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終究要學會和解,不苦的人生哪有甜?

2021-01-12 佳佳樂多

麥家: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終究要學會和解,不苦的人生哪有甜?

「我曾經非常討厭自己有那麼叛逆的時期,我的孩子那麼叛逆,我一直沒放棄。我一直認為,那是我應該還的債。」

麥家所說的債,是指自己與父親將近二十年的僵持,20年的冷戰。但是最後帶給他的只有懊惱與悔恨。

90年代,一個12歲的農村少年,在學校跟同學打架,三個人對他一個,之所以打起來,是因為另外三個同學罵自己的父親。

少年當時沒打過,心裡有莫大的委屈,所以夜裡不回家,堵在一戶同學家門口,等著他出來,準備跟他決一死戰。

但是當少年的父親知情後,提著一根毛竹抬槓趕來,少年還以為父親是來替我報仇的,激動得朝他撲上去,結果卻被當著同學的父母,狠狠地扇了兩個大耳光......

後來,麥家在《至父親》一文中這樣描述當時的場景。

「把我已經受傷的鼻梁都打歪了,鼻血頓時像割開喉嚨的雞血一樣噴出來,流進嘴巴裡,我像喝水一樣,一口口喝下去都盛不下,往胸脯上流,一直流到褲襠裡。」

這個孩子,就是著名的作家,麥家。到這裡,會有小夥伴們問,麥家是誰?

麥家,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作品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風語》《刀尖》,電視劇《暗算》《風語》《刀尖上行走》。被譽為「諜戰劇之父」。

一提起麥家,大多數人肯定會想到口碑炸裂的電視劇《暗算》,還有大腕雲集獲獎無數的電影《風聲》。在影視領域的發展也沒耽誤麥家在文學領域大展拳腳。

他在零八年時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這可以說是目前華語文學界最受認可和最具有權威的獎項,作品還被翻譯成了三十多種語言。

與父親冷戰20多年

這就是麥家,麥家在人到中年的時候,事業已經是非常的成功了。家庭也非常的和睦,自己也有一個可愛的兒子,但是在其心裡,他的父親,始終是心上的一把刀。

麥家在後來的日記中寫著當時的感受:「心窩裡插了一柄刀,怎麼也撥不出來!」

身心受到傷害的麥家徹夜難眠,就著月光寫下了第一篇日記:「我這一輩子,不會再喊他了。」麥家說:「心窩裡插了一柄刀,怎麼也撥不出來!」

父親狠狠的兩巴掌,徹底打斷了二人父子的親情,打走了麥家心中的偉岸父親的身影。

此後的歲月,父親成了麥家的仇人,麥家只願和母親對話。與父親整整冷戰了20年。

求學、參軍,麥家決絕地逃離了家鄉,告別了曾經傷害自己的故裡。漫長的二十年,他在心底對父親完全關上了門扉。

終究要學會和解,不苦的人生哪有甜?

直到20多年後,麥家在一次到四川考察災區地震情況時,親眼目睹一位耄耋老人,懷抱四十多歲兒子的屍體,痛哭流淚的場景。

他突然間想起,如果此時死去的是自己,父親也一樣會悲傷吧。

不惑之年,當了父親的麥家,終於明白了父親的不易,也終於在心底想與父親做個和解。

44歲的麥家行囊空空、疲憊不堪地在一個陰雨綿綿的春日下午,選擇回到故鄉,那個曾一度令他感到痛苦的地方。他想要回到那片故土,與父親和解。

當他小心翼翼地走進闊別了20多年的老宅時,父親正落寞地坐在東廂房門前的躺椅上。

80歲的父親抬頭看了麥家一眼,又低頭抽菸,問:「你找誰?」

麥家喊一聲爹,報出自己的小名。父親只是低頭抽菸,沒有任何表示。麥家愣了,這個臥坐於躺椅上,一臉落寞的老頭,真的是當年狠狠抽自己耳光的父親嗎?

原來父親得了嚴重的阿爾茲海默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症,他不再記得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兒子。

在浙江的老屋裡,父親拉著他的手,對他說:「你能讓我家老二回來看看我嗎?」

他蹲跪在地,對父親大聲重複「爸,我就是老二啊」。而不管他如何耐心解釋,父親都是一臉漠然,再認不出他。

到這裡,其實就明白了,父親一直都愛著自己,不然怎麼會在老年痴呆後,還一遍有一遍的想著讓他回來,父親直到現在,都是想著他愛著他的,他這20多年的冷戰,也是變相的在父親的心上狠狠的插了一刀。

只不過,這次,連帶著自己也鮮血淋淋。

3年後,麥家的父親去世,在之後的三年時間中,麥家幾乎一直處於「失語」的狀態。在父親去世後的第8個清明節前後,麥家在小說《人生海海》中寫出了他對父親複雜而微妙的情感。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上校,看上去就像諜戰小說,但是當你看下去才發現,這講得是故鄉,是父子親情。

書中的每一對父子,都是他和父親的分身。每一次父子互動,都是他與過去的對話。每一個關乎父子的場景,都浸滿他對父親的懺悔。

其實我覺得,在這20年的時間裡,他們父子雙方都對彼此的傷害付出了相應的代價。父親在孩子為了自己而打架受委屈的時候,沒有顧忌孩子的感受,只是想平息事情,但是為此想念了孩子20年,他的心中,肯定也是悔恨的。

麥家在這20年中,肯定也是時時刻刻的在想著父親,只是自己子在假裝不想,他的代價,就是在父親身上狠狠的扎了一刀後,父親再也不認識他了。

這件事情不能說誰對誰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父親是沒有錯的,但是站在麥家的角度,父親是不對的。

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終究要學會和解

《人生海海》是麥家繼《暗算》榮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沉澱八年後的又一力作,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人生海海,潮落之後是潮起。

《人生海海》還被翻譯成了三十多種語言。在全球都暢銷。

莫言,董卿,高曉松,王家衛,楊洋,白百何等人看完之後都讚不絕口。

董卿更是激動的在直播間流下了眼淚,她說,如果用一句詩來形容我讀完《人生海海》的感受,那就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莫言讀過後讚不絕口,說這是一部「迷人」的小說;好友高曉松看過後也感到十分驚喜,感動到落淚,說這是麥家跨越了自己的一座高峰的大作。

人生無常,苦有常。但是,別害怕苦,不苦的人生肯定不甜。

世上只存在一種英雄主義,「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誰的人生都一樣,註定會經歷坎坎坷坷,起起落落,如果我們連面對挫折的勇氣都沒有,又何談順利完整的走過一生。所以很多中年人看完這本書,都會熱淚盈眶。

做人就是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

一分鐘的好,抵得過一輩子的仇恨;

城市有多大多美,我就有多小多醜;

人要學會放下,放下是一種饒人的善良,也是饒過自己的智慧;

麥家曾經說:「自己覺得作為一個作家,最難的,也是最應該做到的一件事情,就是怎麼樣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變成大眾的感受,讓特殊性變成一種普遍性。」

在《人生海海》這部作品裡,麥家無疑將這件事情做得很成功。通過「我」的視角與感受,在撲朔迷離的情節中,看盡人世百態。由此,拉近了讀者與書中人物和生活的距離。

這也讓這部小說閱讀起來,顯得既迷人又平易近人。而書那個最平易近人的道理莫過於,任誰都不能擁有完美的人生,但也不會有人因此停下繼續往前的腳步。

麥家的這本《人生海海》,歷時五載,從小說的內容到語言再到方方面面,都可見作者精心打磨的痕跡,這在當下急功近利的社會中,很是難得,細讀,頗有種兒時讀《城南舊事》的調子浮漾心頭。

「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語,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不止這的意思。

它告訴我們生活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無論生活多麼艱難,我們都要好好活下去。

全書49元精裝版,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是一頓午飯的支出,卻可以經歷千百種人生!

如果您也想品讀這本書,可以點擊下方購買正版:

相關焦點

  • 和過去的自己和解,擺脫原生家庭的困擾,《重啟人生》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第一次接受這個詞還是在電視上,隨著《都挺好的》、《安家》等劇的熱播,原生家庭這個詞一時間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每個人都有原生家庭,但是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改變的藉口,因為,你的幸福、快樂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當我拿著這本《重啟人生》的時候,我忽然明白了:你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你可以選擇自我療愈。我的原生家庭我選擇不了,但是現在我們就是子女的原生家庭!
  • 麥家《人生海海》:人生無處可逃,再不堪的過往,終要與之和解
    這個傳奇,是他與年少不堪的和解,是他對故鄉的坦然接受,也是對父親深沉的告白。有別於常人對於故鄉的依戀熱愛,麥家對故鄉則是恐懼逃避,因為童年帶給他的,的確是累累傷痕。麥家小的時候,因為家庭成分問題,整個家庭在村中飽受嘲笑歧視。小學的時候,有一次,麥家在校運動會100米短跑中拿到了第一名,老師看到得獎的是麥家,竟然直接取消了100米項目。
  • 麥家《人生海海》:放過自己是一種智慧,時間終會讓一切和解
    麥家想要告訴讀者,也想告訴自己:放過自己是一種智慧,時間會讓一切和解。從麥家以往作品的風格來看,《人生海海》可以說是轉型之作,因為麥家之前的作品都是諜戰小說,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英雄主義,他們是高不可攀的;《人生海海》的主人公卻更像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他更接地氣。
  • 《人生海海》麥家:認清生活真相,依然要活成自己的英雄
    《人生海海》這部小說,作家麥家準備了3年,寫了5年,開了不少於10個頭,改過不少於5遍,每天精寫不多於500字。花費麥家8年心血的《人生海海》,呈現給我們的有鄉村小世界和命運大世界的連接,有父子深情和世道人心的惆悵,有絕望中誕生的希望之曙光與艱苦中卓絕中依然不被消亡的道德念想。
  • 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自我療愈,重啟人生!
    很多人都以此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為長大後的自己無法真正地看到自己喜歡的、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尋找藉口,總覺得童年得不到滿足,長大後就必然有缺陷,需要別人償還這種虧欠,但在看完《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後,我認為人還是需要自我救贖、自我療愈。
  • 《一個人的朝聖》|原生家庭的傷害究竟有多有可怕?
    人的一生有兩個家庭,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成家的家,我們把第一個家庭稱作原生家庭。阿爾弗雷德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豆瓣評分9.0:這本書告訴你,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有多困難
    通常,我們將一個人出生並成長的那個,有父母和兄弟姊妹共同參與其中的家,叫做原生家庭。作者塔拉的原生家庭,有一對堅持自己宗教信仰,認為教育無用並大力倡導男尊女卑的父母;還有六個各懷心思,相互之間缺乏理解和溝通,甚至暴力相向的哥哥姐姐。
  • 麥家《人生海海》:在「太監」的苦難人生中,感受活著的力量
    不管是哪一種說法吧,反正上校的私處肯定是和其他男人不一樣了,所以「太監」這個綽號就這麼叫了起來。但上校到底是不是太監,這始終是個謎。就像他的人生,一直充滿著傳奇色彩。這些字成了上校痛苦一生的恥辱,也為上校此後的悲慘人生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麥家在書中寫道:「人活一世,總要經歷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氣,隨風飄散,不留痕跡;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時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則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
  • 麥家的《人生海海》憑什麼這麼火?莫言「著迷」,董卿「落淚」
    麥家也被稱作「諜戰小說大神」,同時他的《暗算》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近期,麥家發布了自己的新作《人生海海》,各位一直以來覺得,麥家或許還是發布有關諜戰類的小說,但這一次,他發布了一本關於生活的小說。這本書他歷經了5年時間的打磨,結合了自己的故事,最終完成了創作。
  • 麥家《人生海海》:人生誰沒有過不堪?既然無處可逃不如放過自己
    走在村子裡,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有塊磚飛出,砸到身上,過著心驚膽戰的日子,不得不背井離鄉,另謀生路。2、回到故鄉,擁抱童年童年的麥家,與《人生海海》中的「我」非常相似。這本書,正是麥家對童年的回望,通過筆回憶那些有創傷的經歷,從而放下過去,撫慰內心。
  • 麥家:整整三年,兒子關緊房門拒絕交流,父親:就像陪伴一頭老虎
    青春期,是不可跨越的一道坎,有孩子自身的問題,也有整個家庭的問題,跨過去就是經歷,跨不過去就是滄桑。兒子緊閉房門,上千個日子,再也沒有打開過初二時,麥恩突然將自己封閉了起來,不願意再去學校。麥家說:我不想做那個父親,孩子十幾年不跟你交流,我不想有這麼一個孩子。所以,我一直在堅持,一直在忍受,而且,覺得這可能就是我的人生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麥家坦言,他很感謝妻子和自己的堅持,在那些瀕臨絕望的時刻,他們始終沒有放棄。
  • 《都挺好》蘇明玉用一生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3個方法與自己和解
    明成和同學去旅遊,母親爽快出2千元,明玉學習報班要1千元卻沒有。明玉18歲離開家,發誓再也不回去。她恨母親趙美蘭,原生家庭究竟對一個人有多大影響?01原生家庭即我們和親生父母組成的家庭。一個在健康的原生家庭長大的人,會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 麥家《人生海海》:甘願在「太監」的苦難人生中,感受活著的力量
    上校,全村最古怪最傳奇的人物:他當過國民黨軍隊上校,大家一邊鬥爭他,一邊卻又要巴結討好他;說他是太監,可他那個地方卻似乎滿噹噹的,有模有樣;他從來不出工,不幹農活,天天在家看報嗑瓜子上校的屈辱裡,藏著麥家的故事:人生海海,我們終將與人生和解麥家筆下的故事,大都發生在701這樣一個與世隔絕又神秘莫測的情報機構中,但在《人生海海》裡,麥家卻回到了故鄉,回到了村子,回到了世俗中。麥家將這本書定位為「與父親的和解之書」,聽起來很像自傳,但其實不然。
  • 無論什麼樣的原生家庭,都不影響我們擁有幸福的人生
    關於原生家庭,近些年媒體和大眾有特別多的一個探討,特別是原生家庭之錯、原生家庭的創傷和父母之錯,有很多很多的探討。 我想和大家分享幾點: 01.極少有原生家庭沒有給孩子們帶來某種程度的傷害或傷痛的,沒有完美的父母。
  • 接納與療愈原生家庭中的那些傷害、遺憾、不滿足
    很多時候,一個人受到的最初,也是最多的傷害,往往來自家庭,來自父母。當父母自己缺愛,不懂得愛人的時候;當父母性格暴虐,情緒控制有問題的時候;當父母不認識自己,沒有反思和成長精神的時候,家就會傷人。我們的父母也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局限,認知與能力的局限,也受困於自身的各種問題,比如人格有缺陷、情緒管理有問題、事業發展不順……也許他們內心愛孩子,但是卻不懂得如何正確地愛孩子,因為他們也沒有被父母好好愛過,對待過。接納與消化在原生家庭中遭遇的那些傷害、遺憾、不滿足,真正地放下過去,是我們很多人成年之後要走的路。
  • 心理學告訴你:親密關係的不幸,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在系統家庭理論中提到過一個名詞:自我分化,簡單來說吧,就是在這個分化的過程中,去學習將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模式從原生家庭中分解出來。 分析自己的角色,自省自己曾經的行為,哪一部分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哪一部分是自己後天形成的,而不是將所有的問題擱置或者是都拋給原生家庭。
  • 有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就會有什麼樣的命
    有一天,媽媽帶來兩隻小狗陪伴她,她開心不已。然而,後來迫於生計,家裡人不得不將狗出售。江一燕說,兩隻狗狗離開她時一直在流眼淚,而年幼的她再怎麼極力抗爭,終究還是改變不了狗狗被殺的事實。或許小時候在原生家庭中遭遇到的苦,會成為內心許久無法釋懷的痛,永遠碰不得。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近幾年的影視劇中,或多或少地都提到一個詞——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再不堪,終究會成為我們的前半生,並沒有斬斷所有的後路
    另一方面是,很多人,無論生活發生什麼不如意的事情,都把它歸罪於原生家庭,不稱職的父母,致使自己做啥啥不成,成長處處受限,陷入在這個悲劇裡,沉浸在這個不堪回首的過去,不斷在網上尋求安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願意醒來。
  • 成長+和解:重新打開《以家人之名》窒息的原生家庭之傷
    裡面有太多非常有爭議的令人窒息的原生家庭,各式各樣的奇葩家人和難以忍受的親密關係,導致引起非劇粉,非觀眾的輿論反彈,導致「成也熱搜,敗也熱搜」。其實撇開爭議,其實裡面主要角色的問題瑕疵,內心成長和治癒修復之路,非常有代表性。
  • 麥家沉寂8年新作《人生海海》,董卿流淚誦讀,讀者:好看到失眠
    「人生海海」來源於閩南方言,意思是「人生如大海變化無常,跌宕起伏,但我們應該好好生活」,麥家對這個詞的解釋更深刻:既然每個人都逃不掉,不如熱愛生活。2019年,茅盾文學獎麥家攜新書《人生海海》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