬱鬱而終。阿江是三姐妹中最小的一個,同時也是婚姻最為坎坷的一個,但是阿江並沒有自怨自艾,相反,在每一次婚姻中,阿江都努力的對待生活,儘量將上天交給她的牌變成一手好牌。只是,阿江晚年的苦惱也許反映出她自我型人格的特徵,她無法看到眼前擁有的東西的優點,而不斷受到遙不可及的想法的吸引,也只能看到那些事物的優點。結語:對於淺井三姐妹來說,原生家庭的遭遇和她們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事情塑造了她們不同的人格特徵,不同的人格特徵進而驅使她們做出了一個個影響自己命運走向的決定,成就了她們各自傳奇的一生。對於我們現代的普通人來說,我們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原生家庭,不同的經歷,以及在這過程中形成的不同的人格特徵。但是我們應該意識到,人格特徵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時也沒有哪一種人格是好的,哪一種是不好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自己後天的努力使得自己的人格發展的更為健康,從而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