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都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的,每個人對作品的觀點都不盡相同。但是,好的作品卻隨時能提煉內涵、觸及魂靈,能引起讀者或觀眾普遍的、強烈的共鳴,這就是好作品的魅力。藝術本身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是對現實世界原型的反映和客觀社會的縮影體現,如孫儷和羅晉主演的爆火劇《安家》。
《安家》劇情簡單:房中介房似錦、徐文昌等幫助客戶買賣房屋或租房,時常被迫裹挾著捲入客戶的多樣人生,見證或捋順他們生活中的歌舞昇平與一地雞毛,灼見人性善惡與生存難易,極為勞心又樂在其中。經過歲月磕碰徐房二人逐漸相愛,幫助別人安家的男女主角終於找到歸屬,安了自己的家,點明該劇主旨。
不得不說,《安家》的爆火可謂名符其實、實至名歸。劇中貼近生活的精湛演繹,對現實人性的深刻剖析等,直抵人心、發人深省,讓人嘆為觀止。尤其對女主房似錦原生家庭的控訴和揭示,令人感悟極深、嗟嘆不已,輕易的就被觸及到原生家庭這根敏感而脆弱的神經。讓人似曾相識,仿佛看到些許自己的影子。
一、從心理學角度,解析原生家庭及其影響下個體產生的防禦機制
心理學家榮格說過,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都在努力整合他自童年起就形成的人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也強調童年對人一生的影響。鈺姐深以為然。推此及彼,原生家庭常被歸為人們成長路上的原罪,即現實中不盡人意或不幸都可以追溯或歸因於童年的陰影或原生家庭的荼毒。如《安家》中房似錦的遭遇。
眾所周知,每個家庭都有原生和新生之分,原生和新生是一組相對概念。原生家庭是父母的家庭,是自己出生和成長的環境,自己和兄弟姐妹並沒有組成新的家庭;而「新生家庭」是自己的家庭,是夫妻雙方通過婚姻關係維繫並共同組建的家庭,不包括雙方父母。因此,原生和新生的區別是屬主不同。
但是,我們也要防止過度解讀或歸咎原生家庭對人生的影響。如今原生家庭概念的催生和認知已普遍化,一旦偏激或絕對化地固守原生家庭決定論,那麼人際關係的衝突或成功抱負的成敗,都將被賦予不可逆或不可更改的個體烙印,而惘然不知如何和解與修復,那就真成原生家庭原罪下的犧牲品了。
心理學認為,人在原生家庭的焦慮影響下,會生發出一系列心理策略和對應方式來保護自身,這就是防禦機制。負向的防禦機制會讓人扭曲,而正向的防禦機制會讓人升華。升華是將個體不被社會所接受的衝動轉化為社會讚許的行為,《安家》女主角房似錦無疑如此。
房似錦並沒有因為糟糕的原生家庭的荼毒而自暴自棄、壓抑扭曲或投射他人,而是選擇了健康的心理防禦機制,選擇衝破牢籠、自我升華和自我崛起,這是女性面世最強有力的武器和魅力,讓人讚嘆不已。因此,原生家庭的影響既有正向也有負向,就看個體如何去區分和把控了。
二、房似錦強悍外表下的「人格面具」,實為掩飾內心的自卑脆弱與柔軟善良
中介精英房似錦一出場就非常驚豔,奪人眼球:一頭幹練的短髮,一副冷漠的表情,身著一套暗黑系職業裝束,肩挎一款足夠容納客人物品的職業包,包掛一柄黑色長傘。這種始終如一的職業裝束或「行頭」構成了她對外職場的「面具」,讓人產生冷峻凌厲與強悍霸氣之感。
「面具」本就是個體按社會習俗和職業要求,在社會情境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公開人格,這就是「人格面具」。通常我們會按不同的社會情境,匹配或佩戴不同的面具,這是社會情境決定的,而面具背後才是我們真實的人格。房似錦深諳此道,她要隱藏真實的自己。
這我想起語文課本裡俄國作家契訶夫短篇《裝在套子裡的人》裡的主人公「別裡科夫」:為解除對現實的恐慌、免受外界影響而給自己包上一層外殼,製造一個所謂安全的「套子」,穿著套鞋,帶著雨傘,戴著黑眼鏡,耳朵塞上棉花,臉和所有東西全部都裝在套子裡。
他的「套子」與房的「面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該劇著力渲染房似錦的強悍外在,包括她最初要求門店員工也著職業裝等,其實是為後來她在原生家庭啃噬下的柔軟善良的內心作強烈鋪墊,她端出的霸氣的「面具」實為掩蓋內心的無比自卑、脆弱與柔軟,包括對徐文昌的感情,她自卑得不敢逾越和奢望。都說,一個人越在乎什麼,就越掩飾什麼,越缺什麼,房似錦無疑於此。
三、解讀房似錦「吸血鬼」似的原生家庭,「沒傘」的孩子必須學會努力奔跑
《安家》用倒敘的手法描寫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從她的光鮮職場開始,再抽絲剝繭到她面具背後的辛酸與崛起,我們來看看她的這份不易。
街道辦舉行「十公裡健康跑」,她一柔弱女子輕易就能奪冠,甩徐文昌等眾男子幾條街,但有誰知道這冠軍背後的酸楚。人家跑的是「情懷」,她跑的是「生存」。從小動不動就被母親毒打,後來不等母親抄傢伙就跑,一口氣能跑幾十裡、全家都追不上。這十公裡對她來說就是「小兒科」。如此練就的長跑技能觸及大家的淚點,讓我們看到了她頑強的倔強。她不是任人宰割、逆來順受的人。
都說:沒傘的孩子,註定要學會努力奔跑。房似錦沒有家庭保護傘,只有學會讓自己在人生路上努力奔跑了。她是房家四丫頭,母親見到又是女兒,重男輕女思想讓母親欲把她丟井裡淹死,應景名字「房四井」,還是開明的爺爺救了她。從小就被母親淹死般的嫌棄,三個姐姐沒讀過書也看她不順眼,父親是「蘇大強」式的自保和無用,弟弟是家裡的掌上明珠,母親動不動拿弟弟要挾她索要錢。
她就在這樣的原生家庭氛圍中長大,但她並沒有向命運低頭,資質聰穎的她努力上進、成績優異。父母數次不給學費,阻擾她讀書,強行讓她掙錢養家,她深曉知識改變命運,她靠唯一疼愛她的爺爺微薄的錢上學並考上了江海大學。但是母親認為「女子不用讀那麼多書」,於是,強撕了她的錄取通知書,把她關起來,讓她嫁人。
等她逃出來到江海大學報名時,被母親聲言放棄的入學名額已取消,她只得在學校辛苦打工旁聽完所有的課程,這就是徐文昌說的「能力比學歷重要」,房似錦的學習和工作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到社會上打拼總得要「學歷」這個敲門磚,她為了生存,不得已辦的假學歷成為她職場的汙點,被公司「翟總」拿來作把柄威脅,讓她成為對付徐文昌的棋子。
四、「無底洞」似的原生家庭荼毒下,女性衝破牢籠、自我升華和自我崛起
入職場僅4年的房似錦便獲得了驕人的成績:北京五佳店長之一,年度銷售冠軍,華北區營銷十佳,公司重點培養人才、MBA推薦侯選人等等。她管理強硬,雷厲風行,業績斐然。用她霸氣而有底氣的話說:「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我的字典裡就沒有放棄二字」、「永遠不要跟我撒謊」等等,妥妥的職場銷售精英一枚,震撼人心。
她身上的狼性特徵,讓員工既瑟瑟害怕又甘心服氣,給她取了「女悍匪」、「鬼見愁」、「流氓」等綽號;她為了做業務賺錢而撬員工單,被諷之以「不要臉的靈魂獨一無二」。但,不可否認,她的到來和努力讓門店增長了不少業績,她自然也收入不菲。
在房似錦業績「唯果論」與徐文昌門店「人性論」相碰撞時,她的優越感逐漸被徵服和粉碎。她被大家的溫暖包圍著,她柔軟的內心被喚醒,她佩戴的面具被撕碎。誰不想做一個被人呵護、無憂無慮的「小公舉」呢?但是她的原生家庭不允許呀。借用劇中形容朱閃閃的一句話:每一條光鮮的裙子背後,都有一個被勾破的洞。
房似錦光鮮職業裝下的「破洞」更甚,她的原生家庭是個慾壑難填且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象吸血鬼似的啃噬她的髓骨和血液,讓人不寒而慄、咬牙切齒,又恨不能平。任憑她如何能幹,有足夠能力掙再多的錢,她也只是個毫無感情的「賺錢工具」,原生家庭象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得她喘不過氣,又象深不可測的深淵讓她望而生畏。
她每次辛苦攢的錢都會被母親以各種編制的理由索要走而所剩無幾,更無法用來裝扮自己,連朱閃閃都說她「渾身上下都是便宜貨」。她家裡的所有事情都找她,她就是個三頭六臂的萬能通。家庭所有開支要找她要;弟弟有女朋友了要買房,房費100萬包括首付和房貸都要她承擔,不同意給就來門店賴人、堵人,還發視頻到網上黑她,差點讓她丟了飯碗。
父親出車禍碾死了人,全家遭受死者方及租車方兩方施壓下手腳無措,還把她爺爺軟禁起來而生死未知,母親驚慌失措的打電話要她趕緊回去處理,還要她「把所有錢都拿回去」,她把從徐文昌那借的8萬塊全部都用出去了,包括付給死者家屬的賠償費,父親住院費等,但母親還是罵她私自「留了316元」這一手,榨得她幾乎連回城的車費都沒有了。
在照顧父親住院時,弟弟好歹還吃了桶泡麵,就讓她母親心疼不已,全然不顧及她這個「功臣」女兒兩天都沒吃上一口飯;她寄回去讓給生病爺爺裝空調的錢被拿去給父親裝了空調;從小就疼她的爺爺去世了卻不告知她,反而隱瞞欺騙她「不缺盡孝的人、缺掙錢的人」,讓她「拿錢回去就好」,一回頭就把她打的錢給弟弟裝修房子。
從小帶大她、疼她的爺爺是她心底的最柔軟,也是她在這個家的底限。原來她還會顧及這根親情線,一味忍讓,但爺爺的去世而未讓她見上最後一面,徹底讓她怒了,痛罵她母親「喪盡天良」、「只認錢的殺人犯」,她要弟弟象個男人一樣奮鬥,她要與原生家庭徹底決裂、劃清界限。
前有蘇明玉、樊勝美,後又馬邦尼、房似錦,都是原生家庭荼毒下的「扶兄魔」或「扶弟魔」,她們在沒有新生家庭的原生家庭裡,都是家庭的「犧牲品」,按房母潘貴雨的話說「成家了就不好要錢了,她現在掙的錢都是房家的錢」。由此我們看到了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連女性自我崛起的高光也喚醒不了原生家庭的麻木不仁、心理良知和適時覺醒。
如果蘇樊馬房四人卸除了原生家庭拖累,她們該擁有怎樣精彩的人生?房似錦能自由呼吸空氣,能成為商界精英,走上人生巔峰,能和心愛的人自由戀愛、雙宿雙飛。但在現實家庭大「坑」下,她明顯失卻自信,她認為無人能看上她,感情對她來說就是可難以企及的奢望。以致她不敢接受曾經旗鼓相當、而今「自由身」的徐文昌愛的告白。
名作家張愛玲的原生家庭就很糟糕。從小父母離異,與繼母關係惡劣,一度被父親軟禁,靠看親生母親的眼色和伸手要錢,才勉強完成學業。她的一生都充滿錢與愛的巨大內心訴求。為彌補原生家庭缺失的溫暖,讓她前兩段感情裡,對方都比她大。而且後來她愛上胡蘭成,卑微到塵埃裡,卻最終被辜負。
五、如何與原生家庭化解,與自己和解
1、劃清界限,自我療愈。遭受過原生家庭創傷的人都想擺脫束縛,與自己和解,與家庭化解。重設自我界限,劃清家庭界限。然而劃界過程並不易,劇中房似錦工作雷厲風行,業績手到擒來,對此也束手無策。同樣經歷「劃清界限-家庭反對-再次期望-家庭反擊-再受傷害-再次逃離-最終療愈」的反覆過程,而且過程還會持續很長時間。
2、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很少受父母關注的孩子長大後會冷漠多疑,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感和信任感。因此,要克服這一缺陷,樹立健康的心理狀態,和他人建立適度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並不遺餘力去構建有意義的生活和建立滿意舒適的人際關係。唯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如魚得水,不至遭受太多創傷。
3、樹立正確的心態和認知。認知是個體對客觀外在的概念反映,我們要正確認識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似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將人打入無底的深淵;一方面又反向激發了人的鬥志。然而,人生如同彈簧,沒有壓力會松馳,壓力過大會反彈。只要咬定目標不放棄,不瀟灑放縱,也不自暴自棄,把握好人生這根彈簧的鬆緊度,你想要的都會是你的。
4、尋找與家庭和解的方法。積極尋求與家庭和平共處的方式,既保護自己免受傷害,也避免與家人的強烈衝突。甚至可以在家人傷害自己的時侯,採取積極溝通、相互理解的方式,幫助其管理情感、疏導情緒,類似於EAP心理輔導援助。或者也可向家人適時的表達好的情感或愛意等,促使自己和對方都能得到療愈。這就是雙向共贏模式。
5、尋找與自己和解的方法。《安家》房似錦是自我和解的最佳案例。她是職場精英,目標明確、手腕強硬、業績突出,她有目標、有能力、有情懷,在原生家庭高壓和荼毒下,雖然承載了許多人的淚點和痛點,卻仍然百折不催、奮鬥不息,是現代眾多女性學習的楷模。因此,她能擁有璀璨而完美的人生結局。
《安家》結局也算皆大歡喜:擁有醜惡嘴臉的母親潘貴雨去世下線,經過長期抗戰的房似錦,擺脫了原生家庭的束縛,愛情事業雙豐收。她嫁給了精明的暖男徐文昌,離開安家天下,另起爐灶開新中介,5個奇葩員工誓死跟隨。房似錦也開始卸下偽裝,做起了偉大男人背後的小女人、小公舉。
結語
好作品的爆紅並非憑空臆造或偶然而來的,爆紅的歸因應是作品本身的無窮魅力,這種魅力讓大眾們趨之若鶩、不斷刷劇和愛不釋手。《安家》帶給我們的除了深刻雋永的現實意義,還有觸及淚點及靈魂的人生意義,更有對現實人性的無情揭示和鞭撻批判。
《歡樂頌》樊勝美說過一句經典的臺詞:「一個人的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這多少有點宿命論意味。《安家》對原生家庭下荼毒下女性的頑強不屈及自我崛起,進行了高度的頌揚和謳歌,但我們更願呼籲創造良好的原生家庭,這樣就能阻止許多悲劇故事的發生了。
願共同營造良好的原生家庭,願原生家庭的傷害遠離孩子們。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