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痛大多源自於原生家庭留下的後遺症,而實際上想要療傷不僅僅需要自我排解,更需要真正的成長,使自己有足夠的力量跟原生家庭和解。原生家庭的強勢:以愛的名義4種道德綁架,只能成就一個媽寶男。
很多社會上的有為青年或是事業有成的中年男,在面對親情或愛情等情感問題上卻顯得狼狽,尤其不懂得如何處理與父母之間的矛盾。
1、全天候待命
隨時隨地的向老媽報告行蹤,之前幹嘛了,現在正在幹嘛,一會打算幹嘛,統統都要向電話那邊愛自己疼自己的老媽報告清楚,不容馬虎,否則會被老媽的連環奪命call追到懷疑人生。
一個人習慣了某種生活,就離不開某種生活。成年兒子步入社會後仍舊缺少主見,凡事拿不定主意,同樣習慣於先請教老媽,這樣的兒子很難有出息。
2、生活不能自理
媽寶男已經習慣了被老媽操控一切的人生,除了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事情,像學習和工作,其餘都是老媽全權負責。
不會做家務、不會洗衣服、不會做飯的男孩,在成年後會怎樣呢?待成家立業之後,自己的生活尚不能自理,婚後怎樣成為老婆孩子的依賴,負起男人的責任?
3、幹涉交友自由
不管交朋友還是交女朋友,老媽喜歡,兒子才可以喜歡;只要老媽喜歡的,自己喜不喜歡都無所謂。老媽的話就是聖旨,老媽說什麼都是對的,沒有商量的餘地,因為「媽媽為你好」。
4、毫無隱私可言
獨立的成年人卻沒有私人空間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一朋友在北京從事銷售行業,每天都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一天下來終於可以回到家裡得到放鬆和自在的時候,卻還需要時時提醒自己哪裡有老媽安裝的攝像頭。
有時候他寧願在走廊上待一會兒,只因為那裡才是一片沒有攝像頭的淨土。對於這一行為,當媽的自然理直氣壯,這都是因為愛嗎。
媽媽在的時候更是變本加厲,出入兒子的住所更是暢通無阻,衛生間也不例外。就連兒子在洗澡,也沒有絲毫的顧忌推門而入。
原生家庭中強勢的母親大多非常自我,單方面認為對兒子的關心就是合情合理、母愛使然。但在她眼裡,看到的永遠是那個幼稚、任性的小男孩,卻忽略了孩子長大後需要重新認識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實現自我價值。
尤其是兒子,母親的過多參與只會使兒子徒增煩惱,依賴感和無助感使得兒子逐漸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終將一事無成。
這樣的兒子無形中會對父母產生恐懼和愧疚,甚至會將長期積壓的情緒發洩到妻子和孩子身上。
想要改變現狀,要勇敢而堅決地面對父母,與父母面對面地溝通,態度要平靜而溫和,對峙而不是指責,與過去和解,與未來握手。
作為母親更需要自省,做一個會認錯的媽媽,適時地放棄作為母親的優越感和控制欲。
一個人童年的陰影可以是父母的爭執、可以是母親對父親的怨氣、可以是媽媽的一句「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跟你爸離婚了」。
那些從小便習慣被以愛的名義「道德綁架」的孩子們,很多時候甚至會羨慕那些沒有家的孩子,因為相比之下,媽寶男們反倒有種無處可逃的感覺。為了孩子,改變吧。
歡迎關注「史味兒」,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文字原創,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歡迎轉發到時尚圈、名流圈、朋友圈、馬桶圈、謝謝!