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本書告訴你如何和原生家庭和解,好好愛自己

2020-12-21 果媽閱讀

最近一部熱播劇《不完美的她》又把大家拉回了關於原生家庭的熱點話題當中,這部電視劇吸引我的不是因為周迅、趙雅芝、惠紅英三大主演陣容,更多的是劇中談及的原生家庭帶給一個人的影響。

劇中周迅扮演的林緒之一直在探尋自己是誰,她把生母當初拋棄的責任怪罪在自己身上,所以,她才會讓人親近不得,連最好的閨蜜一個擁抱她都要拒絕。

而劇中另一個主人公——穆蓮生,6歲的小女孩,跟著單親媽媽和媽媽的男友生活,卻遭受著媽媽男友的精神虐待,小小年紀的她為了自保,會討好人,自己被裝到紙箱裡被媽媽找到時,她還會和媽媽說:"被你找到了。"看得觀眾都很是替她心疼。

看過這部劇之後,讓我想到了在果媽閱讀聽過的幾本有關原生家庭、自我療愈的書籍,可以幫助我們好好的把自己愛回來。

第1本:《當我遇見一個人》

書籍介紹:

這是一本關注母嬰關係的書。母嬰關係就像人生的背景色,孩子越小,與撫育者的關係對其一生的影響越重大。

孩子通過內化與父母的情感關係來學習成長,童年的關係模式與長大後的事業、婚戀、養育等,有著絲絲入扣的對應。

自己童年灰暗的父母,會把心理創傷傳遞給孩子,無論意識上多希望孩子不再受苦,但潛意識總在製造相同的陷阱。

這本書講述如何為孩子的一生奠定溫暖紮實的人格基礎。這個基礎就像定海神針,無論外界的風浪有多大,都能穩住中心,化解度過。

這本書,不僅僅是為了教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而是為了幫助我們每個人看清自己的童年故事,從自己內在的痛苦模式中解脫。

我們透過對母嬰關係的理解,來覺察自己的現狀,從而對自己和孩子多一分允許,少一分評判和要求。

你將收穫:

通過作者李雪的很有力量的文字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母嬰關係。

早期我們和父母的關係,內化成我們的性格,決定了命運。人的一生,就是在一遍遍輪迴童年的幸或者不幸。

童年經歷如木馬程序一般寫進每個人的潛意識,精準控制著人生輪迴。打破輪迴從看見自己和孩子開始。

當「我」足夠清晰,「我愛你」才可能真實有力。藉由一本書穿越回自己的童年,也看到孩子的當下,用豐盛的愛款待兒時的自己和身邊的孩子,撫慰那個從不曾離開自己的、躲在陰影裡的小孩。接納並完善自己,教育是一種傳遞,當自己杯滿之後,孩子自然會順著對的方向一路蔓延。

第2本:《與內心的小孩對話》

市面是不乏有很多內心小孩的書籍,通過這本書,很好的梳理了自己的童年,與內心小孩對話,治癒你的童年創傷。這本書告訴我們,擁有不理想的童年,其實你並不孤單。

很多父母因其自身的人格障礙而把欲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導致孩子的各類生理及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在很小的年紀就承受常人無法想像的壓力,對於外界事物感到害怕恐慌,產生童年陰影。

本書即是治癒童年創傷的良藥。作者從過去、現在、將來這三個時期入手,深入剖析了童年陰影產生的原因,並對症下藥,有針對性地進行逐步治療,幫助你克服各種心理障礙,重建自我。

第3本:《為何家會傷人》

本書為經典暢銷書《為何家會傷人》的全新升級版,新增6萬字,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從業10年最暢銷代表作。家是港灣,愛是退路。

該書出版七年來,在讀者中引起持久的震蕩,好評如潮。在本書中,作者作了全新的修訂,並新增六萬字內容,細緻入微地揭示出中國家庭的運行機理。

作者用最溫暖有力的文字貼著當下讀者的心,憑藉十年行業經驗,帶領為家庭關系所困的萬千讀者一起踏上自我治癒與尋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

這本書從心理學角度教我們同內心的父母和內心的小孩和解。

這本書不只是給父母看的,除了親子教育、青春期叛逆等話題外,它還討論了很多婚戀領域的成人話題,如激情式戀愛的本質、緣分的心理學解釋、一見鍾情的幾種方式等。身邊的故事加上新銳的分析,令人頓生「天啊,竟然是這樣的」的醍醐灌頂之感。

第4本:《家庭系統排列入門》

家庭系統排列是由伯特·海靈格創立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結合了家庭治療、精神分析和完形治療等多種治療理論。

其主要特點是從當事人的家庭系統入手,試圖尋找出每個家庭中所隱藏的,不為當事人所知卻對其有著深刻影響的家庭動力,或稱家庭秩序。

海靈格的書籍,理論性很強,作為原生家庭主題的閱讀,需要給大家構建家庭系統排列的知識,於是烏沙莫博士的這本著作成為了首選。

這本書在德國熱銷15萬餘冊,被認為是家庭系統排列最佳的入門書,特點是淺白易懂,對系統排列的原理、應用和背景都有清晰的闡述,特別適合初學者。

閱讀本書後,家庭系統排列是否科學?工作坊上為什麼會發生那些現象?已經不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海靈格的洞見本身才是震撼人們、幫助人們改變的關鍵所在。

更為難得的是,在中文版中,作者根據自己在中國的工作經驗,就中國的家庭系統專門寫了一章,使中國讀者讀來更加有親切感。

第5本:《把自己愛回來》

痛,帶來改變的力量

你唯一的任務就是:勇敢把自己愛回來

臺灣敘事王子周志建所著,一本你不可不讀的心靈療愈隨身書,這裡面是一位敘事治療師走向自己、把自己愛回來的精彩療愈故事。

我們總會說:聽別人的故事,過自己的人生。聽故事就是在自我療愈,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或許會幫我們的生命找到一個「出口」,把我們從一成不變的生活裡,給喚醒、翻轉過來。

「是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當自己的好父母,把自己重新愛回來。愛,是唯一的救贖。你,別無選擇。」

第6本:《故事的療愈力量》

《故事的療愈力量》是一本講述敘事療法的書。這種療法有別於傳統的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療,它擺脫了將人視為問題的治療觀,通過講故事,使人變得更自主、更有動力。

它比較注重平等的溝通,通過講故事,讓個案將隱藏在其內心的話講述出來,在講述自己生命歷程的過程中,將過去零散的記憶與經驗進行統整,藉此理解自己生命的意義,通過個體經歷的故事化,從而達到問題的外化與解構,並重建自己的生命故事,讓個案通過重塑自己的經驗,開發出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通過一個個故事的外化,將問題呈現出來並解構,重建自己的生命故事,在後現代心理治療的敘事、隱喻、自由書寫中療愈自己。

第7本:《擁抱不完美》

本書獻給所有不完美的父母、所有受苦的孩子及所有不放棄自己的靈魂,本書以「擁抱不完美、做真實的自己」為主題,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深入淺出地分析追求完美這種心理傾向的內在原因,幫助讀者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本書既是一本敘事療法的大眾讀本,也是一本廣泛意義上的心靈勵志書。

在這本書裡,作者說了很多關於自己不完美的母親、不完美的自己的故事。讀者從這些故事裡可以看見自己,也願意開始說故事,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故事的療愈在於讓我們得以重拾生命中的每個碎片,然後把它們拼起來,使生命變得完整。

這個歷程,就是自我接納,就是你與自己的不完美和解的過程。一人故事,眾人故事。我們能夠在這些故事裡,看見自己,療愈自己,領悟人生。

只要把積壓在自己心底的「故事」勇敢的說出來,我們就會更清晰、更釋然。接納自己,就是與自己和解。

我是果媽閱讀創始人果媽李璇,喜歡我歡迎點擊上方加關注。

相關焦點

  • 和過去的自己和解,擺脫原生家庭的困擾,《重啟人生》
    第一次接受這個詞還是在電視上,隨著《都挺好的》、《安家》等劇的熱播,原生家庭這個詞一時間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每個人都有原生家庭,但是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改變的藉口,因為,你的幸福、快樂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當我拿著這本《重啟人生》的時候,我忽然明白了:你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你可以選擇自我療愈。我的原生家庭我選擇不了,但是現在我們就是子女的原生家庭!
  • 豆瓣評分9.0:這本書告訴你,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有多困難
    然後再加上所謂的「十七歲前從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獲得劍橋博士學位」的簡介,英文版原名《Educated》,比爾蓋茨年度薦書,和亞馬遜編輯選書第一名的光環加持,我們很容易思維固化地,把這本書想像為一本類似教你如何自學的教育勵志書。但實際上並不是。
  • 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自我療愈,重啟人生!
    一、心理學入門書本書的作者金尚通過20年的潛心研究,對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創造了療傷的方法,超過1萬人親測方法奏效。《重啟人生》是作者在熟讀國內外有關創傷及原生家庭創傷著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分析、實踐總結出了系統性解決代際創傷的理論和方法。本書對代際創傷的概念、原因、表徵、影響、內容、療法等,都有著極為詳細的論述。
  • 心理學告訴你:親密關係的不幸,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因為,你害怕失去這段關係,你害怕對方生氣,你害怕對方因此不愛你了,不懂拒絕,更不懂得怎麼平衡親密關係,只知道滿足對方的需求,絲毫忽略了自己也是有情感需求的。 比如,你受傷了,需要父母的關心和照顧,但是父母卻告訴你,這點小傷沒什麼問題,一次次的情感需求,卻換來一次次的失望,時間久了,你會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值得被愛?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夠好?在這種焦慮下成長起來的你,成長後進入一段親密關係中後,當初被埋下的種子,開了花 。
  • 《原生家庭》:我們生命的根本動力在於成為自己
    02今天給大家推薦這本書,《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是美國作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寫的一本家庭心理療傷的經典之作。作者在這本書中,從「原生家庭的有毒行為模式」、「如何擺脫這種有毒家庭的影響」這兩個方面進行講解,旨在告訴我們如何擺脫這種不健康的家庭關係,成為真正的自己。
  • 心理學:原生家庭是生命的重要部分,包括愛和喜悅,也包括創傷
    而這個生命史不只是我個人的生命史,而是包括我原生家庭的生命史,我原生家庭系統的生命史。而我對這份追溯的興趣正是我對家庭家族生命系統的愛和皈依,或許也是未了的情結。我對自己的研究、了解是一種「考古」。如果我們抗拒,那可能會是生命中的磨難,因為我們在不斷地抗拒那些不能接受的部分,也嘗試不斷與這些不能接受的生命中的部分和解,因為,那畢竟是我們生命中的部分。而我們往往卻不明白那些磨難因何而來。能夠去重新閱歷、研究我們的生命史,事實上是一次對自己最深的陪伴,也是跟自己一次最深的和解;當我們深深地去看到那些曾經的難過、創傷時,這是一次愛的交融、愛的相遇。
  • 麥家: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終究要學會和解,不苦的人生哪有甜?
    麥家: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終究要學會和解,不苦的人生哪有甜?「我曾經非常討厭自己有那麼叛逆的時期,我的孩子那麼叛逆,我一直沒放棄。我一直認為,那是我應該還的債。」麥家所說的債,是指自己與父親將近二十年的僵持,20年的冷戰。但是最後帶給他的只有懊惱與悔恨。
  • 宋丹丹說,我生了個廢物:談原生家庭為什麼會傷人
    操控原本不是貶義詞,畢竟初出世界的孩子難免有思想偏頗的時候,然而過度的操控卻讓一個原本的天才,因對操控的反抗心理不斷堆積,成為了反偵察能力超強的弒母惡魔,這便是美國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以下簡稱《原生家庭》)一書中所描述的,原生家庭之罪的一種:操控型父母。
  • 《都挺好》蘇明玉用一生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3個方法與自己和解
    明成和同學去旅遊,母親爽快出2千元,明玉學習報班要1千元卻沒有。明玉18歲離開家,發誓再也不回去。她恨母親趙美蘭,原生家庭究竟對一個人有多大影響?01原生家庭即我們和親生父母組成的家庭。一個在健康的原生家庭長大的人,會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 高情商的王詩齡告訴你:開掛的人生,要有原生家庭充足的愛和理解
    現如今,關於對原生家庭的研究和討論層出不窮,但原生家庭到底以怎樣的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或許《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擺脫非正常家庭環境的影響》可以讓我們略窺一二。很多網友當年都羨慕「生女當如王詩齡」,在知道她的家庭條件後又望而卻步。
  • 成長+和解:重新打開《以家人之名》窒息的原生家庭之傷
    裡面有太多非常有爭議的令人窒息的原生家庭,各式各樣的奇葩家人和難以忍受的親密關係,導致引起非劇粉,非觀眾的輿論反彈,導致「成也熱搜,敗也熱搜」。其實撇開爭議,其實裡面主要角色的問題瑕疵,內心成長和治癒修復之路,非常有代表性。
  • 原生家庭原因造成的情緒敏感,如何療愈自我?
    由陌川著、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自然社交,讓情緒不再敏感》一書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原來這類人屬於「社交敏感者」,表現為對外界反饋高度敏感,質疑人際關係,沒有安全感,容易自卑,總是充滿緊張和不安。一切都要回到原生家庭尋找原因:孩子小時候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愛。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變「壞小孩」,原生家庭不是唯一原罪
    網劇《隱秘的角落》裡,學霸朱朝陽從「別人家就的孩子」變成全劇「最壞」的小孩,引起了人們對原生家庭的討論。 01 朱朝陽變成壞小孩,跟原生家庭息息相關 朱朝陽有個糟糕的原生家庭,父母離婚,他跟媽媽生活。
  • 如何經營婚姻?讀完這6本書
    這個道理放在家庭上面也是同樣成立的:幸福的家庭的大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尋其不幸,又能發現存在的共性——原生家庭。本書就是探討原生家庭的問題。原生家庭對於我們婚姻的影響大多數人都很容易忽略。相信大家在婚前看過武志紅老師的這本《為何家人會傷人》,會讓我們婚後的生活受益良多,在婚姻中可以讓我們避免很多坑。
  • 心理學:原生家庭是抑鬱的根源
    今天老K和大家聊聊這個。孩子人格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要說父母為何對孩子影響之大,我想大家經常看我的文章,有個詞叫「原生家庭」。在解決抑鬱症和童年創傷時,我們需要分一些步驟解決。首先第一步,我們要覺察自己的創傷,比如我們抑鬱痛苦時要思考症狀背後的問題,比如我自己的抑鬱症就是因為總是在意別人的目光,這個和我小的時候,父母總是告訴我要做的完美,否則別人會看不起自己有關,我總覺得自己不完美就會被別人嫌棄。
  • 這9本書教你好好說話
    今天推薦的這9本書,將教你如何好好說話,做個會溝通的人。本書看點:◎本書分為「看入人裡」、「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三個部分。分別探討了與溝通者有關的因素;聚焦於溝通者之外信息的傳送與接收;討論了關係的演變過程。◎可以說,這是一本常翻常新的書,它從三個層面告訴我們如何去養成有效又適當的溝通方式。
  • 原生家庭魔咒
    來源:cmb-china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雙方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每個家庭都是有系統排列的,家庭有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之分。 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是一組相對的概念。
  • 《夏摩山谷》-安妮寶貝的這本書怎麼樣?我來告訴你
    誠然,婚外情、小三和不負責任的父母造成的原生家庭問題等話題在如今社會上屢見不鮮,作者以一種冷靜而客觀的態度將這一現象訴諸筆下,就像是撕開鮮血淋淋的傷口給人看,無論是人們表面是如何的光鮮亮麗,內在的生活及心境卻是骯髒、混亂、一地雞毛。我想,可能作者也是由此為借力點,揭開了女主角們後續的自我拯救,尋找內心的修行和平靜,去尋找心中那一方淨土——夏摩山谷。
  • 原生家庭的強勢:以愛的名義4種道德綁架,只能成就一個媽寶男
    成年人的痛大多源自於原生家庭留下的後遺症,而實際上想要療傷不僅僅需要自我排解,更需要真正的成長,使自己有足夠的力量跟原生家庭和解。原生家庭的強勢:以愛的名義4種道德綁架,只能成就一個媽寶男。1、全天候待命隨時隨地的向老媽報告行蹤,之前幹嘛了,現在正在幹嘛,一會打算幹嘛,統統都要向電話那邊愛自己疼自己的老媽報告清楚,不容馬虎,否則會被老媽的連環奪命call追到懷疑人生。
  • 原生家庭的自卑,如何解脫?想療愈,只要做好這三步
    他們雖然感情不好,但不影響他們愛我,也並不影響我愛他們。有的時候不要去抱怨太多,因為其實是沒有用的。我們的人生是自己的,餘生很長,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愛自己喜歡的人,不要因為原生家庭有過多的千萬給自己帶上過多的枷鎖。其實,在現實社會中還是有不少人在小時候因各種原因曾經遭受過來自原生家庭傷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